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普欽斯基:禮拜堂與宮殿
![]() |
《帝國》
不管經過這地方多少次,我都沒有辦法移開視線,我會專注的凝視,好像我正透過薄霧、透過時間在看什麼一樣,而當然,沒有什麼東西好看的。
沿著我待的列寧斯基大道(Leninski Prospekt)往城中心開到那裡,得先通過石橋(Kammenyi Most),接著急下往右轉,再右轉,登上沿著河岸而築,叫做納貝瑞納札(Nabereznaja)的大街,那地方就在那裡,就在交通號志燈之後,直接越過高架橋,圍在一道柵欄後。
【救世主基督禮拜堂】
冬天裡,空氣中升起白色的蒸霧,這蒸氣來自一個全年開放的大游泳池,因為水經過加熱,冷到攝氏零下三十度時,游泳池便成為特定階層人士的樂園,他們生活中最大的滿足來自冷到如此恐怖的天氣裡,可以沐浴在一個露天泳池裡,結果什麼事也沒有!他們活著!我們從他們爬出水,沿著泳池昂首闊步的樣子:動作充滿活力,身影筆直,頭抬高、胸挺起,看得出來他們真的頗為自滿。
一八一二年秋天,領導所向披靡的毀滅性大軍的拿破崙放棄了莫斯科,逃出俄羅斯,吃盡狼狽撤退的苦頭。俄羅斯人擴大了抵抗,他們戰勝了。為了向“把俄羅斯從危及她的毀滅中解救出來”的神表達謝意,沙皇亞歷山大一世[1]決定在莫斯科建造一座“以解救俄羅斯者為名”,也就是救世主基督為名的禮拜堂。
禮拜堂當然該與沙皇向神之子致謝之意一樣大,所以巨大無比,無垠無盡。
但是因為沙皇忙著征服亞塞拜然和比薩拉比亞(Bessarabia),也因為失調或許僅是一般性的健忘,終其一生,他都沒有蓋好這座禮拜堂,一直到亞歷山大一世的弟弟與繼任者尼古拉一世[2]登上王位後第五年,也就是一八三〇年時,建造感恩禮拜堂的想法才重新出現。兩年後,尼古拉一世認同了建築師庫普曼·東(Konstantin Ton)呈給他的設計,之後他又深思熟慮了六年,思索要在哪裡蓋禮拜堂,最後他終於下定決心,準確地選擇了這個地方,也就是今日特殊階級人士,大風雪天裡在露天游泳池中游泳、提出他們勇氣和膽識證明的地方。這地方有兩個優勢:第一,接近克里姆林宮;第二,附近冒出的河水可以讓東正教的上帝子民實行他們傳統的宗教沐浴儀式。
不久之後,沙皇組成了一個委員會建救世主基督禮拜堂(Temple of Christ the Savior),並且開始大規模動工。
建築工程毫不間斷地持續進行了四十五年。
尼古拉一世主持其事,但一八五五年他離奇死亡,父親的志業由兒子亞歷山大二世[3]繼續,不過他在一八八一年春天死於炸彈事件。幸運的是,下一位沙皇,也就是亞歷山大二世的兒子亞歷山大三世也對這個計劃展現了持續及狂熱的渴望。每位元首都在這野心勃勃(而且像是永垂不朽)的努力上灑下無止盡的時間與金錢。不只是莫斯科,不只是俄羅斯,而是整個世界,都抱著震驚、無言的敬仰心情看著這棟建築物。沙皇來來去去,老一代死了,新一代活在世上,俄羅斯將自己投入一連串戰爭和掠奪的混亂之中,或受苦於飢荒和疫病的循環浪潮,但無論什麼都無法打斷,甚至拖延花在這幢獨特又非比尋常建築的心力。
一八八三年五月二十六日,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出席禮拜堂的敬獻儀式。雖然建築外觀在眾人面前矗立多年,已經廣為人知,但這時走進內部的人卻發出了狂喜及景仰的呼喊,建築師引用的數字更進一步加深了這種心醉神迷的情緒。
