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文字障
在一个多月前,六月十八日的那个夜晚,我为自己的我执写了一篇。
那是因为梁文道有一本书叫《我执》。道长在书中一环又一环地用感性的文字其探讨自我。我着迷于这种自我剖白。就仿似一个人的心灵立体化成一个世界。书成了一份旅游指南,跟着里面的导游到达某一个角落晃荡,紧接着抛出一个线索,带着线索翻到下一页又到达另一个角落。我驚歎并迷惑著。驚歎那番前所未見的豐富景致,迷惑于雲中霧裡的隱晦含義。我們是懷著窺視慾望的遊客,但主人家也不是暴露狂,其所展示的也是很有限。只要在走近幾步就會發現發現那難以消解的文字障——似是而非,模糊不定,盡是感性的流露。閒人免進。
那種文字障甚至不需要太多經營,因為那障本是心中的嶂。用文字記載只是一種投影。這有點類似超現實主義的寫作。但相比當然要清晰,跳躍之間要更有聯繫。但無論如何,這種從無意識中流露出來的文字在暴露中又是隱藏的,像背對著的人。陰影中藏有心靈的印痕。
我着迷于这种自我剖白的狀態。保持著一份距離,同時保留著顯性。那麼日後我就可以按圖索驥,順藤摸瓜,在遺忘之中尋著提示盡可能地接近曾經的狀態。
每個人都有我執,想打開一窺究竟,有難度,而且小心翼翼,不願打破,不願放下。
那是因为梁文道有一本书叫《我执》。道长在书中一环又一环地用感性的文字其探讨自我。我着迷于这种自我剖白。就仿似一个人的心灵立体化成一个世界。书成了一份旅游指南,跟着里面的导游到达某一个角落晃荡,紧接着抛出一个线索,带着线索翻到下一页又到达另一个角落。我驚歎并迷惑著。驚歎那番前所未見的豐富景致,迷惑于雲中霧裡的隱晦含義。我們是懷著窺視慾望的遊客,但主人家也不是暴露狂,其所展示的也是很有限。只要在走近幾步就會發現發現那難以消解的文字障——似是而非,模糊不定,盡是感性的流露。閒人免進。
那種文字障甚至不需要太多經營,因為那障本是心中的嶂。用文字記載只是一種投影。這有點類似超現實主義的寫作。但相比當然要清晰,跳躍之間要更有聯繫。但無論如何,這種從無意識中流露出來的文字在暴露中又是隱藏的,像背對著的人。陰影中藏有心靈的印痕。
我着迷于这种自我剖白的狀態。保持著一份距離,同時保留著顯性。那麼日後我就可以按圖索驥,順藤摸瓜,在遺忘之中尋著提示盡可能地接近曾經的狀態。
每個人都有我執,想打開一窺究竟,有難度,而且小心翼翼,不願打破,不願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