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灯会元》之版本与校勘之诸问题研究
N年前寫的一篇文章,突然收到編輯部說是發表了,簡直讓人摸不著頭腦。這是我的原稿(翻了翻郵箱,是07年3月份的投稿),發表後的東西也不知道如何。
《五灯会元》之版本与校勘之诸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对《五灯会元》的版本与校勘问题作一些文献学方面的研究,其中版本问题着重考察了宝祐本的刊工、避讳、行款、钤印、流传等问题。另外也全面地梳理了国家图书馆藏劳健题款宋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元至正刻本残卷等藏外刻本,以及清《龙藏》本、《续藏经》本等藏内刻本的基本版本特征。本文的第二个研究目标是以他校法来校定《五灯会元》本身,以确实一些文本方面的正误。这里就牵涉到以他校法校定苏渊雷本之失误,以及在处理此部禅宗文献时应该注意的某些问题。
关键词:五灯会元 版本 校勘
正文:
《五灯会元》在中国禅宗史上的地位姑不赘言,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充分校勘的基础之上对此书今后的利用稍作准备。我在校勘的方法上主要使用的是他校法,此次对《五灯会元》的校勘,较可留心者乃在于对其史料来源上的新发现。在此之前,一般学界都认为《五灯会元》之史料编撰来源只不过是五部灯录,笔者也持相似看法。在实际校勘工作结束之后,却极其吃惊地发现此书的材料来源远远超出了五部灯录之外。其所采用之材料达数十种之多,关于此问题,我会在今后的文章中陆续发表,本文只是关于《五灯会元》之版本以及苏渊雷校勘本的问题提一些简单的意见。以下分别叙之。
《五灯会元》的版本再研究
关于《五灯会元》的版本学研究,我在这里首先做一个简短的回顾。目前关于此方面之研究,最主要的焦点是放在宝祐本之上。
宝祐本之价值不仅在于它是目前为止所知《五灯会元》最早的一个版本,为文本的校订提供了早期的文字依据。而且还由于在此本中保留了早期的序文,更解决了象《五灯会元》的编撰者究竟为何人等数百年来认识上的误区,这都对以后此方面的研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故而我们可以看到在早期佛教史学家中,有些就对此本的诸多问题展开过讨论。这其中最突出的是中国禅宗研究的先驱者胡适之先生,在他的文集里就有着一系列关于此本的文章,比如《与周法高论所谓景宋宝祐本<五灯会元>的底本的信》、《与黄彰健论刘世珩翻刻<五灯会元>的年代的信》、《记中央图书馆藏的宋宝祐本<五灯会元>附:后记四则》、《论刘世珩翻刻<五灯会元>的“贞治马儿年”》、《记宋宝祐刻本<五灯会元>的刻工》、《记“恭仁山庄善本书影”里的<五灯会元>书影》、《记宋椠本容安书院藏与求古楼藏贞治戊申刊本<五灯会元>》、《宝祐本的抄补与配补》、《杨守敬<留真谱>初编里的<五灯会元>书影》(注釋一)
这些文章之写出虽然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但非常遗憾,很多至今依然是学界的最高水平,只能叹息学术也并非总是后出转精。现略介绍一下此数篇文章之内容。《与周法高论所谓景宋宝祐本<五灯会元>的底本的信》乃适之先生给周氏的信,主要是讨论贵池刘氏影印宋宝祐本的真伪,由于刘氏此本将日本贞治年翻刻本的三件题记也照样附于书首,故导致了胡氏的判断失误,这点他在后续的研究中很快就意识到了。但胡氏此信中也敏锐地意识到此本书首沈氏序对厘清《五灯会元》编者所具有的价值。次为《与黄彰健论刘世珩翻刻<五灯会元>的年代的信》,此信讨论的是和史语所所购至元本残叶与刘氏本的字数异同以及《五灯会元》的传本系统,除前述对刘氏的年代判断有误外,其余基本是十分精当的。第三篇是《记中央图书馆藏的宋宝祐本<五灯会元>附:后记四则》,此篇讨论的是中央图书馆的藏《五灯会元》的版本问题,指出此本中八、九诸卷为宝祐本原刻,至此篇胡氏已经知悉了刘氏复刻本所附三件贞治题记并非是宝祐本原配。后面继前几篇继续讨论了此本在日本的流传情况,以及刻工中的王锡乃淳祐二年所刻《心经》之刻工,关于宝祐本刻工的问题我会在后面作更深入的探讨。此篇最重要的部分是关于元刻本曾有改版的发现,胡氏将宝祐本与元刻本作了对勘,发现在后者中多有妄改的情况。此点非常遗憾,我们现通用的苏渊雷校勘本中竟然对如此重大的问题视而不见。仅以《达摩传》为例,胡氏就指出有四处改动,到了苏本中仅出了一处校记。(注釋二)
