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山的初夏时光
1〉如果你看过电影《冷山》,可曾对片中英曼和爱达凄美的爱情故事,忧伤的传统民谣以及牧歌般的田园风光仍然留有印象呢?6月初,我独自一人驾车穿越了北卡罗来纳和弗吉尼亚境内阿帕拉契亚群山间的蓝岭公路 (Blue Ridge Parkway),那里是英曼和爱达的故乡,一个充满自然野趣和田园诗意的地方,那里还是美国传统民谣/民乐和乡村音乐的发祥地。
蓝岭公路可能是美国最受欢迎的一段风光驾线,该公路动工于1935年9月11日,是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新政的一项公共工程,是美国修建的第一条也是最长的一条乡村风光公路。整条公路沿着阿帕拉契亚山脉南部的脊椎线修建,单向都只有一条道,在很多地段,公路的外侧就是万丈悬崖,所以工程难度可想而知。直到52年后,这条公路才完全南北贯通。
2〉6月3日早上8点40分,我终于从德州休斯敦出发了。其实直到前一天,我才决定了这次旅程。我是个不太爱做计划的人,很多时候在旅行前甚至连路线都懒得打印,全凭自己临时看地图和在公路上看路标决定方向。至于在哪里停留,更是率性而为了,有时候一个念头就停下了,或者一念之差又错过了。不过我本人对自己的地理常识向来自信的紧,倒也很少患什么低级错误而糟蹋了整个旅程。
美国的公路系统四通八达,开车旅行是最方便的模式。路上的标志提示一般也非常合理,看路标向来是我辨认方向的主要方式。我首先是沿着德州59号公路走,但我有些后悔这次的决定,因为后来在路上吃了一张罚单。当时想走这条路是因为觉得该路相对是条捷径,从里程上来看也的确如此。但59号公路是州内高速公路,沿途会经过一些小镇,在靠近小镇的时候,限速就会降低,还会出现交通灯。你如果不习惯在高速上经常变速或者停车,最好只走州际高速公路,否则容易吃到罚单,我这次就经历了一次教训。在经过一个叫马歇尔的小镇时,我停下车加油。再从加油站出去时,是一个大下坡,此时限速已从70英里/小时降到了50英里/小时,但我没有意识到,也没踩刹车。到坡底时,忽然发现后面已是警灯闪烁了,我大呼倒霉,只好靠边停下等待处罚。尽管我试图辩解以求免于正式的处罚,但警察仍然给我开出了罚单,理由是我的车速65,超速15,并叫我16日出庭。这里离休斯敦可能有200英里的距离,所以从接过罚单的时候起,我就没打算还回来出什么庭并盘算着是否有赖掉的可能。但该地还在德州境内,不知道以后是否会给我带来麻烦。
再过了个把小时,我终于出了德州,拐上I-30进入到了克林顿的故乡阿肯色。住在德州不爽的一面是德州太大,去外州玩,往往要在德州境内耗费太多的时间。上次沿I-10开车去洛杉矶,结果一半的时间都耗在了德州。进入阿肯色后,我感觉有些困了,看到该州的接待中心 (visitor center) 的指示标志就开了下去。美国各州在州际公路进入本州的入口附近都会设接待中心,主要提供旅游咨询宣传本州,顺带也为路人提供休息场所(美国的州际公路上每隔几十英里还会有一个休息区,专供路人休息和上厕所用,沿途还会有宿营区,供不想住店的行人过夜)。阿肯色的接待中心修得很不错,非常宽敞明亮。我上完厕所后拿了该州的官方地图以及一些旅游手册,然后就找了个躺椅睡下了。开长途一定要注意休息,困了马上下高速睡觉,否则开车时打盹就危险了。睡了会儿后,又继续赶路。一路上感觉阿肯色的植被似乎比德州茂盛些,可能这里已经不再是中部的大草原区了。不知不觉间,I-30换成了I-40,很快我开到了阿肯色和田纳西交界处的密西西比河,河并不宽阔,但较清澈,河的东岸就是田纳西最大的城市孟菲斯了。我在西岸一家沃尔玛内的麦当劳要了份健康食品,也就是有很多蔬菜色拉的那种。色拉的样子很好看,当时感觉不错就买了,但吃时大呼上当,觉得对不住付出的5美刀。
饭后,原本打算在这家沃尔玛的停车场过夜的,但觉得天色还早,于是继续向河东的孟菲斯进发。猫王的故居Graceland就在孟菲斯,而且孟菲斯还是有名的蓝调之乡,但我并没有停留的打算,主要是觉得在城市旅游太费钱了,而我还要到有“大苹果”之称的纽约去的。我开着车子急速驶过了这座城市,沿途见到的一些建筑给我留下了一些印象。以后有了更多的钱,我一定会重新来过的,我一定会在这里泡一泡最纯粹的蓝调酒吧,听一听原汁原味的密西西比三角洲的布鲁斯。在驶出孟菲斯后不久,夜色就笼罩了大地。我本来的打算是露宿野外,但快到11点时,看到一个叫Scottish Inn的旅馆出示的广告价很便宜,便想还是住店洗个澡舒服些,便沿着标志下了高速,在该点登记住下了。这是我这次旅程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住旅店,以后要么在同学家蹭,要么就露宿在外啦。在这家小旅馆下榻时有个小插曲,前台负责接待是个印度女人,好像是个新手,对自己的工作不怎么熟练。开始她分给我的房间电灯不亮,换了房后还是同样的问题,再换,居然把我分到了已经分给其他客人的房间,第四次才终于搞定了最终的住所。我洗了个澡,看了会儿电视后,终于在田纳西这家乡间小旅馆的床上睡着了。
3〉早上起来淋浴洗嗽后,匆匆吃了些该旅馆提供早餐,其简单难吃是我在美旅行时遇到的最糟的一次,但想想那便宜的房价也就理解了。吃完便向乡村音乐之都纳什维尔进发了,我对传统乡村音乐比较感兴趣,所以对纳什维尔一直比较向往。但我知道这一次我只能是经过那里,我的预算实在是太紧了。沿途经过了田纳西河,它如同一条透彻的水蛇穿梭于那茂密无际的森林,河面远处有人正在泛舟垂钓。从桥上经过的霎那,我的感觉非常好,不停地探出头来张望。尽管很想停下来发发呆,但桥上不是特别合适停车,再一犹豫,车已经驶过了大桥,只得对自己说下次有机会一定停一停。在过了田纳西河后,公路开始出现大的起伏,这种路况增加了不少驾驶的乐趣,公路两侧的树木更稠密更高大了些,摇曳的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洒落在车窗上,留下斑驳的痕迹。透过车窗向两侧望去,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翠绿,而I-40公路则象是条劈开这片翠绿之海的上下起伏的黑色的带子。美好的视觉让我忘记了漫漫旅途的无聊,随着电台的音乐,我的心和大自然互动着,全然没有一个人旅行的寂寞之感。就这样我悄悄地就溜过了纳什维尔,我知道我一定还会回来的,因为那里有乡村名人堂和乡村大剧场,有我喜欢的Dolly Patton和Emmylou Harris,还有据说具有全美最美校园的Vanderbilt大学。
