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女同志发展的畅想
额。不小心又发现自己在2009年时写了这篇文章...我是多久没写东西了!!!
关于中国女同志发展的畅想
作为以中国大陆女同性恋为主要受众对象的网络广播节目《拉拉风向标》,所选取的节目话题无疑是围绕中国大陆女同性恋的各个方面展开,内容涉及女同志的生活现状、情感、性爱关系、家庭、职场等等,努力做到切入点小,但立意深刻。
正如上一篇文章所提到的,创办《拉拉风向标》这一节目的原因是在主流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看不到女同性恋的声音、听不到女同性恋的声音,这是一个很现实的客观存在。虽然说这些年,国内涌现出了大大小小的女同性恋NGO组织,但正如“NGO”这个名词所传达的信息,我们是不被官方所承认的存在,大多时候是在族群内部获取发展空间。我们在向主流社会提出权益诉求的时候,大凡得到的答复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政府不愿意谈论同性恋这一议题,比如说,前段时间的“绿坝风波”和广州女同性恋鲜血遭歧视性拒绝事件等等。换做是西方西方国家,可想而知,她们的做法会是组织集会向政府相关部门抗议、提交诉求,或上诉至法院等等。当然,由于国情的不同,在中国大陆这些做法是不被采纳的,甚至女同志群体连想都不敢想。我曾经试想过,或许,组织集会抗议是不被政府采纳的行为,但是我们可以换一种搞擦边球的做法:选取在某一天,比如说12月1日,组织全国各地的女同志志愿者前往各地的献血中心义务鲜血,表达诉求以求得到正视。但似乎,这一想法是天真烂漫的。为啥?因为这注定将是小规模的行动。首先,会有多少人愿意参与?虽然,目前国内的同性恋群体在社会文明的进步影响下显现出来数量越来越多,但大部分人对自身的权益的重视程度不高,或许说在现行社会体制下对自身权益保持沉默状态。当然,这和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历史有关。在中国,除了农民运动之外,我们很少有自下而上争取权益的先例。在中国历史上,同性恋族群也没有收到过多外在的显著的政治打压。比如说,西方女性历经百年才争取到重视和权力,而中国,解放后几年就喊出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中国妇女自此“解放”。
另外,国内的同性恋群体生存问题更多的是指向家庭内部和职场,也就是说为了维持家庭关系的稳定和保障生存空间,大部分的同性恋者都是保持在“在柜中”的状态。或许,由此,结合国情,我们应该从家庭内部寻求争取女同志权益的突破口。
——by瑞普利
关于中国女同志发展的畅想
作为以中国大陆女同性恋为主要受众对象的网络广播节目《拉拉风向标》,所选取的节目话题无疑是围绕中国大陆女同性恋的各个方面展开,内容涉及女同志的生活现状、情感、性爱关系、家庭、职场等等,努力做到切入点小,但立意深刻。
正如上一篇文章所提到的,创办《拉拉风向标》这一节目的原因是在主流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看不到女同性恋的声音、听不到女同性恋的声音,这是一个很现实的客观存在。虽然说这些年,国内涌现出了大大小小的女同性恋NGO组织,但正如“NGO”这个名词所传达的信息,我们是不被官方所承认的存在,大多时候是在族群内部获取发展空间。我们在向主流社会提出权益诉求的时候,大凡得到的答复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政府不愿意谈论同性恋这一议题,比如说,前段时间的“绿坝风波”和广州女同性恋鲜血遭歧视性拒绝事件等等。换做是西方西方国家,可想而知,她们的做法会是组织集会向政府相关部门抗议、提交诉求,或上诉至法院等等。当然,由于国情的不同,在中国大陆这些做法是不被采纳的,甚至女同志群体连想都不敢想。我曾经试想过,或许,组织集会抗议是不被政府采纳的行为,但是我们可以换一种搞擦边球的做法:选取在某一天,比如说12月1日,组织全国各地的女同志志愿者前往各地的献血中心义务鲜血,表达诉求以求得到正视。但似乎,这一想法是天真烂漫的。为啥?因为这注定将是小规模的行动。首先,会有多少人愿意参与?虽然,目前国内的同性恋群体在社会文明的进步影响下显现出来数量越来越多,但大部分人对自身的权益的重视程度不高,或许说在现行社会体制下对自身权益保持沉默状态。当然,这和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历史有关。在中国,除了农民运动之外,我们很少有自下而上争取权益的先例。在中国历史上,同性恋族群也没有收到过多外在的显著的政治打压。比如说,西方女性历经百年才争取到重视和权力,而中国,解放后几年就喊出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中国妇女自此“解放”。
另外,国内的同性恋群体生存问题更多的是指向家庭内部和职场,也就是说为了维持家庭关系的稳定和保障生存空间,大部分的同性恋者都是保持在“在柜中”的状态。或许,由此,结合国情,我们应该从家庭内部寻求争取女同志权益的突破口。
——by瑞普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