真的,救世主基督禮拜堂超過三十層樓高。它的牆壁厚達三點二公尺,以四千萬磚塊建造,牆壁內外都貼上了阿爾泰和波多利亞的大理石,以及芬蘭的花崗岩。藉著特殊的鉛製黏片,厚厚的石片沿著整個禮拜堂的表面,緊附在磚頭之上。聖壇冠以巨大的圓頂,上覆層層的銅片,重達一百七十六噸重,在頂端立著一個三層樓高的十字架,圓頂被四座鐘樓所包圍,每座掛著十四個鐘,總重六十五噸,主鐘重達二十四噸。(波蘭最大的鐘是瓦維爾城堡[Wawel Castle]的齊格蒙特[Zygmunt],重八噸。)十二座銅雕門朝教堂內部而開,總重一百四十公噸。
三千座燭臺上蠟燭照亮內部讓人大開眼界。此外,因為門徒進入教堂時會根據東正教習俗又點亮他們自己的蠟燭,而建築可以容納一萬人以上的信徒,所以大老遠之外都看得見窗戶的亮光。
走進去之後,馬上會看到一幅令人為之目眩的巨大屏幕,這屏幕總共用了四百二十二公斤的黃金,映射出幾千隻獸脂蠟燭閃亮的光芒,居高臨下的強烈光芒會將我們置於一種不自覺的啟發性及謙卑的心靈狀態。
牆壁下方覆蓋著一百七十七片大理石牌匾,上面鐫刻著以下的細目:
俄羅斯軍隊戰鬥的日期與名稱
參與戰鬥的軍團和師的名稱
指揮官的姓氏
傷亡數字
誰獲頒什麼勳章,尤其是獲頒聖喬治十字架[4]的人
在大理石牌匾之上,高一些的地方,直達圓頂頂端的白色石膏牆壁上,覆蓋著用一種特殊技巧畫上的壁畫,包含聖者的畫像,基督和十二門徒生活的場景及聖經主題,這些作品的作者都是那時代最有名的俄羅斯畫家,布魯尼(Bruni)和魏列夏庚[5]、克拉姆斯科伊(Kramskoy)和里諾夫倩柯(Litovchenko)、謝多夫(Siedov)和蘇里科夫[6]等。[7]
【禮拜堂的悲劇】
威嚴高尚的聖壇,獨一無二的建築樣本,在其活力當中蘊含著俄羅斯藝術真正的榮耀,總共存在於世四十八年,直到史達林在一九三一年中期決定將它夷為平地為止。他並沒有大剌剌地做這件事,他沒有向大家宣布:“現在我們要將救世主基督禮拜堂夷為平地!”
沒有!當然沒有!
沒有這樣的宣言或公告!很簡單,一九三一年七月十八日的《真理報》有條新聞的主旨說,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當局決定要在莫斯科建立蘇維埃宮殿,文中包含了宮殿要蓋在哪裡的消息,提到的地址對外人沒有任何意義,可是對莫斯科居民而言,卻象徵了一切,宮殿要蓋在禮拜堂所在地,為什麼就非這個地方不可?莫斯科畢竟是大城市;城中有許多空地;甚至克里姆林宮附近就有空地,所以有絕佳的地點任君挑選。可是不,不要,就是要救世主基督禮拜堂所在的土地!
史達林下令將莫斯科最大的神聖物摧毀掉,且讓我們天馬行空的想像一下:那是一九三一年,讓我們想像當時統治義大利的墨索里尼,下令將羅馬的大教堂夷為平地;讓我們想像當時的法國總統保羅·杜馬[8],下令將聖母院教堂夷為平地;讓我們想像波蘭的約澤夫·畢蘇斯基[9]元帥下令將琴斯托霍瓦(Czestochwa)的亞斯納古拉修道院夷為平地。
我們想像得出來這種事嗎?
不,難以想像。
某晚的深夜,他們用圍牆封起了禮拜堂的廣大地基,清晨就開始動工,破壞禮拜堂的工作在聽覺上可以分成安靜的階段,以及吵鬧的階段。政府在安靜的階段掠奪禮拜堂,我們知道這座教堂的有多少寶藏,光是黃金就有半公噸重,還有多少噸的銀、銅、琺瑯、紫水晶!多少的鑽石和祖母綠、土耳其玉和黃玉!多少無價的聖像和華麗福音書,多少牧杖和香爐!還有金銀織成的禮衣,那些裝飾著寶石的十字褡、皮帶和鞋子!
