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文物月刊 目錄(11)
2003年
第238期 (一月份)
清 乾隆窯 金彩三羊開泰瓶(局部) 本社 封面
清 乾隆窯 金彩三羊開泰瓶 本社 封面裡
清 郎世寧 畫開泰圖 軸 本社
「福爾摩沙:十七世紀的臺灣、荷蘭與東亞」特展簡介 葉姿吟
大航海時代的更紗之戀-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四百年遙想 任莉莉
文人畫的延伸——郎靜山的攝影藝術 陳葆真
一種紙質保護劑的研究個案 廖原
漿糊——書畫裝裱的粘貼劑 岑德麟
唐代金銀器上的幾個西域紋飾 張文玲
漫談紅山文化玉材產地與岫岩玉礦的早期開發 郭大順
新出(張猛龍墓誌銘)的真偽探討 松丸道雄/撰 魏慈德/譯
綠天庵本(自敘帖)是摹本傳刻 李郁周
關於仙境崑崙虛——西王母神話與西王母圖像(六) 李錦山
張大千傳(二七)——故都尋寶 王家誠
宋人 九陽消寒圖(局部) 本社 封底
第239期 (二月份)
殷墟中、晚期 鉤連乳丁紋羊首罍(局部) 本社 封面
殷墟中、晚期 鉤連乳丁紋羊首罍 本社 封面裡
清 鄒一桂 歲朝圖 軸 本社
轉運與出口——荷據時期的貿易與產業 陳國棟
清初海景人物圖款彩黑漆屏風 索予明 張志蕙
披荊斬棘——十七世紀後的臺灣 馮明珠
開蘭記——漫談嘉慶皇帝的治臺政績 郭果六
沈周書法探討 方展里
為展出文物做小空間的環境控制 張世賢
江陰出土定窯瓷器淺析 鄔紅梅
西王母圖像諸名物考釋——西王母神話與西王母圖像(七) 李錦山
張大千傳(二八)——十六巨鰲載山走 王家誠
清 乾隆 三羊開泰瓶 本社 封底
第240期 (三月份)
清 乾隆 畫琺瑯西洋人物碟 本社 封面
清 乾隆 畫琺瑯蓮瓣式蝶蟲蓋罐 本社
世變下的臺灣早期原住民 翁佳音
熱蘭遮圍城二百七十五日 林偉盛
變調的小插曲-談兩幅臺灣史料的銅版畫 簡義雄
秦代的漆器工藝 陳振裕
博物館陳列室內的文物防震研究 張世賢等
雅爾湖石窟的壁畫藝術 高金玉
西王母圖像反映的道教思想——西王母神話與西王母圖像(八) 李錦山
從乾隆特展的「右旋白螺」談起 巫文隆
鸚鵡紋提梁銀罐與盛唐氣象 譚前學
端方舊藏的佛龕造像 孫迪
晚清上海「小蓬萊書畫會」的史實商榷 李志綱
張大千傳(二九)——承先啟後 王家誠
清 乾隆 按絲琺瑯花果轎瓶 本社 封底
第241期 (四月份)
唐 三彩馬球仕女俑(局部) 本社 封面
清 乾隆 琺瑯彩樂舞仕女圖瓶 本社
揭開鴻濛-關於臺灣古代史的一些思考 杜正勝
陳第〈東番記〉——十七世紀初臺灣西南地區的實地調查報告 周婉窈
文化接觸與衣飾傳統——從福爾摩沙特展的七件原住民文物談起(上) 李莎莉
群芳譜——「女性的形象與才藝」特展概述 書畫處
秀色——摭談中國藝術所形塑的女性 劉芳如
舞馬銜杯紋皮囊式銀壺與唐代的興衰 譚前學
綠天庵本「自敘帖」偽刻再辨 王裕民
西王母圖像蘊涵的佛教因素——西王母神話與西王母圖像(九) 李錦山
張大千傳(三〇)——湖山之思 王家誠
故宮文物月刊第二十卷篇目索引 圖書文獻處
清 羅聘 畫蘇小小像 本社 封底
第242期 (五月份)
明 曹妙清 折枝花卉(局部) 本社 封面
明 曹妙清 折枝花卉 本社 封面裡
明末清初 朱三松款竹雕仕女筆筒 本社
烈女·才女·織女——女性生活的文化圖像 馬孟晶
陶瓷所見十七世紀的福爾摩沙 謝明良
文化接觸與衣飾傳統——從福爾摩沙特展的七件原住民文物談起(下) 李莎莉
布倫達治先生——傑出的中國文物收藏家暨亞洲舊金山藝術館創始人 宋后玲
從「書法與空間的對話」談書法藝術的本質 游國慶
良渚文化玉璧的考古學認識 方向明
聖母慈悲與大衛石像-米開蘭基羅兩件早期傑作誕生五百週年 羅漁
捷運臺北車站的文化光環 孫海蛟
西王母圖像藝術風格簡述——西王母神話與西王母圖像(完結篇) 李錦山
張大千傳(三一)——浪跡天涯 王家誠
故宮文物月刊第二十卷作者索引 圖書文獻處
清 點翠嵌珠寶翠玉輻蝶花卉鈿子 本社 封底
第243期 (六月份)
清 丁觀鵬 畫 第十喇呼拉尊者(局部) 本社 封面
清繡 畢沅書御製十六羅漢贊 第十喇呼拉尊者 本社 封面裡
清 華喦 午日鍾馗 本社
拾荒者與石器-簡介林耀振先生捐贈石器特展 楊美莉
就故宮所藏,談女性之才 張華芝
北京故宮藏仕女畫 李湜
關於明代中後期女性畫家現象的思考 黃建軍
神容畢真——河北易縣八佛窪遼代三彩羅漢坐像瑰寶 孫迪
圖像與風格——佛教美術上的中日比較研究 百橋明穗 陳階晉/譯
中國古代白瓷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 陸明華
另類共鳴——從美伊戰爭反思「書法」的文化認同與民族自信心 游國慶
漢畫像石「九頭獸」說源 王寧
泰山〈無字碑〉與秦闕文化 周郢
張大千傳(三二)——不死天涯剩一身 王家誠