公路继续向着阿帕拉契亚山区伸展着,在驶入洛克斯维尔之前,有一段山路分外迷人,但还没来得及细细体会就入了城区,很快到了通往大雾山国家公园的岔口。根据路标,我从I-40转到了通往大雾山国家公园的441号公路,在经过鸽子林和加特林堡的两个小镇后,便正式进入了园区。途中经过的两个小镇都很有特色,尤其在鸽子林的路边有个老爷车市场,放满了各式各样的老车,非常有趣,让我观望了颇久。进入园区后,一路上都没发现售门票的地方,后来才意识到该公园是免费的,没有大门,想到这点的时候,我已经快到半山腰了。现在是初夏,正是各类植物最茁壮的时候。放眼望去,还是漫山遍野无边无际的翠绿,很爽心悦目,但想着秋天该是如何一幅画面呢?那时的叶子应该会呈现出更多的色彩,车行于其间应是一幅极有诗意的水彩画吧。这里的山叫大雾山,是因为远处的山峦经常会浸在一层暗蓝的烟雾之中,估计是一种光学原理作用的结果吧。
途中第一次停车拍照后,居然忘了关后车门就上了路。经旁边一个老人的提醒才发现了自己的粗心,赶忙停车去关车门。此时,两个女巡警开着一辆越野车迎面而下,我当时稍有些紧张,生怕她们说我在马路中间停车而给我开罚单。毕竟在德州时已经吃了一张,如果再吃,这次旅途可也太霉了。但觉得自己还是有理由申辩的,而且有那位老人可以为我作证。女巡警稍微注视了我一会儿,估计到我也是事出有因,便没为难我,继续往山下开去了。
我继续沿着山路往上爬,此时我已经不知道我到底行驶在哪条路上了,以及此路会通往何处。看见前方的一观景台便趴下了车,掏出地图查一下自己目前的位置。看地图时,发现蓝岭公路可能就在不远的前方。问了位也在这儿停留的美国人,得到他肯定的答复。于是我当即决定不在公园过夜了,而是直接上蓝岭公路。不一会儿,我终于到达了田纳西和北卡的州界线,此处是一个山头,也是极佳的观景台。休息了会儿并拍了些相片,就向着蓝岭公路的方向进发了。
4〉由于车开得快了点儿,我一开始错过了与蓝岭公路的交叉口,只好回个头再转,终于见到了蓝岭公路的入口。我特意停车拍下了入口处的标志,算是这次穿越蓝岭公路的起点纪念。蓝岭公路北起弗吉尼亚的谢南多厄国家公园,南至北卡的大雾山国家公园,由北到南,里程数从0英里计起,直至最南端的469英里,而且这一段涵盖了阿帕拉契亚山脉最高的几个峰。我这次的走向是从南向北,因而算是逆向穿越该条山路。驶入蓝岭公路一会儿后,发现此路拐弯极多,基本上每50米以内都有拐弯,而且一段时间一直在爬坡,然后一段时间则一直下坡,然后再爬坡,如此不断的重复。这样的路况使驾驶成为了有趣的享受,仿佛是在进行着某种类型的赛车比赛。路上隧道很多,路况则非常好, 尽管限速是45mi/h,但我基本上都是在超速行驶,而且超至少10mi/h以上。尽管我这侧的道路外侧经常就是悬崖,但我好像一点都不感觉到恐惧,我臭美自己是艺高人胆大。一路上车很少,摩托稍多些,估计现在还是淡季吧。刚开始的这段路是整个公路的最高段,远处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群山,蓝色的烟雾弥漫其间,近处则是万丈悬崖,车子如果掉了进去那就是万劫不复了。但就是如此原始的环境,我依然在某处发现了两幢孤零零的房子,可以感觉到那里对着很好的风景,可以看到夕阳西下。那房子一定是有钱人的夏季别墅,房里应该有几条枪,因为得对付一些猛兽,也为了给自己一些安全感。开了两个小时后经过一处旅馆,开始以为是宿营地,想着干脆在此处过夜得了。后来停下车一打听,才知道是客栈,价格不菲。我根本不想花那种钱,于是便继续向路上的第一座城市阿什维尔进发了。
在到达阿什维尔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我和车也差不多弹尽粮绝,需要补充营养,便在岔道口拐进了阿什维尔。这里顺便说一下,蓝岭公路一路上是没有食品店和加油站的,所以你必须要在有岔路的地方出去,沿着岔路走上一段一般会遇上一个小镇,你在那里可以补充粮饷。我拐下去后,很快就发现了阿什维尔的接待中心,该中心是蓝岭公路的总部,应该有比较全的旅游资料,但我经过的时候已经关门,所以只好继续前行。过了会儿,遇到了加油站,便停下加油,顺便在旁边的食品店买了点儿吃的。在这家食品店,我买了个combo special¸$2.69,是我来美后遇到的最好的快餐买卖。有两个热狗,一份36oz的饮料(超大),一袋薯条,还有些甜点,你可以随意拿。结果这份combo不但解决了我的晚餐,还把第二天的早餐和中餐也顺带解决了。在解决了吃的东西后,本想在当地找个地方住下,但没发现四周有旅店,也不想再往前走,而且觉得10点钟不算晚,便打算回到蓝岭公路上去过夜。在蓝岭公路上行驶了一会儿后,不仅心里有些发毛。路上漆黑一片,我的车灯似乎是唯一的光线来源。开了许久也没碰到路过的其他车辆,想想晚上要在这样黑暗的荒山野岭度过,不禁有些吃不准了。在阿帕拉契亚山区,时常会有灰熊和黑熊这样的猛兽出没,万一遇上熊,那可不是好玩的。我觉得心里没底,便决定原路返回阿什维尔。在重新下到阿什维尔后,我很快发现了野营的标志,遂按照指示拐到了另一条小道,结果开了许久也没找到营地,路上没有人,没有任何商店,我也没法问别人,懊恼自己浪费了不少时间和汽油,遂决定不管三七二十一还是重回蓝岭公路为上计,今晚在山上过夜过定了,我这样对自己说。