現在所有的一切都必須從牆壁和聖壇拿下來,從櫃子和廚子的抽屜、框架和鎖鏈拿出來,全部都得帶走藏起來,有的放在克里姆林宮的倉庫裡,有些放在蘇維埃秘密警察的保險箱裡。拆下大理石是最大的工程,用鉛牢牢貼在磚牆上的大理石不肯退讓,無法拆下來,以致拆除工作持續了好幾個禮拜。我們並不知道延誤有沒有惹得史達林心煩,要是有,也沒什麼好奇怪的,因為那時史達林有一大堆心事,首要也最重要的是,他指揮了用飢餓來殺掉烏克蘭千萬人民的事件。以當時的科技狀況而言,要一口氣殺掉一千萬人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們還不識毒氣室為何物,也不知道何謂大量毀滅性武器。事實顯示,他對這事件的過程特別感興趣。史達林是個多疑的人,不相信任何人,親自閱讀來自烏克蘭的戰報,痛斥懶惰的人,發出新的指示和命令,這一定花費他許多的時間和精神。
在此同時,史達林總書記還緊盯著野心勃勃的勞改營網絡擴充,那是一項在如此廣大國家中的重大任務。要是把酷寒的天氣、莫大的運輸困難,以及所有建材的缺乏都考慮進去的話,情況就更加不同了。時間緊迫,領導人已經在策劃他的首度淨化,需要有地方安置幾百萬名的罪犯,在這樣的情況下,這麼推論好了,要是史達林稍稍鬆懈他對摧毀救世主基督禮拜堂的監督與興趣,實在也不能怪他、畢竟他已經年過半百,那些年激烈的爭權奪利下來,想必也已經累到骨子裡了。
然而,不!
一切顯示史達林一刻也沒忽略掉這件事,他一定是察覺到了他和他的人民面臨的挑戰有多巨大,目標終究是運用唯一僅有的很落伍、很原始的技巧,在短短四個月內(這件駭人工作的期限)去摧毀以四十五年的非凡努力和異常犧牲所建造的建築。
結果連這都證明是可能辦到的!最後當禮拜堂能夠被帶走的,終於都從其炫目的豪華內部剝除下來,從珍藏室和穿衣間、從櫥櫃和密室、祭壇和鐘樓,從屏幕上剝下所能扯下的一切,從牆壁和入口敲下、剁下、擰下、拉出來、推出來、剜出來和砸壞所有能動手的一切。在此同時,如我說的,靈巧的軍隊日夜操作,終於完成了他們的盛宴,於是破壞者看到眼前出現了一幅壓倒性的畫面:他們在那兒,站在巨大、陰鬱和難以親近的轉殼內,看著這裡和那裡皆是工人攀掛在台架上的身影,活像是醜陋巨獸皮膚上的昆蟲一樣。
浮現於心頭的,是幾可比擬季凡尼·巴提斯塔·柏拉尼西[10]的破碎影像。
救世主基督禮拜堂劇碼的第二幕開始了,直到目前,重點都是搶奪和破壞;現在則是將它夷為平地,但這裡出現了一個真正技術化的問題:要如何拆毀一棟如此龐大,矗立在市中心的建築?最簡單的方式是炸掉它,但那是不可能的,因為禮拜堂附近坐落著各國大使館,最重要的是,克里姆林宮就在不遠處,萬一砲手失準呢?
他們嘗試用鐵鎚,可是鐵鎚在此完全無用武之地,有誰能夠用鐵鎚破壞一百公尺高、厚度超過三公尺的牆面?在紅軍的倉庫裡,當然有足夠裝填在禮拜堂底下,炸掉整座建築物的炸藥存量,是的,但萬一算錯了,結果炸掉半座城市,還有最遭的,萬一連克里姆林宮都被波及呢?
最後他們決定(非常鎮定沉著的)採實驗及經驗的途徑,先鑽一個洞,放進一根炸藥,砰聲、火光閃現、煙塵浮起,當塵埃落定,他們便聚集過來看,評量炸了多少,然後再挖一個更大的洞,放進兩根炸藥,砰聲相對大了點、火光亮了些、塵埃也更多,就這樣繼續下去,一步接一步、一根接一根、這會兒敲下一片圓頂;這會兒炸掉鐘樓塔頂;這會兒粉碎一片牆,他們仰賴這樣的撞擊撼動整座建築物,,鬆弛及削弱架構,那麼稍後強烈的一擊就足以成事,屆時大禮拜堂便將成為廢墟。
而(當時有三百萬人口)的莫斯科居民對此說了什麼?畢竟,被拆毀的是他們的聖彼得大教堂、他們的聖母院教堂、他們的亞斯納古拉修道院。
他們說了什麼?
