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芒 -- Mr.Children/くるみ
一首已經認識了將近好久的歌。
最近突然很懷念這首歌,所以又把它找出來聽了。
怎麼會突然地就懷念起它呢?我想是時候到了、也許是心情正好吧,或者說;是某種過去理解卻未能意味的感慨,促使著我有了想要去懷念、再一次感受的情緒在強烈地召喚我。
於是我就順從了那個召喚。
放在心裡的事物,即使會因時間的流逝,還是因生活的改變而逐漸消失在自己的周圍,乍看之下似乎真的完全地遺忘了,其實不然,只要那個應該憶起的的時間點到了,自然你就會想起它,可能是某個閃過的片斷或是某首歌的歌詞,即使沒有這些外在的因素,發自內心的聲音也自然會讓你不由自主地試著去回想。
不是只有這一次而已,事實上這種經驗我嘗試過很多次。
所以我是這麼覺得的:
放在心裡的事物,只要確實有放在心裡,就是你的了,永遠也不可能會消失。
就像我現在特別想回憶、重溫的這首歌一樣,雖然很久沒聽,但一直在我心中,不曾沒有過。
這首歌是日本一個樂團:Mr.Children 在 03 年發行的單曲,叫做「くるみ」
只要稍微有看一點日本影劇或聽日本音樂的人,我想沒有人不知道 Mr.Children。
因為就連我這個音樂門外漢,都知道這個樂團。
真心地說;單就歌聲而言,我不太喜歡 Mr.Children 主唱櫻井和壽的聲音,ポルノグラフィティ的主唱新藤晴一聲音我也不喜歡。我對這種…呃,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形容…嗯…就…對那種唱到尾音時感覺聲音會有點捲起來的歌聲,實在是滿無感的。
男性的歌聲,我還是比較喜歡池森秀一、藤巻亮太、還有淺岡雄也這種類型的嗓音,就是一句一句唱下來都很直接通到底,而且帶有某種直爽明朗的味道,最重要的是感覺唱到尾音時不會捲起來。
不過我發現日本滿多這種唱腔的,是那個民族的特色嗎?
雖然不喜歡,但不代表我否定這類型的歌聲,也不代表我討厭 Mr.Children,只是在綜合條件上,少了這個而無法特別地喜歡而已。
事實上我覺得要遇到各方面條件全部都喜歡的歌手或團體是很難的,事實上我到現在還沒遇過讓我有這種感覺的歌手或團體。即使是至今為止我最喜歡的樂團生物,我對於聖惠的歌聲還是覺得有點遺憾;這不是我最喜歡的歌喉類型。不過生物是我到目前所感覺到的綜合條件最好最高的,所以以後要再找出這樣的歌手還是團體,我自己也不知道還能不能有第二個。
再回到 Mr.Children 身上…
雖然我對 Mr.Children 稱不上陌生,但也絕對不算熟悉,「くるみ」儘管是一首早已熟知的經典老歌,但我對他們的認知,卻還是以這首歌佔了印象的大部分。
話說回來;
「くるみ」可是我第一個在網路上 Download 下來的 MV 呢。
記得那時我才剛換寬頻網路吧,雖說是寬頻,其實也不過是 2M 的 Cable 罷了,不過在當時還是比 256 K 的 ADSL 帥多了,那時候的 P2P 技術也才剛起步吧,而免空的使用情況也很破,我記得這個 MV 我還是在逛色情網站時看到的…囧,當時我實在做了很多現在想起來沒臉提起的事情啊。
而這個 MV 現在還在我的硬碟裡,可以說是見證我電腦從 P3 到 P4 而至雙核、20 G 到 1.5 T 的元老了,從那時候到現在我還留著的檔案,除了自己學生時期寫的幾篇文章,掃瞄進去的畫的幾十張圖、以及 DEEN 的「夢であるように」以外,就只有這個 MV 了。
有一點我現在才察覺到異樣。
那就是「くるみ」這首歌,有很長一段時間、至少兩三年的時間,我手上持有的只有 PV,沒有歌曲。
為什麼?