这一次在路上居然遇到了几辆车,大家似乎有默契似地紧紧跟着,我开在小部队的最前面。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左右,我看见几辆车趴在在一处观景台上,有几个人正站在外面聊着天。心想这下找到部队了,今晚就在这儿过吧,于是拐进了观景台。但后面几辆车没停,继续往前赶路了。我停车的地方离阿什维尔似乎还不远,还能看到山下闪烁的微弱灯光。看到人间的光亮对自己也是一种安慰,能给人以一种安全感,我想今晚总算可以好好休息了。注意了下周边交谈的几个人,中学生模样,后来还发现其中一些有外国口音,估计是交换学生。其中唯一的一个女孩好像被人叫Natasha,典型的俄国名字,估计是位俄国女孩。不一会儿,又来了辆车,车主是个胖胖的女孩,看样子是那几个的同伴,掉了队,听口音是美国人。估计她开得慢,拉下了不少时间吧。过了约二十分钟的样子,最左边的车发动了,可能车主嫌这几个孩子太吵了,想换个地方休息吧。我此时也突然有了重新上路的冲动,觉得自己当时一点儿都不困,想着还不如趁此多赶点儿路呢。于是我又在漆黑的山路上孤独的行驶了,这次不再有其他的车做伴,越开越有点儿心里发毛。先是发现先走的那辆车停在了路边的另一个观景台,但我没有停下。后来在开到一处隧道的时候,又发现本来那几辆跟着我的车都停在隧道前的路边休息了,但这次我还是没有停下,而是继续往前开。很快快到十二点了,一路上再也见不着一辆别的车,不禁后悔自己的冲动,心想这次只要看到路边有车,也就跟着停下休息。但很不幸运,我再也没有遇到停在路边的车,看样子只能一个人在荒山上过夜了。最后终于挺不住了,于是随便找了个观景台趴下了车,本来我是想到海拔低的地方再休息的。下车穿好长衣长裤,以防晚上山上太冷,然后嗽了下口后我便在车里躺下了。躺下前,还特地把吃的包好,放进密封箱里,以防被熊闻到味道。这时抬头望了望天空,发现山上的星星很亮,很久没有见过这么明亮的星星了。尽管心里不是很踏实,但我抵挡不住困意,很快就睡者了。醒来的时候,看看手机上的时间,才4:30am,虽然还早,却没有了睡意,于是启动车子继续上路。
5〉天空稍稍有些亮了,看得见山里雾气很浓,云雾缭绕的样子,恍若仙境一般。在经过一个叫“小瑞士”的旅馆时停了一下,嗽了下口,撒了泡尿。本想等天完全亮了再走,但等了会儿觉得很无聊,便又回到了路上。此时天又亮了些,远处的山峦都浸泡在雾中,公路旁边的悬崖也流动着雾气,我感觉自己就象是行驶在天堂的公路上。对,这时的蓝岭公路就是天堂之路。车开到一处交叉路口,有提示告知前方修路,需绕行。我便无可奈何地随标志拐了下去。一路上经过了些披上乳白色晨纱的农舍和牧场,在这宁静的早晨,愈发显得田园到了极致。我禁不住就把车停在了路上,匆匆打开相机拍下了这清晨的美景,实在舍不得把这画面抛在车后呀。重新出发后,想到此时的蓝岭公路可能会更好看,便加快了回到山上的速度。终于又回到了蓝岭公路,此时天已经全亮了,但雾还没有全部散开。无论何时,有云雾的山总是异常美丽的,我很庆幸自己一大清早地赶路,赶上了山一天中最美的时刻。此后,路上经过几处观景台,因为有云海而显得非常的壮观。可惜我的相机太次太次了,无法把那美景复制成原来的十分之一。在经过一个湖泊的时候,由于水气重,雾很浓,有两个老人正准备泛舟远去。湖边是一垛茂密的树林,披着清晨的雾纱,完整的倒映在静止的湖面上。此时的意境,真正象极了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我留连了一会儿,便继续赶路了。我一面驾着车,一面贪婪的欣赏者窗外的晨景,时间也悄无声息地流淌着。不觉间,雾渐渐的散开了,路上开始出现农舍牧场,很有田园牧歌的味道,可惜少了拿着短笛的牧童。这次旅行最最遗憾的是我没有停下来拍下这些田园风光,使这次旅程的片子少了些生活的感觉。当时路边太窄,我又不敢大白天的停车在路中间,只好把那些美景储藏在记忆里了。在路过那些农场的时候,我禁不住问自己,如果我就在这里度过一生可会愿意?我一直羡慕田园生活的惬意,那是我一直向往的“诗意地栖居”,但理性也告诉我我应当怀疑自己是否真能经受那长久的寂寞。想远离文明,可又为文明所羁绊,舍不得丢弃尘世的繁华,这正是许多热爱大自然的现代人共同的困惑吧。
不觉间,我到了一家民间工艺品中心。此时还早,大楼关着门。我发现稍远的地方有一处湖泊,湖泊上有几幢度假旅馆。景色很好,如果我有钱,真想在那里住下,在湖边好好地发几天呆。但我太穷了,普通旅馆都住不起,更别说住度假村。但穷人也有穷的玩法,在野外露宿也是很开心的方式,只是这次我没法过分悠闲,我必须要控制时间,所以也不能在这里停得太久。我不得不继续赶路。
6〉也不知过了多久,我已经离开了爱达和英曼的故乡,总统之乡弗吉尼亚就在眼前了。弗吉尼亚是英国人在北美的第一块殖民地,这里的阿帕拉契亚山区是美国民谣/民乐最早诞生的地方,而且弗吉尼亚还以盛产总统而闻名全美。在弗吉尼亚段的蓝岭公路上,象北卡南端那样险峻壮观的景象不再常见,但牧歌似的田园风光倒是更多了。由于在前面的民间工艺品中心我洗嗽了一下,并且补充了营养,此时精神焕发,又开始充分享受着在蜿蜒的乡村小路上驾驶的乐趣。
后来车子到达了一个叫Mabry Mill的地方,是一个复制了早期阿帕拉契亚山区人民生活方式的历史纪念地。这里陈列着古老的水车,木制的水渠,孤零的小木屋,饱经摧残的马车等等过去山地人们的生活工具,复制了一幅原著民们以前在阿帕拉契亚山区的生活场景。
再次上路后,一口气开了几个小时,来到了北段一个叫水獭峰的地方,是途中的一个景区。此地的海拔比弗吉尼亚南段似乎又高了不少,有了在北卡南段的感觉。此处有个岔口,我觉得在进入谢南多厄国家公园之前最好加满油,便沿着岔道拐了下去。原以为小镇就在附近的山坡上,但我失算了。我一直开了不知多少英里的下坡路才找到了一家加油站,结果该加油站还碰巧不工作,我问了一个貌似店主的人山上会不会有加油站?他说应该有,蓝岭公路修有许多年了,路上按道理应该有加油站的。于是我道谢后又开始蜿蜒着上山。爬到顶后,我径直去了景区的接待中心询问加油站的情况,在门口看见一位工作人员正在替几个游客表演一种传统乐器,音乐很动听,是绝对纯净的山地民谣风格。我进门后,问里面的一位年老的工作人员附近可有加油站,他告诉我要下山,但和我上次走的方向不同。当时我就非常郁闷,刚下去了一趟,又要跑一趟,实在是觉得太亏。便问下一个出口还有多远,他回答说20多英里吧,我琢磨着自己的油还够,遂决定在下一个出口出去加油。
等我到达下个出口后,很快就找到了附近的加油站。这里的加油机不自动读卡,你先自己加油,然后进去付钱或者划卡,加油机周围并无监视器或监视人员,所以你是否付账全凭自觉。我不由得再次感叹美国许多地方的民风真的很淳朴,诚信乃是当地文化中最基本的因素,居民们诚实守法,对陌生人很信任,也愿意帮助自己不认识的人。再想到自己的国家似乎经济上去了,而社会诚信几乎已经成为了神化,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的流毒连一些落后地区尤其是旅游区也难以幸免。我们在为自己经济上的成就沾沾自喜的时候,可曾为人与人之间那种淳朴感情的丧失而感到有些遗憾呢?