他們什麼也沒說。
日子繼續過下去。早上大人趕著去工作;小孩趕著上學;祖母出門去排隊。家族成員被帶走的頻繁率越來越高,這會兒是一個朋友在工作當中被帶走,再來就是鄰居。
唉,這就是生活。
出現特定行動的,只有禮拜堂附近住屋裡的居民,空閒的時候,他們會走到陽台上,或者爬上屋頂,看著破壞者進行工作,炸藥工和拿鐵鎚的人敲打著聖人雕像、門戶及飛簷。
他們看著、觀察著,然後保持沉默,因為有什麼可說的呢?
沒有人抱怨、示威、糾察,而且反正寇霸(Koba)[11]絕不會容許這種事發生。
從早上開始,整座城市就被大力地撼動。到了下午,原來矗立著禮拜堂的地方便只剩高高一堆的粗石瓦礫塵埃之山。一位目擊者記錄道:“駭人的沉寂凌駕整個地方,”濃濃的塵埃高掛在莫斯科上空,那天的照片如今僅存一張,而且是那樣的沒說服力、那樣的老舊、褪色,甚至難以看出來當時已經是冬天了,也看不出來到底有沒有下雪。
【必須超歐越美的蘇維埃宮殿】
蘇維埃宮殿的設計競賽隨即公告,一如我們所記得的,這宮殿就要蓋在救世主基督禮拜堂的原址,在提交的提案中,史達林馬上挑選了兩位建築師的作品,也就是尤馮(Yofon)和舒舍夫(Shchusev),今天已經難以判定是史達林事前就跟他們說了他心中的藍圖,或者尤馮和舒舍夫本身就臆測到了總書記最大的野心和最愛的夢想。不管如何,史達林最大的野心和最愛的夢想,也就是蘇維埃領導人最大的野心和最愛的夢想,那便是趕上、並贏過美國!
當然,英國是重要的,還有法國和德國,以及義大利,但是如果一個人看著世界地圖時,會發現這些都是小國家,甚至是非常小的國家,只有美國是大的,對於一個像蘇聯這樣的權利主體,超越法國有什麼榮耀可言?另一方面,贏過美國,對,那才算數!
史達林自然瞭解他無法在像高速公路建設或自動化製品之類的東西上贏過美國,但是他相信,要是一個人把所有的資源集結在一個特定的區域上,就有辦法趕上美國,然後把它甩到後面去!照這個思路,也就是尤馮和舒舍夫聰明的臆測,他做成了一個結論,就是他可以用一個比美國最大的大廈(在當時是紐約的帝國大廈)還要更大的建築物扭住美國人的鼻子,而且為了完全淹沒美國人,他也決定在建築頂上安上一座比自由女神像還要更高的雕像。
於是在一九三三年六月四日,他在尤馮和舒舍夫的計畫上簽下徑行之意,開始了他對美國的大膽挑戰,所以:蘇維埃宮殿會比帝國大廈大上六倍,頂上是一座比自由女神像高上三倍(一百多公尺高)、重上兩倍半的列寧雕像,其他讓人頭昏腦脹、驚人且精確的計算也都獲得寇霸的接受:
宮殿高度,加上頂上的列寧雕像後,是四百一十五公尺(約一百五十層樓高)
宮殿重量一百五十萬公噸
宮殿容積七百萬立方公尺,等於紐約六棟最大摩天大樓總和的容積量。
列寧的雕像: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12]的食指長度六公尺長
足長十四公尺
肩寬三十二公尺
雕像重達六千公噸
計畫也包含了其他進口物品,如西班牙的法華彩薄片,佛羅倫斯的琺瑯陶器。統合來講,就是有數量龐大的裝備是從外國進口的。
【假上帝之名】
讓我們記住那個日期,因為意義重大:一九三三年的六月。
一九三三年的六月,烏克蘭的天地與路上遍佈幾十萬餓死的屍體,也是(時至今日終於見光)女人因為餓到發狂,不再對她們的行為有所知覺,吃掉自己孩子事件的日子;尤有甚者,不只烏克蘭有人民死於飢荒,在西伯利亞的窩瓦河流域、白海海邊的烏拉爾都有人死去。
是的,這些全都在同時發生,禮拜堂的毀壞,幾百萬人餓死,讓美國失色的宮殿,以及那些同類相殘的可憐母親。
蘇維埃宮殿的建造產生了兩個問題:第一,為什麼要這麼大?第二,為什麼要蓋在這裡,在救世主基督禮拜堂的所在地?
