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友人lily发在环球时报上的文章
情系枫丹白露,墓志铭上有孤独
“也有这样的人,
一辈子痴痴守着缘分,
所有的朋友当中,
似乎和寂寞的交情最深,
而如果你遇上这样一个的男人,
你是否愿意停下来听他心声。”
喧哗逝去,浪漫依然
11月的法国,阴雨绵绵,反复听着张雨生的《不亮的灯》,我来到了巴黎的里昂站,买了车票去看看那个男人(拿破仑)和那些男人(印象画派巨匠们)生活过的地方。雨天最好的选择就是去卢浮宫这类的博物馆或者奥赛、橘园等美术馆,至少温暖。终于盼来了晴天的我,一定要去巴黎东南55公里外的枫丹白露看看。火车驶离,渐渐远离了繁华的大都市巴黎,窗外渐渐呈现了法国乡村的美。第一次看实景的我,感觉很新鲜,虽然我无数次地看过法国乡村的风景画,但此时这些建筑像从印象画派的画中走出来的一样闪过我的视野。
“枫丹白露”这个单词,可以说是译文中的精华,与“香榭丽舍”一样成为了最让人心驰神往的最有韵味的两个单词。无需亲临其境,已经能让人感受到法兰西浪漫的情趣。在枫丹白露雅芳站下火车,转乘公交的我,由于提前了一个公交车站下车,所以从西侧的小径闯入了宁静的狄安娜花园。绿色的草坪上点缀着飘落的黄叶,在数日不见的阳光下闪闪发亮,柔和的光线爱抚着青草树木。狄安娜女神的雕像手持弓箭眺望远方,猎犬随时待命于她的脚下。枫丹白露到处都有狄安娜狩猎女神的塑像和画像,因为这里最初是卡佩王朝王室成员们的一个狩猎小屋,功能仅限于歇脚烤火。后来经过不断的扩建,留下了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从中世纪到瓦卢瓦王朝、波旁王朝历届主人留下自己的爱好趋向,从城堡和教堂到运河及溢水渠,每届主人都来添砖加瓦,虽无规则,却各有特色。
与荣耀相会、与梦想惜别
我信步溜达到了永别庭院,就是这里见证了拿破仑瘦马西风走,寂寥从历史浪潮中落幕。永别庭院的一侧是马蹄形楼梯。马蹄形的楼梯设计从来没有出现在君主集权制的中国各代王朝,中轴线的概念决定了必须要有一条专为“天子”而设的最中心的路,左右弧线的设计根本不符合皇权的理念。作为建筑群中唯一的曲线,当年拿破仑在此接受朝拜欢呼,享受荣誉爱戴,好一副挥斥方遒、意气风发,馆内有一副油画详细再现了当时黄盖云集的盛况。而也是在此,他热泪盈眶,挥别部下,与人生的顶峰和梦想惜别,带着伤痕苦涩离开了自己的家,落魄异乡。
正常的参观枫丹白露城堡的顺序是从最新的建筑格局走向最早的建筑,时光从近及远的一种穿越。整个城堡有4座博物馆,最吸引我的是位于南侧翼二楼的中国博物馆。1863年由拿破仑三世夫人欧仁妮皇后主持修建。1860年法兰西和不列颠士兵们掠夺我颐和园,把咸丰同治皇后妃子吃饭的锅碗瓢盆打了个大包,不远万里给运回来了。欧仁妮皇后看过大喜,马上命工匠精心打造了法式碗架柜,并美其名曰“博物馆”。
曾经光荣与梦想,如今物是人非
从博物馆向北经游廊,圣三会皇家小教堂出现在我的面前。这座皇家教堂坐落在马蹄形阶梯的北侧,面积不大的双层格局。楼上非常的宁静,专属于拿破仑,是他痴痴凝望着神,与神谈心的圣地。试想多少次他独自徘徊于此,苦苦地思索,多少次他望着绚丽的穹顶,独自向神祷告,让军队征战杀伐战无不胜;多少次在已有的辉煌和荣耀上浓墨重彩地再书写一笔,让自己称霸欧罗巴的梦想更近一步,如今却物是人非。
相对于凡尔赛宫的人山人海而言,深秋的枫丹白露颇显冷清寥寂;建筑风格是灰色的底色,与凡尔赛的金碧辉煌相比,厚实凝重。作为枫丹白露最出色也最刻骨铭心的主人,作为法兰西最杰出的统帅,拿破仑·波拿巴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天才?英雄?独裁者?我想他肯定是一个孤独的人,不仅仅是在人生的最后,流离于英属南太平洋上的圣赫勒拿岛,他体会到了世界只剩自己,我相信在他一生旅程中,很多时刻都是独自面对很多问题,做出很多抉择。无论多么冷酷,他都在寻找自我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尽管自大,尽管嚣张,尽管失败,他始终没有背离自己的初衷,没有轻言放弃。枫丹白露的湖水犹如充盈在眼眶里的泪水,凝聚汇集,终于成渠。作为他曾经的家,迎接着每一位想探究拿破仑生平的访客。萧瑟的薄雾笼罩在运河上,平静深邃,延绵到远处,茂密的森林像新娘婚纱上长长的拖尾,绵延数里,直至远方。
小贴士:
1、到达枫丹白露雅芳站后,需要坐公共汽车到枫丹白露宫殿,游客可以使用巴黎市区地铁、公交通用的“单张票”。
2、枫丹白露提供各种大小的免费储物箱,最大的可以装下70升以上的行囊,非常方便扛着全部家当的驴友。
