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特尼峰
![]() |
右边的第一个尖尖是惠特尼峰,这是近距离拍摄的图片,实际上登山开始的地方要比这里矮很多 |
那天早上我们3点开始爬山,我记忆里为爬山起这么早,只有过一次。但这不是最苦的,这惠特尼,着实是个折磨人的山。这事还得从去年讲起。
去年我认识小艾同学的时候,我们是从攀岩这个话题开始聊的,聊着聊着就聊高兴了,我们俩都不是很专业的climber或者mountaineer,说白了就是好这一口,虽然一礼拜不锻炼就浑身难受,可我也从来跑不了马拉松,登不了珠穆朗玛峰,在我各种女友里,我是个另类-爱爬山,可我跟人家中国登协的人坐一块吧,人家跟我没话说-啥正经山都没爬过。尽管如此,谁要是问我有啥业余爱好,我思前想后,从小到现在,就俩--看闲书,爬小山。像我这种高不成低不就,没有远大志向还理直气壮的人,被迫是比较孤独的--平庸的孤独。所以当小艾同学邮件里跟我絮叨说,他攀岩爬不了先锋,也不打算爬珠峰,就打算到处转转,我挺高兴的,碰见个跟自己一堆儿的人,可真是不容易啊。
这就奠定了我跟小艾同学认为我们志同道合的思想基础。于是我们就一起数了数,在我们各自的愿望清单里,有没有什么重合的,可以一起去。发现还真不多--他这些年主攻美洲,逐渐向欧洲亚洲发展,而我,主攻中国,逐渐向亚洲欧洲发展。结果就是大部分他去过的我没去过,而我去过的他没去过。最后我说,那你给我说说,美国那边有什么好玩的山?于是就有了这个惠特尼峰的计划。
这个山因为在美国太有名了,所以要提前很久报名,抽签,才能得到进山资格。冬天积雪,每年只有7到9月份,积雪融化的时候,才适合攀登。又是美国大陆的最高峰,排队是必须的。结果运气不错,抽签预约到了6月25号的名额。
可真爬的那天早上,是7月15号。这中间申请已经改签了两次了,每次都要在网上排队,看哪天有机动名额,还要交改签费,本来20块钱的申请费,改来改去就变成了50块。为什么要改呢,第一次是因为,我到美国的时间是6月10号,倒完时差就块20号了,开始锻炼身体,爬了一个19英里的山准备适应一下,却把我给累的直哭,我这才意识到,要不就是我老了,要不就是小艾同学身体太好了,我之前低估了敌人的实力。惠特尼是24英里,打电话去问了管理处,今年雪太大,是往年的3倍,到现在山上的雪还没化,登山的主路线还没露出来,要用冰镐冰爪才能上。于是我就退缩了。赶紧上网,改成了9月份,同时开始抓紧时间锻炼。结果才过两礼拜,小艾同学的工作计划有变,突然有了一礼拜的时间,而我也好像状态还不错,于是又开始计划,申请爬山许可,准备装备,收拾行李,有了这次的内华达山脉一周活动。
事到临头我却忘了一件事,没算我的生理期,等我们热身训练了4天,回到lone pine镇上,在大日头里吃完饭,找到80美金的高价汽车旅馆,东西搬进来,打好包,拉上窗帘,准备下午6点进入梦乡,凌晨2点起床出发,我从厕所出来,神色慌张,小艾问怎么了?我大姨妈来了。
这事就这么让人闹心,也是我猪脑子,从来不算自己的周期,这惠特尼,爬一趟可真不容易,我是撤还是上?我坐床头纠结了半天,决定还是上,实在爬不动再撤,好歹要对得起50块钱和这趟准备工作呀。
所以3点钟从山脚出发的时候,心里很不踏实。第一座山脊很高很陡,能看到有比我们更早出发的人,再半山腰的头灯晃来晃去。月亮在山脊对面,是满月,照的山峰都在山谷里留下清晰的影子。第一座山花了2小时才到顶,山开始麻麻亮,能够看到翻过山脊远处的大山,那里面就有我们的目的地。但是还早着呢,理想的情况,11点以前能到山顶,就很不错了。