故宮文物月刊第二十卷分類索引 圖書文獻處
清 周禧 畫石榴 本社 封底
第244期 (七月份)
清 乾隆「古稀天子之寶」璽(局部) 本社 封面
清 乾隆「古稀天子之寶」璽 本社 封面裡
明 文伯仁 五月江深圖 本社
故宮文物赴德展特別報導 天子之寶——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收藏 嵇若昕
溫潤靈通之美-透視中國玉文化的真諦 鄧淑蘋
故宮文物赴德展展品系列選介(一)——玉器 器物處
寒梅、雪禽與幽蘭——關於馬麟的花卉風格 許郭璜
乾隆皇帝與培茶塢 廖寶秀
宋代螺鈿漆器和大英博物館珍藏的一件嵌螺鈿漆碟 李經澤 胡世昌
兼收並蓄——唐代金銀器中的外來影響 譚前學
臺灣現存的光緒御匾 郭果六
漫談文物保存管理與修復技法 賴永貳
張大千傳(三三)——探親 王家誠
元 錢選 秋瓜圖軸 本社 封底
第245期 (八月份)
戰國中期 嵌松錄石孔雀石金屬絲犧尊(局部) 本社 封面
戰國中期 嵌松錄石孔雀石金屬絲犧尊 本社 封面裡
清 宋駿業 林亭煙岫 本社
「天子之寶」特展序 杜正勝
故宮文物赴德展展品系列選介(二)——銅器 器物處
折枝與瓶花——紫嫣紅滿室香 童文娥
成化瓷特展 蔡和璧
人命千金——院藏古代醫藥圖書簡介 吳璧雍
博物館教育推廣的生力軍——導覽志工 程維新
書畫藝壇任競妍 父子情深翰墨緣——明·文嘉《山靜日長圖》卷賞析 李曉峰 何洪源
秦始皇陵及秦兵馬俑坑最新考古發現 張濤
跨湖橋遺址芻識——一個八千年前文化遺址的啟示 王屹峰
隨緣變現的觀音 趙雲
張玄墓誌辨正 阮鴻騫
張大千傳(三四)——移居圖 王家誠
春秋中期 鏤空蟠夔紋鋪 本社 封底
第246期 (九月份)
宋 定窯 白瓷嬰兒枕(局部) 本社 封面
宋 定窯 白瓷嬰兒枕 本社 封面裡
清 蔣廷錫 桂花 本社
博物館與國家社會的發展 杜正勝
故宮文物在德國——「天子之寶」展覽的籌備歷程與開幕紀盛 宋兆霖 陸仲雁
故宮文物赴德展展品系列選介(三)——瓷器 器物處
圖說「福爾摩沙——王城再現」特展 馮明珠
從院藏〈俞樾小像〉談俞樓師生翰墨情誼 王競雄
火繩槍簡介 孫海蛟
夏日說蟬——淺介乾隆款碧玉雕花多寶格裡的瑪瑙蟬 郭珮君
靜默的語言 無聲的藝術——淺談唐昭陵韋貴妃墓壁畫 馬海艦
張大千傳(三五)——八德園 王家誠
清 乾隆 粉彩仕女樂舞瓶 本社 封底
第247期 (十月份)
宋 寧宗后(局部) 本社 封面
宋 寧宗后 本社 封面裡
明 呂紀 秋渚水禽 本社
王羲之報平安——略談〈平安何如奉橘帖〉 何傳馨
中國皇宮的書畫收藏總結:國立故宮博物院 王耀庭
故宮文物赴德展展品系列選介(四)——繪畫 書畫處
大地無聲詩——名山圖特展 書畫處
石器的故事——以林耀振先生捐贈的良渚文化石器為例 楊美莉
乾隆和他收藏的一件泰國陶壺 謝明良
博物館的教育資源運用-國立故宮博物院的例子 李莎莉
冷香飛上詩句——故宮「夏日荷風」攝影比賽紀實 宋正儀
日本數位典藏的現況 辰巳明久 黃國鈞/譯
深度與人氣——二〇〇三公私立博物館資源整合座談會小記 張允芸
張大千傳(三六)——東京雅集 王家誠
宋 寧宗座像 本社 封底
第248期(十一月份)
元 楊維禎 題錢譜(局部) 本社 封面
元 楊維禎 題錢譜 本社 封面裡
明 呂紀 秋鷺芙蓉 本社
故宮文物赴德展展品系列選介(五)——書法·圖書文獻 書畫處 圖書文獻處
探險·海盜·貿易瓷——淺繪十七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轉運的中國貿易瓷地圖 巫靜宜
畫家的另一面——論呂紀的生平及其水墨畫 譚怡令
《石渠閣精訂天涯不問》——一部院藏袖珍本旅行交通手冊 吳璧雍
黃筌與宋代寫實主義花鳥畫 陳滯冬
湖北荊州紀城楚墓出土的短柄戈 后德俊
武威皇娘娘台出土的齊家文化玉石器 劉志華
梁莊王墓述略 梁柱
張大千傳(三七)——首度游歐 王家誠
元 楊維禎 題錢譜(局部) 本社 封底
第249期 (十二月份)
清 鍍金嵌珊瑚松石藏式塔形龕(內供白玉無量壽佛) 本社 封面
清 鍍金嵌珊瑚松石藏式塔形龕(內供白玉無量壽佛) 本社 封面裡
宋 劉松年 博古圖 本社
故宮文物赴德展展品系列選介(六)——珍玩 器物處
明末清初繪畫的仿古風 何傳馨
洪武剔紅漆器再探 李經澤 胡世昌
淮軍名將章高元的故事 郭果六
款款女帽 風流競放——昭陵文物中的唐代婦女用帽 胡元超
明製墨名家程君房生平譜略——附方于魯小傳 李正平
張大千傳(三八)——且把他鄉當故鄉 王家誠
清 竹絲纏枝番蓮圓盒多寶格 本社 封底
2004年
第250期 (一月份)
十七世紀晚期至十八世紀蒙兀兒帝國 白玉柄金絲扇(局部) 葉博文、葉吳麗華伉儷收藏 本社 封面
十七世紀晚期至十八世紀蒙兀兒帝國 白玉柄金絲扇 葉博文、葉吳麗華伉儷收藏 本社 封面裡
民國 張大千 松猿圖 本社
迎新年推新展——「異國風情一亞洲文物展」前言 林柏亭
