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话新剧场尝鲜《四世同堂》青年版
去年国话组织的“消夏演出”感觉不错,今年惦记着再次参加,于是《四世同堂》青年版优惠展演的消息发布后不久就进行了电话预订,国话新剧场、《四世同堂》都是第一次去领略,是为尝鲜。
欣赏时间为上周六,“说书人”出来后还假托老舍祝观众七夕愉快。所购五十元的位置是一楼五排靠边,视野不错看得很舒服,据说三十元是二楼的座位日后可能常会体验。除了对外的两种优惠价位外,一楼似乎还留了最好的位置给西城区的关系赞助单位,反正中场休息出入间所领的票根有五排标价280元的。毕竟是新剧场,座位宽敞舒适,略胖身形的我如坐单人沙发一样自如,前后排梯级高低错落,没有被前排遮挡视线之虞,据说还体贴地将微型空调送风口置于座位之下,的确没有感到来自上部空间的习习冷风。
现场演出给人印象不错。舞台开始祁、冠、钱三家大门的初始布景让我有点担心是否像人艺版《家》那样每次换景都得好几分钟,不久演员们轻巧地一推一拉,祁家内院、冠家堂屋就很快出现在观众眼前,原来布景的院墙、家具陈设等都都有滚轮设计,顺应剧情开合自如。老舍先生的《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老舍五则》等都有幸观摩过,这部长篇《四世同堂》没来得及先预习一下原著,有些怕跟不上演出节奏,舞台上的确人物众多、剧情丰富,故事能够有条不紊地清晰展现出来,吸引观众目不转睛地欣赏,不能不说导演功力老到,感到惊喜的是老舍作品中那种市井小人物的机灵幽默被有机融合进来,印象深刻的还有三五辆黄包车满场飞奔,乘者们七嘴八舌、急速激越地从各自角度穿插描述集会惨案的目击,那种气氛倒比直接呈现给观众紧迫得多。演员们都挺投入认真地表演,也许不如明星版那样夺目,反倒令观众更容易体会到话剧表演本身的精彩。
最后交代一下演后回家的事宜供参考。演出七点半开始,连中间休息十分钟大致有三个小时的长度,好在国话新剧场门前公交很多,在马路对面乘公汽转地铁4号线再转13号线霍营区间车,脚程不算快都能赶得上,还是能够保证在西北沿线无车族绿色出行看剧方便的。
欣赏时间为上周六,“说书人”出来后还假托老舍祝观众七夕愉快。所购五十元的位置是一楼五排靠边,视野不错看得很舒服,据说三十元是二楼的座位日后可能常会体验。除了对外的两种优惠价位外,一楼似乎还留了最好的位置给西城区的关系赞助单位,反正中场休息出入间所领的票根有五排标价280元的。毕竟是新剧场,座位宽敞舒适,略胖身形的我如坐单人沙发一样自如,前后排梯级高低错落,没有被前排遮挡视线之虞,据说还体贴地将微型空调送风口置于座位之下,的确没有感到来自上部空间的习习冷风。
现场演出给人印象不错。舞台开始祁、冠、钱三家大门的初始布景让我有点担心是否像人艺版《家》那样每次换景都得好几分钟,不久演员们轻巧地一推一拉,祁家内院、冠家堂屋就很快出现在观众眼前,原来布景的院墙、家具陈设等都都有滚轮设计,顺应剧情开合自如。老舍先生的《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老舍五则》等都有幸观摩过,这部长篇《四世同堂》没来得及先预习一下原著,有些怕跟不上演出节奏,舞台上的确人物众多、剧情丰富,故事能够有条不紊地清晰展现出来,吸引观众目不转睛地欣赏,不能不说导演功力老到,感到惊喜的是老舍作品中那种市井小人物的机灵幽默被有机融合进来,印象深刻的还有三五辆黄包车满场飞奔,乘者们七嘴八舌、急速激越地从各自角度穿插描述集会惨案的目击,那种气氛倒比直接呈现给观众紧迫得多。演员们都挺投入认真地表演,也许不如明星版那样夺目,反倒令观众更容易体会到话剧表演本身的精彩。
最后交代一下演后回家的事宜供参考。演出七点半开始,连中间休息十分钟大致有三个小时的长度,好在国话新剧场门前公交很多,在马路对面乘公汽转地铁4号线再转13号线霍营区间车,脚程不算快都能赶得上,还是能够保证在西北沿线无车族绿色出行看剧方便的。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