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罗素和毛泽东与改造社会的主张
罗素于1920年底到中国的。他关于社会改造可能性的演讲,受到热烈欢迎。
但以毛泽东为例,他从北京回长沙后听了罗素的演讲(丁玲也可能听过演讲)。罗素提出的共产主义不用暴力革命起义,而用教育和启蒙式说服的办法(康德?改良主义),也能实现的理念,极有说服力。对此毛泽东很警惕,他在给法国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及其他湖南朋友的信中对此明确表示反对,他指出,中国没有时间做温和的改革;况且,学校和报纸都掌握在资本家手里,如果人们只是温和地等待,改革将是遥遥无期的(《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过4-6页)。(中央编译129页)
但以毛泽东为例,他从北京回长沙后听了罗素的演讲(丁玲也可能听过演讲)。罗素提出的共产主义不用暴力革命起义,而用教育和启蒙式说服的办法(康德?改良主义),也能实现的理念,极有说服力。对此毛泽东很警惕,他在给法国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及其他湖南朋友的信中对此明确表示反对,他指出,中国没有时间做温和的改革;况且,学校和报纸都掌握在资本家手里,如果人们只是温和地等待,改革将是遥遥无期的(《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过4-6页)。(中央编译1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