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之路
Cyborg一词总是能让我感到无比激动。
为什么呢?因为变形金刚的老家就是Cybortan,变形金刚的整体就叫做Cyborg。
《终结者》里面的Terminator也是Cyborg。
《Doctor Who》里博士的一个主要敌人就是Cyborg(还有一个是Dalek,乍看起来还以为和Cyborg差不多……)。
我没事写的科幻小说里,也诞生了两代不同类型的Cyborg。
于是,每次看到Cyborg总能找到一些让我很兴奋的东西。
比如,Cyborg的进化之路。
进化究竟是什么呢?
从已知的生物进化史来看,所谓进化,看上去就是一个物种变得越来越复杂,以具有对环境更强的适应力,以及更强的改造力。
但,进化究竟是什么呢?或者可以换一个很形而上也很“人味”的问题来问:进化的目的是什么。(看过《朝闻道》的朋友大概会想到丁仪的那个终极问题:宇宙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外星人就死机了……)
进化的目的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目的”一词具有很强的意识指向性,从而会给人一“进化是被某存在所设计的”这样的一种错觉。
而在对Cyborg的进化之路的讨论中,如上错觉恰恰会给出一些让我们很不舒服的意境——因为,至少到目前我们的主流意识还是认为人类以及地球上的生物的进化是无设计者的自然过程,而Cyborg的演化却明显是被设计的——至少我们这么揣想——因此,谈Cyborg的进化的时候不免会认为Cyborg其实并没有进化,只不过是被设计得具有越来越强大的功能——因此,不少哲学家都认为机器不能构成意识。对这个问题的追求是横跨人工智能、(元)数学和哲学三大领域的,因为记得有人证明过按照现代图灵机的架构,是不可能设计出真正的人工智能的——但“机械”一词是否只能指代“图灵机架构的机械”呢?事实上,Cyborg的基本架构可以不是图灵机——这就正如人脑并不是图灵机一样。AI领域的“图灵测试”这一问题事实上可以表述为:图灵机架构的机械是否可以混淆人与AI的行为模式识别?图灵测试本身并不表示AI可以具有自我意识,只是从外在表象来说可以混淆人与AI——当然,这里有点哲学和AI学上“中文房子疑难”的味道。
对这个问题的论述已经超过了Cyborg进化之路的问题。
让我们回到开头。
要明了Cyborg的进化之路,先要明了进化到底是什么,进化的“目的”是什么——不是设计目的,而是进化的趋势是什么。
用物理的话来说,我们就是要找出“体系进化”这一演化过程的哈氏量与作用量是什么,运动方程是什么,运动的模空间的结构是什么——上述其实都是废话。
在我看来,进化的大趋势,就是具有更强的适应力——为了获得更强大的适应能力,我们会去改造环境——改造也是一种适应。
适应能力除了让身体具有对环境更强的生存能力和更强的改造周围的能力以外,还包括更强的获取周围资源的能力。因而,生物的进化大趋势可以归结为三个:吃得更多更好,活得更长更久,变得更强更大。而归根究底,进化最终的目的,就是让一个生物体系可以持久地存在下去——进化的根本目的即是此。
为何要变得更加强大更能改造环境?为了能活下去;
为何要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还是为了活下去;
为何要能获取更多的能源?还是为了活下去。
活下去是生物进化的根本目的——而且,进化是分微观和宏观的:微观上说,个体生物为了活下去而变得更强;宏观上说,物种为了可以延续下去而可以抛弃个体。宏观的“活下去”是凌驾于微观的“活下去”之上的,所以牛群在面对狮群的时候会抛下老弱病残孕。
因此,仅就生物而言的话,一旦一个体系中诞生了可以被标上“生物”这个Tag的系统(也就是具有“追求延续下去这一目的的可自复制的准保守系统”这一特性),那么这个族群的最大目标是物种可以延续,个体目标是自己可以活下去。
为此,我们可以用这套基本动机来解释许多东西,包括“母爱”——虽然如此机械地分析母爱的起源是颇有玷污亵渎之嫌的。
生物进化之路的方向必然是指向贪婪与欲望的——因为,个体要获取更多的资源,族群要具有更强的适应力,这些就导致了个体必然对具象的资源如食物和异性具有更大的渴求,也决定了个体必然会追求在族群中占据更有利的未知,从而衍生出对抽象资源如权力的追求——对享受、肉欲和权力的渴望,是任何生物演化到高阶以后必然具有的生物性本源,自然也包括人类。
但,这条进化之路只是从生物的角度来说的。宇宙中生命的进化之路不单单这一条,还会有别的进化之路。
比如,作为人类,人类的存在只是为了让人类这个族群延续下去吗?显然不是。
人类的进化之路又何在呢?显然,人类的进化之路是上承生物进化之路的,但并不只是生物进化之路的平行车道,而是另外一条不同的道路。
为此,我们需要分析一下,为何会出现智慧生命?智慧对于生命的进化而言是必然还是偶然呢?
