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李华与倪匡科幻奖
听到倪匡奖停办,叶李华离职,很是伤心,一者、少了一个赚外块的机会,二者、少了一个科幻奖,其他不说了。
叶李华谈倪匡
一九七八年,叶李华高一,倪匡第一部科幻小说「雨花台石」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刊出,叶李华一读之下大惊:「终于看到真正的中国科幻小说了!」从此,开始着迷,追着读、赶着看,连载的、成书的,一本一篇都不放过。光读不够,还做阅读笔记。笔记上写的不只是心得感想,还有人物关系图谱、故事发展系统,甚至故事发展构想建议。在服兵役的第二年,倪匡先生来台湾出席「倪匡读友会」,叶李华特地请了假,亲自送上自己多年阅读倪匡作品的总成果。当时倪匡迷何其多,但叶李华对作品的深入、熟悉程度却是最深,让倪匡极受感动,从此,两人成为忘年之交,从台湾、香港到美国,叶李华都是倪匡的「小朋友知己」。
一九九三年春天,倪匡隐居六个月后,给了叶李华一句话:「来吧!」两人又连络上了,成了同住旧金山的邻居。叶李华为倪匡装了部「声控」计算机,创作力惊人的倪匡开始「用声音」创作。倪匡有一套金庸武侠小说第一版,任谁借都是一次一套,看完了再来换,即使是金庸的儿子也是一样待遇,唯独叶李华可以一次借三套,可见倪匡对叶李华的信任。而两人「以文会友」的情谊,更表现在倪匡最后一部手写作品「双程」中,书中的两页附录,是叶李华仿倪匡笔法写的,说是为了让书里的「科学」更周延,更具说服力。在叶李华深居旧金山潜心翻译的四年里,倪匡对他颇有意见,常说:「我六十岁隐居,还说得过去,你才三十多,该回台湾推广科幻,你若去做,我无条件支持你!」
就这样,一九九七年三月底,叶李华回到了台湾,开始以最大的热情与使命感,从主观的科幻迷转变成客观的科幻推广者!
http://tieba.baidu.com/f?kz=90015408
第十届倪匡科幻奖征文启事(已结束)
◆宗旨:为表彰科幻小说家倪匡先生之终生成就、提倡中文科幻创作与欣赏,并促进华人世界对科技想像力之重视,特设置「倪匡科幻奖」。
◆征文标的:请尽可能用创新或罕见题材,以及流畅优美的文字,撰写一篇七千至一万[7,000-10,000]字的中文科幻小说(字数限制以Microsoft WORD字数统计功能之「字数」项目为准)。
◆奖项与奖额(新台币):首奖一名(奖金十五万元[33281.562人民币元]与奖座一座),二奖一名(奖金十万元[22187.708人民币元]与奖座一座),三奖一名(奖金五万元[11093.854人民币元]与奖座一座),佳作三名(各奖金一万元[2218.7708人民币元]与奖座一座),入围奖若干名(主办单位精选之科幻书籍若干册)。
◆参赛资格:除历届首奖得主外,凡是能以中文写作之智慧生物皆可参加。
◆参赛办法:
参赛作品不得曾在任何书籍、报章杂志或网路媒体(包括网站、电子布告栏、电子报等)发表或出版,亦不得为历届「倪匡科幻奖」之参赛稿件。
投稿一律采用网路上传方式,相关规定公布于专属网站http://sf.nctu.edu.tw/award 之「我要投稿」单元,参赛者请务必详细阅读。
◆收件日期:二O一O年六月一日至八月三十一日,以网路上传时间为准。
◆评审作业:二O一O年九月开始,分初审与决审,并酌情于初审前后另增预审与复审。
◆公布与颁奖:二O一O年底或次年初公布得奖名单于主办单位之网站,并择期颁奖。
(颁发奖金时,得依照相关税法代扣所得税。)
◆智慧财产权归属:交通大学科幻研究中心拥有得奖作品之发表权及相关著作财产权,可自行或授权其他单位单篇发表,亦可编为合集出版发行,不另支付稿费。得奖作品之改作权(例如翻译成外文,改编电影、电视影集、广播剧或电脑游戏)仍属作者所有,惟主办与协办单位拥有优先签约权。
