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芭蕾暨编舞比赛Gala】:夜未央,舞不停
有阵子没看到好的舞蹈演出了。
截至目前今年没有非常值得期待的国际一流舞团来访。年初国家大剧院的芭蕾明星荟萃算是差强人意,西班牙国家舞蹈团演出的Nacho Duato作品倒是不错,不过也是1月份的事情了,今年中法文化之春Manuel Legris和中芭合作的两场演出不乏亮点,但终归不比去年,北展的俄罗斯芭蕾明星走穴秀就不必说了。
今年国家大剧院举办首届北京国际芭蕾暨编舞比赛,比赛没时间看了,但Gala表演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第一天的Gala演出,有一个简短的颁奖典礼。此次舞蹈比赛的男女最高奖项均由中芭的演员获得,分别是获得芭蕾艺术基金大奖的马晓东和获得女子金奖的战薪潞。东道主包揽最高奖项,到底是中芭的选手就技艺超群呢,还是参赛选手水平不高(尤其是男子金奖空缺),或者是别的,因为没看比赛,不好说什么。
节目的第一部分,是获奖选手的表演。总体上,选手的表演基本都还是学生范,缺乏成熟的艺术表现,这是可以料想到的,毕竟艺术不是技巧比赛。不过英皇的选手Melissa Hamilton 和Dawid Trzensimiech倒不在其列,他们演出Wayne McGregor 编舞的Infra片段,无论是技巧还是艺术表现都可圈可点,或许他们比赛是并没发挥到吧。亚美尼亚人Avetik Karapetyan演出的《海盗》变奏,跳跃又高又飘,且富有力度,不过只有一个变奏说明不了太多。获得银奖的Sasha Alexander Mukhamedov去年曾随荷兰国家芭蕾舞团来京演出过《堂吉诃德》,从表现来看没有明显的改进,还是那么囫囵。说起来,国大在这次比赛评委的设置上存在争议,Sasha的父亲Irek Mukhamedov也在评委之列,而且作为曾经的芭坛巨星,他对其他评委也有一定影响力,类似吉田都、Tamara Rojo这样的多少要给点面子吧。编舞获奖的两个现代舞作品——费波的《在路上》和韩国人李人秀的“Modern Feeling”都还可以,相比之下后者的表现更成熟老道。战薪璐和马晓东表演的《堂吉诃德》大双是上半场唯一的一个完整的古典作品,马晓东最近成熟了不少,年初在北大看的《大地之歌》就已经有这样的感觉,战薪潞之前很少关注,感觉和中芭的几位首席差距不小,不过据说她的进步也比较大。
下半场才是正式的Gala演出,由邀请过来的明星演员表演。打头阵的是来自苏黎世芭蕾舞团的Maria Seletskaja和Stanislav Jermakov,他们表演的黑天鹅双人舞让人比较失望。接下来登场的是西班牙人Angel Corella,这是他两年来第三次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了,也是这次表现的演员中资历最老名气最大的一位,当然如今他也在国际舞台上也没有了当年的光彩。他带来的这个节目《时光漫步》意思不大,编排没有新意,和年初他在国大跳的那个《We got it Good》如出一辙,一首流行歌曲编的小品,还是围绕着他招牌的旋转和跳跃作文章。不过直觉告诉我,他应该不会只跳这一个小节目。
接下来是王启敏和李俊表演的《卡门》卧室PDD,这是为了纪念编舞大师Roland Petit逝世而临时改的节目,无疑地Roland Petit近些年来给予过中芭很大的帮助。由于是临时改的节目,感觉王启敏跳的略为谨慎,且两人缺乏默契,这个节目没能达到理想的效果。8月底,中芭将演出Roland Petit作品三合一,料想到时应该很精彩吧。
紧接着是来自德国斯图加特芭蕾舞团的Bridget Breiner和Alexander Zaitsev,他们演出《卡兹米尔色彩》的片段,无论是节奏的控制还是艺术表现都很出现,斯图加特芭蕾舞团不愧是头号德国芭蕾舞团,演出由此开始变得精彩。
不出意外,Angel Corella再次登场,和他西班牙老乡Natalia Tapia一出演出巴兰钦的作品柴可夫斯基双人舞。Angel Corella原本就不属于舞姿优美规范的那一类,Natalia Tapia的范就更野了,虽然她的脚头很有劲。得益于Angel Corella卖力地旋转和跳跃,该节目成为当晚分贝最高的一个节目。Angel Corella也真不容易,奔四的人在舞台上还是那么活力十足激情四溢,获得观众的喜爱也很自然了。