原因當然是出在這 PV 上頭。
歌確實是好歌,關於這一點是無庸置疑的。
櫻井和壽滄桑世故的歌聲加上動人的旋律,以及內斂感人的歌詞,僅僅如此就足以令它成為膾炙人口的好歌。
但真正令「くるみ」不朽的是它的 PV。
若是沒有這 PV,「くるみ」只會是一首很好聽很好聽的歌,卻絕對無法像現在這樣,成為經典的永恆。
我有一個朋友 SPY 這麼形容過「くるみ」的 PV:
神!唯一!
沒有之一。
意思是這個 PV 是神級水準,經典中的經典。
而且僅此一個,無人能及。
當然這或許是太過誇張的形容,但我覺得他確實說到了一個要點;僅此一個。
很多事物可以比較,但也很多事是無法比較的,「くるみ」的 PV 就是無法比較的。它已經到了這樣的境界,猶如一座極高的山峰,四處望去一片邈然,唯有自己站在雲霧繚繞的幽幽深深之中,能夠看見的;只有和自己一樣挺立在煙雲中的高峰。然而既已高到如是程度,早已沒有比較高低的必要了。
「くるみ」的 PV 的確就是這樣一個了不起的 PV。
有聽過這樣一個說法,如果看了「くるみ」的 PV 會哭,就代表是有一定年紀的大叔和大嬸了。
這種說法也太籠統、太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了吧?誰說一定是如此的呢?
但是我仔細地回想過後,最開始聽「くるみ」和看 PV 的時候,雖然覺得很感動,但是並沒有像現在這樣,心裡有無法抑止的激動,而眼裡克制不住的眼淚。
所以這個說法,似乎好像是真的有那麼一點道理喔,至少在我身上是應驗的。
這麼說我果然已經到了年紀,是個大叔了啊…
我想會有「到了某個年紀看這 PV 會哭」的說法,是因為它所描述的主角和刻畫的故事,都是一群中年大叔的關係吧。會自然地感受到共鳴的話,基本上大概也都是在有了他們相同的處境與想法的時候。
故事從一個站在街頭看起來很落寞的平凡大叔,被一把樂器行櫥窗內展示的吉他發出的光芒所吸引;而開始了這個短短 PV 故事的序幕。
看到那把吉他的大叔,想起了自己未竟的樂團夢想、想起了過去曾與自己並肩逐夢的夥伴們,於是他抱著那把吸引自己的吉他,一個接一個地拜訪那些曾有相同目標卻已各自擁有不同人生的老朋友們,在他們的面前一次又一次地彈著吉他、唱著歌成功鼓動了這些老友的熱情,已經冷卻的心再度沸騰,他們決定勇敢地去追尋一次他們早就放棄的夢想…
最後有沒有成功呢?
如果用「功成名就」的定義來看,他們是沒有成功的,在幾個場所的演唱情況反應都很冷清,最後這個樂團還是解散了。
可是,所謂的成功只能用這個觀點嗎?
我想起了島田洋七所寫的那本曾經轟動一時的「佐賀的超級阿嬤」裡,阿嬤所說的那句話:
「人到死都要懷抱著夢想!即使不能達成也無妨,因為終究是夢嘛!」
夢想是一個很好聽的名詞,但在追逐夢想的世界卻是一個殘酷真實的修羅場,因為你有夢、別人也有,夢想實現的過程其實是一個競爭激烈、彼此碰撞的道路,真正能達到目的的很少。
就是因為這樣,所以不能忘記夢想,成功也好、失敗也好,一定能獲得什麼吧。我覺得佐賀阿嬤所傳達的就是這樣一個豁達的不計較結果的人生觀。
換做這些大叔的情況也是如此的吧,他們過去曾有過的夢想,隨著現實而逐漸遺忘,但後來他們想起了它,而且決定再拼一次。那是種咬著牙不管怎麼樣一定要再幹一次的豪情壯志,而令人動容的莫過於此,年輕的時候、最有可能的時候沒有辦到的事,到了這把年紀也許更難成功。不過;就是以前因為現實而放棄了,所以現在無論如何就一定得去做一次,不然還能等到什麼時候?