◆注意事项:
得奖作品若有抄袭嫌疑,或因侵犯他人著作权或智慧财产权而涉讼,由参赛者负一切法律责任。若经证实确为抄袭,或因涉讼而败诉者,主办单位有权追回奖金与奖座。
得奖作品若曾于参赛前发表或出版,经查证属实后,主办单位亦有权追回奖金与奖座。
为避免上述情事,主办单位有权于决审会议前,要求入围决审之参赛者提供书面保证。
◆其他:
参赛作品如未达水准,若干奖项可由决审委员决议从缺。在特殊状况下,决审委员亦有权调整奖项数目或奖金金额。
本办法若有未尽事宜,将随时补充并公布于http://sf.nctu.edu.tw/award
主办单位: 交通大学科幻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 皇冠文化、香港科幻会、猫头鹰出版社(笔划序)
http://sf.nctu.edu.tw/award/announce/
倪匡科幻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倪匡科幻奖,自2001年起举办,是一个专为中文科幻小说而设立的奖项,由交通大学科幻研究中心 等单位主办,叶李华为活动主持人。本奖宗旨为表彰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倪匡之终生成就,提倡中文科幻小说创作与欣赏。参赛者资格不限国家地区,惟规定须以繁体中文写作。
第四届~第七届与国科会科普奖合办。
第一至第八届得奖作品,已结集出版为 《上帝竞赛》 、《百年一瞬》 、《笨小孩》 与 《死亡考试》 四本书。
历届参与主办之单位:
第一届倪匡科幻奖主办单位:交通大学科幻研究中心 、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第二届倪匡科幻奖主办单位:交通大学科幻研究中心 、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年代电视台
第三届倪匡科幻奖主办单位:交通大学科幻研究中心 、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第四届倪匡科幻奖主办单位:交通大学科幻研究中心 、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
第五届倪匡科幻奖主办单位:交通大学科幻研究中心 、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
第六届倪匡科幻奖主办单位:交通大学科幻研究中心 、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 、金石堂书店
第七届倪匡科幻奖主办单位:交通大学科幻研究中心 、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
第八届倪匡科幻奖主办单位:交通大学科幻研究中心
第九届倪匡科幻奖主办单位:交通大学科幻研究中心
第十届倪匡科幻奖主办单位:交通大学科幻研究中心
历届得奖名单
第一届(2001年)
小说奖
首奖(并列):李知昂〈可怕的幸福〉、杨慎绚〈阿兹海默诊疗室〉
三奖(并列):徐庆雯〈魔俑〉、陈湘婷〈病〉
佳作:高志峰〈Memory Bank〉、陈婉菁〈宽头〉
评论奖
首奖:柯乔文〈我,卫斯理——谈倪匡科幻小说中的叙述人称策略〉
二奖:张雅琪〈最高段的人性玩法~倪匡专利〉
三奖:郭宏伟〈嫁接优势——倪匡科幻小说吸引力何在?〉
