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FM Reading 倾听文字的声音”豆瓣小站
“大家好,欢迎光临FM Reading倾听文字的声音网络广播”,一直觉得这句话朗朗上口,非常好听。
第一次听的时候,心里想“每个主播的声音都很好听呢,可是文章多矫情啊”。小站限制每篇文章都是文学类的,当时极不理解,我喜欢实在的东西,想来是因为没有安全感的缘故,一直都觉得纯文学类的东西很容易让人流于浅薄。艺术是太过高端的东西,不是谁都有资质成为它的信徒,有能力为其布道者更是寥寥无几。这不该是大众的东西,很多人容易一脚踩空,一下子掉到更为虚解的深渊之中。所以觉得应该播一些有用的东西才好,比如法律,比如哲学或者自然科学,总该要循序渐进的才好,恩…,好吧,我不说了,我知道你在笑我了。
那么,我们进行下一个你可能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我是怎样改变了这种想法。
今天,我一个人呆在实验室,学校放假了,很多人都已回家,出现这样的局面很正常。这不是第一次了,换句话说,作为一个还算比较成熟的大龄女青年,我应该已经习惯了一个人。更不用说我还有很多事儿可做,并不闲在,忙碌很容易填满时间的空洞,但是今天留下了一个小小的口子,开始的时候并不觉得什么,可慢慢的这个小小的缝隙竟然像是被谁扯住了,越变越大。仿佛有很大的风灌进来,让人喘不上气来,有点儿窒息的感觉 。开了音乐,想从平日里喜欢的那些歌儿里面找点儿安慰,效果却适得其反。
后来,不知怎的想起了听一听小站的广播。第一段是阿缭的《谁陪你打针》,背景音乐一响起,心里面一下子变得舒服起来,仿佛真的是有人再和你交谈,温柔平和的,很自然地交流,不用细细思虑,不用瞻前顾后,甚至都不用真的去思考谈话的内容。第二段是夏妥妥的《拉萨》,那时候就是听故事的感觉了。
终于不再烦躁不安,关了广播,想到以前听到的一句话,“人们交流的目的,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真理在手,而是为了一份相互吸引的温暖,你一言,我一语,礼尚往来,惺惺相惜”。豁然之间好像明白了筹建者创办这个小站真正的目的,也觉得自己大错特错了,它本就不是一个课堂,旨不在宣传任何东西,只是提供一个平台,在这里,只提供温暖,轻松,而又积极向上的布景,给那些走累了歇脚,也给对现实失望的人一些安慰。只相信实在的东西,太过功利,目的性太强是我的错。针锋相对,事必言成败,总是想给任何一件事赋上一个明确的value值,时间久了,这种倾向所成就的思维模式,让生活变得生硬而又单调。
第一次听的时候,心里想“每个主播的声音都很好听呢,可是文章多矫情啊”。小站限制每篇文章都是文学类的,当时极不理解,我喜欢实在的东西,想来是因为没有安全感的缘故,一直都觉得纯文学类的东西很容易让人流于浅薄。艺术是太过高端的东西,不是谁都有资质成为它的信徒,有能力为其布道者更是寥寥无几。这不该是大众的东西,很多人容易一脚踩空,一下子掉到更为虚解的深渊之中。所以觉得应该播一些有用的东西才好,比如法律,比如哲学或者自然科学,总该要循序渐进的才好,恩…,好吧,我不说了,我知道你在笑我了。
那么,我们进行下一个你可能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我是怎样改变了这种想法。
今天,我一个人呆在实验室,学校放假了,很多人都已回家,出现这样的局面很正常。这不是第一次了,换句话说,作为一个还算比较成熟的大龄女青年,我应该已经习惯了一个人。更不用说我还有很多事儿可做,并不闲在,忙碌很容易填满时间的空洞,但是今天留下了一个小小的口子,开始的时候并不觉得什么,可慢慢的这个小小的缝隙竟然像是被谁扯住了,越变越大。仿佛有很大的风灌进来,让人喘不上气来,有点儿窒息的感觉 。开了音乐,想从平日里喜欢的那些歌儿里面找点儿安慰,效果却适得其反。
后来,不知怎的想起了听一听小站的广播。第一段是阿缭的《谁陪你打针》,背景音乐一响起,心里面一下子变得舒服起来,仿佛真的是有人再和你交谈,温柔平和的,很自然地交流,不用细细思虑,不用瞻前顾后,甚至都不用真的去思考谈话的内容。第二段是夏妥妥的《拉萨》,那时候就是听故事的感觉了。
终于不再烦躁不安,关了广播,想到以前听到的一句话,“人们交流的目的,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真理在手,而是为了一份相互吸引的温暖,你一言,我一语,礼尚往来,惺惺相惜”。豁然之间好像明白了筹建者创办这个小站真正的目的,也觉得自己大错特错了,它本就不是一个课堂,旨不在宣传任何东西,只是提供一个平台,在这里,只提供温暖,轻松,而又积极向上的布景,给那些走累了歇脚,也给对现实失望的人一些安慰。只相信实在的东西,太过功利,目的性太强是我的错。针锋相对,事必言成败,总是想给任何一件事赋上一个明确的value值,时间久了,这种倾向所成就的思维模式,让生活变得生硬而又单调。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