至少曾經拼過、曾經閃耀過那麼一次,在冷淡的聽眾面前賣力演唱的大叔們,身上真的散發出強大的讓人無法忽視的光芒,那是夢想的光、是為了自己夢想而豁盡全力爆發的光,從靈魂深處四散而出的啟動我共鳴的光。
就算不受歡迎,也要唱下去。即使觀眾已經走光了,場地開始清場。還是要唱、唱、唱…
不為什麼,因為那就是前進夢想的過程中,可能獲得的冷漠對待。過去也許曾經害怕而裹足不前,但今日不可以再畏懼,否則就無法通過這條道路。
即使不能達成也無妨,因為終究是夢嘛!
是的,就算大叔們沒有成功,但他們勇敢地追尋過。明知現實如何但仍然為之的傻瓜般的勇氣,才是追夢的要件。
他們真的可以驕傲地抬起胸膛說;
我們組過樂團,還當眾演唱過。
所以故事的最後,他們都帶著心滿意足的笑容,在互相擁抱中道別,回到了視為正軌的人生,看起來好像是很阿Q的精神式勝利,但其實不是的,因為他們朝著前方奔跑過、那麼用力地奔跑過。
所以可以了,結果怎樣都沒有關係了,那就夠了。
擔任主唱的大叔原本將自己這個樂團命名為「Mr.Children」,但後來卻把它畫掉,改做「Mr.ADULT」
也許是察覺自己心態不再年輕、也許是在看多了太多人生的各種無奈,狂熱和執著這種屬於青春的情緒不再適合現在了,比起「Children」來說;「ADULT」或許更能表現自己歷經平凡後的真實心態吧。
在樂團解散各自回到人生道路的夕陽之下,主唱大叔扔掉了那張當初絞盡腦汁為樂團命名的,寫著的「Mr.Children」和「Mr.ADULT」的白紙,後來被一個年輕人撿去,他選擇了被大叔打叉棄用的團名「Mr.Children」,將即將成軍的樂團命名為「Mr.Children」。
這個年輕人就是「Mr.Children」的主唱櫻井和壽,是說 03 年我看這 PV 時並不知道他就是「Mr.Children」的成員,是現在重看才發現的,那時候的他看起來好年輕呢。
從「Children」到「ADULT」、然後再從「ADULT」到「Children」,我覺得那是一種精神的繼承吧。
以「ADULT」為名的大叔,是在那種一路走來的各種感觸下,對於自己不再年輕與過去曾向現實低頭的無奈反應。相較之下選擇「Children」的「Mr.Children」則是正處於追逐夢想的青春年代,他們也許以這個名字來期許自己;永遠保持年輕的心態和對夢想的執著,懷抱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敢精神不斷地向現實衝撞。並且以此向即使曾經放棄而不再搞音樂、卻毅然決定再為夢想拼搏一回的大叔們致敬,記取他們勇敢追夢的勇氣,同時要求自己避免向現實妥協、永遠以「Children」的心態奮鬥下去。
「くるみ」的 PV,讓我想起了我還在唸書時看的一部動畫,叫做「課長王子」。曾經是搖滾樂團主唱的男主角,放棄了自豪的音樂而成為了普通的上班族,後來遇到了一個公司的女同事,其實她是外星人,在找尋能夠驅動她們星球最終兵器的音樂與歌聲,而她找到的對象,就是男主角。
這個動畫感覺上是向日本的著名音樂動畫「Macross」學習的一部作品,不過「課長王子」比較多在描述一些成人世界的無奈和被迫放棄夢想的不得已。
夢想是一個很容易訂立的目標,卻也是很能檢驗現實殘酷的指標。追夢的過程中才會發現現實是如此地現實、而夢想又是如何地如夢一般。