為什麼要這麼巨大,理由我們已經知道,重點在趕上並令對方相形見絀,但為什麼是這個地方?(請容我補充,禮拜堂其實是位在相當貧乏的土地上,晃動、不穩定、滲水、水不斷的流,以建築來說,那是危險的土壤,不可靠,意味著每項投資都要花上兩倍的錢。儘管費用多少,其實無關緊要。)
如今無神論主事,宗教正在進行的掙扎,教堂和修道院的關閉等等解釋,當然是正確的,卻並未說明一切。畢竟莫斯科有無數的教堂;甚至在克里姆林宮內都有,總之領導人的手指頭就伸過來停在這個地方,在這個聳立著由偉大的俄羅斯沙皇們接力建造禮拜堂壯觀身影的地方,以感謝上帝迫使拿破崙撤退,解救了他們的帝國。
在俄羅斯最高當局為了保有穩定、持久和力量的本質裡,沙皇擁有是人也是神的雙重特性,這權威既然是上天所賦予的,當然就是全能的,沙皇是信差,也是全能之神的神聖化,尤有甚者,他是祂的人格化,是祂世俗的倒影,只有維持(並以某種方式證明)結合人神特性權威的人才能夠領導這裡、可以領導人民,並且倚賴他們的服從和奉獻,於是俄羅斯史上出現了冒牌沙皇、錯誤的預言家、煩惱及狂熱的聖人的優勢,這些人自稱有統治靈魂的力量,聲稱被上帝之手碰觸過,在這種情況中,上帝之手成了唯一合法的力量。
布爾什維克黨試圖嵌進這項傳統中,證實它已經能夠賦予生命的泉源。布爾什維克黨當然是另一個偽裝者,不過是一個手法更進一步的偽裝者:不只是上帝的俗世倒影,根本就是上帝本身,要達到這個地位,要把一個人變成新的上帝,就必須先破壞掉前一個上帝的居所(破壞或者剝奪掉它們的神聖性,把它們化為燃料垃圾或者家具倉庫),並在祂的基礎上蓋起新的禮拜堂,新的禮敬和崇拜的對象:黨機構、蘇維埃宮殿、委員會。在這個轉化中,或者更確切的說,在這場革命中,一個人完成了一個簡單但基本的象徵交換,在此地(一間教堂矗立在這裡),你宣稱效忠於(天堂)全能的神,現在你(黨機構矗立在這裡)會對(地上)全能的神效忠。一言以蔽之,背景風景改變了,但是繼續在前景運作的歷史主原則,也就是崇拜的原則卻維持不變,所以在史達林死後,對他的統治的批評能從術語字典當中取得個人崇拜這個用辭,也就不算巧合了。
一部重要史達林傳記的作者洛依·梅德維德[13]寫道:
二十世紀前幾十年,馬克思主義者中存在著一股“造神”潮流,安納托尼·魯納契斯科(Anatoly Lunacherski)、瓦帝·巴拉諾夫(Vadim Bazarov),甚至馬克西姆·高爾基[14]都這麼認為,他們將在馬克斯主義—列寧主義基礎上打造某種“無神論的無產階級宗教”,視做是自身的任務。史達林是接手了,甚至完成了這項任務沒錯,卻有了顯著的改良,他幫助在馬克斯主義的基礎上建立了與宗教同族的東西,但所謂的上帝、所謂的全能全知和新宗教的危險上帝,卻由史達林本身來擔任。
史達林打造蘇維埃宮殿的計畫因為一個不穩定及不適當的轉折而變得複雜,就在總書記認為他可以專心打造宮殿時,一股畏縮和軟弱,但終究是反史達林的殘留反對勢力(因為完全不相干的理由)活絡了起來。在這制度的限制下,就連最輕微的反對也是極端危險的;和失眠的惡夢對抗,八成已經讓史達林煩透了心,在尤馮—舒舍夫設計獲得認同的幾個月後,聯合國政理事會[15]的頭子敏辛斯基[16]過世,史達林提名一個嗜血的劊子手作為他的繼任者,附帶一提,這人是來自洛次(Lodz)的藥劑師亨伊克·賈果達[17]。不久,在史達林的鼓動下,他的主要競爭對手基洛夫[18]死了,這個死亡觸動總書記開始執行他的第一次大屠殺,並以比較溫和的“清洗”術語記載在歷史上。再來有所謂的莫斯科大審判,史達林安排他最親近的夥伴,大肆佈局;然後是一九三七年的第二回屠殺行動;接著他忙於合併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忙於和芬蘭打仗,以及終於來臨的二次世界大戰。緊接著在戰爭之後,他又必須根除和移植懷疑有叛逆之心的國家(克里米亞半島的韃靼人,車臣人和印古什人等等),他必須監督把整個波蘭人、立陶宛人、德國人和烏克蘭人遷移放逐到西伯利亞和哈薩克去;他還得安排新的審判與屠殺,而到那時他已經老了,中風了,然後死去。