佳作:向鸿全〈科幻的慰藉——论倪匡科幻中的中国想像〉、王正良〈科幻与命运的双向书写——从倪匡的《命运》附篇〈十七年〉说起〉
第二届(2002年)
科幻小说创作
首奖:高志峰〈上帝竞赛〉
二奖:李崇华〈奇异点〉
三奖(并列):陈冠华〈老王〉、黄千耀〈实验鼠〉
佳作:李伍薰〈回家〉、杨孟哲〈台北市立殡仪馆〉
科幻与科学论述
首奖:从缺
二奖(并列):叶琬玲〈由911到末日或不朽〉,杜加维〈谈“科幻”作为“科学荒谬”的解药〉
佳作:李静旻〈科幻、神话与现实〉、罗际扬〈从研究人员看科幻与现实的落差〉、王正良〈科幻与科学的一线之隔〉
第三届(2003年)
科幻小说创作
首奖:龙俊荣〈皇陵的秘密〉
二奖:马小珊〈上街〉
三奖:李伍薰〈创造新天地〉
佳作:王志玄〈逃亡〉、林兆基〈真相〉、宋易儒〈宇宙历一九九九年四月四日〉
科幻电影论述
首奖:耿一伟〈关于科幻文学命运的关键报告〉
二奖:黄允中〈企业号.美国制造〉
佳作:江宗翰〈"魔鬼终结者"的机器人形象〉、胡培菱〈“因为我爱,所以你才是”:《黑客任务》中的救世主认证〉、娄祥麟〈科幻电影中的时空旅行与科学〉
第四届(2004年)
科幻小说创作
首奖(并列):陈巍仁〈Ark-T〉、王经意〈百年一瞬〉
三奖:潘宜中〈“我”这个混帐无赖〉
佳作:郑年亨〈岛屿湖〉、黄显庭〈子夜巴士〉、陈冠华〈玛雅〉、杨佩萤〈结婚进行曲〉
科技狂想曲
首奖:连庆伟〈逛街〉
二奖:张文哲〈我们的美好阅读时光〉
佳作:黄政翰〈十年后的冰箱〉、郑朝明〈十年后的黑板〉、黄述凯〈车天车地〉
2004国科会科普奖
首奖:丁鸣举〈发现液晶〉
二奖:邹镇帆〈寻找真正的魔戒〉
三奖:吴成第〈飞翔不必靠他人—手掷机〉
佳作:林守德〈向理性与直觉挑战的顽皮精灵—综观诡谲的悖论〉、徐慎谋〈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从认知科学谈我们如何了解别人在想什么〉、卢昭彰〈无所不在的戴奥辛〉
第五届(2005年)
科幻小说奖
首奖:魏嘉华〈凯文,我们爱你〉
二奖:李宥楼〈人鼠〉
三奖(并列):林嘉伟〈我想,我可能会向她求婚。〉、 宋盈儒〈填鸭〉
佳作:李庆国〈家境〉
科技狂想曲
首奖:张英珉〈生物建材〉
二奖:符敦国〈安如一号助眠枕〉
三奖:黄寰〈“女娲补天仪”拯救地球〉
佳作:余明宪〈2020光明大道〉、陈心禾〈2020年的辅具〉、 谭诚明〈看医生〉
2005国科会科普奖
首奖:黄相辅〈美丽新世界-太阳系外的行星系统〉
二奖:徐志云〈疯狂。你波折的美丽。〉
三奖(并列):吴震坤〈100000 Pluto〉、林宇轩〈美丽“针”世界〉
佳作:方俊育〈科技改变了什么?记台湾盐业机械化过程〉、李振言〈曙光女神Aurora—极光〉
第六届(2006年)
倪匡科幻奖(小说)
首奖:刘碧玲〈笨小孩〉
二奖:洪平〈开心〉
三奖:哆啦蒋〈回家〉
佳作:叶轩〈人之所以为人〉、蛟挽〈灵药〉、林穗君〈截稿前的奇迹〉
2006国科会科普奖
首奖:徐志云〈As Infectious Disease Strikes〉(当爱滋长)
二奖:从缺
三奖(并列):陈昱成〈从沙中可以见到世界吗?〉、陈妍君〈黑暗中的烛光:点明过去、照亮未来的超新星〉、陈巍仁〈恍惚阿飘贴身来——REM与两种鬼压床现象〉
佳作:王琼兰〈碳球新世界〉、王盛弘〈喔,原来是幽门螺旋杆菌!──见证一个观念的改变〉、林淑娟〈蛰伏黑暗十七年,只为美丽二十天〉
第七届(2007年)
倪匡科幻奖(小说)
首奖:从缺
二奖:黑米〈肥鹅肝〉
三奖(并列):大雷神〈气壮山河〉、白谦〈天堂之门〉、陈李〈机械本能〉
佳作:祁佳仕〈零和〉、唐潮〈情绪保险公司〉、谭剑〈免费之城焦虑症〉
[编辑]2007国科会科普奖
首奖:郭文华〈标准键盘:在科技与社会中摆荡的人间尺度〉
