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汤寡水绿豆汤
![]() |
第一感观,就是这么个想法。昨晚围脖上也有人发出了哂笑,与厚道不厚道无关,也不想上升到见识浅薄与否的高度,当时只觉得人大抵都是视觉听觉动物,仅凭第一眼判断好恶。
滋味其实甚好,这一碗3块钱的绿豆汤,实在是勾着我很久了。虽是平民口里的吃食,在苏州人的手里,却变得精致繁复,升华了,当得起美食的程度。图里的这一碗,相较我00年时候第一次吃到的那一碗,简化了许多。或许是因为在本源街边吃到,抛却了诸多的形式,三伏天,贩夫走卒累了歇脚,一如故往,扔下3个大仔儿,咕咚咕咚图个痛快。
第一次吃,是在2000年时候,人民中学旁边的一间名为松鹤楼的饭店,本是苏州名店,真假山寨与否且不论,生煎与这一碗苏式绿豆汤,口味那是相当地道。也是这么个大暑三伏蒸笼天,无意间瞥见菜单上有,点了一碗,无非是就着点心喝碗汤水,端上来时,心里就如大家初看这张照片时一样,介尼玛神马绿豆汤,坑爹呀。真正名副其实,清汤寡水,形式感却是极好的。
青花小盏,一坨糯米饭,一条糖渍冬瓜,半颗蜜枣,几绺青红果丝,两颗糖莲子,青花的调羹一勺白糖沉汤底,白净的清水浮桂花;搅和开了,不期然,还有颗话梅在里面。初次见面的情形,差不多就是如此了,待呷了一口之后,就开始痛骂自己思维的固化,见识的浅薄。
清水,名副其实的清,清澈也清凉,薄荷水,还他妈冰镇的,一口下去,直透心底,这次第,怎一个爽字了得!!!甜中微咸,盖有糖桂花之效,就着白糯米,消暑之余尚抵三分饱,天热人本就没有胃口,吃上这一碗,不至于饥肠辘辘,也不至于食滞不思下顿,好会过日子的苏州人。
南京人交汇南北,绿豆汤的做法,想来传自淮扬,沸水开花,加百合莲子,简单易做。曾经跟武汉的朋友谈起过各地绿豆汤的做法,广式曰绿豆沙,古法做来,实在麻烦,细密的纱布包裹绿豆蒸熟,反复揉捻加水沉淀,此一道只为蜕皮,待淀下来那小半碗,细如洗沙,随水流转,即便成了,精细如斯!可三伏天,却怎耐的住性子,吃这一碗,耗费心力太甚。武汉人据说方法粗豪,前一夜,扔一把绿豆进暖水瓶,待到天明,碗里一勺半糖,倒出来的,便是颗颗开花的绿豆。苏州人吃这一碗,前一碗煮好了白糯米,盛在竹篮里,吊在房梁上,风干防馊。熬好了薄荷水,罐釜盛了冰镇在井水里,吃的时候取出来,加配料冲调,糯米风干后水浸回软,更添劲韧的口感。绿豆也是不开花的,不咯牙即好,盛在碗里也好看。曾在报纸上看过,说绿豆汤解暑,绿豆不宜开花,倘若开了,便只能做粮食吃了,充饥而已。与解暑无益。苏式此汤暗合养生?who care,只要米道老好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