玉瓢一握如瓜瓣,有蒂有葉還有花——談談痕都斯坦玉器的入傳與影響 鄧淑蘋
有文事者必有武備——簡介亞洲文物展中的兵器 李天鳴
晚明文房與市場生活中的古色 陳慧霞
晚明的古銅知識與仿古銅器 許雅惠
治水如治天下——院藏河工檔及河工圖 林天人
清末新政在外蒙古 陳維新
宮室樓閣之美——界畫中的古建築圖像(上) 林莉娜
絢麗多彩的蒙古族婦女頭飾 蘇婷玲
禁碑與毀碑——從蔣元樞知府的《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談乾隆皇帝的另一項文化大業 郭果六
張大千傳(三九)——目疾 王家誠
十七世紀晚期至十八世紀蒙兀兒帝國 白玉柄金絲扇 葉博文、葉吳麗華伉儷收藏 本社 封底
第251期 (二月份)
清 翠玉白菜、清 蔣溥 絡緯圖(局部) 本社 封面
清 蔣溥 絡緯圖 本社 封面裡
異國風情——亞洲文物展 杜正勝
「日本明治工藝」展覽概說 晉介辰
南傳佛教 陳慧霞
晚明清初的螭紋倣古玉——從〈宣和玉盃記〉說起 楊美莉
翠玉白菜——從材料到作品(一) 張麗端
翠玉白菜外一章——螽蟴與蝗蟲 楊正澤
宮室樓閣之美——界畫中的古建築圖像(中) 林莉娜
知道了一清朝皇帝的硃批 莊吉發
唐代長沙窯陶瓷繪畫探微 孔六慶
權杖——浙江德清發現一件珍貴的越國文化青銅禮器 孫榮華
北方游牧民族鞍馬飾具的產生和發展 安麗
張大千傳(四〇)一晴明 王家誠
清 玉人與熊 本社 封底
第252期 (三月份)
日本明治時代 渡邊省亭(1851-1918) 猴 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藏 本社 封面
皮影戲偶 約十九世紀 印尼·巴峇島 台原藝術文化基金會藏 本社 封面
北宋 大晟·姑洗中聲鐘 彭楷棟先生捐贈 本社 封面裡
宣物與存形——漢唐圖畫題記小論 杜正勝
十方金佛歸故宮——記彭楷棟先生之金銅佛捐贈 林柏亭
法象威儀——彭楷棟先生捐贈亞洲文物萃賞 陳慧霞
「法象」與「威儀」——展覽題解及展品選析 游國慶
「日本近代繪畫」展覽作品介紹——兼談日本文人畫的形成與發展 晉介辰
藝術、信仰與生活——印尼的皮影戲偶與面具 施靜菲 許雅惠
宮室樓閣之美——界畫中的古建築圖像(下) 林莉娜
圖說元代的「勾闌」——古戲臺巡禮 陳萬鼐
〈蜀素帖〉上董其昌三段跋文考 侯怡利
留住歷史的瞬間——清·桂馥〈潭西客夜圖〉卷考論與賞析 何洪源
張大千傳(四一)——獨立斜陽更望誰 王家誠
(傳)宋 李唐 文姬歸漢圖 本社 封底
第253期 (四月份)
清 乾隆 田黃石「鴛錦雲章‧循遲環」組印九方之一 本社 封面
民國 王震 貓 軸 林宗毅先生捐贈 本社 封面裡
博物館自主之道 杜正勝
貝葉經一刻寫在樹葉上的佛經 胡進杉
閒話「皇帝的印章」 游國慶
定靜堂叢書談略——兼介《定靜堂中國書畫名品選》 劉芳如
北齊彩繪盧舍那佛法界人中像 宮德杰
畫文帶佛獸鏡的相關問題 熊壽昌
長江中游出土商代青銅器研究(一) 萬全文
略談明漆器宣德款真偽 李經澤
《寶晉齋法帖》中米芾致永仲五札帖文考訂芻議 穆棣
皇太子——二阿哥胤礽再立再廢的秘史 莊吉發
張大千傳(四二)——潑墨巨荷圖 王家誠
故宮文物月刊第二十一卷篇目索引 圖書文獻館
民國 金城 花鳥 軸 林宗毅先生捐贈 本社 封底
第254期 (五月份)
斐迪南.瓦德米勒 維也納森林的初春(局部) 老國家畫廊藏 本社 封面
約翰.威廉.普萊爾 瓦罐內的園藝花束 老國家畫廊藏 本社 封面裡
藝術與歷史情境——「德藝百年」展序 杜正勝
臺北「德藝百年——德意志藝術的黃金時代」展覽賀詞 勒曼
從「藝術與科學的庇護所」到德國文化聯邦主義的旗艦 舒斯特
「德藝百年」——德意志藝術的黃金時代.柏林國家博物館珍藏展策展始末側寫 呂憶皖
「德影百年——德國電影三部曲」記實 何來香
側寫德國電影發展 項貽斐
「德藝百年」展品精選(一) 撰述小組
君臣對話:硃批奏摺展介述 馮明珠
長江中游出土商代青銅器研究(二) 萬全文
唐徐浩書朱巨川告身卷所鈐元國書印譯釋 照那斯圖
吳昌碩論詩信札 劉榮華 陳子鳳
張大千傳(四三)——三多之年 王家誠
故宮文物月刊第二十一卷作者索引 圖書文獻館
瓷雉雞 馬克斯.埃瑟爾設計 柏林工藝美術博物館藏 本社 封底
第255期 (六月份)
卡爾.腓特烈.辛克爾 加斯坦因附近的瀑布 銅版畫收藏館藏 本社 封面
約翰.培列斯泰爾 縫紉、休閒和化妝用圓桌 柏林工藝美術博物館藏 本社 封面裡
「德藝百年」展品精選(二) 撰述小組
「德藝百年」開幕酒會寫真 何來香
我在柏林逛街——二十世紀初期德國畫家凱爾希納的表現主義 任莉莉
繪圖貼說——「君臣對話:硃批奏摺展」展品選介之一 林信美
奉天將軍安珠瑚滿文摺——「君臣對話:硃批奏摺展」展品譯介(二) 張起玉
策馬嘯西風一記南京博物院藏艾啟蒙〈八駿圖〉 萬新華
「<剩山圖>質疑」之辯疑——兼論〈富春山居圖〉的繪畫風格 查永玲
