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厦门
城市的气质是在历史中长久沉淀而成的,与政府现行政策也密切相关。厦门的人文气息是从厦门大学开始的。这是一所文理见长,工科较为薄弱的综合性大学。文有林语堂、鲁迅,理有陈景润。工科类学院中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也以建筑设计为长,学院大楼里设有专门的建筑设计作品展厅。厦门大学的美丽不仅因其依山伴海的独特地理位置,也包括清新、瑰异的建筑风格。
“橡胶大王”陈嘉庚是厦门近现代发展过程中抹不去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出资创办了厦门大学,主持创办了华侨博物馆。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只这简单的一句,其概况展示便需要一整个博物馆。迈出国门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定居生活可以是美好的,也可以是悲惨的。在技术移民、投资移民日趋增多的如今,何曾想契约华工在被运往目的地的途中,死亡率最高竟然可达到高达85%。唐人街事实上也是初移民他国的华侨无法快速融入当地社会的一个重要表现了。
书店是体现一座城市人文气息的第三个场所。在厦门,最初遇见的是位于厦门火车站附近的光合作用书房。这是在来厦门之前做功课时就已经耳熟能详的书店,细细逛的是位于思明南路的分店。店内多以人文历史社科类书籍为主,二楼更有颇为小资的悦读咖啡馆。在这里,我借张大春的《认得几个字》重新体会中国汉字的魅力,点头赞同于张晓风在《玉想》中指出的一个人需要经历和沉淀才能写出动人的文字。
在厦门遇见的其他书店中,位于厦大内的厦大时光是装饰最为考究的、书目最为小众的书店。白色的书柜使得熙熙攘攘的厦大游客在此处竟然安静下来,书柜的折角使得不大的书店竟然有了一种隐秘之感,收银台更是由废弃的书籍堆积而成,此创意蔡康永肯定赞同,因为他甚至还丢书呢。
在鼓浪屿遇见的书店有两家,一家是本部在杭州的晓风书屋,一家是全国连锁的新华书店。逛晓风书屋当然要去杭州了,暂且逛逛新华书店吧。与餐饮业一般,书店到了当地,也要结合本地特色。鼓浪屿的新华书店进门处展示柜上的书和明信片全与鼓浪屿有关,有快餐类的《在鼓浪屿恋上民宿:全新鼓浪屿悠游全书》,有历史类的《百年鼓浪屿》。要不是临时更改旅游地点,这里面应该至少有一本早就躺在家中了。此店中,最为让我动容的是在书店的一隅处开辟了一个小房间,大约5-6个平方米的空间内,摆放着各种音乐类书籍,乐谱、作曲家介绍等。这些书籍也许是为岛上的音乐学校准备的吧?这个小房间多少可以让鼓浪屿的“音乐之乡”美名保留更久一点。
2008年,台湾首度向大陆观光团开放时,许多大陆游客对台湾秩序井然的交通印象颇深,不知道这是否促进了厦门的公共交通建设,至少当听见厦门公交车“前方斑马线,请小心避让”的提示时,我还是倍感惊讶和温馨,这在国内是少见的。事实上,当我过马路时,这种礼让不仅体现在公交车上,私家车也较为谦让。另一个欣喜的发现是,厦门公交车下车门附近栏杆上提示开门的按钮竟然真的有用,会有悦耳的铃声涌出。我不知道其他城市如何,至少上海、杭州、武汉、长沙几乎是摆设,或者,是在司机操作台前有提示灯?公交车是移动的社会,它的文明程度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茶叶是一种神奇的东方树叶,中国人素有饮茶的习惯,厦门人饮茶非常讲究的。漫步厦门,很少见到茶馆,却常能见到当地居民门前摆正一套简单的功夫茶具,远不是单纯用大杯大壶冲泡。
各种咖啡馆、酒吧、特色家庭旅馆也是厦门人文气息的表现之一。就拿我所落脚的羚羊客栈而言,这里有一位美美的女主人,她提着长裙优雅上下台阶的一幕让我印象深刻。习惯早起的我,总是搬着电脑,坐在院子里的假棕榈树下,喝着菊花茶,写写东西,查查资料。(备注,假棕榈树不是假树,人家就叫这个名字。)