二奖:陈柏年〈电脑棋王的智慧之树〉
三奖:邱志郁〈飘浪天涯的侠客〉
佳作:简宗奇〈史上最美的科学实验〉、洪美惠〈都是光线惹的祸〉、邓荣坤〈盖斑斗鱼〉
第八届(2008年)
倪匡科幻奖(小说)
首奖:从缺
二奖:高竹岚〈火金姑,叼位去?〉
三奖:吴谁〈食〉
佳作:柚臻〈声〉、李兴春〈强盗逻辑〉、湖南虫〈随身碟爱人〉、夏霏〈床边故事〉
第九届(2009年)
倪匡科幻奖(小说)
首奖:丁丁虫《死亡考试》http://sf.nctu.edu.tw/award/past/nine/article/fiction1.php
二奖:杨 英《朝朝暮暮,暮暮朝朝》http://sf.nctu.edu.tw/award/past/nine/article/fiction2.php
三奖(并列):宝利玛《纯洁行销》、小 麦《客星》http://sf.nctu.edu.tw/award/past/nine/article/fiction4.php
佳作:柚 臻《无毛猴子》、TG《数学家的遗嘱》、夜透紫《Presque Vu》
第十届(2010年)
倪匡科幻奖(小说)
首奖:壹 通《出不来的游戏》
二奖:乌奴奴《宅男战争》
三奖:陈浩基《时间就是金钱》
佳作:翼 走《爱刑 》、李维明《米和老米的那些事儿》、陶若舟《创世游戏》、吴 谁 《犹大福音》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0%AA%E5%8C%A1%E7%A7%91%E5%B9%BB%E7%8D%8E
同时叶李华也是一个阿西莫夫迷,阿西莫夫的小说基本都被他翻译为台湾繁体中文版。
艾西莫夫未來史
◎現代機器人故事之父(《我,機器人》導讀)
◎艾西莫夫偏心的理由(機器人系列導讀)
◎樞紐與轉捩點(銀河帝國系列導讀)
◎不朽的科幻史詩(基地三部曲導讀)
◎基地與機器人(基地前後傳導讀)
◎艾西莫夫傳奇
◎貓頭鷹版《我,機器人》部分內容
◎《艾西莫夫機器人故事全集》目錄
http://yehleehwa.net/index.php
叶李华谈倪匡
一九七八年,叶李华高一,倪匡第一部科幻小说「雨花台石」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刊出,叶李华一读之下大惊:「终于看到真正的中国科幻小说了!」从此,开始着迷,追着读、赶着看,连载的、成书的,一本一篇都不放过。光读不够,还做阅读笔记。笔记上写的不只是心得感想,还有人物关系图谱、故事发展系统,甚至故事发展构想建议。在服兵役的第二年,倪匡先生来台湾出席「倪匡读友会」,叶李华特地请了假,亲自送上自己多年阅读倪匡作品的总成果。当时倪匡迷何其多,但叶李华对作品的深入、熟悉程度却是最深,让倪匡极受感动,从此,两人成为忘年之交,从台湾、香港到美国,叶李华都是倪匡的「小朋友知己」。
一九九三年春天,倪匡隐居六个月后,给了叶李华一句话:「来吧!」两人又连络上了,成了同住旧金山的邻居。叶李华为倪匡装了部「声控」计算机,创作力惊人的倪匡开始「用声音」创作。倪匡有一套金庸武侠小说第一版,任谁借都是一次一套,看完了再来换,即使是金庸的儿子也是一样待遇,唯独叶李华可以一次借三套,可见倪匡对叶李华的信任。而两人「以文会友」的情谊,更表现在倪匡最后一部手写作品「双程」中,书中的两页附录,是叶李华仿倪匡笔法写的,说是为了让书里的「科学」更周延,更具说服力。在叶李华深居旧金山潜心翻译的四年里,倪匡对他颇有意见,常说:「我六十岁隐居,还说得过去,你才三十多,该回台湾推广科幻,你若去做,我无条件支持你!」
就这样,一九九七年三月底,叶李华回到了台湾,开始以最大的热情与使命感,从主观的科幻迷转变成客观的科幻推广者!
