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走的日子——qunar.com
回北京后好像没怎么干正事,每天吃喝玩乐,一个滋润~~
--------------------------------------------------------------------------------
经不起驴友的诱惑,满脑子想着“我要避运不要受运”,开始迅速的制定十一出游计划,2天内,买了机票,递了护照,行动够迅速,赞一个。
于是,又开始不断上www.qunar.com,找寻最便宜的机票。
关于去哪儿旅游搜索网
成立于05年,我从06年底开始关注,07年去上海后成为外出的首选搜索网站,并向朋友大力推广(qunar应该给我一笔不小的推广费才对,还要抽成:)),春秋的99元机票,国航南航的45天特价机票都是通过这个网搜索到并展获。
去哪儿网,最大的便捷就是可以提供各大航空公司和代理公司的实时票价,在选择合适的价格后可以迅速跳转到相关的渠道进行线上或线下交易。
针对用户层面提供免费的搜索服务,无须注册,且ui设计简单,像google一样,是一个迅速让你离开它的网站,也就能迅速抓住用户的心(反正我是讨厌注册,讨厌那些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不断浏览的网站)。将来的发展是,不断提供更多的服务,如最早只有比价,今年7月新增了各航班延误率(商务人士喜欢),还增加了指定路线的月价格走势。
针对供应商,需要和大量和航空公司、酒店达成合作协议,允许页面直接跳转到指定的付费页面,这样,去哪就不再是一个旅行的商务网站,而是一个平台,是搜索的平台,还是更大的一个媒体平台,一方面避免了和ctrip、elong的直接竞争(虽然这种比价的结果间接导致ctrip的订单减少),另一方面,公司的营收就包括了合作方的订单分成以及平台的广告发布(目前肯定是分成为主,按100家合作方为例,月收入至少有100万);将来,会与更多的伙伴合作,如近期与58分类网站合作,还会与国外的航空代理合作,延伸业务范围,从而提升竞争力,将蛋糕作大(这点我深有感受,国内的机票旅店基本已经透明化,而国外机票,现在则是千差万别,不同的购买渠道价差很大,如尼航,香港代理4000,国内代理最少4300)
再说公司的定位与发展
我一直认为,互联网公司有2种做法,1是以产品为导向,技术团队是核心,创新和引领是他们的口号,如google;1是以市场为导向,消费者需要什么,就设计什么,迎合是主,引领为辅,这在中国现阶段是不二法宝,中国人多,上网人群80%娱乐消遣,如百度,最成功的就是百度贴吧百度知道产品,迅速黏着了大量低年龄用户,随着他们的成长将成为百度的忠实用户。
也许是出于对权威的藐视和内心的叛逆,我乐于发现那些默默做事,低调内敛,不断改进产品,优化用户体验的网站,如豆瓣、去哪等(最近还喜欢上mtime时光网)。去哪网,成立于05年5月,扎实做了一年的产品,06年中下开始在市场崭露,口碑不错,07年引进投资,并接到了ctrip的状纸,正式被圈内人开始评道。看着它的发展,有些欣慰,有些骄傲,或许是个人的眼光一旦得到他人的认可,就会自我满足吧。
去哪网的定位,不敢乱下评论,只是判断,按照正常的发展,将是旅游搜索的全覆盖,成为专家,成为了leader,继续加深和上下游的合作关系,深挖用户需求(手上大量的用户数据,很大一部分会是和vendor share的,好好分析,将能更好的开发产品新功能,如引进国外廉航和guesthouse的seach & book 服务,完善联程预定,提供过往价格分析等等,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去哪的用户,就是像我一样,游走于线上的网络世界,寻找自我发现的乐趣,游荡于线下的真实世界,体验行走和触摸的过程快感的用户;他们未必很有钱,但是远处的风景会让他们花钱;其实真在乎那50、100的差价吗?不是,在乎的是心里的满足。去哪网的官方定义是:那些户外旅游者。个人觉得尚浅,毕竟中国这类人数远少于商务出差人事,大量的旅行者为了操作的简单还是会选择ctrip,一个电话搞定。如此定义,不但赶走了真正的潜在用户,也把自己做小了说弱了。那些on_road travellers 是很好的卖点,但不是营收点。
去哪的将来,通过了解创业团队就能分析出来
高层管理团度全部来自于shawei体坛,后卖tom(现在没什么声韵了)。再次证明,要信任,熟人first。
CEO 美国人 戴福瑞(Fritz Demopoulos)历任媒体公司的顾问,从事创始和买卖的工作。去哪的忽悠主人
总裁 中国人 庄辰超(CC),北大学技术,shawei founder之一,留美若干,主要负责去哪的技术架构,我觉得好用,他的功劳不少,人看上去憨憨的。
道格拉斯(Douglas Khoo),马来西亚人,负责去哪的市场,有过多年的广告代理和销售工作
中西合壁的三驾马车将qunar一路带来,外表华美,是一个受媒体喜爱的孩子。很多媒体曾经问三人,qunar会卖?会ipo?会pre finance?他们都说,不排除,还未确定。对于市场和持有者而言,赚取最大的利润才是最重要的,其它,只是手段,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情况下做合适的决策。个人认为,缺少本土关怀和十月怀胎痛苦的经验,就会缺少对企业的人文关怀和长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像奥运的烟花,绚丽,却短暂。不过,至少带给我们笑声和便捷,旧去新来,推陈出新,很好很和谐!!!