7〉加完油后我又回到了蓝岭公路并向北端的国家公园快速驶去。途中我睡了会儿,吃了点东西,并目睹了两个摩托客超速被抓,这是我在蓝岭公路上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况。一路上仍是美景不断,但有些大同小异,我已经不再觉得新鲜,便只顾着赶路。终于我来到了蓝岭公路的尽头,也就是谢南多厄国家公园的入口处,从这里进去后,就是所谓的天际公路(Skyline Drive)。其实我更愿意把天际公路看做是蓝岭公路的一部分,因为与蓝岭相比,天际并无特别的地方,特色是一样的,唯一的突出点就是路上鹿特别多,经常碰到,而且对汽车似乎并不害怕,搞得我经常要踩刹车。在公园里我又看到了刚上蓝岭公路时常见到的一望无垠的群山形成的浩瀚壮观的景象,那翠绿的海洋在阳光的沐浴下显得些许朦胧,似是倚门嗅梅的少女那般羞涩。但此时的我可能的确有了些审美疲劳,类似的景实在是看得太多了。从进公园大门开始,我的车基本上就没怎么停,两旁的景色象放幻灯片一样快速地闪到车后去了。在到达了一个叫大草地(Big Meadow)的地方后,我做了一次逗留,觉得这里的景色有些特别,而且美丽的黄昏已经到来了。那是一片很大的草地,三五成群的麋鹿散落其间,它们慵懒的吃着草,对游客毫不在意。太阳照耀了人类一天似乎有些劳累了,正缓缓地踱下山去。又是很美的夕阳,温柔的阳光透过树林洒落在绿色的草甸上。这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呀,一切的描述都是多余,我真希望世界能静止于此时,可惜这只能是我个人美好的愿望。不想就此错过了良辰美景,只能用相机拍下那稍纵即逝的美,希望这一切能因此而永恒。可不幸的很,后来我相机的内存出了问题,几张夕阳的图景只能成为脑海中的回忆了,但也许正因为遗憾,所以我的记忆才这般的难忘吧。很多时候,残缺的才是最美的。
太阳下山后,我便向着最后的终点前进了。我在211公路和天际公路的交叉处沿211公路下了山,这次蓝岭之旅在此时算是基本完成了。当时天已经很晚了,我看到一家麦当劳后,便停下买了点儿吃的。那里的小孩似乎不太见过亚洲人,会不时的好奇地朝我瞅瞅,第一次让我在来美后有了做老外的感觉。解决掉晚餐后,我继续赶路,几经周折终于上了I-81州际公路。可能开了太久的山路,对州际公路上的快速不太适应,尤其是当时有许多巨大无比的18轮,很是让我胆战心惊。由于仍然处在阿帕拉契亚山区,四周非常暗,我总觉得自己的车灯不够亮,而且人有些疲劳了,所以我的车子总是跟不上车流的速度。在过了几个小城镇后,终于决定下去找店。找到一家旅店后,打听价格说要65刀,这完全超出了我的支付能力,遂即掉头走人。但我并没有回到高速上去,而是在车上躺下了,我的确需要休息一下了。醒过来后,看看表已经过了凌晨。
8〉再次回到I-81后,精神好了许多,车速也恢复了往常,我一路上顺利驶到了宾夕法尼亚州的首府哈里斯堡。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沿途经过了不少叫什么堡(burg)的城市。在哈里斯堡后,我本以为可以顺利拐上开往纽约的I-78公路的,但在见了一次提示后,就再也没见到I-78的标志出现了,而且也不见分出的岔口出现。渐渐有些沉不住气了,于是从一个出口下去了问路。走进一家旅馆的大厅,问前台的一位女士怎样才能上I-78。她告诉我我已经错过了岔口,应该掉头。我非常疑惑,因为我根本没有遇到过岔口。生怕自己听错了,强调了几遍是否应该掉头往南走,她肯定地回答了我。于是我以为自己真的错过了I-78公路,便调转了车头。没想到这一掉头又浪费了我半个多小时,我来回了几趟,还是找不到上I-78的岔口,只好再次下高速问人。这次去了另一家客栈,前台是位男士,他告诉我应该继续往北走,我还没遇到交叉口。我相信这次他应该是对的,于是继续往北开,在过了较长一段辅路后终于驶上了通往纽约的I-78州际公路。
由于在哈里斯堡费了不少心,在I-78上没开多久就想着打瞌睡了,毕竟整晚我才休息了最多一个小时呀。我从一个出口下了高速,把车停在一家加油站的停车场上。进加油站的食品店小解时发现里面还有浴室,昨天我没有洗澡,所以现在特想洗,要知道在家时我可是一天两次淋浴呀。于是问售货员浴室如何用,她说现在浴室不能用,但对面为18轮服务的一家服务中心也提供淋浴。我随即又把车开到对面停下,走进去发现了浴室,试着推了几个浴室的门,发现一个是开着的。便出去拿了换洗衣服和洗发水,然后舒舒服服地洗了个澡。出门时发现门边墙上有个告示,说是洗澡要先到前台领钥匙,洗完后不要把门锁了。我当时有些迷迷糊糊的,后来在路上的时候回想到这里隐隐觉得该告示似乎意味着洗澡是要收费的,我可能自以为是的认为是免费服务了。想到这里时候有些好笑了,当时我可是大摇大摆地走出去的呀,没想到就这么自然地吃了顿霸王餐。不管怎样替自己省了点儿银子,所以也算不上什么坏事。这次算我自私了点儿,回家后再好好反省吧,如果你下次有机会,就别跟我这么大大方方地学坏了。
回到车里,本想小憩一会儿,但停车场弥漫着一股臭味,估计是众多的18轮清洗厕所时散发出来的,加上洗过热水后,头脑也有些兴奋,躺在椅子上很难入睡。想着还是算了,早点到了纽约再睡吧。
等我重新上路的时候,天已经大半亮了。I-78的宾州段路况非常差,使我对宾州的第一印象很不好,但一路上的乡村风光倒也非常雅致。这又是一个有雾的早晨,田野上三三两两的农舍很分散地陈列着,牧场和卷起来的大草堆,在晨雾中显得分外妩媚。又过了一个小时,正好碰到了当地的上班时间,堵了一会儿车。此时洗澡后的兴奋早已散去,前夜我基本没怎么睡,现在再也抵挡不住瞌睡虫频繁的袭击,眼皮不由自主地就会合上一下,然后猛地又惊醒过来发现自己还在开车。我知道这样下去太过危险,便赶快找了个出口下去了,但这次误上了一个回路把我带回到了I-78的另一方向,我只好随着车流走上了回头路。还好在开了一会儿后,碰到了一个观景台的标志,遂沿着辅路开了上去。果然是个有些风景的高处,我在树阴下停好车,放下座位便睡下了。醒来后,已是一个多小时后了。我打开笔记本,查了一下去纽约同学家的公寓怎么走,因为这涉及到具体的地址,光看地图或者路标是不够的。在大致弄明白路线后,便继续向纽约进发了。出去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到了新泽西境内,纽约应该也不远了。