長江中游出土商代青銅器研究(三) 萬全文
張大千傳(四四)——虬髯客的鄉愁 王家誠
故宮文物月刊第二十一卷分類索引 圖書文獻館
巴特哥德斯貝格地區風景紋帶蓋玻璃獎盃 柏林工藝美術博物館藏 本社 封底
第256期 (七月份)
漢斯.托瑪 夏天 老國家畫廊藏 本社 封面
奧古斯特.馬可 林中騎士 銅版畫收藏館藏 本社 封面裡
「德藝百年」展品精選(三) 撰述小組
受挫的文化使命感?——從德意志十九世紀藝術談國族文化建構的問題 花亦芬
圖話此人間——院藏圖籍精選展 盧雪燕
正陽門結綵迎鑾輿.東直門重建展風華——「君臣對話:硃批奏摺展」展品選介之二 林信美
閩浙總督覺羅洪保滿文奏摺——「君臣對話:硃批奏摺展」展品譯介(三) 張起玉
長江中游出土商代青銅器研究(四) 萬全文
世界文化遺產之吳哥窟 羅漁
張大千傳(四五)——流光容易把人拋 王家誠
銅足玻璃器品皿 柏林工藝美術博物館藏 本社 封底
第257期 (八月份)
清武英殿本 《萬壽盛典初集》插圖 本社 封面
清 康熙窯 五彩人物六方大花盆 本社 封面裡
清 乾隆 粉彩久安圖雙連蓋罐 本社
院藏卑南古玉解讀 鄧淑蘋
院藏卑南耳飾玦的工藝研究 沈建東
太湖流域浙江東苕溪沿途古窯址調查與思考 孫榮華
三臺館藏瓷器擷英 鍾治
《萬壽盛典初集》——清代宮廷版畫之精品 高千惠
重生記——書畫修復實例之探討 劉芳如
古代絲織品劣化機理的形態學研究 龔德才
張大千傳(四六)——天地為師老更痴 王家誠
清 乾隆窯 黃釉青花八仙祝壽雙耳扁壺 本社 封底
第258期 (九月份)
孔子像 本社 封面
孟子像 本社 封面裡
南宋高宗書孝經馬和之繪圖——士章 局部 本社
地圖小世界 世界大地圖——本院新近受贈古地圖簡介 劉錚雲
知道了:硃批奏摺展 展品選介 馮明珠
天福六年銘觀音曼荼羅小考 陳慧霞
犍陀羅藝術——南亞文化圈宗教藝術之一 葛婉章
歡喜創意,創新未來——二〇〇四年美國博物館協會第九十八屆年會 李莎莉
考古出土文物保存修護概述 王竹平
聖、王、賢、儒一漫談孔子廟的祭祀體制 郭果六
銅草花下的藝術泉源一簡介湖北大冶銅綠山古礦冶遺址 王鍾承
談洛陽出土的透雕夾層銅鏡 高西省
蒙古族的狩獵工具——布魯及源流 安麗
張大千傳(四七)——還鄉無日戀鄉深 王家誠
觀音菩薩坐像 大理國 十二世紀 本社 封底
第259期 (十月份)
觀音菩薩像(局部) 本社 封面
觀音菩薩像 雲南 大理國 銅鎏金 彭楷棟先生捐贈 本社 封面裡
舍利塔 泰國 十二世紀 青銅鎏金 彭楷棟先生捐贈 本社
讓墨蹟說話:懷素<自敘帖>的實況 何傳馨
東亞佛教造像(一) 李玉珉
印度教毗濕奴與因陀羅天神考——南亞文化圈宗教藝術之二 葛婉章
納須彌於芥子,縮羅浮於寸幅——漫談名山與名山圖籍 盧雪燕
從侍奉者到保護者——陶俑演變及唐三彩天王的佛教淵源 張錯
法庫葉茂臺遼墓出土兩幅古畫在中國繪畫史的價值與意義 林明賢
棗陽九連墩楚墓尋秘 胡雅麗
醇醚法的發展及瞻望——漆木器溶劑脫水法探討之四 魏象
張大千傳(四八)——獨立蒼茫自吟詩 王家誠
奉獻塔 巴基斯坦 六世紀 彭楷棟先生捐贈 本社 封底
第260期(十一月份)
十一面觀音像(局部) 彭楷棟先生捐贈 本社 封面
十一面觀音像 日本 室町時代 絹本設色 本社 封面裡
菩薩坐像 日本 鎌倉時代 銅鎏金 彭楷棟先生捐贈 本社
東亞佛教造像(二) 陳慧霞
西藏丹薩替寺尼泊爾鎏金銅佛——南亞文化圈宗教藝術之三 葛婉章
論《隋賢<出師頌>》中「晉墨」引首非「明人拼配」而是清人續鳧——兼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六人專家組商榷 穆棣
論先秦藝術的禮樂化特徵(上) 張燕
盛世華彩千古秀——南京博物院藏清乾隆官窯粉彩瓷選粹 萬新華
略談對蝶紋 謝明良
圈圈點點報春信——淺談乾隆皇帝畫梅花 張允芸
解讀愛彌兒.佳列玻璃作品中的日本主義 巫靜宜
雙雙鵠立陵闕間 劍痕馬汗模糊殷——唐太宗與昭陵六駿瑣談 劉向陽
國立故宮博物院與學校教師互動之關係 呂秀玉
唐代鎏金鸚鵡紋海棠形銅盤的科學分析與研究 楊軍昌 申秦雁 齊洋 方萍
張大千傳(四九)——八德園陸沉 王家誠
神立像 韓國 韓鮮時代 彭楷棟先生捐贈 本社 封底
第261期 (十二月份)
宋人 富貴花貍(局部) 本社 封面
宋人 富貴花貍 本社 封面裡
明 孫枝 梅花水仙 本社
論唐卡鑑賞——以十五世紀尼泊爾風格<侍菩薩與羅漢高僧像>為例(上) 葛婉章
各自的朝聖——談法象威儀展場及其他 林義傑
共賞繪畫與花藝之美 譚怡令
庶民圖譜 童文娥
從雙鳳紋至柿蒂紋 廖泱修
乾隆宏願 法寶明珠——《清文全藏經》 胡進杉
元季色目文士薩都剌簡論 周佳樺
論先秦藝術的禮樂化特徵(下) 張燕
雪浪石的故事 郭果六
九鼎.泗水取鼎——漢畫像石「泗水取鼎」故事考實 王寧
張大千傳(五〇)——七十婆娑老境成 王家誠