http://tieba.baidu.com/f?kz=90015408
第十届倪匡科幻奖征文启事(已结束)
◆宗旨:为表彰科幻小说家倪匡先生之终生成就、提倡中文科幻创作与欣赏,并促进华人世界对科技想像力之重视,特设置「倪匡科幻奖」。
◆征文标的:请尽可能用创新或罕见题材,以及流畅优美的文字,撰写一篇七千至一万[7,000-10,000]字的中文科幻小说(字数限制以Microsoft WORD字数统计功能之「字数」项目为准)。
◆奖项与奖额(新台币):首奖一名(奖金十五万元[33281.562人民币元]与奖座一座),二奖一名(奖金十万元[22187.708人民币元]与奖座一座),三奖一名(奖金五万元[11093.854人民币元]与奖座一座),佳作三名(各奖金一万元[2218.7708人民币元]与奖座一座),入围奖若干名(主办单位精选之科幻书籍若干册)。
◆参赛资格:除历届首奖得主外,凡是能以中文写作之智慧生物皆可参加。
◆参赛办法:
参赛作品不得曾在任何书籍、报章杂志或网路媒体(包括网站、电子布告栏、电子报等)发表或出版,亦不得为历届「倪匡科幻奖」之参赛稿件。
投稿一律采用网路上传方式,相关规定公布于专属网站http://sf.nctu.edu.tw/award 之「我要投稿」单元,参赛者请务必详细阅读。
◆收件日期:二O一O年六月一日至八月三十一日,以网路上传时间为准。
◆评审作业:二O一O年九月开始,分初审与决审,并酌情于初审前后另增预审与复审。
◆公布与颁奖:二O一O年底或次年初公布得奖名单于主办单位之网站,并择期颁奖。
(颁发奖金时,得依照相关税法代扣所得税。)
◆智慧财产权归属:交通大学科幻研究中心拥有得奖作品之发表权及相关著作财产权,可自行或授权其他单位单篇发表,亦可编为合集出版发行,不另支付稿费。得奖作品之改作权(例如翻译成外文,改编电影、电视影集、广播剧或电脑游戏)仍属作者所有,惟主办与协办单位拥有优先签约权。
◆注意事项:
得奖作品若有抄袭嫌疑,或因侵犯他人著作权或智慧财产权而涉讼,由参赛者负一切法律责任。若经证实确为抄袭,或因涉讼而败诉者,主办单位有权追回奖金与奖座。
得奖作品若曾于参赛前发表或出版,经查证属实后,主办单位亦有权追回奖金与奖座。
为避免上述情事,主办单位有权于决审会议前,要求入围决审之参赛者提供书面保证。
◆其他:
参赛作品如未达水准,若干奖项可由决审委员决议从缺。在特殊状况下,决审委员亦有权调整奖项数目或奖金金额。
本办法若有未尽事宜,将随时补充并公布于http://sf.nctu.edu.tw/award
主办单位: 交通大学科幻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 皇冠文化、香港科幻会、猫头鹰出版社(笔划序)
http://sf.nctu.edu.tw/award/announce/
倪匡科幻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倪匡科幻奖,自2001年起举办,是一个专为中文科幻小说而设立的奖项,由交通大学科幻研究中心 等单位主办,叶李华为活动主持人。本奖宗旨为表彰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倪匡之终生成就,提倡中文科幻小说创作与欣赏。参赛者资格不限国家地区,惟规定须以繁体中文写作。
第四届~第七届与国科会科普奖合办。
第一至第八届得奖作品,已结集出版为 《上帝竞赛》 、《百年一瞬》 、《笨小孩》 与 《死亡考试》 四本书。
历届参与主办之单位:
第一届倪匡科幻奖主办单位:交通大学科幻研究中心 、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第二届倪匡科幻奖主办单位:交通大学科幻研究中心 、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年代电视台
