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续
在这所中国最穷的大学,浪漫却并不是奢侈品。第一天的课程结束后,一些学生不经意地抬头,看见满天繁星,忍不住叫了出来。远离城市的青石没有光污染,星空也显得格外明亮,甚至能看见浅浅的银河。从此,三五成群地去蕲河边看星星成了风靡一时的活动。
刚到青石,刘瑜就捡到了一只小狗,并把它带到了学校。大家给小狗取名“子弹”,语出刘瑜的书《送你一颗子弹》。很快,这只名为子弹的小狗成了立人大学的明星,它会在上课时跑进教室,学生们轮流给它喂食、洗澡,带它去县里看病,甚至还给它开通了微博账号。
校园停电后,不仅晚上的课在烛光中进行,之后两个白天的课也移师户外,在蕲河边的沙滩上。熊培云讲胡适,希腊女作家芒果讲柏拉图和理想国,学生们围坐一圈,引得路人驻足观望。
——大学在人间 南方周末
对于贫穷,一个群体的反应无非是两种:既然没有钱,就要去争去抢,凭什么别人有钱自己没有钱;或者,既然没有钱,那就没有钱吧,没有钱,还有生活。于是,区分了淳朴和奸诈。同样适用于富裕的群体,区分了友善和势利。
闲适的和肾上腺的。
生活的艺术便是自己雕塑自己的细节,艺术的生活,便是自己欣赏自己的和他人的雕塑吧。
是否会花一个下午的时间,去整理你的房间,在每一个标签上写下自己的体会。
是否会停下脚步,欣赏别人的房间,和房间里的每一个标签。
辛亥革命和五四前后,抛头颅洒热血的人那么多,国如此之重,人如此之轻,国家危难,“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儒家思想还印在人们心里,即使颠覆,也有其隐藏之处。今天,是现代化的进步么,在承认个人的发展,个性化的时候,“国家”一词已经远不如之前的分量,无可苛责。数千年的基因,就此被剔除?比治疗癌症厉害多了
在每个人的声音里,经历了春夏秋冬,经历了生老病死,游历了世界各地,逛过了天堂地狱,回归到自己小小的躯体,一波波的恐惧扑到面前,一幕幕的画面浮现在眼前,仿佛一个世纪的时光流过,我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废除死刑不等于废除刑罚。死刑之外,刑罚之威慑仍在”。这句话是想纠正一个错误,即现在很多人倾向于认为杀人犯若不偿命就等于逍遥法外。事实并非如此,对于罪犯而言,终身监禁的活刑,其惩戒作用并不一定比死刑差。至于有人担心有门路的杀人犯两三年就可能出来。若真如此,从逻辑上说最需要改变的当是堵住相关司法漏洞,而非让原本可以不死的人继续去死。
“比死刑更可怕的是此社会无宽恕、无对生命之敬畏。”这个判断来自我多年所得的经验与判断,相信这也是许多人的共识。举例说,2005年11月9日,艾绪强在王府井开车撞人致多人死亡,此为社会之大不幸;而在庭审过程中,部分受害者家属希望分割艾绪强可卖的器官以求赔偿,又何尝不是一种不幸?
比死刑更可怕的是不宽容 凤凰网评论专栏作家 熊培云
今天又看了韩寒和方舟子的一些事。
都是熟人(他们不熟我)了,我承认我带着个人偏见。初中就是韩寒的书迷,很久以前就觉得方这个人就是为了出名,他质疑的人,哪个是官场的,哪个是混黑的?就会扯着文化人的衣衫来给自己穿衣。肖传国是叫了自家的一个亲戚帮忙的,这是文化人就怕遇到流氓,当然越来越多的文化人正在向流氓转换着。
首先,方和别人质疑韩寒的方式,属不属于诽谤的一种,我不知道法律的界限,让法律来判断吧。再者,一个人如果出版了自己写的书,后来被证明这本书不是他写的,那这个人是否需要负法律责任?
次之,角色代入。如果我是一个作者,我辛苦写了不少书,算出名了,有人说这书TM不是你写的,你就是个傀儡,舆论压力再过来,我肯定是想要澄清的。不过,若超脱如韩寒,与其苍白的说自己是真的,还不如骂他句狗屁……如果我是一个质疑别人作假的家伙,口口声声对外宣称他做错了做错了做错了,我是婆妈还是怕死?他做错了要是我觉得自己有责任(事实上我不会那么多管闲事)的话就去行动,打假,不是打假吗,证明你打的是假的,法律的,证据上的,请行动。
第三,很多所谓的专业人士说,韩寒要跌落神坛了。韩寒是神么,不管这件事的结果怎么样,如果韩寒出书,如果韩寒说话,只要他在理,一样有人支持,虽然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他的作品了,只是不知道那些专业人士的心理是怎样的。
第四,质疑唐骏的时候我就觉得是在笑话当了皇帝的朱元璋,说他小时候是种田的,这个耻笑完全是那种无所事事的傻蛋所为。敢不敢说朱元璋杀了多少忠臣?做错了什么?不敢是吧,那你只能是一个饶舌的家伙。还有一些,科学创作本来就不是一步登天的,本来就会有失败有成功,有不完美,为什么还在进行的不完美的研究创作经过方舟子一说,就是假的。这就是,我们先是证明了地球是圆的,然后又证明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方舟子的做法是,当有的人证明了地球是圆,还没认识地球不是宇宙中心的时候,就告诉大众这是不对的,我们要回到地球还是方不是圆的时代。我是吐槽君,你总把人类迈出的半步给逼回来,我们能进步么?