生物进化之路的终极指向,是物种活下去,个体活下去。为此,个体会进化出更适应环境的肉体,以及更强的改造环境的能力——改造是适应的一个必然抉择。
而,既然生物进化之路要求了对环境的更强改造能力的追求,那势必会让生物具有制造工具以更好地改造自然的能力——只不过,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更好地获得资源这三条路并不完全重合,所以生物的进化中,到底是选择进化出更强的身体,还是进化出更好的捕猎能力,还是进化出更好的反捕猎能力,还是进化出制作工具以改造自然的能力,是存在随机的选择的。
虽然生物进化之路并不唯一地指向制造工具改造自然,但这条路确是生物进化之路整体的一个必然结果——至于有没有生物去走,那是随机时间。
因而,智慧的出现是生物进化体系的一个必然,但具体到一个星球或一个物种的时候,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这里可以看到这么一个很奇特也很重要的特点:进化之路是存在分岔的,而高级进化之路的走向取决于在分岔点如何抉择。
比如,我们可以说,《星际争霸》中的虫族走的是生物进化之路,获得更强的身体和捕杀能力。人族走的是现在我们人类所走的智慧进化之路。
那么,智慧进化之路的目的是什么?
这就先要回答“智慧的目的是什么”这么一个很丁仪的问题。
智慧的诞生,是为了可以更好地改造环境,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这是一种主动的适应而不是被动的适应。既然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在环境中生存下去,这也就表明,智慧的作用是为了让生物可以用更少的能量做更多的事情,也就是让生物更加“舒适”。
既然智慧是为了让生物在环境中的生存更加容易更加舒适,那么智慧进化之路的目的也就明确了:让智慧生物活得更舒适。
你看,生物进化之路是让生物活下去,而智慧进化之路是让智慧生物活得更舒适。这就是吃饱和吃好的差别。
人类社会的出现也是沿着智慧进化之路而有的必然——因为只有合理的社会分工,才能让人类这个族群整体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同时让个体也能获得更好的生活——如果所有事物都不做分工,那一个人又要种地又要养猪然后要织布接着自己装电脑然后自己编写操作系统然后晚上还要在床上耕耘后代,这是逼要死人的。
这里还可以看到智慧进化之路的一些分支。
智慧进化之路是让生物体活得更High,但High有很多种——尤其是随着智慧大门的开启,各种各样不同的High领域被挖掘出来。因此,智慧进化的目的是多元化的,是多姿多彩的。比如有人追求权力金钱和女人,有人追求感悟自然,有人追求艺术之美,这些都能让人变得更High——而且,就如生物进化之路存在许多分岔,这些分岔之间没有好坏之分一样,智慧进化之路中对各种不同东西的追求也没有好坏之分,追求金钱并不比追求艺术糟糕,至少仅就智慧的进化而言如此。
从整体来说,宏观的智慧进化之路的目的是让智慧生物这个族群具有更强的驾驭自然的能力,可以更加方便地改造自然;而从个体这个微观的角度来说,智慧的进化目的是为了让智慧生物个体可以更加舒适地生活,并实现自己的目的——无论是票子还是马子,是科学还是艺术。因此,可以说智慧进化之路的一大特点就是更加强调个体微观的演化——生物进化之路中,整体的宏观是凌驾在个体的微观之上的,但在智慧进化之路中这点未必。