第三届倪匡科幻奖主办单位:交通大学科幻研究中心 、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第四届倪匡科幻奖主办单位:交通大学科幻研究中心 、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
第五届倪匡科幻奖主办单位:交通大学科幻研究中心 、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
第六届倪匡科幻奖主办单位:交通大学科幻研究中心 、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 、金石堂书店
第七届倪匡科幻奖主办单位:交通大学科幻研究中心 、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
第八届倪匡科幻奖主办单位:交通大学科幻研究中心
第九届倪匡科幻奖主办单位:交通大学科幻研究中心
第十届倪匡科幻奖主办单位:交通大学科幻研究中心
历届得奖名单
第一届(2001年)
小说奖
首奖(并列):李知昂〈可怕的幸福〉、杨慎绚〈阿兹海默诊疗室〉
三奖(并列):徐庆雯〈魔俑〉、陈湘婷〈病〉
佳作:高志峰〈Memory Bank〉、陈婉菁〈宽头〉
评论奖
首奖:柯乔文〈我,卫斯理——谈倪匡科幻小说中的叙述人称策略〉
二奖:张雅琪〈最高段的人性玩法~倪匡专利〉
三奖:郭宏伟〈嫁接优势——倪匡科幻小说吸引力何在?〉
佳作:向鸿全〈科幻的慰藉——论倪匡科幻中的中国想像〉、王正良〈科幻与命运的双向书写——从倪匡的《命运》附篇〈十七年〉说起〉
第二届(2002年)
科幻小说创作
首奖:高志峰〈上帝竞赛〉
二奖:李崇华〈奇异点〉
三奖(并列):陈冠华〈老王〉、黄千耀〈实验鼠〉
佳作:李伍薰〈回家〉、杨孟哲〈台北市立殡仪馆〉
科幻与科学论述
首奖:从缺
二奖(并列):叶琬玲〈由911到末日或不朽〉,杜加维〈谈“科幻”作为“科学荒谬”的解药〉
佳作:李静旻〈科幻、神话与现实〉、罗际扬〈从研究人员看科幻与现实的落差〉、王正良〈科幻与科学的一线之隔〉
第三届(2003年)
科幻小说创作
首奖:龙俊荣〈皇陵的秘密〉
二奖:马小珊〈上街〉
三奖:李伍薰〈创造新天地〉
佳作:王志玄〈逃亡〉、林兆基〈真相〉、宋易儒〈宇宙历一九九九年四月四日〉
科幻电影论述
首奖:耿一伟〈关于科幻文学命运的关键报告〉
二奖:黄允中〈企业号.美国制造〉
佳作:江宗翰〈"魔鬼终结者"的机器人形象〉、胡培菱〈“因为我爱,所以你才是”:《黑客任务》中的救世主认证〉、娄祥麟〈科幻电影中的时空旅行与科学〉
第四届(2004年)
科幻小说创作
首奖(并列):陈巍仁〈Ark-T〉、王经意〈百年一瞬〉
三奖:潘宜中〈“我”这个混帐无赖〉
佳作:郑年亨〈岛屿湖〉、黄显庭〈子夜巴士〉、陈冠华〈玛雅〉、杨佩萤〈结婚进行曲〉
科技狂想曲
首奖:连庆伟〈逛街〉
二奖:张文哲〈我们的美好阅读时光〉
佳作:黄政翰〈十年后的冰箱〉、郑朝明〈十年后的黑板〉、黄述凯〈车天车地〉
2004国科会科普奖
首奖:丁鸣举〈发现液晶〉
二奖:邹镇帆〈寻找真正的魔戒〉
三奖:吴成第〈飞翔不必靠他人—手掷机〉
佳作:林守德〈向理性与直觉挑战的顽皮精灵—综观诡谲的悖论〉、徐慎谋〈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从认知科学谈我们如何了解别人在想什么〉、卢昭彰〈无所不在的戴奥辛〉
第五届(2005年)
科幻小说奖
首奖:魏嘉华〈凯文,我们爱你〉
二奖:李宥楼〈人鼠〉
三奖(并列):林嘉伟〈我想,我可能会向她求婚。〉、 宋盈儒〈填鸭〉