不知道是不是厦门的慢生活增强了它的人文气息,人文气息却的确需要慢一些的生活节奏。
“橡胶大王”陈嘉庚是厦门近现代发展过程中抹不去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出资创办了厦门大学,主持创办了华侨博物馆。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只这简单的一句,其概况展示便需要一整个博物馆。迈出国门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定居生活可以是美好的,也可以是悲惨的。在技术移民、投资移民日趋增多的如今,何曾想契约华工在被运往目的地的途中,死亡率最高竟然可达到高达85%。唐人街事实上也是初移民他国的华侨无法快速融入当地社会的一个重要表现了。
书店是体现一座城市人文气息的第三个场所。在厦门,最初遇见的是位于厦门火车站附近的光合作用书房。这是在来厦门之前做功课时就已经耳熟能详的书店,细细逛的是位于思明南路的分店。店内多以人文历史社科类书籍为主,二楼更有颇为小资的悦读咖啡馆。在这里,我借张大春的《认得几个字》重新体会中国汉字的魅力,点头赞同于张晓风在《玉想》中指出的一个人需要经历和沉淀才能写出动人的文字。
在厦门遇见的其他书店中,位于厦大内的厦大时光是装饰最为考究的、书目最为小众的书店。白色的书柜使得熙熙攘攘的厦大游客在此处竟然安静下来,书柜的折角使得不大的书店竟然有了一种隐秘之感,收银台更是由废弃的书籍堆积而成,此创意蔡康永肯定赞同,因为他甚至还丢书呢。
在鼓浪屿遇见的书店有两家,一家是本部在杭州的晓风书屋,一家是全国连锁的新华书店。逛晓风书屋当然要去杭州了,暂且逛逛新华书店吧。与餐饮业一般,书店到了当地,也要结合本地特色。鼓浪屿的新华书店进门处展示柜上的书和明信片全与鼓浪屿有关,有快餐类的《在鼓浪屿恋上民宿:全新鼓浪屿悠游全书》,有历史类的《百年鼓浪屿》。要不是临时更改旅游地点,这里面应该至少有一本早就躺在家中了。此店中,最为让我动容的是在书店的一隅处开辟了一个小房间,大约5-6个平方米的空间内,摆放着各种音乐类书籍,乐谱、作曲家介绍等。这些书籍也许是为岛上的音乐学校准备的吧?这个小房间多少可以让鼓浪屿的“音乐之乡”美名保留更久一点。
2008年,台湾首度向大陆观光团开放时,许多大陆游客对台湾秩序井然的交通印象颇深,不知道这是否促进了厦门的公共交通建设,至少当听见厦门公交车“前方斑马线,请小心避让”的提示时,我还是倍感惊讶和温馨,这在国内是少见的。事实上,当我过马路时,这种礼让不仅体现在公交车上,私家车也较为谦让。另一个欣喜的发现是,厦门公交车下车门附近栏杆上提示开门的按钮竟然真的有用,会有悦耳的铃声涌出。我不知道其他城市如何,至少上海、杭州、武汉、长沙几乎是摆设,或者,是在司机操作台前有提示灯?公交车是移动的社会,它的文明程度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茶叶是一种神奇的东方树叶,中国人素有饮茶的习惯,厦门人饮茶非常讲究的。漫步厦门,很少见到茶馆,却常能见到当地居民门前摆正一套简单的功夫茶具,远不是单纯用大杯大壶冲泡。
各种咖啡馆、酒吧、特色家庭旅馆也是厦门人文气息的表现之一。就拿我所落脚的羚羊客栈而言,这里有一位美美的女主人,她提着长裙优雅上下台阶的一幕让我印象深刻。习惯早起的我,总是搬着电脑,坐在院子里的假棕榈树下,喝着菊花茶,写写东西,查查资料。(备注,假棕榈树不是假树,人家就叫这个名字。)
不知道是不是厦门的慢生活增强了它的人文气息,人文气息却的确需要慢一些的生活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