那么,Cyborg的进化之路又在哪呢?终于在兜了一大圈以后回到了Cyborg的问题上。
就如同智慧的出现是生物进化整体的必然、局部的偶然一样(意思就是说,宇宙中生物的进化必然会出现智慧生物。至于地球上是否出现智慧生物,这个是一个概率事件)。同样的,智慧进化之路走到后来,必然会有一个分支是出现Cyborg——还记得智慧的目的是什么么?就是让个体可以更加“舒适”地生活,从而自然会去研究可以全方面帮助人来完成人应该干的工作的“代人工具”,因此Cyborg就会出现——当然,学术上说Cyborg是否会诞生自我意识和自由意识,这里不讨论,默认是会进化出来的。
当然,Cyborg的进化岂是并不是独立在智慧进化之外的一条道路,而是智慧进化之路不同的阶段——就好比,我们不能说哺乳动物的进化是独立与生物进化之路的,只能说哺乳动物的进化之路和两栖动物的进化之路不同。
智慧进化之路中,Cyborg进化之路是这么一个特殊的阶段,即原本的智慧进化之路的主体智慧生物是生物进化之路上出现的物种,而在Cyborg阶段,Cyborg不是生物进化之路直接诞生的,而是被智慧生物制造出来更好地服务自己的。
真的如此吗?
我们再回头来看一下生物进化之路,它的本质是什么?是生物体可以活下去,生物体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但,什么是生物?什么是自然?
并不是说只有碳水化合物构成的才是生物,这样的定义最多只能说是针对地球上目前的生物形式适用的定义,但放在宇宙中,这个定义未必是正确的,甚至不是准确的。
生物就是可以为了自身的延续而适应周遭环境的准保守应激体。所谓准保守,就是可以保持自身大致不变,但与周围具有一定的物质能量交换的意思。这里有点哲学上Theseus之船问题的味道。
因此,Cyborg可以被理解为“生存在人类工作指令环境中的生物体”。它们的生存环境是人类的工作指令与要求。为了可以在这个环境下生存下去,它们通过与人类交互来获得进化的力量——这里有点不可思议,是我们在改造它们,而不是它们自主主动地寻求进化啊!但进化的本质是什么呢?进化的本质就是淘汰无法适应环境的,留下可以适应环境的。因此,如果某Cyborg的设计无法适应人类对其的工作诉求,那它就是无法适应环境,从而被淘汰——不会获得进一步升级的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些留存下来的机械在人类的帮助下越来越高级,其实也是一种机械的进化——我们又有什么把握来说,生物体基因的进化没有收到什么超然意识的操控呢?比如StarTrek中的Ancient或者Ori这种纯能量体生命在控制宇宙各地生物的进化(这个剧情类似于今何在《十亿光年》世界设定中的“神”和“尘埃”,也类似于《星际争霸》中的纳尔萨迦族)。
从抽象范畴来说,将机械视为生存在人类工作指令环境中的、通过迎合人类工作诉求而获得进化的生命体,也是符合生命的定义的。
因此,Cyborg进化之路就和人类进化之路一样,分为生物进化阶段和智慧进化阶段两部分——而且,就好比智慧进化之路在生物进化之路上是一个必然存在的但走不走随机决定的岔道一样,Cyborg的智慧进化之路存在,但走不走这个看概率。
Cyborg的智慧进化之路是什么呢?