杂篇
05年,我也着眼于旅游项目,为了体验,辞职走察隅,最后项目失败,现归纳原因,总结为4个字,专一、专心。二专做到,才能致胜。
--------------------------------------------------------------------------------
经不起驴友的诱惑,满脑子想着“我要避运不要受运”,开始迅速的制定十一出游计划,2天内,买了机票,递了护照,行动够迅速,赞一个。
于是,又开始不断上www.qunar.com,找寻最便宜的机票。
关于去哪儿旅游搜索网
成立于05年,我从06年底开始关注,07年去上海后成为外出的首选搜索网站,并向朋友大力推广(qunar应该给我一笔不小的推广费才对,还要抽成:)),春秋的99元机票,国航南航的45天特价机票都是通过这个网搜索到并展获。
去哪儿网,最大的便捷就是可以提供各大航空公司和代理公司的实时票价,在选择合适的价格后可以迅速跳转到相关的渠道进行线上或线下交易。
针对用户层面提供免费的搜索服务,无须注册,且ui设计简单,像google一样,是一个迅速让你离开它的网站,也就能迅速抓住用户的心(反正我是讨厌注册,讨厌那些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不断浏览的网站)。将来的发展是,不断提供更多的服务,如最早只有比价,今年7月新增了各航班延误率(商务人士喜欢),还增加了指定路线的月价格走势。
针对供应商,需要和大量和航空公司、酒店达成合作协议,允许页面直接跳转到指定的付费页面,这样,去哪就不再是一个旅行的商务网站,而是一个平台,是搜索的平台,还是更大的一个媒体平台,一方面避免了和ctrip、elong的直接竞争(虽然这种比价的结果间接导致ctrip的订单减少),另一方面,公司的营收就包括了合作方的订单分成以及平台的广告发布(目前肯定是分成为主,按100家合作方为例,月收入至少有100万);将来,会与更多的伙伴合作,如近期与58分类网站合作,还会与国外的航空代理合作,延伸业务范围,从而提升竞争力,将蛋糕作大(这点我深有感受,国内的机票旅店基本已经透明化,而国外机票,现在则是千差万别,不同的购买渠道价差很大,如尼航,香港代理4000,国内代理最少4300)
再说公司的定位与发展
我一直认为,互联网公司有2种做法,1是以产品为导向,技术团队是核心,创新和引领是他们的口号,如google;1是以市场为导向,消费者需要什么,就设计什么,迎合是主,引领为辅,这在中国现阶段是不二法宝,中国人多,上网人群80%娱乐消遣,如百度,最成功的就是百度贴吧百度知道产品,迅速黏着了大量低年龄用户,随着他们的成长将成为百度的忠实用户。
也许是出于对权威的藐视和内心的叛逆,我乐于发现那些默默做事,低调内敛,不断改进产品,优化用户体验的网站,如豆瓣、去哪等(最近还喜欢上mtime时光网)。去哪网,成立于05年5月,扎实做了一年的产品,06年中下开始在市场崭露,口碑不错,07年引进投资,并接到了ctrip的状纸,正式被圈内人开始评道。看着它的发展,有些欣慰,有些骄傲,或许是个人的眼光一旦得到他人的认可,就会自我满足吧。
去哪网的定位,不敢乱下评论,只是判断,按照正常的发展,将是旅游搜索的全覆盖,成为专家,成为了leader,继续加深和上下游的合作关系,深挖用户需求(手上大量的用户数据,很大一部分会是和vendor share的,好好分析,将能更好的开发产品新功能,如引进国外廉航和guesthouse的seach & book 服务,完善联程预定,提供过往价格分析等等,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去哪的用户,就是像我一样,游走于线上的网络世界,寻找自我发现的乐趣,游荡于线下的真实世界,体验行走和触摸的过程快感的用户;他们未必很有钱,但是远处的风景会让他们花钱;其实真在乎那50、100的差价吗?不是,在乎的是心里的满足。去哪网的官方定义是:那些户外旅游者。个人觉得尚浅,毕竟中国这类人数远少于商务出差人事,大量的旅行者为了操作的简单还是会选择ctrip,一个电话搞定。如此定义,不但赶走了真正的潜在用户,也把自己做小了说弱了。那些on_road travellers 是很好的卖点,但不是营收点。
去哪的将来,通过了解创业团队就能分析出来
高层管理团度全部来自于shawei体坛,后卖tom(现在没什么声韵了)。再次证明,要信任,熟人first。
CEO 美国人 戴福瑞(Fritz Demopoulos)历任媒体公司的顾问,从事创始和买卖的工作。去哪的忽悠主人
总裁 中国人 庄辰超(CC),北大学技术,shawei founder之一,留美若干,主要负责去哪的技术架构,我觉得好用,他的功劳不少,人看上去憨憨的。
道格拉斯(Douglas Khoo),马来西亚人,负责去哪的市场,有过多年的广告代理和销售工作
中西合壁的三驾马车将qunar一路带来,外表华美,是一个受媒体喜爱的孩子。很多媒体曾经问三人,qunar会卖?会ipo?会pre finance?他们都说,不排除,还未确定。对于市场和持有者而言,赚取最大的利润才是最重要的,其它,只是手段,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情况下做合适的决策。个人认为,缺少本土关怀和十月怀胎痛苦的经验,就会缺少对企业的人文关怀和长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像奥运的烟花,绚丽,却短暂。不过,至少带给我们笑声和便捷,旧去新来,推陈出新,很好很和谐!!!
杂篇
05年,我也着眼于旅游项目,为了体验,辞职走察隅,最后项目失败,现归纳原因,总结为4个字,专一、专心。二专做到,才能致胜。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