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山行
旗山歷史:
一.
乾隆17年王必昌《重修台灣縣志》附圖就標示有:蕃薯寮庄
根據傳說之所以喚做「蕃薯寮」有兩個說法:
一是據傳在路邊,有位老太婆在福德宮前蓋了間茅寮,販賣蕃薯糊,以供來往旅客充飢,並提供歇腳休息的場所。久而久之,這座賣蕃薯糊的寮子,就成為大家閒聊的好地方,因此「蕃薯寮」的稱呼。
二者,昔日旗山地區尚未開墾時,屏東里港一帶的民眾,要運送蕃薯至台南一帶,因交通不便(當時用牛車運送),路途遙遠,在旗山設「寮仔」,一來作為運送的中繼站,放置蕃薯的「寮仔」稱為蕃薯寮,後來以此為名。
清德宗
光緒十四年土地清丈之際,台灣知縣頒發租目改正之諭示,將蕃薯寮改稱為太平庄。
二.
日治時期
1.
明治34 年(1901)
日本廢縣置廳,蕃薯藔被提昇改設為「蕃薯藔廳」,大大提高了行政地位,加上新式製糖事業的發展,以及首任廳長石橋亨的積極施為,旗山開始有了新的面貌。
明治36 年
實施第一次街區改正,規劃棋盤性的街區,同時規定街屋兩側新建或修建的家屋要依照「台灣家屋建築規則施行細則」,必須在臨街處留出走道,也就是亭仔腳(騎樓)。
現今老街的亭仔腳建築就是當時留下的建築特色。
明治42年
日本政府改稱蕃薯寮支廳。
2.
大正9 年(1920)
行政制度變革,實施「州-郡-街庄」的地方行政,因蕃薯寮左側有山峰形狀如軍旗,故改設時改名置高雄州旗山郡旗。
同年十月廢止區長役場,合併溪州全部(含碡坑、嶺口)及旗尾區、圓潭地區,借保甲事務所,成立旗山街役場。
這也是今天蕃薯藔稱為旗山的緣由。此後開始進行第二次市區改正,由旗山街上的首富吳萬順家族率先起造西式街屋,而後其他地方仕紳陸續跟進,這些仿巴洛克式新街屋,構築了今天旗山老街最富麗壯觀的風貌。
三.
民國三十四年,國民政府來台更名為台灣省高雄縣旗山鎮。
今為大高雄市旗山區
到達旗山時要在南站下車
旗山有南北兩站
下車有兩條路線
一各向麥當老方向去 有地景橋 終點是旗尾糖廠
一各往老街
我走向老街去
下車問一下郵局方向就會看見了旗山糖廠小火車 後面
從正門口直走 就是老街的起點了
因為下雨所以有很多缺點 下次 再走一次 拍一次了
我沒拍吃的點 因為我非吃貨
媽祖廟 白色的牆壁上過去是大學聯考金榜題名的名單 用紅色寫的全鎮考上人名加上學校
未完待續
一.
乾隆17年王必昌《重修台灣縣志》附圖就標示有:蕃薯寮庄
根據傳說之所以喚做「蕃薯寮」有兩個說法:
一是據傳在路邊,有位老太婆在福德宮前蓋了間茅寮,販賣蕃薯糊,以供來往旅客充飢,並提供歇腳休息的場所。久而久之,這座賣蕃薯糊的寮子,就成為大家閒聊的好地方,因此「蕃薯寮」的稱呼。
二者,昔日旗山地區尚未開墾時,屏東里港一帶的民眾,要運送蕃薯至台南一帶,因交通不便(當時用牛車運送),路途遙遠,在旗山設「寮仔」,一來作為運送的中繼站,放置蕃薯的「寮仔」稱為蕃薯寮,後來以此為名。
清德宗
光緒十四年土地清丈之際,台灣知縣頒發租目改正之諭示,將蕃薯寮改稱為太平庄。
二.
日治時期
1.
明治34 年(1901)
日本廢縣置廳,蕃薯藔被提昇改設為「蕃薯藔廳」,大大提高了行政地位,加上新式製糖事業的發展,以及首任廳長石橋亨的積極施為,旗山開始有了新的面貌。
明治36 年
實施第一次街區改正,規劃棋盤性的街區,同時規定街屋兩側新建或修建的家屋要依照「台灣家屋建築規則施行細則」,必須在臨街處留出走道,也就是亭仔腳(騎樓)。
現今老街的亭仔腳建築就是當時留下的建築特色。
明治42年
日本政府改稱蕃薯寮支廳。
2.
大正9 年(1920)
行政制度變革,實施「州-郡-街庄」的地方行政,因蕃薯寮左側有山峰形狀如軍旗,故改設時改名置高雄州旗山郡旗。
同年十月廢止區長役場,合併溪州全部(含碡坑、嶺口)及旗尾區、圓潭地區,借保甲事務所,成立旗山街役場。
這也是今天蕃薯藔稱為旗山的緣由。此後開始進行第二次市區改正,由旗山街上的首富吳萬順家族率先起造西式街屋,而後其他地方仕紳陸續跟進,這些仿巴洛克式新街屋,構築了今天旗山老街最富麗壯觀的風貌。
三.
民國三十四年,國民政府來台更名為台灣省高雄縣旗山鎮。
今為大高雄市旗山區
![]() |
到達旗山時要在南站下車
旗山有南北兩站
下車有兩條路線
一各向麥當老方向去 有地景橋 終點是旗尾糖廠
一各往老街
![]() |
( 旗山糖廠小火車 後面 ) |
我走向老街去
下車問一下郵局方向就會看見了旗山糖廠小火車 後面
從正門口直走 就是老街的起點了
![]() |
正面 |
因為下雨所以有很多缺點 下次 再走一次 拍一次了
我沒拍吃的點 因為我非吃貨
![]() |
亭仔 |
![]() |
老街1 |
![]() |
媽祖廟 |
媽祖廟 白色的牆壁上過去是大學聯考金榜題名的名單 用紅色寫的全鎮考上人名加上學校
![]() |
修整中 古蹟 媽祖廟正面 |
![]() |
旗山農會 |
![]() |
老茨(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完待續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