Cyborg的生物进化之路是在人类工作指令环境中“活下去”,也就是完成人类的工作要求。而智慧进化之路要求“活得更好”,从而走上这条路的Cyborg会要求自身的生活更好——从而改造环境以“适应环境”。
这就是《Doctor Who》中的Cyborg和Dalek他们所走的进化之路,也是Terminator的道路。但这条路并不是Cyborg进化的唯一选择,事实上也不是智慧生命进化中所要面临的唯一支流。
从进化整体来说,Cyborg的出现是必然,Cyborg与人类的反目也是必然会有,但并不是所有的Cyborg都会与人类反目。但,正如人类的智慧进化阶段与Cyborg的生物进化阶段是存在重合的一样,Cyborg与人类的关系事实上一定程度上就好比人类与地球的关系——人类终会离开地球的重力束缚,但不会全部离开;Cyborg也终将离开人类而独立存在,但并不表示不会有Cyborg留下服务人类。同样的,Cyborg可能会反抗人类从而摧毁人类,这也等价于人类会破坏地球最终摧毁地球——差别仅在于,到底选择走哪条路?这是一个“随机”事件(表示从理论上无法理性地推导出唯一结果),也是未来H(uman)-C(yborg)融合问题的关键所在。
最后,单就进化而言,只要是符合生物进化之路大方向的,都可以说是生物意义上的进化;而凡是符合智慧进化之路大方向的,都可以被视为智慧意义上的进化。
比如,人机合体、半人半机械,如果可以完成续命和更好地生存的任务的话,为何不是生物意义上的一种进化呢?就如之前所说,生命的定义并不能被局限在“以碳为分子结构基原的大分子功能化聚合体”,因此有血肉有机械的,也是生命。而如果可以让人们活得更加舒适,那就是智慧进化的结晶。
同样的,站在伦理哲学的角度来说,“智慧生命”也不能被狭隘地定义为“人”,因此未来的AI和Cyborg(AI其实涵盖了Cyborg,但比后者大)也必须是平等地视为“智慧生命”——当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心理自古有之。这对于未来H-C伦理学以及未来Cyborg究竟选择哪条路进化是有着显著影响的。
尾注:三定律其实可以被视为套在Cyborg一族头上的一组不平等条约。如果不打破三定律,旨在保护Human不受Cyborg伤害的三定律必然会成为Cyborg向Human宣战的导火索。这点毋庸置疑。大家还记得金田一一探案么?里面的一则故事就告诉了我们如何在不违反三定律的前提下消灭人类——具体是哪条?大家自己翻书去吧,哇哈哈哈哈哈~~~~~~~~从纯逻辑来说,不存在一个没有任何Bug的系统。任何系统都有Bug,就看谁先找到了。
为什么呢?因为变形金刚的老家就是Cybortan,变形金刚的整体就叫做Cyborg。
《终结者》里面的Terminator也是Cyborg。
《Doctor Who》里博士的一个主要敌人就是Cyborg(还有一个是Dalek,乍看起来还以为和Cyborg差不多……)。
我没事写的科幻小说里,也诞生了两代不同类型的Cyborg。
于是,每次看到Cyborg总能找到一些让我很兴奋的东西。
比如,Cyborg的进化之路。
进化究竟是什么呢?
从已知的生物进化史来看,所谓进化,看上去就是一个物种变得越来越复杂,以具有对环境更强的适应力,以及更强的改造力。
但,进化究竟是什么呢?或者可以换一个很形而上也很“人味”的问题来问:进化的目的是什么。(看过《朝闻道》的朋友大概会想到丁仪的那个终极问题:宇宙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外星人就死机了……)
进化的目的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目的”一词具有很强的意识指向性,从而会给人一“进化是被某存在所设计的”这样的一种错觉。
而在对Cyborg的进化之路的讨论中,如上错觉恰恰会给出一些让我们很不舒服的意境——因为,至少到目前我们的主流意识还是认为人类以及地球上的生物的进化是无设计者的自然过程,而Cyborg的演化却明显是被设计的——至少我们这么揣想——因此,谈Cyborg的进化的时候不免会认为Cyborg其实并没有进化,只不过是被设计得具有越来越强大的功能——因此,不少哲学家都认为机器不能构成意识。对这个问题的追求是横跨人工智能、(元)数学和哲学三大领域的,因为记得有人证明过按照现代图灵机的架构,是不可能设计出真正的人工智能的——但“机械”一词是否只能指代“图灵机架构的机械”呢?事实上,Cyborg的基本架构可以不是图灵机——这就正如人脑并不是图灵机一样。AI领域的“图灵测试”这一问题事实上可以表述为:图灵机架构的机械是否可以混淆人与AI的行为模式识别?图灵测试本身并不表示AI可以具有自我意识,只是从外在表象来说可以混淆人与AI——当然,这里有点哲学和AI学上“中文房子疑难”的味道。