两个意大利人Stefania Figliossi和Domenico Luciano跳的现代舞“Ho messo via”,和《卡兹米尔色彩》一样是编舞Mauro Bigonzetti的作品,相比斯图加特的那对组合,他俩表现的方式更加自由更生活化一些。
紧接着是谭元元和汉堡芭蕾舞团的Edvin Revazov联袂出演的《茶花女》双人舞, John Neumeier的这个作品是我比较偏爱的作品,Edvin Revazov去年也随汉堡芭蕾舞团来京主演过这个舞剧。谭元元的舞蹈线条非常好,表现力也很强,可是她的茶花女并不能让我信服。谭元元并不缺乏激情,但让人感觉不到玛格丽塔的脆弱。诚然这段别后重逢的舞蹈是压抑的热情一次宣泄,性的成分也较多,然而对玛格丽塔来说,这是燃灯将尽的一次透支,如果不能表现出一点的话人物的塑造便难言成功。
由Olga Smirnova和Semyon Chudin压轴的古典大双人舞是整个晚上古典范最足的节目。关于Semyon Chudin的本事,之前已在北展的俄罗斯芭蕾明星走穴秀领教过,不久后他便获得了“Benois de la Danse”大奖。他的动作规范优美,伸展有度,尽管胸腰臀的线条让他看起来略有几分“妖娆”。搭档Olga Smirnova虽然有点细节表现有待提高,但整体表现值得称道,未来发展可期。这对搭档有可能加盟莫斯科大剧院,在名师的指导下艺术水平想必会更上一层楼。
这次的演出虽然“星级”不如年初国家大剧院的芭蕾明星荟萃,但由于节目富有新意,摆脱了过往以古典作品为主的格局,更有冲击力和表现力,因而给人意外的惊喜。本来以为两天的节目安排相同,因此只买了第一天的票,后来听说第二天的节目有所不同,于是果断决定再看一场,于是便看到了更加精彩的演出。
第二天上半场的节目和第一天相同,仍然是相同的获奖选手跳相同的节目。在开胃菜之后,下半场演出的容量着实让人大吃一惊,节目内容几乎是前一天的一倍:几乎每为演员都跳了两个节目,而前一天只有Angel Corella一人跳了两个节目。苏黎世芭蕾舞团的Maria Seletskaja和Stanislav Jermakov是例外,他们只是以奥赛罗的双人舞替代了前一天的节目,这个节目以Arvo Part的音乐为配乐,在极简音乐配以艳丽的灯光服饰,营造出奇异的氛围,相比之下能力上的短板也就不那么突出了。
王启敏和李俊在悼念Roland Petit的《卡门》卧室PDD以外,还跳了原定的《广陵随想》,这是李俊为古琴曲《广陵散》创作的舞蹈,李俊编舞的能力让人刮目相看,尽管个人觉得作品的层次还有改进的余地。
斯图加特的Bridget Breiner和Alexander Zaitsev添加了一个轻松幽默的作品“Ring Them Bells”,虽然这个作品舞蹈性不是很强,但是它诙谐的格调很容易调动起观众的情绪。男演员Alexander Zaitsev更是劳模,再跳了一个英年早逝的德国编舞家(编舞Uwe Scholz为Pierre Boulez音乐创作的记谱法(“Natations I-IV”),这是比较抽象的独特节目。
两位意大利人增加了另一个Mauro Bigonzetti的作品,所不同的是背景音乐换成了Handel的作品,他们真是天生的现代舞演员,形体的控制和情绪的表达恰如其分。
谭元元和Edvin Revazov增加的是另一个John Neumeier的节目,为马勒第五交响曲那个著名的柔板创作的舞蹈,谭元元出色的线条和力度在此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而俄罗斯组合增加的节目是泰伊丝双人舞,这是整晚的第二个悼念Roland Petit的作品,Roland Petit以马斯内著名的《冥想曲》为配乐所创作的作品,一改他以往的风格,缠绵悱恻,流淌出纯正的芭蕾之美,由这对形体出色的俄罗斯人演绎出来,优美得让人心碎。
一成不变的只有Angel Corella和他的搭档。或许由于第一天他俩合作的柴双获得了如此多的掌声,于是这个节目在第二天改为压轴。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第二天的节目实在太多拖的时间太长,等到他们登场时已经走了不少观众,因此最终收获的掌声不能和前一天相比。
这一次的演出,可算一次舞蹈的盛宴。国家大剧院的舞蹈类演出鲜有超过10点半的,而这一次过了十一点,还有节目没上完,即便是以耗时见长的歌剧演出也不多见。而且这次演出所带来的节目,风格多样化,完全摆脱了过往以古典剧目为主的单一剧面,惊喜多多,虽然为时较长,新鲜感和冲击力却能保持到终场。唯一的不爽的是交通,这是去国家大剧院看演出需要面临的老问题了。一过了点地铁停运,而在国大附近打的又十分困难,等我回到家新的一个星期已经开始了……