佳作:李庆国〈家境〉
科技狂想曲
首奖:张英珉〈生物建材〉
二奖:符敦国〈安如一号助眠枕〉
三奖:黄寰〈“女娲补天仪”拯救地球〉
佳作:余明宪〈2020光明大道〉、陈心禾〈2020年的辅具〉、 谭诚明〈看医生〉
2005国科会科普奖
首奖:黄相辅〈美丽新世界-太阳系外的行星系统〉
二奖:徐志云〈疯狂。你波折的美丽。〉
三奖(并列):吴震坤〈100000 Pluto〉、林宇轩〈美丽“针”世界〉
佳作:方俊育〈科技改变了什么?记台湾盐业机械化过程〉、李振言〈曙光女神Aurora—极光〉
第六届(2006年)
倪匡科幻奖(小说)
首奖:刘碧玲〈笨小孩〉
二奖:洪平〈开心〉
三奖:哆啦蒋〈回家〉
佳作:叶轩〈人之所以为人〉、蛟挽〈灵药〉、林穗君〈截稿前的奇迹〉
2006国科会科普奖
首奖:徐志云〈As Infectious Disease Strikes〉(当爱滋长)
二奖:从缺
三奖(并列):陈昱成〈从沙中可以见到世界吗?〉、陈妍君〈黑暗中的烛光:点明过去、照亮未来的超新星〉、陈巍仁〈恍惚阿飘贴身来——REM与两种鬼压床现象〉
佳作:王琼兰〈碳球新世界〉、王盛弘〈喔,原来是幽门螺旋杆菌!──见证一个观念的改变〉、林淑娟〈蛰伏黑暗十七年,只为美丽二十天〉
第七届(2007年)
倪匡科幻奖(小说)
首奖:从缺
二奖:黑米〈肥鹅肝〉
三奖(并列):大雷神〈气壮山河〉、白谦〈天堂之门〉、陈李〈机械本能〉
佳作:祁佳仕〈零和〉、唐潮〈情绪保险公司〉、谭剑〈免费之城焦虑症〉
[编辑]2007国科会科普奖
首奖:郭文华〈标准键盘:在科技与社会中摆荡的人间尺度〉
二奖:陈柏年〈电脑棋王的智慧之树〉
三奖:邱志郁〈飘浪天涯的侠客〉
佳作:简宗奇〈史上最美的科学实验〉、洪美惠〈都是光线惹的祸〉、邓荣坤〈盖斑斗鱼〉
第八届(2008年)
倪匡科幻奖(小说)
首奖:从缺
二奖:高竹岚〈火金姑,叼位去?〉
三奖:吴谁〈食〉
佳作:柚臻〈声〉、李兴春〈强盗逻辑〉、湖南虫〈随身碟爱人〉、夏霏〈床边故事〉
第九届(2009年)
倪匡科幻奖(小说)
首奖:丁丁虫《死亡考试》http://sf.nctu.edu.tw/award/past/nine/article/fiction1.php
二奖:杨 英《朝朝暮暮,暮暮朝朝》http://sf.nctu.edu.tw/award/past/nine/article/fiction2.php
三奖(并列):宝利玛《纯洁行销》、小 麦《客星》http://sf.nctu.edu.tw/award/past/nine/article/fiction4.php
佳作:柚 臻《无毛猴子》、TG《数学家的遗嘱》、夜透紫《Presque Vu》
第十届(2010年)
倪匡科幻奖(小说)
首奖:壹 通《出不来的游戏》
二奖:乌奴奴《宅男战争》
三奖:陈浩基《时间就是金钱》
佳作:翼 走《爱刑 》、李维明《米和老米的那些事儿》、陶若舟《创世游戏》、吴 谁 《犹大福音》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0%AA%E5%8C%A1%E7%A7%91%E5%B9%BB%E7%8D%8E
同时叶李华也是一个阿西莫夫迷,阿西莫夫的小说基本都被他翻译为台湾繁体中文版。
艾西莫夫未來史
◎現代機器人故事之父(《我,機器人》導讀)
◎艾西莫夫偏心的理由(機器人系列導讀)
◎樞紐與轉捩點(銀河帝國系列導讀)
◎不朽的科幻史詩(基地三部曲導讀)
◎基地與機器人(基地前後傳導讀)
◎艾西莫夫傳奇
◎貓頭鷹版《我,機器人》部分內容
◎《艾西莫夫機器人故事全集》目錄
http://yehleehwa.net/index.ph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