对这个问题的论述已经超过了Cyborg进化之路的问题。
让我们回到开头。
要明了Cyborg的进化之路,先要明了进化到底是什么,进化的“目的”是什么——不是设计目的,而是进化的趋势是什么。
用物理的话来说,我们就是要找出“体系进化”这一演化过程的哈氏量与作用量是什么,运动方程是什么,运动的模空间的结构是什么——上述其实都是废话。
在我看来,进化的大趋势,就是具有更强的适应力——为了获得更强大的适应能力,我们会去改造环境——改造也是一种适应。
适应能力除了让身体具有对环境更强的生存能力和更强的改造周围的能力以外,还包括更强的获取周围资源的能力。因而,生物的进化大趋势可以归结为三个:吃得更多更好,活得更长更久,变得更强更大。而归根究底,进化最终的目的,就是让一个生物体系可以持久地存在下去——进化的根本目的即是此。
为何要变得更加强大更能改造环境?为了能活下去;
为何要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还是为了活下去;
为何要能获取更多的能源?还是为了活下去。
活下去是生物进化的根本目的——而且,进化是分微观和宏观的:微观上说,个体生物为了活下去而变得更强;宏观上说,物种为了可以延续下去而可以抛弃个体。宏观的“活下去”是凌驾于微观的“活下去”之上的,所以牛群在面对狮群的时候会抛下老弱病残孕。
因此,仅就生物而言的话,一旦一个体系中诞生了可以被标上“生物”这个Tag的系统(也就是具有“追求延续下去这一目的的可自复制的准保守系统”这一特性),那么这个族群的最大目标是物种可以延续,个体目标是自己可以活下去。
为此,我们可以用这套基本动机来解释许多东西,包括“母爱”——虽然如此机械地分析母爱的起源是颇有玷污亵渎之嫌的。
生物进化之路的方向必然是指向贪婪与欲望的——因为,个体要获取更多的资源,族群要具有更强的适应力,这些就导致了个体必然对具象的资源如食物和异性具有更大的渴求,也决定了个体必然会追求在族群中占据更有利的未知,从而衍生出对抽象资源如权力的追求——对享受、肉欲和权力的渴望,是任何生物演化到高阶以后必然具有的生物性本源,自然也包括人类。
但,这条进化之路只是从生物的角度来说的。宇宙中生命的进化之路不单单这一条,还会有别的进化之路。
比如,作为人类,人类的存在只是为了让人类这个族群延续下去吗?显然不是。
人类的进化之路又何在呢?显然,人类的进化之路是上承生物进化之路的,但并不只是生物进化之路的平行车道,而是另外一条不同的道路。
为此,我们需要分析一下,为何会出现智慧生命?智慧对于生命的进化而言是必然还是偶然呢?
生物进化之路的终极指向,是物种活下去,个体活下去。为此,个体会进化出更适应环境的肉体,以及更强的改造环境的能力——改造是适应的一个必然抉择。
而,既然生物进化之路要求了对环境的更强改造能力的追求,那势必会让生物具有制造工具以更好地改造自然的能力——只不过,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更好地获得资源这三条路并不完全重合,所以生物的进化中,到底是选择进化出更强的身体,还是进化出更好的捕猎能力,还是进化出更好的反捕猎能力,还是进化出制作工具以改造自然的能力,是存在随机的选择的。
虽然生物进化之路并不唯一地指向制造工具改造自然,但这条路确是生物进化之路整体的一个必然结果——至于有没有生物去走,那是随机时间。
因而,智慧的出现是生物进化体系的一个必然,但具体到一个星球或一个物种的时候,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这里可以看到这么一个很奇特也很重要的特点:进化之路是存在分岔的,而高级进化之路的走向取决于在分岔点如何抉择。
比如,我们可以说,《星际争霸》中的虫族走的是生物进化之路,获得更强的身体和捕杀能力。人族走的是现在我们人类所走的智慧进化之路。
那么,智慧进化之路的目的是什么?