截至目前今年没有非常值得期待的国际一流舞团来访。年初国家大剧院的芭蕾明星荟萃算是差强人意,西班牙国家舞蹈团演出的Nacho Duato作品倒是不错,不过也是1月份的事情了,今年中法文化之春Manuel Legris和中芭合作的两场演出不乏亮点,但终归不比去年,北展的俄罗斯芭蕾明星走穴秀就不必说了。
今年国家大剧院举办首届北京国际芭蕾暨编舞比赛,比赛没时间看了,但Gala表演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第一天的Gala演出,有一个简短的颁奖典礼。此次舞蹈比赛的男女最高奖项均由中芭的演员获得,分别是获得芭蕾艺术基金大奖的马晓东和获得女子金奖的战薪潞。东道主包揽最高奖项,到底是中芭的选手就技艺超群呢,还是参赛选手水平不高(尤其是男子金奖空缺),或者是别的,因为没看比赛,不好说什么。
节目的第一部分,是获奖选手的表演。总体上,选手的表演基本都还是学生范,缺乏成熟的艺术表现,这是可以料想到的,毕竟艺术不是技巧比赛。不过英皇的选手Melissa Hamilton 和Dawid Trzensimiech倒不在其列,他们演出Wayne McGregor 编舞的Infra片段,无论是技巧还是艺术表现都可圈可点,或许他们比赛是并没发挥到吧。亚美尼亚人Avetik Karapetyan演出的《海盗》变奏,跳跃又高又飘,且富有力度,不过只有一个变奏说明不了太多。获得银奖的Sasha Alexander Mukhamedov去年曾随荷兰国家芭蕾舞团来京演出过《堂吉诃德》,从表现来看没有明显的改进,还是那么囫囵。说起来,国大在这次比赛评委的设置上存在争议,Sasha的父亲Irek Mukhamedov也在评委之列,而且作为曾经的芭坛巨星,他对其他评委也有一定影响力,类似吉田都、Tamara Rojo这样的多少要给点面子吧。编舞获奖的两个现代舞作品——费波的《在路上》和韩国人李人秀的“Modern Feeling”都还可以,相比之下后者的表现更成熟老道。战薪璐和马晓东表演的《堂吉诃德》大双是上半场唯一的一个完整的古典作品,马晓东最近成熟了不少,年初在北大看的《大地之歌》就已经有这样的感觉,战薪潞之前很少关注,感觉和中芭的几位首席差距不小,不过据说她的进步也比较大。
下半场才是正式的Gala演出,由邀请过来的明星演员表演。打头阵的是来自苏黎世芭蕾舞团的Maria Seletskaja和Stanislav Jermakov,他们表演的黑天鹅双人舞让人比较失望。接下来登场的是西班牙人Angel Corella,这是他两年来第三次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了,也是这次表现的演员中资历最老名气最大的一位,当然如今他也在国际舞台上也没有了当年的光彩。他带来的这个节目《时光漫步》意思不大,编排没有新意,和年初他在国大跳的那个《We got it Good》如出一辙,一首流行歌曲编的小品,还是围绕着他招牌的旋转和跳跃作文章。不过直觉告诉我,他应该不会只跳这一个小节目。
接下来是王启敏和李俊表演的《卡门》卧室PDD,这是为了纪念编舞大师Roland Petit逝世而临时改的节目,无疑地Roland Petit近些年来给予过中芭很大的帮助。由于是临时改的节目,感觉王启敏跳的略为谨慎,且两人缺乏默契,这个节目没能达到理想的效果。8月底,中芭将演出Roland Petit作品三合一,料想到时应该很精彩吧。
紧接着是来自德国斯图加特芭蕾舞团的Bridget Breiner和Alexander Zaitsev,他们演出《卡兹米尔色彩》的片段,无论是节奏的控制还是艺术表现都很出现,斯图加特芭蕾舞团不愧是头号德国芭蕾舞团,演出由此开始变得精彩。
不出意外,Angel Corella再次登场,和他西班牙老乡Natalia Tapia一出演出巴兰钦的作品柴可夫斯基双人舞。Angel Corella原本就不属于舞姿优美规范的那一类,Natalia Tapia的范就更野了,虽然她的脚头很有劲。得益于Angel Corella卖力地旋转和跳跃,该节目成为当晚分贝最高的一个节目。Angel Corella也真不容易,奔四的人在舞台上还是那么活力十足激情四溢,获得观众的喜爱也很自然了。
两个意大利人Stefania Figliossi和Domenico Luciano跳的现代舞“Ho messo via”,和《卡兹米尔色彩》一样是编舞Mauro Bigonzetti的作品,相比斯图加特的那对组合,他俩表现的方式更加自由更生活化一些。