3、枫丹白露提供中文地图和普通话导览,服务贴心。
“也有这样的人,
一辈子痴痴守着缘分,
所有的朋友当中,
似乎和寂寞的交情最深,
而如果你遇上这样一个的男人,
你是否愿意停下来听他心声。”
喧哗逝去,浪漫依然
11月的法国,阴雨绵绵,反复听着张雨生的《不亮的灯》,我来到了巴黎的里昂站,买了车票去看看那个男人(拿破仑)和那些男人(印象画派巨匠们)生活过的地方。雨天最好的选择就是去卢浮宫这类的博物馆或者奥赛、橘园等美术馆,至少温暖。终于盼来了晴天的我,一定要去巴黎东南55公里外的枫丹白露看看。火车驶离,渐渐远离了繁华的大都市巴黎,窗外渐渐呈现了法国乡村的美。第一次看实景的我,感觉很新鲜,虽然我无数次地看过法国乡村的风景画,但此时这些建筑像从印象画派的画中走出来的一样闪过我的视野。
“枫丹白露”这个单词,可以说是译文中的精华,与“香榭丽舍”一样成为了最让人心驰神往的最有韵味的两个单词。无需亲临其境,已经能让人感受到法兰西浪漫的情趣。在枫丹白露雅芳站下火车,转乘公交的我,由于提前了一个公交车站下车,所以从西侧的小径闯入了宁静的狄安娜花园。绿色的草坪上点缀着飘落的黄叶,在数日不见的阳光下闪闪发亮,柔和的光线爱抚着青草树木。狄安娜女神的雕像手持弓箭眺望远方,猎犬随时待命于她的脚下。枫丹白露到处都有狄安娜狩猎女神的塑像和画像,因为这里最初是卡佩王朝王室成员们的一个狩猎小屋,功能仅限于歇脚烤火。后来经过不断的扩建,留下了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从中世纪到瓦卢瓦王朝、波旁王朝历届主人留下自己的爱好趋向,从城堡和教堂到运河及溢水渠,每届主人都来添砖加瓦,虽无规则,却各有特色。
与荣耀相会、与梦想惜别
我信步溜达到了永别庭院,就是这里见证了拿破仑瘦马西风走,寂寥从历史浪潮中落幕。永别庭院的一侧是马蹄形楼梯。马蹄形的楼梯设计从来没有出现在君主集权制的中国各代王朝,中轴线的概念决定了必须要有一条专为“天子”而设的最中心的路,左右弧线的设计根本不符合皇权的理念。作为建筑群中唯一的曲线,当年拿破仑在此接受朝拜欢呼,享受荣誉爱戴,好一副挥斥方遒、意气风发,馆内有一副油画详细再现了当时黄盖云集的盛况。而也是在此,他热泪盈眶,挥别部下,与人生的顶峰和梦想惜别,带着伤痕苦涩离开了自己的家,落魄异乡。
正常的参观枫丹白露城堡的顺序是从最新的建筑格局走向最早的建筑,时光从近及远的一种穿越。整个城堡有4座博物馆,最吸引我的是位于南侧翼二楼的中国博物馆。1863年由拿破仑三世夫人欧仁妮皇后主持修建。1860年法兰西和不列颠士兵们掠夺我颐和园,把咸丰同治皇后妃子吃饭的锅碗瓢盆打了个大包,不远万里给运回来了。欧仁妮皇后看过大喜,马上命工匠精心打造了法式碗架柜,并美其名曰“博物馆”。
曾经光荣与梦想,如今物是人非
从博物馆向北经游廊,圣三会皇家小教堂出现在我的面前。这座皇家教堂坐落在马蹄形阶梯的北侧,面积不大的双层格局。楼上非常的宁静,专属于拿破仑,是他痴痴凝望着神,与神谈心的圣地。试想多少次他独自徘徊于此,苦苦地思索,多少次他望着绚丽的穹顶,独自向神祷告,让军队征战杀伐战无不胜;多少次在已有的辉煌和荣耀上浓墨重彩地再书写一笔,让自己称霸欧罗巴的梦想更近一步,如今却物是人非。
相对于凡尔赛宫的人山人海而言,深秋的枫丹白露颇显冷清寥寂;建筑风格是灰色的底色,与凡尔赛的金碧辉煌相比,厚实凝重。作为枫丹白露最出色也最刻骨铭心的主人,作为法兰西最杰出的统帅,拿破仑·波拿巴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天才?英雄?独裁者?我想他肯定是一个孤独的人,不仅仅是在人生的最后,流离于英属南太平洋上的圣赫勒拿岛,他体会到了世界只剩自己,我相信在他一生旅程中,很多时刻都是独自面对很多问题,做出很多抉择。无论多么冷酷,他都在寻找自我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尽管自大,尽管嚣张,尽管失败,他始终没有背离自己的初衷,没有轻言放弃。枫丹白露的湖水犹如充盈在眼眶里的泪水,凝聚汇集,终于成渠。作为他曾经的家,迎接着每一位想探究拿破仑生平的访客。萧瑟的薄雾笼罩在运河上,平静深邃,延绵到远处,茂密的森林像新娘婚纱上长长的拖尾,绵延数里,直至远方。
小贴士:
1、到达枫丹白露雅芳站后,需要坐公共汽车到枫丹白露宫殿,游客可以使用巴黎市区地铁、公交通用的“单张票”。
2、枫丹白露提供各种大小的免费储物箱,最大的可以装下70升以上的行囊,非常方便扛着全部家当的驴友。
3、枫丹白露提供中文地图和普通话导览,服务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