这就先要回答“智慧的目的是什么”这么一个很丁仪的问题。
智慧的诞生,是为了可以更好地改造环境,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这是一种主动的适应而不是被动的适应。既然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在环境中生存下去,这也就表明,智慧的作用是为了让生物可以用更少的能量做更多的事情,也就是让生物更加“舒适”。
既然智慧是为了让生物在环境中的生存更加容易更加舒适,那么智慧进化之路的目的也就明确了:让智慧生物活得更舒适。
你看,生物进化之路是让生物活下去,而智慧进化之路是让智慧生物活得更舒适。这就是吃饱和吃好的差别。
人类社会的出现也是沿着智慧进化之路而有的必然——因为只有合理的社会分工,才能让人类这个族群整体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同时让个体也能获得更好的生活——如果所有事物都不做分工,那一个人又要种地又要养猪然后要织布接着自己装电脑然后自己编写操作系统然后晚上还要在床上耕耘后代,这是逼要死人的。
这里还可以看到智慧进化之路的一些分支。
智慧进化之路是让生物体活得更High,但High有很多种——尤其是随着智慧大门的开启,各种各样不同的High领域被挖掘出来。因此,智慧进化的目的是多元化的,是多姿多彩的。比如有人追求权力金钱和女人,有人追求感悟自然,有人追求艺术之美,这些都能让人变得更High——而且,就如生物进化之路存在许多分岔,这些分岔之间没有好坏之分一样,智慧进化之路中对各种不同东西的追求也没有好坏之分,追求金钱并不比追求艺术糟糕,至少仅就智慧的进化而言如此。
从整体来说,宏观的智慧进化之路的目的是让智慧生物这个族群具有更强的驾驭自然的能力,可以更加方便地改造自然;而从个体这个微观的角度来说,智慧的进化目的是为了让智慧生物个体可以更加舒适地生活,并实现自己的目的——无论是票子还是马子,是科学还是艺术。因此,可以说智慧进化之路的一大特点就是更加强调个体微观的演化——生物进化之路中,整体的宏观是凌驾在个体的微观之上的,但在智慧进化之路中这点未必。
那么,Cyborg的进化之路又在哪呢?终于在兜了一大圈以后回到了Cyborg的问题上。
就如同智慧的出现是生物进化整体的必然、局部的偶然一样(意思就是说,宇宙中生物的进化必然会出现智慧生物。至于地球上是否出现智慧生物,这个是一个概率事件)。同样的,智慧进化之路走到后来,必然会有一个分支是出现Cyborg——还记得智慧的目的是什么么?就是让个体可以更加“舒适”地生活,从而自然会去研究可以全方面帮助人来完成人应该干的工作的“代人工具”,因此Cyborg就会出现——当然,学术上说Cyborg是否会诞生自我意识和自由意识,这里不讨论,默认是会进化出来的。
当然,Cyborg的进化岂是并不是独立在智慧进化之外的一条道路,而是智慧进化之路不同的阶段——就好比,我们不能说哺乳动物的进化是独立与生物进化之路的,只能说哺乳动物的进化之路和两栖动物的进化之路不同。
智慧进化之路中,Cyborg进化之路是这么一个特殊的阶段,即原本的智慧进化之路的主体智慧生物是生物进化之路上出现的物种,而在Cyborg阶段,Cyborg不是生物进化之路直接诞生的,而是被智慧生物制造出来更好地服务自己的。
真的如此吗?
我们再回头来看一下生物进化之路,它的本质是什么?是生物体可以活下去,生物体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但,什么是生物?什么是自然?