宋 林樁 本社 封底
第238期 (一月份)
清 乾隆窯 金彩三羊開泰瓶(局部) 本社 封面
清 乾隆窯 金彩三羊開泰瓶 本社 封面裡
清 郎世寧 畫開泰圖 軸 本社
「福爾摩沙:十七世紀的臺灣、荷蘭與東亞」特展簡介 葉姿吟
大航海時代的更紗之戀-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四百年遙想 任莉莉
文人畫的延伸——郎靜山的攝影藝術 陳葆真
一種紙質保護劑的研究個案 廖原
漿糊——書畫裝裱的粘貼劑 岑德麟
唐代金銀器上的幾個西域紋飾 張文玲
漫談紅山文化玉材產地與岫岩玉礦的早期開發 郭大順
新出(張猛龍墓誌銘)的真偽探討 松丸道雄/撰 魏慈德/譯
綠天庵本(自敘帖)是摹本傳刻 李郁周
關於仙境崑崙虛——西王母神話與西王母圖像(六) 李錦山
張大千傳(二七)——故都尋寶 王家誠
宋人 九陽消寒圖(局部) 本社 封底
第239期 (二月份)
殷墟中、晚期 鉤連乳丁紋羊首罍(局部) 本社 封面
殷墟中、晚期 鉤連乳丁紋羊首罍 本社 封面裡
清 鄒一桂 歲朝圖 軸 本社
轉運與出口——荷據時期的貿易與產業 陳國棟
清初海景人物圖款彩黑漆屏風 索予明 張志蕙
披荊斬棘——十七世紀後的臺灣 馮明珠
開蘭記——漫談嘉慶皇帝的治臺政績 郭果六
沈周書法探討 方展里
為展出文物做小空間的環境控制 張世賢
江陰出土定窯瓷器淺析 鄔紅梅
西王母圖像諸名物考釋——西王母神話與西王母圖像(七) 李錦山
張大千傳(二八)——十六巨鰲載山走 王家誠
清 乾隆 三羊開泰瓶 本社 封底
第240期 (三月份)
清 乾隆 畫琺瑯西洋人物碟 本社 封面
清 乾隆 畫琺瑯蓮瓣式蝶蟲蓋罐 本社
世變下的臺灣早期原住民 翁佳音
熱蘭遮圍城二百七十五日 林偉盛
變調的小插曲-談兩幅臺灣史料的銅版畫 簡義雄
秦代的漆器工藝 陳振裕
博物館陳列室內的文物防震研究 張世賢等
雅爾湖石窟的壁畫藝術 高金玉
西王母圖像反映的道教思想——西王母神話與西王母圖像(八) 李錦山
從乾隆特展的「右旋白螺」談起 巫文隆
鸚鵡紋提梁銀罐與盛唐氣象 譚前學
端方舊藏的佛龕造像 孫迪
晚清上海「小蓬萊書畫會」的史實商榷 李志綱
張大千傳(二九)——承先啟後 王家誠
清 乾隆 按絲琺瑯花果轎瓶 本社 封底
第241期 (四月份)
唐 三彩馬球仕女俑(局部) 本社 封面
清 乾隆 琺瑯彩樂舞仕女圖瓶 本社
揭開鴻濛-關於臺灣古代史的一些思考 杜正勝
陳第〈東番記〉——十七世紀初臺灣西南地區的實地調查報告 周婉窈
文化接觸與衣飾傳統——從福爾摩沙特展的七件原住民文物談起(上) 李莎莉
群芳譜——「女性的形象與才藝」特展概述 書畫處
秀色——摭談中國藝術所形塑的女性 劉芳如
舞馬銜杯紋皮囊式銀壺與唐代的興衰 譚前學
綠天庵本「自敘帖」偽刻再辨 王裕民
西王母圖像蘊涵的佛教因素——西王母神話與西王母圖像(九) 李錦山
張大千傳(三〇)——湖山之思 王家誠
故宮文物月刊第二十卷篇目索引 圖書文獻處
清 羅聘 畫蘇小小像 本社 封底
第242期 (五月份)
明 曹妙清 折枝花卉(局部) 本社 封面
明 曹妙清 折枝花卉 本社 封面裡
明末清初 朱三松款竹雕仕女筆筒 本社
烈女·才女·織女——女性生活的文化圖像 馬孟晶
陶瓷所見十七世紀的福爾摩沙 謝明良
文化接觸與衣飾傳統——從福爾摩沙特展的七件原住民文物談起(下) 李莎莉
布倫達治先生——傑出的中國文物收藏家暨亞洲舊金山藝術館創始人 宋后玲
從「書法與空間的對話」談書法藝術的本質 游國慶
良渚文化玉璧的考古學認識 方向明
聖母慈悲與大衛石像-米開蘭基羅兩件早期傑作誕生五百週年 羅漁
捷運臺北車站的文化光環 孫海蛟
西王母圖像藝術風格簡述——西王母神話與西王母圖像(完結篇) 李錦山
張大千傳(三一)——浪跡天涯 王家誠
故宮文物月刊第二十卷作者索引 圖書文獻處
清 點翠嵌珠寶翠玉輻蝶花卉鈿子 本社 封底
第243期 (六月份)
清 丁觀鵬 畫 第十喇呼拉尊者(局部) 本社 封面
清繡 畢沅書御製十六羅漢贊 第十喇呼拉尊者 本社 封面裡
清 華喦 午日鍾馗 本社
拾荒者與石器-簡介林耀振先生捐贈石器特展 楊美莉
就故宮所藏,談女性之才 張華芝
北京故宮藏仕女畫 李湜
關於明代中後期女性畫家現象的思考 黃建軍
神容畢真——河北易縣八佛窪遼代三彩羅漢坐像瑰寶 孫迪
圖像與風格——佛教美術上的中日比較研究 百橋明穗 陳階晉/譯
中國古代白瓷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 陸明華
另類共鳴——從美伊戰爭反思「書法」的文化認同與民族自信心 游國慶
漢畫像石「九頭獸」說源 王寧
泰山〈無字碑〉與秦闕文化 周郢
張大千傳(三二)——不死天涯剩一身 王家誠
故宮文物月刊第二十卷分類索引 圖書文獻處
清 周禧 畫石榴 本社 封底
第244期 (七月份)
清 乾隆「古稀天子之寶」璽(局部) 本社 封面