蓝岭公路可能是美国最受欢迎的一段风光驾线,该公路动工于1935年9月11日,是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新政的一项公共工程,是美国修建的第一条也是最长的一条乡村风光公路。整条公路沿着阿帕拉契亚山脉南部的脊椎线修建,单向都只有一条道,在很多地段,公路的外侧就是万丈悬崖,所以工程难度可想而知。直到52年后,这条公路才完全南北贯通。
2〉6月3日早上8点40分,我终于从德州休斯敦出发了。其实直到前一天,我才决定了这次旅程。我是个不太爱做计划的人,很多时候在旅行前甚至连路线都懒得打印,全凭自己临时看地图和在公路上看路标决定方向。至于在哪里停留,更是率性而为了,有时候一个念头就停下了,或者一念之差又错过了。不过我本人对自己的地理常识向来自信的紧,倒也很少患什么低级错误而糟蹋了整个旅程。
美国的公路系统四通八达,开车旅行是最方便的模式。路上的标志提示一般也非常合理,看路标向来是我辨认方向的主要方式。我首先是沿着德州59号公路走,但我有些后悔这次的决定,因为后来在路上吃了一张罚单。当时想走这条路是因为觉得该路相对是条捷径,从里程上来看也的确如此。但59号公路是州内高速公路,沿途会经过一些小镇,在靠近小镇的时候,限速就会降低,还会出现交通灯。你如果不习惯在高速上经常变速或者停车,最好只走州际高速公路,否则容易吃到罚单,我这次就经历了一次教训。在经过一个叫马歇尔的小镇时,我停下车加油。再从加油站出去时,是一个大下坡,此时限速已从70英里/小时降到了50英里/小时,但我没有意识到,也没踩刹车。到坡底时,忽然发现后面已是警灯闪烁了,我大呼倒霉,只好靠边停下等待处罚。尽管我试图辩解以求免于正式的处罚,但警察仍然给我开出了罚单,理由是我的车速65,超速15,并叫我16日出庭。这里离休斯敦可能有200英里的距离,所以从接过罚单的时候起,我就没打算还回来出什么庭并盘算着是否有赖掉的可能。但该地还在德州境内,不知道以后是否会给我带来麻烦。
再过了个把小时,我终于出了德州,拐上I-30进入到了克林顿的故乡阿肯色。住在德州不爽的一面是德州太大,去外州玩,往往要在德州境内耗费太多的时间。上次沿I-10开车去洛杉矶,结果一半的时间都耗在了德州。进入阿肯色后,我感觉有些困了,看到该州的接待中心 (visitor center) 的指示标志就开了下去。美国各州在州际公路进入本州的入口附近都会设接待中心,主要提供旅游咨询宣传本州,顺带也为路人提供休息场所(美国的州际公路上每隔几十英里还会有一个休息区,专供路人休息和上厕所用,沿途还会有宿营区,供不想住店的行人过夜)。阿肯色的接待中心修得很不错,非常宽敞明亮。我上完厕所后拿了该州的官方地图以及一些旅游手册,然后就找了个躺椅睡下了。开长途一定要注意休息,困了马上下高速睡觉,否则开车时打盹就危险了。睡了会儿后,又继续赶路。一路上感觉阿肯色的植被似乎比德州茂盛些,可能这里已经不再是中部的大草原区了。不知不觉间,I-30换成了I-40,很快我开到了阿肯色和田纳西交界处的密西西比河,河并不宽阔,但较清澈,河的东岸就是田纳西最大的城市孟菲斯了。我在西岸一家沃尔玛内的麦当劳要了份健康食品,也就是有很多蔬菜色拉的那种。色拉的样子很好看,当时感觉不错就买了,但吃时大呼上当,觉得对不住付出的5美刀。
饭后,原本打算在这家沃尔玛的停车场过夜的,但觉得天色还早,于是继续向河东的孟菲斯进发。猫王的故居Graceland就在孟菲斯,而且孟菲斯还是有名的蓝调之乡,但我并没有停留的打算,主要是觉得在城市旅游太费钱了,而我还要到有“大苹果”之称的纽约去的。我开着车子急速驶过了这座城市,沿途见到的一些建筑给我留下了一些印象。以后有了更多的钱,我一定会重新来过的,我一定会在这里泡一泡最纯粹的蓝调酒吧,听一听原汁原味的密西西比三角洲的布鲁斯。在驶出孟菲斯后不久,夜色就笼罩了大地。我本来的打算是露宿野外,但快到11点时,看到一个叫Scottish Inn的旅馆出示的广告价很便宜,便想还是住店洗个澡舒服些,便沿着标志下了高速,在该点登记住下了。这是我这次旅程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住旅店,以后要么在同学家蹭,要么就露宿在外啦。在这家小旅馆下榻时有个小插曲,前台负责接待是个印度女人,好像是个新手,对自己的工作不怎么熟练。开始她分给我的房间电灯不亮,换了房后还是同样的问题,再换,居然把我分到了已经分给其他客人的房间,第四次才终于搞定了最终的住所。我洗了个澡,看了会儿电视后,终于在田纳西这家乡间小旅馆的床上睡着了。
3〉早上起来淋浴洗嗽后,匆匆吃了些该旅馆提供早餐,其简单难吃是我在美旅行时遇到的最糟的一次,但想想那便宜的房价也就理解了。吃完便向乡村音乐之都纳什维尔进发了,我对传统乡村音乐比较感兴趣,所以对纳什维尔一直比较向往。但我知道这一次我只能是经过那里,我的预算实在是太紧了。沿途经过了田纳西河,它如同一条透彻的水蛇穿梭于那茂密无际的森林,河面远处有人正在泛舟垂钓。从桥上经过的霎那,我的感觉非常好,不停地探出头来张望。尽管很想停下来发发呆,但桥上不是特别合适停车,再一犹豫,车已经驶过了大桥,只得对自己说下次有机会一定停一停。在过了田纳西河后,公路开始出现大的起伏,这种路况增加了不少驾驶的乐趣,公路两侧的树木更稠密更高大了些,摇曳的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洒落在车窗上,留下斑驳的痕迹。透过车窗向两侧望去,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翠绿,而I-40公路则象是条劈开这片翠绿之海的上下起伏的黑色的带子。美好的视觉让我忘记了漫漫旅途的无聊,随着电台的音乐,我的心和大自然互动着,全然没有一个人旅行的寂寞之感。就这样我悄悄地就溜过了纳什维尔,我知道我一定还会回来的,因为那里有乡村名人堂和乡村大剧场,有我喜欢的Dolly Patton和Emmylou Harris,还有据说具有全美最美校园的Vanderbilt大学。