《五灯会元》之版本与校勘之诸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对《五灯会元》的版本与校勘问题作一些文献学方面的研究,其中版本问题着重考察了宝祐本的刊工、避讳、行款、钤印、流传等问题。另外也全面地梳理了国家图书馆藏劳健题款宋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元至正刻本残卷等藏外刻本,以及清《龙藏》本、《续藏经》本等藏内刻本的基本版本特征。本文的第二个研究目标是以他校法来校定《五灯会元》本身,以确实一些文本方面的正误。这里就牵涉到以他校法校定苏渊雷本之失误,以及在处理此部禅宗文献时应该注意的某些问题。
关键词:五灯会元 版本 校勘
正文:
《五灯会元》在中国禅宗史上的地位姑不赘言,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充分校勘的基础之上对此书今后的利用稍作准备。我在校勘的方法上主要使用的是他校法,此次对《五灯会元》的校勘,较可留心者乃在于对其史料来源上的新发现。在此之前,一般学界都认为《五灯会元》之史料编撰来源只不过是五部灯录,笔者也持相似看法。在实际校勘工作结束之后,却极其吃惊地发现此书的材料来源远远超出了五部灯录之外。其所采用之材料达数十种之多,关于此问题,我会在今后的文章中陆续发表,本文只是关于《五灯会元》之版本以及苏渊雷校勘本的问题提一些简单的意见。以下分别叙之。
《五灯会元》的版本再研究
关于《五灯会元》的版本学研究,我在这里首先做一个简短的回顾。目前关于此方面之研究,最主要的焦点是放在宝祐本之上。
宝祐本之价值不仅在于它是目前为止所知《五灯会元》最早的一个版本,为文本的校订提供了早期的文字依据。而且还由于在此本中保留了早期的序文,更解决了象《五灯会元》的编撰者究竟为何人等数百年来认识上的误区,这都对以后此方面的研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故而我们可以看到在早期佛教史学家中,有些就对此本的诸多问题展开过讨论。这其中最突出的是中国禅宗研究的先驱者胡适之先生,在他的文集里就有着一系列关于此本的文章,比如《与周法高论所谓景宋宝祐本<五灯会元>的底本的信》、《与黄彰健论刘世珩翻刻<五灯会元>的年代的信》、《记中央图书馆藏的宋宝祐本<五灯会元>附:后记四则》、《论刘世珩翻刻<五灯会元>的“贞治马儿年”》、《记宋宝祐刻本<五灯会元>的刻工》、《记“恭仁山庄善本书影”里的<五灯会元>书影》、《记宋椠本容安书院藏与求古楼藏贞治戊申刊本<五灯会元>》、《宝祐本的抄补与配补》、《杨守敬<留真谱>初编里的<五灯会元>书影》(注釋一)
这些文章之写出虽然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但非常遗憾,很多至今依然是学界的最高水平,只能叹息学术也并非总是后出转精。现略介绍一下此数篇文章之内容。《与周法高论所谓景宋宝祐本<五灯会元>的底本的信》乃适之先生给周氏的信,主要是讨论贵池刘氏影印宋宝祐本的真伪,由于刘氏此本将日本贞治年翻刻本的三件题记也照样附于书首,故导致了胡氏的判断失误,这点他在后续的研究中很快就意识到了。但胡氏此信中也敏锐地意识到此本书首沈氏序对厘清《五灯会元》编者所具有的价值。次为《与黄彰健论刘世珩翻刻<五灯会元>的年代的信》,此信讨论的是和史语所所购至元本残叶与刘氏本的字数异同以及《五灯会元》的传本系统,除前述对刘氏的年代判断有误外,其余基本是十分精当的。第三篇是《记中央图书馆藏的宋宝祐本<五灯会元>附:后记四则》,此篇讨论的是中央图书馆的藏《五灯会元》的版本问题,指出此本中八、九诸卷为宝祐本原刻,至此篇胡氏已经知悉了刘氏复刻本所附三件贞治题记并非是宝祐本原配。后面继前几篇继续讨论了此本在日本的流传情况,以及刻工中的王锡乃淳祐二年所刻《心经》之刻工,关于宝祐本刻工的问题我会在后面作更深入的探讨。此篇最重要的部分是关于元刻本曾有改版的发现,胡氏将宝祐本与元刻本作了对勘,发现在后者中多有妄改的情况。此点非常遗憾,我们现通用的苏渊雷校勘本中竟然对如此重大的问题视而不见。仅以《达摩传》为例,胡氏就指出有四处改动,到了苏本中仅出了一处校记。(注釋二)
-
静升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0-03 15:4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