礙於責任壓力和如此之大的事實,期待他可以平靜地看待宮殿的打造,確實要求太高了;還有,因為他很少離開克里姆林宮,所以幾乎可以確定他甚至沒有看到未來的建築地一眼,看看那裡發生了哪些事。
沒有一件好事。
挖鑿的深穴累積了水,鄰近的男孩試圖在裡頭捉魚,我不知道那裡到底有沒有魚,青蛙倒是不少,綠色的浮萍覆滿了水面。夏天則被蔓生的野草和牛蒡、馬郁蘭和蕁麻所覆蓋,長出一叢叢參差不齊的灌木,給了當地酒鬼和妓女庇護。發生在建築地基上的事漸漸蔓延到街上,因為人們破壞圍籬,偷木柴去當燃料,直到最後沒有東西可遮掩這個就在克里姆林宮附近的醜陋垃圾堆為止。
最後是赫魯雪夫下令在那裡用救世主基督禮拜堂的根基,蓋一座戶外游泳池。於是給了那些在攝氏零下三十度挺起赤裸的胸膛,沿著池畔大搖大擺走動,樣子驕傲的笨重人士莫大的樂趣,有時在冬季,他們就消失在此非凡之地高高升起的濃濃水蒸氣雲霧當中。
由史達林組織,想要把救世主基督禮拜堂從莫斯科和俄羅斯的地圖抹去的委員會主席是維亞切斯拉夫·莫洛托夫[19],幾年後(和里賓特洛甫[20]一起)簽署了將波蘭從世界地圖上抹去的條約的,也是這個人。
[1]Alexander I ,一七七七~一八二五,一八〇一~二五年在位。維護君主專制、反對革命,採取自由主義的政策,設立所謂“非正式委員會”解決各類問題,並開辦哈爾科夫大學和喀山大學。對外政策方面,參加第三、四次反法同盟,在奧斯特里茨、弗里德蘭的會戰中失敗。一八〇七年與拿破崙簽訂提爾西特和約。之後得到法國的支持,贏得了對瑞典、土耳其的戰爭,奪得芬蘭和高加索領地。一八一二年擊退拿破崙對俄羅斯的遠征。一八一四年率領俄羅斯軍隊進擊到巴黎。不久活躍在維也納會議上,成為有力的領導人之一,結成神聖同盟。他的性格優柔寡斷、多疑、傷感,又極其自尊自傲,被稱為“獅身人面”。
[2]Nicholas I ,一七九六~一八五五,一八二五~五五年在位,一八二五年嚴厲鎮壓具有自由主義思想的貴族軍官起義,此後加強對自由思想和革命運動的鎮壓,設立了秘密警察第三廳,一八三〇年又鎮壓波蘭起義。任內推行東正教,把俄羅斯人說是上帝選民,施行幣制改革、法典編纂和國有農奴管理方式的改革。對外繼續推行神聖同盟的宗旨,鎮壓歐洲自由主義、民族主義運動。一八四九年鎮壓匈牙利民族運動,為擴大在黑海和高加索的統治權,而與英、法、土耳其發生克里米亞戰爭,戰敗時突然去世,也有服毒自殺的傳說。
[3]Alexander II ,一八一八~一八八一,一八五五~八一年在位。是俄國歷史上親自進行改革的三位沙皇之一,主要是實行解放農奴政策,設立地方自治議會,修訂司法制度,充實初等教育,改革軍制,以謀求俄國的近代化革命,但對俄國革命運動仍無情鎮壓,致使革命團體活動不斷增多。對外方面,努力試圖廢除一八五六年巴黎條約。一八七七~七八年發生俄土戰爭。簽訂聖斯特法諾條約,獲得有利的媾和條件,但是由於列強干涉,被迫接受一八七八年六月柏林會議的調停,俄國對巴爾幹的野心被阻止。一八八一年於聖彼得堡被民意黨成員炸死。
[4]Cross of Saint George ,是聖喬治兵團的傑出象徵。聖喬治兵團建立於俄羅斯帝國時期的一八〇七年。
[5]Viereshchagin , 一八四二~一九〇四,俄國畫家,以描繪戰爭場面而著名。
[6]全名Vasili Ivanovich Surikov , 一八四八~一九一六,俄國文學與繪畫走到了黃金時期的十九世紀時的畫家。
[7]作者註:這版本的論據來源多樣,不過主要是引述依莉娜·依拉瓦伊斯卡雅—奧別爾契所寫的文章,收錄在《救世主基督大禮拜堂之毀壞》(Razrushenie chrama christa spastieila)一書(一九八八年,倫敦)。