公路继续向着阿帕拉契亚山区伸展着,在驶入洛克斯维尔之前,有一段山路分外迷人,但还没来得及细细体会就入了城区,很快到了通往大雾山国家公园的岔口。根据路标,我从I-40转到了通往大雾山国家公园的441号公路,在经过鸽子林和加特林堡的两个小镇后,便正式进入了园区。途中经过的两个小镇都很有特色,尤其在鸽子林的路边有个老爷车市场,放满了各式各样的老车,非常有趣,让我观望了颇久。进入园区后,一路上都没发现售门票的地方,后来才意识到该公园是免费的,没有大门,想到这点的时候,我已经快到半山腰了。现在是初夏,正是各类植物最茁壮的时候。放眼望去,还是漫山遍野无边无际的翠绿,很爽心悦目,但想着秋天该是如何一幅画面呢?那时的叶子应该会呈现出更多的色彩,车行于其间应是一幅极有诗意的水彩画吧。这里的山叫大雾山,是因为远处的山峦经常会浸在一层暗蓝的烟雾之中,估计是一种光学原理作用的结果吧。
途中第一次停车拍照后,居然忘了关后车门就上了路。经旁边一个老人的提醒才发现了自己的粗心,赶忙停车去关车门。此时,两个女巡警开着一辆越野车迎面而下,我当时稍有些紧张,生怕她们说我在马路中间停车而给我开罚单。毕竟在德州时已经吃了一张,如果再吃,这次旅途可也太霉了。但觉得自己还是有理由申辩的,而且有那位老人可以为我作证。女巡警稍微注视了我一会儿,估计到我也是事出有因,便没为难我,继续往山下开去了。
我继续沿着山路往上爬,此时我已经不知道我到底行驶在哪条路上了,以及此路会通往何处。看见前方的一观景台便趴下了车,掏出地图查一下自己目前的位置。看地图时,发现蓝岭公路可能就在不远的前方。问了位也在这儿停留的美国人,得到他肯定的答复。于是我当即决定不在公园过夜了,而是直接上蓝岭公路。不一会儿,我终于到达了田纳西和北卡的州界线,此处是一个山头,也是极佳的观景台。休息了会儿并拍了些相片,就向着蓝岭公路的方向进发了。
4〉由于车开得快了点儿,我一开始错过了与蓝岭公路的交叉口,只好回个头再转,终于见到了蓝岭公路的入口。我特意停车拍下了入口处的标志,算是这次穿越蓝岭公路的起点纪念。蓝岭公路北起弗吉尼亚的谢南多厄国家公园,南至北卡的大雾山国家公园,由北到南,里程数从0英里计起,直至最南端的469英里,而且这一段涵盖了阿帕拉契亚山脉最高的几个峰。我这次的走向是从南向北,因而算是逆向穿越该条山路。驶入蓝岭公路一会儿后,发现此路拐弯极多,基本上每50米以内都有拐弯,而且一段时间一直在爬坡,然后一段时间则一直下坡,然后再爬坡,如此不断的重复。这样的路况使驾驶成为了有趣的享受,仿佛是在进行着某种类型的赛车比赛。路上隧道很多,路况则非常好, 尽管限速是45mi/h,但我基本上都是在超速行驶,而且超至少10mi/h以上。尽管我这侧的道路外侧经常就是悬崖,但我好像一点都不感觉到恐惧,我臭美自己是艺高人胆大。一路上车很少,摩托稍多些,估计现在还是淡季吧。刚开始的这段路是整个公路的最高段,远处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群山,蓝色的烟雾弥漫其间,近处则是万丈悬崖,车子如果掉了进去那就是万劫不复了。但就是如此原始的环境,我依然在某处发现了两幢孤零零的房子,可以感觉到那里对着很好的风景,可以看到夕阳西下。那房子一定是有钱人的夏季别墅,房里应该有几条枪,因为得对付一些猛兽,也为了给自己一些安全感。开了两个小时后经过一处旅馆,开始以为是宿营地,想着干脆在此处过夜得了。后来停下车一打听,才知道是客栈,价格不菲。我根本不想花那种钱,于是便继续向路上的第一座城市阿什维尔进发了。
在到达阿什维尔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我和车也差不多弹尽粮绝,需要补充营养,便在岔道口拐进了阿什维尔。这里顺便说一下,蓝岭公路一路上是没有食品店和加油站的,所以你必须要在有岔路的地方出去,沿着岔路走上一段一般会遇上一个小镇,你在那里可以补充粮饷。我拐下去后,很快就发现了阿什维尔的接待中心,该中心是蓝岭公路的总部,应该有比较全的旅游资料,但我经过的时候已经关门,所以只好继续前行。过了会儿,遇到了加油站,便停下加油,顺便在旁边的食品店买了点儿吃的。在这家食品店,我买了个combo special¸$2.69,是我来美后遇到的最好的快餐买卖。有两个热狗,一份36oz的饮料(超大),一袋薯条,还有些甜点,你可以随意拿。结果这份combo不但解决了我的晚餐,还把第二天的早餐和中餐也顺带解决了。在解决了吃的东西后,本想在当地找个地方住下,但没发现四周有旅店,也不想再往前走,而且觉得10点钟不算晚,便打算回到蓝岭公路上去过夜。在蓝岭公路上行驶了一会儿后,不仅心里有些发毛。路上漆黑一片,我的车灯似乎是唯一的光线来源。开了许久也没碰到路过的其他车辆,想想晚上要在这样黑暗的荒山野岭度过,不禁有些吃不准了。在阿帕拉契亚山区,时常会有灰熊和黑熊这样的猛兽出没,万一遇上熊,那可不是好玩的。我觉得心里没底,便决定原路返回阿什维尔。在重新下到阿什维尔后,我很快发现了野营的标志,遂按照指示拐到了另一条小道,结果开了许久也没找到营地,路上没有人,没有任何商店,我也没法问别人,懊恼自己浪费了不少时间和汽油,遂决定不管三七二十一还是重回蓝岭公路为上计,今晚在山上过夜过定了,我这样对自己说。