清 乾隆「古稀天子之寶」璽 本社 封面裡
明 文伯仁 五月江深圖 本社
故宮文物赴德展特別報導 天子之寶——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收藏 嵇若昕
溫潤靈通之美-透視中國玉文化的真諦 鄧淑蘋
故宮文物赴德展展品系列選介(一)——玉器 器物處
寒梅、雪禽與幽蘭——關於馬麟的花卉風格 許郭璜
乾隆皇帝與培茶塢 廖寶秀
宋代螺鈿漆器和大英博物館珍藏的一件嵌螺鈿漆碟 李經澤 胡世昌
兼收並蓄——唐代金銀器中的外來影響 譚前學
臺灣現存的光緒御匾 郭果六
漫談文物保存管理與修復技法 賴永貳
張大千傳(三三)——探親 王家誠
元 錢選 秋瓜圖軸 本社 封底
第245期 (八月份)
戰國中期 嵌松錄石孔雀石金屬絲犧尊(局部) 本社 封面
戰國中期 嵌松錄石孔雀石金屬絲犧尊 本社 封面裡
清 宋駿業 林亭煙岫 本社
「天子之寶」特展序 杜正勝
故宮文物赴德展展品系列選介(二)——銅器 器物處
折枝與瓶花——紫嫣紅滿室香 童文娥
成化瓷特展 蔡和璧
人命千金——院藏古代醫藥圖書簡介 吳璧雍
博物館教育推廣的生力軍——導覽志工 程維新
書畫藝壇任競妍 父子情深翰墨緣——明·文嘉《山靜日長圖》卷賞析 李曉峰 何洪源
秦始皇陵及秦兵馬俑坑最新考古發現 張濤
跨湖橋遺址芻識——一個八千年前文化遺址的啟示 王屹峰
隨緣變現的觀音 趙雲
張玄墓誌辨正 阮鴻騫
張大千傳(三四)——移居圖 王家誠
春秋中期 鏤空蟠夔紋鋪 本社 封底
第246期 (九月份)
宋 定窯 白瓷嬰兒枕(局部) 本社 封面
宋 定窯 白瓷嬰兒枕 本社 封面裡
清 蔣廷錫 桂花 本社
博物館與國家社會的發展 杜正勝
故宮文物在德國——「天子之寶」展覽的籌備歷程與開幕紀盛 宋兆霖 陸仲雁
故宮文物赴德展展品系列選介(三)——瓷器 器物處
圖說「福爾摩沙——王城再現」特展 馮明珠
從院藏〈俞樾小像〉談俞樓師生翰墨情誼 王競雄
火繩槍簡介 孫海蛟
夏日說蟬——淺介乾隆款碧玉雕花多寶格裡的瑪瑙蟬 郭珮君
靜默的語言 無聲的藝術——淺談唐昭陵韋貴妃墓壁畫 馬海艦
張大千傳(三五)——八德園 王家誠
清 乾隆 粉彩仕女樂舞瓶 本社 封底
第247期 (十月份)
宋 寧宗后(局部) 本社 封面
宋 寧宗后 本社 封面裡
明 呂紀 秋渚水禽 本社
王羲之報平安——略談〈平安何如奉橘帖〉 何傳馨
中國皇宮的書畫收藏總結:國立故宮博物院 王耀庭
故宮文物赴德展展品系列選介(四)——繪畫 書畫處
大地無聲詩——名山圖特展 書畫處
石器的故事——以林耀振先生捐贈的良渚文化石器為例 楊美莉
乾隆和他收藏的一件泰國陶壺 謝明良
博物館的教育資源運用-國立故宮博物院的例子 李莎莉
冷香飛上詩句——故宮「夏日荷風」攝影比賽紀實 宋正儀
日本數位典藏的現況 辰巳明久 黃國鈞/譯
深度與人氣——二〇〇三公私立博物館資源整合座談會小記 張允芸
張大千傳(三六)——東京雅集 王家誠
宋 寧宗座像 本社 封底
第248期(十一月份)
元 楊維禎 題錢譜(局部) 本社 封面
元 楊維禎 題錢譜 本社 封面裡
明 呂紀 秋鷺芙蓉 本社
故宮文物赴德展展品系列選介(五)——書法·圖書文獻 書畫處 圖書文獻處
探險·海盜·貿易瓷——淺繪十七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轉運的中國貿易瓷地圖 巫靜宜
畫家的另一面——論呂紀的生平及其水墨畫 譚怡令
《石渠閣精訂天涯不問》——一部院藏袖珍本旅行交通手冊 吳璧雍
黃筌與宋代寫實主義花鳥畫 陳滯冬
湖北荊州紀城楚墓出土的短柄戈 后德俊
武威皇娘娘台出土的齊家文化玉石器 劉志華
梁莊王墓述略 梁柱
張大千傳(三七)——首度游歐 王家誠
元 楊維禎 題錢譜(局部) 本社 封底
第249期 (十二月份)
清 鍍金嵌珊瑚松石藏式塔形龕(內供白玉無量壽佛) 本社 封面
清 鍍金嵌珊瑚松石藏式塔形龕(內供白玉無量壽佛) 本社 封面裡
宋 劉松年 博古圖 本社
故宮文物赴德展展品系列選介(六)——珍玩 器物處
明末清初繪畫的仿古風 何傳馨
洪武剔紅漆器再探 李經澤 胡世昌
淮軍名將章高元的故事 郭果六
款款女帽 風流競放——昭陵文物中的唐代婦女用帽 胡元超
明製墨名家程君房生平譜略——附方于魯小傳 李正平
張大千傳(三八)——且把他鄉當故鄉 王家誠
清 竹絲纏枝番蓮圓盒多寶格 本社 封底
2004年
第250期 (一月份)
十七世紀晚期至十八世紀蒙兀兒帝國 白玉柄金絲扇(局部) 葉博文、葉吳麗華伉儷收藏 本社 封面
十七世紀晚期至十八世紀蒙兀兒帝國 白玉柄金絲扇 葉博文、葉吳麗華伉儷收藏 本社 封面裡
民國 張大千 松猿圖 本社
迎新年推新展——「異國風情一亞洲文物展」前言 林柏亭
玉瓢一握如瓜瓣,有蒂有葉還有花——談談痕都斯坦玉器的入傳與影響 鄧淑蘋
有文事者必有武備——簡介亞洲文物展中的兵器 李天鳴