雖然我沒有過夢想,但我也還是有過幾件想要達成的事,常常在說服自己先顧好現實,再慢慢把夢築實,但不知不覺就發現自己已經早忘了想要的是什麼,日子一天天過就這樣地也到了被稱為大叔的年紀,結果根本想不起來幹了什麼、做過了什麼。
活了這麼多年,但每當要跟任何人介紹自己時卻啞口無言地說不出話來,因為真的從這些歲月裡找不到自己累積了什麼好可以跟人說的,真的就像市川拓司筆下的頁碼老師一樣,一片空白。
以前看「課長王子」雖然隱約有感覺到它背後的成人寫實味,但終究懵懵懂懂地把它當成一個調性比較黑色的動畫,無法深究更多,對當時的我只知道這部動畫有探討得很深的社會人生課題、還有男主角演奏的搖滾樂好黑暗好帥氣。可是在回味並重新體驗著「くるみ」帶給我的過去從沒有過的強烈心情時,也驀地想起了「課長王子」~~
動畫「海綿寶寶」裡我最喜歡的人物,不是聒噪的海綿寶寶、不是蠢到很可愛的派大星,而是總臭著一張臉的章魚哥。
為什麼我會喜歡這個個性討人厭的角色呢?
嗯…我想是因為在他身上看到了某些自己的特性吧?( 希望 ) 覺得自己和別人是不同的、外表看起來正經八百其實內心充滿了窮極無聊的狂想、還有那麼一點點對藝術品味的自傲 ( 或者說是自卑 ),而更貼切的部分是對工作沒有熱忱,只是為了生活而工作。
很不好意思地承認了這些實在說不上是優點的特點,但確實是如此的,所以看到章魚哥總令我覺得像看到自己一樣的倍感親切。
我想很少人會喜歡這個角色,因為他個性不討喜而且又缺少同情心,性格懶散卻又總是不懂得知足。但是那天在中國時報上看到一個也跟我一樣對章魚哥很有感覺的人寫了一篇關於章魚哥的文章,我才知道這樣的人雖然很少,但畢竟還是有的,那篇文章寫了一段話讓我很有感觸:
「我們都是只剩一張嘴的叛逆中年,付不起背離人生正道的代價」
這句話做了好久一段時間的我的 QQ 個人簽名檔。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我也進入了那只剩一張嘴的叛逆中年階段了呢。
沒錯,就是因為不敢擔負脫離正軌的後果,所以日子就一天過了一天,直到現在終於成了叛逆的中年人,對很多事情都不滿,沒有一件事情讓我感到快樂,吐著莫名的怨氣。其實我知道我不滿的是我自己、抱怨的對象也是自己,我是在發自己的脾氣啊,因為我看不起這個對夢想怯懦和一事無成的一無是處的沒用傢伙。
看到了「くるみ」的大叔們發光的樣子,真的讓我很羨慕,也不禁低著頭想著;自己也該要這樣發光個一次吧?就像我在「手紙」的心得裡曾提到過的,希冀的那樣。
如果我這輩子就這樣過完了,連點光芒都沒有,那會是多麼寂寥空虛的人生啊…
沒有夢想是比遺忘夢想更可悲的一件事。
遺忘的反義就是記得,會遺忘就代表曾經記掛,所以即使忘記了,以後也許還有想起的一天。
但是若不曾有過,就沒有什麼遺忘和記掛可說了。
我想;若真的想像這些大叔那樣發光,我必須得找到自己真正的夢想吧…
最近突然很懷念這首歌,所以又把它找出來聽了。
怎麼會突然地就懷念起它呢?我想是時候到了、也許是心情正好吧,或者說;是某種過去理解卻未能意味的感慨,促使著我有了想要去懷念、再一次感受的情緒在強烈地召喚我。
於是我就順從了那個召喚。
放在心裡的事物,即使會因時間的流逝,還是因生活的改變而逐漸消失在自己的周圍,乍看之下似乎真的完全地遺忘了,其實不然,只要那個應該憶起的的時間點到了,自然你就會想起它,可能是某個閃過的片斷或是某首歌的歌詞,即使沒有這些外在的因素,發自內心的聲音也自然會讓你不由自主地試著去回想。