开始有大片的雪坡,在裸露的岩石上出现,路过一些停下来吃晚饭和休息的人,我开始觉得很吃力,我知道是海拔上了3000多了,我对高度的敏感,就像是一个测试仪,只要一上3000米,马上呼吸比平时急促,速度下降,即使做了好几天的训练,也没多大变化,我这算不上高原反应,因为我不头疼,就是累,慢。又花了一小时,到了湖边宿营地,这是最高的营地了,很多人头一天爬到这里来露营,接下来是传说中人见人怕的99道弯,据说陡峭,600米高差的山腰,有99道弯,所有人都在这里耗尽了体力。
小艾说这条路中间不能休息,所以该吃东西整理装备都要提前弄。他一上海拔就比我快的多,我们说好了他在翻过这座的开阔地带等。 我就一步三喘的出发了,高海拔攀登的感受真是难忘,那种有心无力的感觉,把路程拖的好长,心里要经历过数不清的绝望,最后都忘了对终点的渴望。这山坡上聚集了今天所有进山的人,不管开始的时间多早,在这里都碰上了--大家的速度在这里都变得超级慢。从下面看,上面的人离的不远,但是要真的一个弯一个弯绕到那里,已经半小时过去了。整整用了我3小时的时间,才爬到顶,中间有几个速度跟我相仿的人,一路相伴。哪怕是10米远,说赶不上就是赶不上啊。
也有快的,一对老夫妇,居然穿短裤,我第一次见他们,还在山脚下喝酸奶,第二次就是半山腰了,他们追上我,然后嗖嗖的往前去了,我当时除了羡慕,简直就是不能理解,怎么会有这么快的人?还是两个老人。后来小艾跟我说,他等我的时候跟两个人聊了一下,男的60岁,女的58岁 ,男的第100次爬这山,女的第58次了。他说“他们果然很快,不过还是没我快”---你看我找了个什么搭档,我保证小艾是我这辈子碰见爬山最快的人,我跟他求证,他承认他从没遇到爬山比他快的人。可见一个人没有爬珠峰的愿望,也不能假设他就是个普通菜鸟。我要早知道他爬这么快,是不会轻易答应跟他一块爬山的。现在我能够理解,我那些女朋友为什么跟我爬一次山,就哭爹喊娘的再也不去了-看见一个人在你前面,三番五次的等你,而你死活就是赶不上,真的一点爬山的乐趣都没有了。
言归正传,爬上这99道弯以后,到了几座锋利的山脊的背面,头一天我从山下遥望,就看到了题图的照片上,这并排耸立的几座山峰,从3点开始,花了8小时,才到了这山脚下。
还没完,从这里有一个小时漫长的横切,这已经是4000米以上了,所以平路我还可以应付,一点点的爬升就会喘的厉害,这里开始碰见从山上下来的人,下山的路走的飞快。
横切过了一大片雪坡,再爬了最后一段缓坡,12点半的时候,终于到顶。山顶风光迤逦,四周可以看到很多冰湖,雪山。我缓了一阵子,才有精力欣赏风景。因为担心回去的时间,我催促小艾,赶紧开始往回走。
下山的路并没想像的那么快,平路我健步如飞,一上坡就两步一停,喘半天才能再动,最后回到第一个山头的时候,我们都松了口气,马上就到了,结果这最后一段,彻底把我给走崩溃了。又花了2小时。奇怪记忆里这第一段怎么那么快?
6点半左右,回到停车场,我已经找不到自己的脚,小腿胫骨痛的厉害,挣扎到车上就再也不想动了。小艾同学居然决定,马不停蹄开车回家,他说他不想再在这镇子上住一晚上旅馆了,也没好吃的。由他吧,反正我是没力气开车了,我不禁怀疑,white meat果然比我们身体棒?
我一路上不能控制的昏睡,同时又很有负罪感的经常醒来,努力睁开眼,看一眼开着飞车的小艾,担心一会儿安全,又昏睡过去。晚上10点钟,我被叫醒,在riverside这个城市的大学城吃了一大碗越南米粉,然后一路飞奔,12点半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