这一次在路上居然遇到了几辆车,大家似乎有默契似地紧紧跟着,我开在小部队的最前面。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左右,我看见几辆车趴在在一处观景台上,有几个人正站在外面聊着天。心想这下找到部队了,今晚就在这儿过吧,于是拐进了观景台。但后面几辆车没停,继续往前赶路了。我停车的地方离阿什维尔似乎还不远,还能看到山下闪烁的微弱灯光。看到人间的光亮对自己也是一种安慰,能给人以一种安全感,我想今晚总算可以好好休息了。注意了下周边交谈的几个人,中学生模样,后来还发现其中一些有外国口音,估计是交换学生。其中唯一的一个女孩好像被人叫Natasha,典型的俄国名字,估计是位俄国女孩。不一会儿,又来了辆车,车主是个胖胖的女孩,看样子是那几个的同伴,掉了队,听口音是美国人。估计她开得慢,拉下了不少时间吧。过了约二十分钟的样子,最左边的车发动了,可能车主嫌这几个孩子太吵了,想换个地方休息吧。我此时也突然有了重新上路的冲动,觉得自己当时一点儿都不困,想着还不如趁此多赶点儿路呢。于是我又在漆黑的山路上孤独的行驶了,这次不再有其他的车做伴,越开越有点儿心里发毛。先是发现先走的那辆车停在了路边的另一个观景台,但我没有停下。后来在开到一处隧道的时候,又发现本来那几辆跟着我的车都停在隧道前的路边休息了,但这次我还是没有停下,而是继续往前开。很快快到十二点了,一路上再也见不着一辆别的车,不禁后悔自己的冲动,心想这次只要看到路边有车,也就跟着停下休息。但很不幸运,我再也没有遇到停在路边的车,看样子只能一个人在荒山上过夜了。最后终于挺不住了,于是随便找了个观景台趴下了车,本来我是想到海拔低的地方再休息的。下车穿好长衣长裤,以防晚上山上太冷,然后嗽了下口后我便在车里躺下了。躺下前,还特地把吃的包好,放进密封箱里,以防被熊闻到味道。这时抬头望了望天空,发现山上的星星很亮,很久没有见过这么明亮的星星了。尽管心里不是很踏实,但我抵挡不住困意,很快就睡者了。醒来的时候,看看手机上的时间,才4:30am,虽然还早,却没有了睡意,于是启动车子继续上路。
5〉天空稍稍有些亮了,看得见山里雾气很浓,云雾缭绕的样子,恍若仙境一般。在经过一个叫“小瑞士”的旅馆时停了一下,嗽了下口,撒了泡尿。本想等天完全亮了再走,但等了会儿觉得很无聊,便又回到了路上。此时天又亮了些,远处的山峦都浸泡在雾中,公路旁边的悬崖也流动着雾气,我感觉自己就象是行驶在天堂的公路上。对,这时的蓝岭公路就是天堂之路。车开到一处交叉路口,有提示告知前方修路,需绕行。我便无可奈何地随标志拐了下去。一路上经过了些披上乳白色晨纱的农舍和牧场,在这宁静的早晨,愈发显得田园到了极致。我禁不住就把车停在了路上,匆匆打开相机拍下了这清晨的美景,实在舍不得把这画面抛在车后呀。重新出发后,想到此时的蓝岭公路可能会更好看,便加快了回到山上的速度。终于又回到了蓝岭公路,此时天已经全亮了,但雾还没有全部散开。无论何时,有云雾的山总是异常美丽的,我很庆幸自己一大清早地赶路,赶上了山一天中最美的时刻。此后,路上经过几处观景台,因为有云海而显得非常的壮观。可惜我的相机太次太次了,无法把那美景复制成原来的十分之一。在经过一个湖泊的时候,由于水气重,雾很浓,有两个老人正准备泛舟远去。湖边是一垛茂密的树林,披着清晨的雾纱,完整的倒映在静止的湖面上。此时的意境,真正象极了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我留连了一会儿,便继续赶路了。我一面驾着车,一面贪婪的欣赏者窗外的晨景,时间也悄无声息地流淌着。不觉间,雾渐渐的散开了,路上开始出现农舍牧场,很有田园牧歌的味道,可惜少了拿着短笛的牧童。这次旅行最最遗憾的是我没有停下来拍下这些田园风光,使这次旅程的片子少了些生活的感觉。当时路边太窄,我又不敢大白天的停车在路中间,只好把那些美景储藏在记忆里了。在路过那些农场的时候,我禁不住问自己,如果我就在这里度过一生可会愿意?我一直羡慕田园生活的惬意,那是我一直向往的“诗意地栖居”,但理性也告诉我我应当怀疑自己是否真能经受那长久的寂寞。想远离文明,可又为文明所羁绊,舍不得丢弃尘世的繁华,这正是许多热爱大自然的现代人共同的困惑吧。
不觉间,我到了一家民间工艺品中心。此时还早,大楼关着门。我发现稍远的地方有一处湖泊,湖泊上有几幢度假旅馆。景色很好,如果我有钱,真想在那里住下,在湖边好好地发几天呆。但我太穷了,普通旅馆都住不起,更别说住度假村。但穷人也有穷的玩法,在野外露宿也是很开心的方式,只是这次我没法过分悠闲,我必须要控制时间,所以也不能在这里停得太久。我不得不继续赶路。
6〉也不知过了多久,我已经离开了爱达和英曼的故乡,总统之乡弗吉尼亚就在眼前了。弗吉尼亚是英国人在北美的第一块殖民地,这里的阿帕拉契亚山区是美国民谣/民乐最早诞生的地方,而且弗吉尼亚还以盛产总统而闻名全美。在弗吉尼亚段的蓝岭公路上,象北卡南端那样险峻壮观的景象不再常见,但牧歌似的田园风光倒是更多了。由于在前面的民间工艺品中心我洗嗽了一下,并且补充了营养,此时精神焕发,又开始充分享受着在蜿蜒的乡村小路上驾驶的乐趣。
后来车子到达了一个叫Mabry Mill的地方,是一个复制了早期阿帕拉契亚山区人民生活方式的历史纪念地。这里陈列着古老的水车,木制的水渠,孤零的小木屋,饱经摧残的马车等等过去山地人们的生活工具,复制了一幅原著民们以前在阿帕拉契亚山区的生活场景。
再次上路后,一口气开了几个小时,来到了北段一个叫水獭峰的地方,是途中的一个景区。此地的海拔比弗吉尼亚南段似乎又高了不少,有了在北卡南段的感觉。此处有个岔口,我觉得在进入谢南多厄国家公园之前最好加满油,便沿着岔道拐了下去。原以为小镇就在附近的山坡上,但我失算了。我一直开了不知多少英里的下坡路才找到了一家加油站,结果该加油站还碰巧不工作,我问了一个貌似店主的人山上会不会有加油站?他说应该有,蓝岭公路修有许多年了,路上按道理应该有加油站的。于是我道谢后又开始蜿蜒着上山。爬到顶后,我径直去了景区的接待中心询问加油站的情况,在门口看见一位工作人员正在替几个游客表演一种传统乐器,音乐很动听,是绝对纯净的山地民谣风格。我进门后,问里面的一位年老的工作人员附近可有加油站,他告诉我要下山,但和我上次走的方向不同。当时我就非常郁闷,刚下去了一趟,又要跑一趟,实在是觉得太亏。便问下一个出口还有多远,他回答说20多英里吧,我琢磨着自己的油还够,遂决定在下一个出口出去加油。
等我到达下个出口后,很快就找到了附近的加油站。这里的加油机不自动读卡,你先自己加油,然后进去付钱或者划卡,加油机周围并无监视器或监视人员,所以你是否付账全凭自觉。我不由得再次感叹美国许多地方的民风真的很淳朴,诚信乃是当地文化中最基本的因素,居民们诚实守法,对陌生人很信任,也愿意帮助自己不认识的人。再想到自己的国家似乎经济上去了,而社会诚信几乎已经成为了神化,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的流毒连一些落后地区尤其是旅游区也难以幸免。我们在为自己经济上的成就沾沾自喜的时候,可曾为人与人之间那种淳朴感情的丧失而感到有些遗憾呢?