晚明文房與市場生活中的古色 陳慧霞
晚明的古銅知識與仿古銅器 許雅惠
治水如治天下——院藏河工檔及河工圖 林天人
清末新政在外蒙古 陳維新
宮室樓閣之美——界畫中的古建築圖像(上) 林莉娜
絢麗多彩的蒙古族婦女頭飾 蘇婷玲
禁碑與毀碑——從蔣元樞知府的《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談乾隆皇帝的另一項文化大業 郭果六
張大千傳(三九)——目疾 王家誠
十七世紀晚期至十八世紀蒙兀兒帝國 白玉柄金絲扇 葉博文、葉吳麗華伉儷收藏 本社 封底
第251期 (二月份)
清 翠玉白菜、清 蔣溥 絡緯圖(局部) 本社 封面
清 蔣溥 絡緯圖 本社 封面裡
異國風情——亞洲文物展 杜正勝
「日本明治工藝」展覽概說 晉介辰
南傳佛教 陳慧霞
晚明清初的螭紋倣古玉——從〈宣和玉盃記〉說起 楊美莉
翠玉白菜——從材料到作品(一) 張麗端
翠玉白菜外一章——螽蟴與蝗蟲 楊正澤
宮室樓閣之美——界畫中的古建築圖像(中) 林莉娜
知道了一清朝皇帝的硃批 莊吉發
唐代長沙窯陶瓷繪畫探微 孔六慶
權杖——浙江德清發現一件珍貴的越國文化青銅禮器 孫榮華
北方游牧民族鞍馬飾具的產生和發展 安麗
張大千傳(四〇)一晴明 王家誠
清 玉人與熊 本社 封底
第252期 (三月份)
日本明治時代 渡邊省亭(1851-1918) 猴 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藏 本社 封面
皮影戲偶 約十九世紀 印尼·巴峇島 台原藝術文化基金會藏 本社 封面
北宋 大晟·姑洗中聲鐘 彭楷棟先生捐贈 本社 封面裡
宣物與存形——漢唐圖畫題記小論 杜正勝
十方金佛歸故宮——記彭楷棟先生之金銅佛捐贈 林柏亭
法象威儀——彭楷棟先生捐贈亞洲文物萃賞 陳慧霞
「法象」與「威儀」——展覽題解及展品選析 游國慶
「日本近代繪畫」展覽作品介紹——兼談日本文人畫的形成與發展 晉介辰
藝術、信仰與生活——印尼的皮影戲偶與面具 施靜菲 許雅惠
宮室樓閣之美——界畫中的古建築圖像(下) 林莉娜
圖說元代的「勾闌」——古戲臺巡禮 陳萬鼐
〈蜀素帖〉上董其昌三段跋文考 侯怡利
留住歷史的瞬間——清·桂馥〈潭西客夜圖〉卷考論與賞析 何洪源
張大千傳(四一)——獨立斜陽更望誰 王家誠
(傳)宋 李唐 文姬歸漢圖 本社 封底
第253期 (四月份)
清 乾隆 田黃石「鴛錦雲章‧循遲環」組印九方之一 本社 封面
民國 王震 貓 軸 林宗毅先生捐贈 本社 封面裡
博物館自主之道 杜正勝
貝葉經一刻寫在樹葉上的佛經 胡進杉
閒話「皇帝的印章」 游國慶
定靜堂叢書談略——兼介《定靜堂中國書畫名品選》 劉芳如
北齊彩繪盧舍那佛法界人中像 宮德杰
畫文帶佛獸鏡的相關問題 熊壽昌
長江中游出土商代青銅器研究(一) 萬全文
略談明漆器宣德款真偽 李經澤
《寶晉齋法帖》中米芾致永仲五札帖文考訂芻議 穆棣
皇太子——二阿哥胤礽再立再廢的秘史 莊吉發
張大千傳(四二)——潑墨巨荷圖 王家誠
故宮文物月刊第二十一卷篇目索引 圖書文獻館
民國 金城 花鳥 軸 林宗毅先生捐贈 本社 封底
第254期 (五月份)
斐迪南.瓦德米勒 維也納森林的初春(局部) 老國家畫廊藏 本社 封面
約翰.威廉.普萊爾 瓦罐內的園藝花束 老國家畫廊藏 本社 封面裡
藝術與歷史情境——「德藝百年」展序 杜正勝
臺北「德藝百年——德意志藝術的黃金時代」展覽賀詞 勒曼
從「藝術與科學的庇護所」到德國文化聯邦主義的旗艦 舒斯特
「德藝百年」——德意志藝術的黃金時代.柏林國家博物館珍藏展策展始末側寫 呂憶皖
「德影百年——德國電影三部曲」記實 何來香
側寫德國電影發展 項貽斐
「德藝百年」展品精選(一) 撰述小組
君臣對話:硃批奏摺展介述 馮明珠
長江中游出土商代青銅器研究(二) 萬全文
唐徐浩書朱巨川告身卷所鈐元國書印譯釋 照那斯圖
吳昌碩論詩信札 劉榮華 陳子鳳
張大千傳(四三)——三多之年 王家誠
故宮文物月刊第二十一卷作者索引 圖書文獻館
瓷雉雞 馬克斯.埃瑟爾設計 柏林工藝美術博物館藏 本社 封底
第255期 (六月份)
卡爾.腓特烈.辛克爾 加斯坦因附近的瀑布 銅版畫收藏館藏 本社 封面
約翰.培列斯泰爾 縫紉、休閒和化妝用圓桌 柏林工藝美術博物館藏 本社 封面裡
「德藝百年」展品精選(二) 撰述小組
「德藝百年」開幕酒會寫真 何來香
我在柏林逛街——二十世紀初期德國畫家凱爾希納的表現主義 任莉莉
繪圖貼說——「君臣對話:硃批奏摺展」展品選介之一 林信美
奉天將軍安珠瑚滿文摺——「君臣對話:硃批奏摺展」展品譯介(二) 張起玉
策馬嘯西風一記南京博物院藏艾啟蒙〈八駿圖〉 萬新華
「<剩山圖>質疑」之辯疑——兼論〈富春山居圖〉的繪畫風格 查永玲
長江中游出土商代青銅器研究(三) 萬全文
張大千傳(四四)——虬髯客的鄉愁 王家誠