刚到青石,刘瑜就捡到了一只小狗,并把它带到了学校。大家给小狗取名“子弹”,语出刘瑜的书《送你一颗子弹》。很快,这只名为子弹的小狗成了立人大学的明星,它会在上课时跑进教室,学生们轮流给它喂食、洗澡,带它去县里看病,甚至还给它开通了微博账号。
校园停电后,不仅晚上的课在烛光中进行,之后两个白天的课也移师户外,在蕲河边的沙滩上。熊培云讲胡适,希腊女作家芒果讲柏拉图和理想国,学生们围坐一圈,引得路人驻足观望。
——大学在人间 南方周末
对于贫穷,一个群体的反应无非是两种:既然没有钱,就要去争去抢,凭什么别人有钱自己没有钱;或者,既然没有钱,那就没有钱吧,没有钱,还有生活。于是,区分了淳朴和奸诈。同样适用于富裕的群体,区分了友善和势利。
闲适的和肾上腺的。
生活的艺术便是自己雕塑自己的细节,艺术的生活,便是自己欣赏自己的和他人的雕塑吧。
是否会花一个下午的时间,去整理你的房间,在每一个标签上写下自己的体会。
是否会停下脚步,欣赏别人的房间,和房间里的每一个标签。
辛亥革命和五四前后,抛头颅洒热血的人那么多,国如此之重,人如此之轻,国家危难,“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儒家思想还印在人们心里,即使颠覆,也有其隐藏之处。今天,是现代化的进步么,在承认个人的发展,个性化的时候,“国家”一词已经远不如之前的分量,无可苛责。数千年的基因,就此被剔除?比治疗癌症厉害多了
在每个人的声音里,经历了春夏秋冬,经历了生老病死,游历了世界各地,逛过了天堂地狱,回归到自己小小的躯体,一波波的恐惧扑到面前,一幕幕的画面浮现在眼前,仿佛一个世纪的时光流过,我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废除死刑不等于废除刑罚。死刑之外,刑罚之威慑仍在”。这句话是想纠正一个错误,即现在很多人倾向于认为杀人犯若不偿命就等于逍遥法外。事实并非如此,对于罪犯而言,终身监禁的活刑,其惩戒作用并不一定比死刑差。至于有人担心有门路的杀人犯两三年就可能出来。若真如此,从逻辑上说最需要改变的当是堵住相关司法漏洞,而非让原本可以不死的人继续去死。
“比死刑更可怕的是此社会无宽恕、无对生命之敬畏。”这个判断来自我多年所得的经验与判断,相信这也是许多人的共识。举例说,2005年11月9日,艾绪强在王府井开车撞人致多人死亡,此为社会之大不幸;而在庭审过程中,部分受害者家属希望分割艾绪强可卖的器官以求赔偿,又何尝不是一种不幸?
比死刑更可怕的是不宽容 凤凰网评论专栏作家 熊培云
今天又看了韩寒和方舟子的一些事。
都是熟人(他们不熟我)了,我承认我带着个人偏见。初中就是韩寒的书迷,很久以前就觉得方这个人就是为了出名,他质疑的人,哪个是官场的,哪个是混黑的?就会扯着文化人的衣衫来给自己穿衣。肖传国是叫了自家的一个亲戚帮忙的,这是文化人就怕遇到流氓,当然越来越多的文化人正在向流氓转换着。
首先,方和别人质疑韩寒的方式,属不属于诽谤的一种,我不知道法律的界限,让法律来判断吧。再者,一个人如果出版了自己写的书,后来被证明这本书不是他写的,那这个人是否需要负法律责任?
次之,角色代入。如果我是一个作者,我辛苦写了不少书,算出名了,有人说这书TM不是你写的,你就是个傀儡,舆论压力再过来,我肯定是想要澄清的。不过,若超脱如韩寒,与其苍白的说自己是真的,还不如骂他句狗屁……如果我是一个质疑别人作假的家伙,口口声声对外宣称他做错了做错了做错了,我是婆妈还是怕死?他做错了要是我觉得自己有责任(事实上我不会那么多管闲事)的话就去行动,打假,不是打假吗,证明你打的是假的,法律的,证据上的,请行动。
第三,很多所谓的专业人士说,韩寒要跌落神坛了。韩寒是神么,不管这件事的结果怎么样,如果韩寒出书,如果韩寒说话,只要他在理,一样有人支持,虽然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他的作品了,只是不知道那些专业人士的心理是怎样的。
第四,质疑唐骏的时候我就觉得是在笑话当了皇帝的朱元璋,说他小时候是种田的,这个耻笑完全是那种无所事事的傻蛋所为。敢不敢说朱元璋杀了多少忠臣?做错了什么?不敢是吧,那你只能是一个饶舌的家伙。还有一些,科学创作本来就不是一步登天的,本来就会有失败有成功,有不完美,为什么还在进行的不完美的研究创作经过方舟子一说,就是假的。这就是,我们先是证明了地球是圆的,然后又证明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方舟子的做法是,当有的人证明了地球是圆,还没认识地球不是宇宙中心的时候,就告诉大众这是不对的,我们要回到地球还是方不是圆的时代。我是吐槽君,你总把人类迈出的半步给逼回来,我们能进步么?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