7〉加完油后我又回到了蓝岭公路并向北端的国家公园快速驶去。途中我睡了会儿,吃了点东西,并目睹了两个摩托客超速被抓,这是我在蓝岭公路上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况。一路上仍是美景不断,但有些大同小异,我已经不再觉得新鲜,便只顾着赶路。终于我来到了蓝岭公路的尽头,也就是谢南多厄国家公园的入口处,从这里进去后,就是所谓的天际公路(Skyline Drive)。其实我更愿意把天际公路看做是蓝岭公路的一部分,因为与蓝岭相比,天际并无特别的地方,特色是一样的,唯一的突出点就是路上鹿特别多,经常碰到,而且对汽车似乎并不害怕,搞得我经常要踩刹车。在公园里我又看到了刚上蓝岭公路时常见到的一望无垠的群山形成的浩瀚壮观的景象,那翠绿的海洋在阳光的沐浴下显得些许朦胧,似是倚门嗅梅的少女那般羞涩。但此时的我可能的确有了些审美疲劳,类似的景实在是看得太多了。从进公园大门开始,我的车基本上就没怎么停,两旁的景色象放幻灯片一样快速地闪到车后去了。在到达了一个叫大草地(Big Meadow)的地方后,我做了一次逗留,觉得这里的景色有些特别,而且美丽的黄昏已经到来了。那是一片很大的草地,三五成群的麋鹿散落其间,它们慵懒的吃着草,对游客毫不在意。太阳照耀了人类一天似乎有些劳累了,正缓缓地踱下山去。又是很美的夕阳,温柔的阳光透过树林洒落在绿色的草甸上。这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呀,一切的描述都是多余,我真希望世界能静止于此时,可惜这只能是我个人美好的愿望。不想就此错过了良辰美景,只能用相机拍下那稍纵即逝的美,希望这一切能因此而永恒。可不幸的很,后来我相机的内存出了问题,几张夕阳的图景只能成为脑海中的回忆了,但也许正因为遗憾,所以我的记忆才这般的难忘吧。很多时候,残缺的才是最美的。
太阳下山后,我便向着最后的终点前进了。我在211公路和天际公路的交叉处沿211公路下了山,这次蓝岭之旅在此时算是基本完成了。当时天已经很晚了,我看到一家麦当劳后,便停下买了点儿吃的。那里的小孩似乎不太见过亚洲人,会不时的好奇地朝我瞅瞅,第一次让我在来美后有了做老外的感觉。解决掉晚餐后,我继续赶路,几经周折终于上了I-81州际公路。可能开了太久的山路,对州际公路上的快速不太适应,尤其是当时有许多巨大无比的18轮,很是让我胆战心惊。由于仍然处在阿帕拉契亚山区,四周非常暗,我总觉得自己的车灯不够亮,而且人有些疲劳了,所以我的车子总是跟不上车流的速度。在过了几个小城镇后,终于决定下去找店。找到一家旅店后,打听价格说要65刀,这完全超出了我的支付能力,遂即掉头走人。但我并没有回到高速上去,而是在车上躺下了,我的确需要休息一下了。醒过来后,看看表已经过了凌晨。
8〉再次回到I-81后,精神好了许多,车速也恢复了往常,我一路上顺利驶到了宾夕法尼亚州的首府哈里斯堡。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沿途经过了不少叫什么堡(burg)的城市。在哈里斯堡后,我本以为可以顺利拐上开往纽约的I-78公路的,但在见了一次提示后,就再也没见到I-78的标志出现了,而且也不见分出的岔口出现。渐渐有些沉不住气了,于是从一个出口下去了问路。走进一家旅馆的大厅,问前台的一位女士怎样才能上I-78。她告诉我我已经错过了岔口,应该掉头。我非常疑惑,因为我根本没有遇到过岔口。生怕自己听错了,强调了几遍是否应该掉头往南走,她肯定地回答了我。于是我以为自己真的错过了I-78公路,便调转了车头。没想到这一掉头又浪费了我半个多小时,我来回了几趟,还是找不到上I-78的岔口,只好再次下高速问人。这次去了另一家客栈,前台是位男士,他告诉我应该继续往北走,我还没遇到交叉口。我相信这次他应该是对的,于是继续往北开,在过了较长一段辅路后终于驶上了通往纽约的I-78州际公路。
由于在哈里斯堡费了不少心,在I-78上没开多久就想着打瞌睡了,毕竟整晚我才休息了最多一个小时呀。我从一个出口下了高速,把车停在一家加油站的停车场上。进加油站的食品店小解时发现里面还有浴室,昨天我没有洗澡,所以现在特想洗,要知道在家时我可是一天两次淋浴呀。于是问售货员浴室如何用,她说现在浴室不能用,但对面为18轮服务的一家服务中心也提供淋浴。我随即又把车开到对面停下,走进去发现了浴室,试着推了几个浴室的门,发现一个是开着的。便出去拿了换洗衣服和洗发水,然后舒舒服服地洗了个澡。出门时发现门边墙上有个告示,说是洗澡要先到前台领钥匙,洗完后不要把门锁了。我当时有些迷迷糊糊的,后来在路上的时候回想到这里隐隐觉得该告示似乎意味着洗澡是要收费的,我可能自以为是的认为是免费服务了。想到这里时候有些好笑了,当时我可是大摇大摆地走出去的呀,没想到就这么自然地吃了顿霸王餐。不管怎样替自己省了点儿银子,所以也算不上什么坏事。这次算我自私了点儿,回家后再好好反省吧,如果你下次有机会,就别跟我这么大大方方地学坏了。
回到车里,本想小憩一会儿,但停车场弥漫着一股臭味,估计是众多的18轮清洗厕所时散发出来的,加上洗过热水后,头脑也有些兴奋,躺在椅子上很难入睡。想着还是算了,早点到了纽约再睡吧。
等我重新上路的时候,天已经大半亮了。I-78的宾州段路况非常差,使我对宾州的第一印象很不好,但一路上的乡村风光倒也非常雅致。这又是一个有雾的早晨,田野上三三两两的农舍很分散地陈列着,牧场和卷起来的大草堆,在晨雾中显得分外妩媚。又过了一个小时,正好碰到了当地的上班时间,堵了一会儿车。此时洗澡后的兴奋早已散去,前夜我基本没怎么睡,现在再也抵挡不住瞌睡虫频繁的袭击,眼皮不由自主地就会合上一下,然后猛地又惊醒过来发现自己还在开车。我知道这样下去太过危险,便赶快找了个出口下去了,但这次误上了一个回路把我带回到了I-78的另一方向,我只好随着车流走上了回头路。还好在开了一会儿后,碰到了一个观景台的标志,遂沿着辅路开了上去。果然是个有些风景的高处,我在树阴下停好车,放下座位便睡下了。醒来后,已是一个多小时后了。我打开笔记本,查了一下去纽约同学家的公寓怎么走,因为这涉及到具体的地址,光看地图或者路标是不够的。在大致弄明白路线后,便继续向纽约进发了。出去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到了新泽西境内,纽约应该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