[8]Paul Doumer , 一九三一~一九三二年的法國總統,激進黨員,任期不到一年。
[9]Jozef Pilsudski , 一八六七~一九三五,波蘭備受爭議之政治家、軍事家、民族英雄和獨裁者。青年時期曾參與謀劃刺殺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三世而被捕,流放到西伯利亞。後加入波蘭社會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對俄羅斯作戰,但被德國囚禁。一九一八年,波蘭獨立成功並建立共和國,他擔任總統直至一九二二年,並對蘇聯作戰。一九二二年他被解職。一九二六年發動軍事政變,自任總理,實行殘酷的獨裁統治,宣傳法西斯主義,積極和納粹德國的元首希特勒合作,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他於一九三五年逝世,四年後波蘭被德國占領。
[10]Giovanni Battista Piranesi , 一七二〇~一七七八,十八世紀義大利建築家兼藝術家,也是製圖者、版畫家和藝術理論家。
[11]作者註:依索夫·杜葛胥維尼(註:Iosif Dzhugashvili , 史達林的原名。)的匿名之一。
[12]Vladimir IIyich , 列寧本名。
[13]Roy Medvedev ,一九二五~ ,俄國知名歷史學家。
[14]Maxim Gorky ,一八六八~一九三六,俄羅斯作家,列寧對他所寫的小說《母親》給了很高的評價,後來這部小說在蘇聯成為一部經典著作。早期與列寧親近,後因理念不同而決裂,至今仍有人傳說他並非因肺炎逝世,而是被史達林害死或死於托洛茨基主義者的陰謀。
[15]GPU , Gosudarstvennoye Politicheskoye Upravlenie的字母頭縮寫,為蘇維埃秘密警察前身。
[16]Mienzhinsky ,一八七四~一九三四,曾任一九二六~三四年的聯合國政理事會主席,精通十六種語言。
[17]Henryk Jagoda ,一八九一~一九三八,擔任一九三四~三六年蘇維埃秘密警察頭子。
[18]Kirov ,一八八六~一九三四,蘇聯布爾什維克革命者和重要領導人,他的遇刺事件直接引發了被稱為“大清洗”的恐怖鎮壓。
[19]Vyacheslav Molotov ,一八九〇~一九八六,蘇聯著名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一九三〇~四一年擔任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莫洛托夫在列寧時期就是蘇共中央委員。他是史達林親密戰友和堅定的支持者,成為史達林領導班子的二號人物,支持史達林的集體化政策並參與領導了大清洗。
[20]Ribbentrop ,一八九三~一九四六,曾任德意志第三帝國外交部長。
(本文摘自瑞斯札德·卡普欽斯基《帝國》,胡洲賢譯,馬可孛羅文化,2011年7月,第112-第126頁。)
相關歷史圖片(均採自網絡):
![]() |
救世主基督禮拜堂 |
![]() |
![]() |
救世主基督禮拜堂外景 |
![]() |
救世主基督禮拜堂禮拜堂內景 |
![]() |
救世主基督禮拜堂之掠奪 |
![]() |
炸毀中的救世主基督禮拜堂禮拜堂 |
![]() |
救世主基督禮拜堂殘骸 |
![]() |
蘇維埃宮殿示意圖(與巴黎埃菲爾鐵塔、紐約帝國大廈對比) |
![]() |
![]() |
蘇維埃宮殿明信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