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辨繁言-婚姻姓氏迷信
来自侯旭东——《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的待辨之言:
来自考古的发现——很少
来自文献的记载——真伪存疑
来自已有研究的结论——使用的边界
来自推理、论断——立场、论据、效用待判
姓氏.上古唯贵族有姓,庶民有名无姓。春秋中叶庶民开始有姓,西汉末,平民基本有姓氏。有姓之初,血缘色彩不浓,未固定为“父子相传”,姓可以易变,或从母,或为避仇怨,或为吹律定姓而跟改。
姓氏.谱学大盛。东晋南北朝后,选举重阀阅。“所以有氏者何?所以贵功德,贱伎力。或氏其官,或氏其事,闻其氏者即可知其德,所以勉人为善也。”
姓氏.谱系。西汉人总体的缺乏祖先意识(祭祀谁?)。六国旧贵族(项籍、张良、汲黯、李广)、及司马迁、扬雄等能详细其谱系。
婚姻.人伦基础。从“知母不知父”到西汉时认为夫妻关系是人伦基础。妻子女儿的地位西汉初年也较唐宋时高。
婚姻.西汉至唐时,妇女尚未形成“从一而终”夫死不得再嫁的局面,离婚也常见。西汉后期朝廷提倡妇女守节不再嫁,多数情况,夫死其妻返母家(或携幼子)并多再嫁,与夫家联姻关系终止。
迷信.吹律定姓。言宅有五音(宫商角徵羽),姓有五音。宅不宜其姓,姓与宅相贼,则疾病死亡,犯罪遇祸。
有启发的论断
当时人平均寿命不长。(确数?或多数情况下人能活多长?)
造像记反映,佛教兴盛的时代里村落居民祈福造像,为自己也会为皇帝。村落里是有比丘、比丘尼的。
2011-8-18
来自考古的发现——很少
来自文献的记载——真伪存疑
来自已有研究的结论——使用的边界
来自推理、论断——立场、论据、效用待判
姓氏.上古唯贵族有姓,庶民有名无姓。春秋中叶庶民开始有姓,西汉末,平民基本有姓氏。有姓之初,血缘色彩不浓,未固定为“父子相传”,姓可以易变,或从母,或为避仇怨,或为吹律定姓而跟改。
姓氏.谱学大盛。东晋南北朝后,选举重阀阅。“所以有氏者何?所以贵功德,贱伎力。或氏其官,或氏其事,闻其氏者即可知其德,所以勉人为善也。”
姓氏.谱系。西汉人总体的缺乏祖先意识(祭祀谁?)。六国旧贵族(项籍、张良、汲黯、李广)、及司马迁、扬雄等能详细其谱系。
婚姻.人伦基础。从“知母不知父”到西汉时认为夫妻关系是人伦基础。妻子女儿的地位西汉初年也较唐宋时高。
婚姻.西汉至唐时,妇女尚未形成“从一而终”夫死不得再嫁的局面,离婚也常见。西汉后期朝廷提倡妇女守节不再嫁,多数情况,夫死其妻返母家(或携幼子)并多再嫁,与夫家联姻关系终止。
迷信.吹律定姓。言宅有五音(宫商角徵羽),姓有五音。宅不宜其姓,姓与宅相贼,则疾病死亡,犯罪遇祸。
有启发的论断
当时人平均寿命不长。(确数?或多数情况下人能活多长?)
造像记反映,佛教兴盛的时代里村落居民祈福造像,为自己也会为皇帝。村落里是有比丘、比丘尼的。
201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