《道德經》的根本法則
《道德經》是中華文化的寶典,中國道教的聖典,也是人類文化史上最具原創精神的典籍之一,被翻譯成多種外文版本,廣泛流傳於世界。 《道德經》在向世人彰顯其獨特魅力與恆久價值的同時,也將為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的建設提供有益的啟示。
一、道之義。老子在《道德經》一書中開宗明義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老子在《道德經》第25章中又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講的“道”,是宇宙根源、整體及運動法則,是生育天地、運行日月、長養萬物的始祖。雖無形無名,其運化萬物的功能、威力卻是無限的,也是任何有形事物無法比擬的。天皇貴冑,得道多助;仕宦黎庶,失道寡助;山川動植,有道則生;胎卵濕化,離道即亡。無論遐邇高卑、賢愚貴賤,無一不在道中生息。
二、道與德之關係及德的作用。既然“道”是宇宙本體,是整個世界,那什麼又是“德”?古人說:“德者,物之所得。”“德”者“得”也,“道”之所賦,萬物得之。由此可知,“德”就是萬物所固有的本質屬性,是道的具體體現。 “道”為體,“德”為用。沒有“道”,“德”不會存在;沒有“德”,“道”亦無從顯現。道與德之關係為體用關係,道為體而德為用,古人云:“德無道不立(無靈魂),道無德不載(無處發揮作用)。”道與德形影不離,故老子說:“孔德之容,唯道是從。”若要明道體道,必先修德。而德又如何具體地講?凡是有利於人類社會發展進步和對眾生有益的舉措,都在“德”的範圍之內。
三、“道法自然”及“無為”的價值。有關“道法自然”及“無為”的思想,是老子《道德經》上下兩篇、81 章的中心內容。然而常人將老子“無為”這一思想誤解為無所作為或者消極的不發揮人們的主觀能動性。其實不然,它的基本含義是對事物發展變化應因勢利導,順應事物發展的自然法則而用事,故所以稱“無為”、“自然”。 《道德經》中講:“大道甚夷(平易簡單),而民好徑(因私情而走小道)。”“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因此,尊重自然法則,以“自然無為”之道處世,乃為做人之本。
四、《道德經》中的“和諧”的思想。 《周易》給“道”下的定義是:“一陰一陽之謂道。”周敦頤用圖像來表述,寫了《太極圖說》,哲學家、數學家萊布尼茲也承認太極圖代表的“道”是宇宙最高奧秘。既然道是宇宙整體,道體之屬性是“和”,運動法則是“諧”。道的運動法則可節制陰陽消長,調解事物之過與不及,節制與調解正是大道運化萬物的“法則”。總之,宇宙之間,森羅萬象,芸芸眾生,“中和”(和諧)是唯一的生息常態,亦是人類共同遵循的法則,是人們永遠研究探討的課題。
最後,讓我們共同祝愿:
自然和諧:星辰順序,天清地寧,河海靜默,山岳穩固,風調雨順,萬物繁榮。
人類和諧:天下太平,社會穩定,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雞犬之音相聞,和平之歌合唱,並肩奮進,共同繁榮。
國政和諧:上下同心,同心同德,百官盡職,百工盡技,百業興隆,百姓樂業。
家庭和諧:六親和睦,夫婦和順,人丁興旺,幸福美滿,家道昌盛,樂享天倫。
人身和諧:陰陽平衡,百脈暢通,五臟清涼,六腑調泰,身康體健,心曠神怡,盡享天年。和諧永恆。
一、道之義。老子在《道德經》一書中開宗明義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老子在《道德經》第25章中又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講的“道”,是宇宙根源、整體及運動法則,是生育天地、運行日月、長養萬物的始祖。雖無形無名,其運化萬物的功能、威力卻是無限的,也是任何有形事物無法比擬的。天皇貴冑,得道多助;仕宦黎庶,失道寡助;山川動植,有道則生;胎卵濕化,離道即亡。無論遐邇高卑、賢愚貴賤,無一不在道中生息。
二、道與德之關係及德的作用。既然“道”是宇宙本體,是整個世界,那什麼又是“德”?古人說:“德者,物之所得。”“德”者“得”也,“道”之所賦,萬物得之。由此可知,“德”就是萬物所固有的本質屬性,是道的具體體現。 “道”為體,“德”為用。沒有“道”,“德”不會存在;沒有“德”,“道”亦無從顯現。道與德之關係為體用關係,道為體而德為用,古人云:“德無道不立(無靈魂),道無德不載(無處發揮作用)。”道與德形影不離,故老子說:“孔德之容,唯道是從。”若要明道體道,必先修德。而德又如何具體地講?凡是有利於人類社會發展進步和對眾生有益的舉措,都在“德”的範圍之內。
三、“道法自然”及“無為”的價值。有關“道法自然”及“無為”的思想,是老子《道德經》上下兩篇、81 章的中心內容。然而常人將老子“無為”這一思想誤解為無所作為或者消極的不發揮人們的主觀能動性。其實不然,它的基本含義是對事物發展變化應因勢利導,順應事物發展的自然法則而用事,故所以稱“無為”、“自然”。 《道德經》中講:“大道甚夷(平易簡單),而民好徑(因私情而走小道)。”“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因此,尊重自然法則,以“自然無為”之道處世,乃為做人之本。
四、《道德經》中的“和諧”的思想。 《周易》給“道”下的定義是:“一陰一陽之謂道。”周敦頤用圖像來表述,寫了《太極圖說》,哲學家、數學家萊布尼茲也承認太極圖代表的“道”是宇宙最高奧秘。既然道是宇宙整體,道體之屬性是“和”,運動法則是“諧”。道的運動法則可節制陰陽消長,調解事物之過與不及,節制與調解正是大道運化萬物的“法則”。總之,宇宙之間,森羅萬象,芸芸眾生,“中和”(和諧)是唯一的生息常態,亦是人類共同遵循的法則,是人們永遠研究探討的課題。
最後,讓我們共同祝愿:
自然和諧:星辰順序,天清地寧,河海靜默,山岳穩固,風調雨順,萬物繁榮。
人類和諧:天下太平,社會穩定,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雞犬之音相聞,和平之歌合唱,並肩奮進,共同繁榮。
國政和諧:上下同心,同心同德,百官盡職,百工盡技,百業興隆,百姓樂業。
家庭和諧:六親和睦,夫婦和順,人丁興旺,幸福美滿,家道昌盛,樂享天倫。
人身和諧:陰陽平衡,百脈暢通,五臟清涼,六腑調泰,身康體健,心曠神怡,盡享天年。和諧永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