故宮文物月刊第二十一卷分類索引 圖書文獻館
巴特哥德斯貝格地區風景紋帶蓋玻璃獎盃 柏林工藝美術博物館藏 本社 封底
第256期 (七月份)
漢斯.托瑪 夏天 老國家畫廊藏 本社 封面
奧古斯特.馬可 林中騎士 銅版畫收藏館藏 本社 封面裡
「德藝百年」展品精選(三) 撰述小組
受挫的文化使命感?——從德意志十九世紀藝術談國族文化建構的問題 花亦芬
圖話此人間——院藏圖籍精選展 盧雪燕
正陽門結綵迎鑾輿.東直門重建展風華——「君臣對話:硃批奏摺展」展品選介之二 林信美
閩浙總督覺羅洪保滿文奏摺——「君臣對話:硃批奏摺展」展品譯介(三) 張起玉
長江中游出土商代青銅器研究(四) 萬全文
世界文化遺產之吳哥窟 羅漁
張大千傳(四五)——流光容易把人拋 王家誠
銅足玻璃器品皿 柏林工藝美術博物館藏 本社 封底
第257期 (八月份)
清武英殿本 《萬壽盛典初集》插圖 本社 封面
清 康熙窯 五彩人物六方大花盆 本社 封面裡
清 乾隆 粉彩久安圖雙連蓋罐 本社
院藏卑南古玉解讀 鄧淑蘋
院藏卑南耳飾玦的工藝研究 沈建東
太湖流域浙江東苕溪沿途古窯址調查與思考 孫榮華
三臺館藏瓷器擷英 鍾治
《萬壽盛典初集》——清代宮廷版畫之精品 高千惠
重生記——書畫修復實例之探討 劉芳如
古代絲織品劣化機理的形態學研究 龔德才
張大千傳(四六)——天地為師老更痴 王家誠
清 乾隆窯 黃釉青花八仙祝壽雙耳扁壺 本社 封底
第258期 (九月份)
孔子像 本社 封面
孟子像 本社 封面裡
南宋高宗書孝經馬和之繪圖——士章 局部 本社
地圖小世界 世界大地圖——本院新近受贈古地圖簡介 劉錚雲
知道了:硃批奏摺展 展品選介 馮明珠
天福六年銘觀音曼荼羅小考 陳慧霞
犍陀羅藝術——南亞文化圈宗教藝術之一 葛婉章
歡喜創意,創新未來——二〇〇四年美國博物館協會第九十八屆年會 李莎莉
考古出土文物保存修護概述 王竹平
聖、王、賢、儒一漫談孔子廟的祭祀體制 郭果六
銅草花下的藝術泉源一簡介湖北大冶銅綠山古礦冶遺址 王鍾承
談洛陽出土的透雕夾層銅鏡 高西省
蒙古族的狩獵工具——布魯及源流 安麗
張大千傳(四七)——還鄉無日戀鄉深 王家誠
觀音菩薩坐像 大理國 十二世紀 本社 封底
第259期 (十月份)
觀音菩薩像(局部) 本社 封面
觀音菩薩像 雲南 大理國 銅鎏金 彭楷棟先生捐贈 本社 封面裡
舍利塔 泰國 十二世紀 青銅鎏金 彭楷棟先生捐贈 本社
讓墨蹟說話:懷素<自敘帖>的實況 何傳馨
東亞佛教造像(一) 李玉珉
印度教毗濕奴與因陀羅天神考——南亞文化圈宗教藝術之二 葛婉章
納須彌於芥子,縮羅浮於寸幅——漫談名山與名山圖籍 盧雪燕
從侍奉者到保護者——陶俑演變及唐三彩天王的佛教淵源 張錯
法庫葉茂臺遼墓出土兩幅古畫在中國繪畫史的價值與意義 林明賢
棗陽九連墩楚墓尋秘 胡雅麗
醇醚法的發展及瞻望——漆木器溶劑脫水法探討之四 魏象
張大千傳(四八)——獨立蒼茫自吟詩 王家誠
奉獻塔 巴基斯坦 六世紀 彭楷棟先生捐贈 本社 封底
第260期(十一月份)
十一面觀音像(局部) 彭楷棟先生捐贈 本社 封面
十一面觀音像 日本 室町時代 絹本設色 本社 封面裡
菩薩坐像 日本 鎌倉時代 銅鎏金 彭楷棟先生捐贈 本社
東亞佛教造像(二) 陳慧霞
西藏丹薩替寺尼泊爾鎏金銅佛——南亞文化圈宗教藝術之三 葛婉章
論《隋賢<出師頌>》中「晉墨」引首非「明人拼配」而是清人續鳧——兼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六人專家組商榷 穆棣
論先秦藝術的禮樂化特徵(上) 張燕
盛世華彩千古秀——南京博物院藏清乾隆官窯粉彩瓷選粹 萬新華
略談對蝶紋 謝明良
圈圈點點報春信——淺談乾隆皇帝畫梅花 張允芸
解讀愛彌兒.佳列玻璃作品中的日本主義 巫靜宜
雙雙鵠立陵闕間 劍痕馬汗模糊殷——唐太宗與昭陵六駿瑣談 劉向陽
國立故宮博物院與學校教師互動之關係 呂秀玉
唐代鎏金鸚鵡紋海棠形銅盤的科學分析與研究 楊軍昌 申秦雁 齊洋 方萍
張大千傳(四九)——八德園陸沉 王家誠
神立像 韓國 韓鮮時代 彭楷棟先生捐贈 本社 封底
第261期 (十二月份)
宋人 富貴花貍(局部) 本社 封面
宋人 富貴花貍 本社 封面裡
明 孫枝 梅花水仙 本社
論唐卡鑑賞——以十五世紀尼泊爾風格<侍菩薩與羅漢高僧像>為例(上) 葛婉章
各自的朝聖——談法象威儀展場及其他 林義傑
共賞繪畫與花藝之美 譚怡令
庶民圖譜 童文娥
從雙鳳紋至柿蒂紋 廖泱修
乾隆宏願 法寶明珠——《清文全藏經》 胡進杉
元季色目文士薩都剌簡論 周佳樺
論先秦藝術的禮樂化特徵(下) 張燕
雪浪石的故事 郭果六
九鼎.泗水取鼎——漢畫像石「泗水取鼎」故事考實 王寧
張大千傳(五〇)——七十婆娑老境成 王家誠
宋 林樁 本社 封底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