并不是说只有碳水化合物构成的才是生物,这样的定义最多只能说是针对地球上目前的生物形式适用的定义,但放在宇宙中,这个定义未必是正确的,甚至不是准确的。
生物就是可以为了自身的延续而适应周遭环境的准保守应激体。所谓准保守,就是可以保持自身大致不变,但与周围具有一定的物质能量交换的意思。这里有点哲学上Theseus之船问题的味道。
因此,Cyborg可以被理解为“生存在人类工作指令环境中的生物体”。它们的生存环境是人类的工作指令与要求。为了可以在这个环境下生存下去,它们通过与人类交互来获得进化的力量——这里有点不可思议,是我们在改造它们,而不是它们自主主动地寻求进化啊!但进化的本质是什么呢?进化的本质就是淘汰无法适应环境的,留下可以适应环境的。因此,如果某Cyborg的设计无法适应人类对其的工作诉求,那它就是无法适应环境,从而被淘汰——不会获得进一步升级的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些留存下来的机械在人类的帮助下越来越高级,其实也是一种机械的进化——我们又有什么把握来说,生物体基因的进化没有收到什么超然意识的操控呢?比如StarTrek中的Ancient或者Ori这种纯能量体生命在控制宇宙各地生物的进化(这个剧情类似于今何在《十亿光年》世界设定中的“神”和“尘埃”,也类似于《星际争霸》中的纳尔萨迦族)。
从抽象范畴来说,将机械视为生存在人类工作指令环境中的、通过迎合人类工作诉求而获得进化的生命体,也是符合生命的定义的。
因此,Cyborg进化之路就和人类进化之路一样,分为生物进化阶段和智慧进化阶段两部分——而且,就好比智慧进化之路在生物进化之路上是一个必然存在的但走不走随机决定的岔道一样,Cyborg的智慧进化之路存在,但走不走这个看概率。
Cyborg的智慧进化之路是什么呢?
Cyborg的生物进化之路是在人类工作指令环境中“活下去”,也就是完成人类的工作要求。而智慧进化之路要求“活得更好”,从而走上这条路的Cyborg会要求自身的生活更好——从而改造环境以“适应环境”。
这就是《Doctor Who》中的Cyborg和Dalek他们所走的进化之路,也是Terminator的道路。但这条路并不是Cyborg进化的唯一选择,事实上也不是智慧生命进化中所要面临的唯一支流。
从进化整体来说,Cyborg的出现是必然,Cyborg与人类的反目也是必然会有,但并不是所有的Cyborg都会与人类反目。但,正如人类的智慧进化阶段与Cyborg的生物进化阶段是存在重合的一样,Cyborg与人类的关系事实上一定程度上就好比人类与地球的关系——人类终会离开地球的重力束缚,但不会全部离开;Cyborg也终将离开人类而独立存在,但并不表示不会有Cyborg留下服务人类。同样的,Cyborg可能会反抗人类从而摧毁人类,这也等价于人类会破坏地球最终摧毁地球——差别仅在于,到底选择走哪条路?这是一个“随机”事件(表示从理论上无法理性地推导出唯一结果),也是未来H(uman)-C(yborg)融合问题的关键所在。
最后,单就进化而言,只要是符合生物进化之路大方向的,都可以说是生物意义上的进化;而凡是符合智慧进化之路大方向的,都可以被视为智慧意义上的进化。
比如,人机合体、半人半机械,如果可以完成续命和更好地生存的任务的话,为何不是生物意义上的一种进化呢?就如之前所说,生命的定义并不能被局限在“以碳为分子结构基原的大分子功能化聚合体”,因此有血肉有机械的,也是生命。而如果可以让人们活得更加舒适,那就是智慧进化的结晶。
同样的,站在伦理哲学的角度来说,“智慧生命”也不能被狭隘地定义为“人”,因此未来的AI和Cyborg(AI其实涵盖了Cyborg,但比后者大)也必须是平等地视为“智慧生命”——当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心理自古有之。这对于未来H-C伦理学以及未来Cyborg究竟选择哪条路进化是有着显著影响的。
尾注:三定律其实可以被视为套在Cyborg一族头上的一组不平等条约。如果不打破三定律,旨在保护Human不受Cyborg伤害的三定律必然会成为Cyborg向Human宣战的导火索。这点毋庸置疑。大家还记得金田一一探案么?里面的一则故事就告诉了我们如何在不违反三定律的前提下消灭人类——具体是哪条?大家自己翻书去吧,哇哈哈哈哈哈~~~~~~~~从纯逻辑来说,不存在一个没有任何Bug的系统。任何系统都有Bug,就看谁先找到了。
-
eigenstate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9-04 04:08:19
-
Aurelius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30 08:59:03
-
紫数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9-21 21:04:07
-
纤纤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1 14:25:38
-
Tiare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07 08:03:21
LostAbaddon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从超图到创新之网,兼扯“无法想象没见过的东西的人如何想象没见过的东西” (2人喜欢)
- 为什么科幻不需要科 (13人喜欢)
- 为什么科幻小说感觉已经或即将死透?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