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存在与沉默
欧几里德认为消失的一点化作了零,
这不是数学——这是时间的虚无。
——布罗茨基
消失,也就是不复存在,遁入虚无的恐惧根植于每一个体的深层意识中,而艺术提供了另一种可能,艺术的真正意图是保存,存有某一时刻,使之永恒。画面将流动的时空和想象截留在画布上,摄影摘录世界与事件的影像光影,音乐是试图唤醒、召回失落在记忆中的另一个世界,艺术所采集的每一朵声音,每一帧画面,每一种形式的努力都不是偶然,它们是永存的渴望的有形外现。艺术启程,超越时间,绕过死亡,照亮黑暗之地,而诗歌,真正的诗歌,我指那些有内涵、有分量、有质感和魅力的诗歌,会比其他形式的艺术走得更早,更远。
诗歌孤身深入思想的荒野,语言的人迹罕至之地,以其独特的方式探测着存在,与万物隐秘交谈,并将它们的交流用极为形象、生动的词句传递出来,这种传递你不必要理解,只需想象与体会,“读吧!不断去读!意义自会显现。”(保罗 . 策兰)
诗歌从智慧庞大的根系汲取丰沛的养分,但道说却是极为凝练、简洁,它变成千眼,千手,籍此感觉、观察,分辨,善与恶,美或是丑,从小我的情愫过渡到博大的思想,从“我”的情绪波及整个人类,从失落的情怀到希望的追寻,再进一步,到信仰;诗歌捕捉着各种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并清晰,透彻它们,诗歌的眼睛有着画家的敏锐,但更有穿透力,能看到表层之下,更深的地层深处的裂隙传过来的光缕;诗歌的耳朵接受信号,却不受波长的限制,思维所能触摸到的频段它都来去自如;真正的诗歌永远是走在到世界上去的路上而不会画地为牢兜住脚步,它与光同行嬉戏,没有边界,国界,更不要说小圈子。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来说,诗歌的成就标志着其整个文化艺术所能抵达的高度与深度,诗歌不是从现实的角度确立着自身的地位,而是超越其上,并揭示其内部;“艺术是自由的女儿“(席勒),真正的诗歌绝不肯做任何事物的附庸,它创造自己的领地,一个超现实的时空,去除一切表象,摆脱各种束缚,并抹去了时间——在诗歌里,无论是已逝时光还是未来,都要凝于它的时刻,诗意的时刻,从闪光的词语中迸发出来,带出新的世界、新的事物,栖居大地的人不只是机械地劳作其上,而是连同天空一起耕耘、收获。
诗歌的缺席,预示着根脉的衰败。文化艺术表面的繁荣只是一时的热闹,经不起时间的考量,无论是谁说“这是最好的时代”都没有意义。艺术的赝品代替不了真品,苍白与虚假所能提供的是肤浅与拙劣,当它们横行时,人的思维、情感连同生存空间都将被简化、异化,逐渐丧失与自然、本真、自我的真实对话能力与反思的能力,这种丧失是根本的丧失,个体与整体的湮灭。在缺乏诗意的年代,想象力的枯竭使我们完全活在现实里,而在现实中我们正在失去现实,因为失去了非现实维度的映照与时空的拓展,现实将落入只有物我的促狭之地,失去了朝向广远的延伸与生长的可能,现实也会随着心灵枯萎。
这不是数学——这是时间的虚无。
——布罗茨基
消失,也就是不复存在,遁入虚无的恐惧根植于每一个体的深层意识中,而艺术提供了另一种可能,艺术的真正意图是保存,存有某一时刻,使之永恒。画面将流动的时空和想象截留在画布上,摄影摘录世界与事件的影像光影,音乐是试图唤醒、召回失落在记忆中的另一个世界,艺术所采集的每一朵声音,每一帧画面,每一种形式的努力都不是偶然,它们是永存的渴望的有形外现。艺术启程,超越时间,绕过死亡,照亮黑暗之地,而诗歌,真正的诗歌,我指那些有内涵、有分量、有质感和魅力的诗歌,会比其他形式的艺术走得更早,更远。
诗歌孤身深入思想的荒野,语言的人迹罕至之地,以其独特的方式探测着存在,与万物隐秘交谈,并将它们的交流用极为形象、生动的词句传递出来,这种传递你不必要理解,只需想象与体会,“读吧!不断去读!意义自会显现。”(保罗 . 策兰)
诗歌从智慧庞大的根系汲取丰沛的养分,但道说却是极为凝练、简洁,它变成千眼,千手,籍此感觉、观察,分辨,善与恶,美或是丑,从小我的情愫过渡到博大的思想,从“我”的情绪波及整个人类,从失落的情怀到希望的追寻,再进一步,到信仰;诗歌捕捉着各种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并清晰,透彻它们,诗歌的眼睛有着画家的敏锐,但更有穿透力,能看到表层之下,更深的地层深处的裂隙传过来的光缕;诗歌的耳朵接受信号,却不受波长的限制,思维所能触摸到的频段它都来去自如;真正的诗歌永远是走在到世界上去的路上而不会画地为牢兜住脚步,它与光同行嬉戏,没有边界,国界,更不要说小圈子。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来说,诗歌的成就标志着其整个文化艺术所能抵达的高度与深度,诗歌不是从现实的角度确立着自身的地位,而是超越其上,并揭示其内部;“艺术是自由的女儿“(席勒),真正的诗歌绝不肯做任何事物的附庸,它创造自己的领地,一个超现实的时空,去除一切表象,摆脱各种束缚,并抹去了时间——在诗歌里,无论是已逝时光还是未来,都要凝于它的时刻,诗意的时刻,从闪光的词语中迸发出来,带出新的世界、新的事物,栖居大地的人不只是机械地劳作其上,而是连同天空一起耕耘、收获。
诗歌的缺席,预示着根脉的衰败。文化艺术表面的繁荣只是一时的热闹,经不起时间的考量,无论是谁说“这是最好的时代”都没有意义。艺术的赝品代替不了真品,苍白与虚假所能提供的是肤浅与拙劣,当它们横行时,人的思维、情感连同生存空间都将被简化、异化,逐渐丧失与自然、本真、自我的真实对话能力与反思的能力,这种丧失是根本的丧失,个体与整体的湮灭。在缺乏诗意的年代,想象力的枯竭使我们完全活在现实里,而在现实中我们正在失去现实,因为失去了非现实维度的映照与时空的拓展,现实将落入只有物我的促狭之地,失去了朝向广远的延伸与生长的可能,现实也会随着心灵枯萎。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
Ayin🎗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沉眠、死亡与慰藉:普拉斯与罂粟花 (21人喜欢)
- 聚焦一首诗 II:露易丝·格律柯:雪花莲 (5人喜欢)
- 聚焦一首诗 I:艾米莉·狄金森与水晶兰 (6人喜欢)
- 译 | 米沃什:世界末日之歌 (6人喜欢)
- 冬日午后,风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