紧接着是谭元元和汉堡芭蕾舞团的Edvin Revazov联袂出演的《茶花女》双人舞, John Neumeier的这个作品是我比较偏爱的作品,Edvin Revazov去年也随汉堡芭蕾舞团来京主演过这个舞剧。谭元元的舞蹈线条非常好,表现力也很强,可是她的茶花女并不能让我信服。谭元元并不缺乏激情,但让人感觉不到玛格丽塔的脆弱。诚然这段别后重逢的舞蹈是压抑的热情一次宣泄,性的成分也较多,然而对玛格丽塔来说,这是燃灯将尽的一次透支,如果不能表现出一点的话人物的塑造便难言成功。
由Olga Smirnova和Semyon Chudin压轴的古典大双人舞是整个晚上古典范最足的节目。关于Semyon Chudin的本事,之前已在北展的俄罗斯芭蕾明星走穴秀领教过,不久后他便获得了“Benois de la Danse”大奖。他的动作规范优美,伸展有度,尽管胸腰臀的线条让他看起来略有几分“妖娆”。搭档Olga Smirnova虽然有点细节表现有待提高,但整体表现值得称道,未来发展可期。这对搭档有可能加盟莫斯科大剧院,在名师的指导下艺术水平想必会更上一层楼。
这次的演出虽然“星级”不如年初国家大剧院的芭蕾明星荟萃,但由于节目富有新意,摆脱了过往以古典作品为主的格局,更有冲击力和表现力,因而给人意外的惊喜。本来以为两天的节目安排相同,因此只买了第一天的票,后来听说第二天的节目有所不同,于是果断决定再看一场,于是便看到了更加精彩的演出。
第二天上半场的节目和第一天相同,仍然是相同的获奖选手跳相同的节目。在开胃菜之后,下半场演出的容量着实让人大吃一惊,节目内容几乎是前一天的一倍:几乎每为演员都跳了两个节目,而前一天只有Angel Corella一人跳了两个节目。苏黎世芭蕾舞团的Maria Seletskaja和Stanislav Jermakov是例外,他们只是以奥赛罗的双人舞替代了前一天的节目,这个节目以Arvo Part的音乐为配乐,在极简音乐配以艳丽的灯光服饰,营造出奇异的氛围,相比之下能力上的短板也就不那么突出了。
王启敏和李俊在悼念Roland Petit的《卡门》卧室PDD以外,还跳了原定的《广陵随想》,这是李俊为古琴曲《广陵散》创作的舞蹈,李俊编舞的能力让人刮目相看,尽管个人觉得作品的层次还有改进的余地。
斯图加特的Bridget Breiner和Alexander Zaitsev添加了一个轻松幽默的作品“Ring Them Bells”,虽然这个作品舞蹈性不是很强,但是它诙谐的格调很容易调动起观众的情绪。男演员Alexander Zaitsev更是劳模,再跳了一个英年早逝的德国编舞家(编舞Uwe Scholz为Pierre Boulez音乐创作的记谱法(“Natations I-IV”),这是比较抽象的独特节目。
两位意大利人增加了另一个Mauro Bigonzetti的作品,所不同的是背景音乐换成了Handel的作品,他们真是天生的现代舞演员,形体的控制和情绪的表达恰如其分。
谭元元和Edvin Revazov增加的是另一个John Neumeier的节目,为马勒第五交响曲那个著名的柔板创作的舞蹈,谭元元出色的线条和力度在此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而俄罗斯组合增加的节目是泰伊丝双人舞,这是整晚的第二个悼念Roland Petit的作品,Roland Petit以马斯内著名的《冥想曲》为配乐所创作的作品,一改他以往的风格,缠绵悱恻,流淌出纯正的芭蕾之美,由这对形体出色的俄罗斯人演绎出来,优美得让人心碎。
一成不变的只有Angel Corella和他的搭档。或许由于第一天他俩合作的柴双获得了如此多的掌声,于是这个节目在第二天改为压轴。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第二天的节目实在太多拖的时间太长,等到他们登场时已经走了不少观众,因此最终收获的掌声不能和前一天相比。
这一次的演出,可算一次舞蹈的盛宴。国家大剧院的舞蹈类演出鲜有超过10点半的,而这一次过了十一点,还有节目没上完,即便是以耗时见长的歌剧演出也不多见。而且这次演出所带来的节目,风格多样化,完全摆脱了过往以古典剧目为主的单一剧面,惊喜多多,虽然为时较长,新鲜感和冲击力却能保持到终场。唯一的不爽的是交通,这是去国家大剧院看演出需要面临的老问题了。一过了点地铁停运,而在国大附近打的又十分困难,等我回到家新的一个星期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