不是只有這一次而已,事實上這種經驗我嘗試過很多次。
所以我是這麼覺得的:
放在心裡的事物,只要確實有放在心裡,就是你的了,永遠也不可能會消失。
就像我現在特別想回憶、重溫的這首歌一樣,雖然很久沒聽,但一直在我心中,不曾沒有過。
這首歌是日本一個樂團:Mr.Children 在 03 年發行的單曲,叫做「くるみ」
只要稍微有看一點日本影劇或聽日本音樂的人,我想沒有人不知道 Mr.Children。
因為就連我這個音樂門外漢,都知道這個樂團。
真心地說;單就歌聲而言,我不太喜歡 Mr.Children 主唱櫻井和壽的聲音,ポルノグラフィティ的主唱新藤晴一聲音我也不喜歡。我對這種…呃,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形容…嗯…就…對那種唱到尾音時感覺聲音會有點捲起來的歌聲,實在是滿無感的。
男性的歌聲,我還是比較喜歡池森秀一、藤巻亮太、還有淺岡雄也這種類型的嗓音,就是一句一句唱下來都很直接通到底,而且帶有某種直爽明朗的味道,最重要的是感覺唱到尾音時不會捲起來。
不過我發現日本滿多這種唱腔的,是那個民族的特色嗎?
雖然不喜歡,但不代表我否定這類型的歌聲,也不代表我討厭 Mr.Children,只是在綜合條件上,少了這個而無法特別地喜歡而已。
事實上我覺得要遇到各方面條件全部都喜歡的歌手或團體是很難的,事實上我到現在還沒遇過讓我有這種感覺的歌手或團體。即使是至今為止我最喜歡的樂團生物,我對於聖惠的歌聲還是覺得有點遺憾;這不是我最喜歡的歌喉類型。不過生物是我到目前所感覺到的綜合條件最好最高的,所以以後要再找出這樣的歌手還是團體,我自己也不知道還能不能有第二個。
再回到 Mr.Children 身上…
雖然我對 Mr.Children 稱不上陌生,但也絕對不算熟悉,「くるみ」儘管是一首早已熟知的經典老歌,但我對他們的認知,卻還是以這首歌佔了印象的大部分。
話說回來;
「くるみ」可是我第一個在網路上 Download 下來的 MV 呢。
記得那時我才剛換寬頻網路吧,雖說是寬頻,其實也不過是 2M 的 Cable 罷了,不過在當時還是比 256 K 的 ADSL 帥多了,那時候的 P2P 技術也才剛起步吧,而免空的使用情況也很破,我記得這個 MV 我還是在逛色情網站時看到的…囧,當時我實在做了很多現在想起來沒臉提起的事情啊。
而這個 MV 現在還在我的硬碟裡,可以說是見證我電腦從 P3 到 P4 而至雙核、20 G 到 1.5 T 的元老了,從那時候到現在我還留著的檔案,除了自己學生時期寫的幾篇文章,掃瞄進去的畫的幾十張圖、以及 DEEN 的「夢であるように」以外,就只有這個 MV 了。
有一點我現在才察覺到異樣。
那就是「くるみ」這首歌,有很長一段時間、至少兩三年的時間,我手上持有的只有 PV,沒有歌曲。
為什麼?
原因當然是出在這 PV 上頭。
歌確實是好歌,關於這一點是無庸置疑的。
櫻井和壽滄桑世故的歌聲加上動人的旋律,以及內斂感人的歌詞,僅僅如此就足以令它成為膾炙人口的好歌。
但真正令「くるみ」不朽的是它的 PV。
若是沒有這 PV,「くるみ」只會是一首很好聽很好聽的歌,卻絕對無法像現在這樣,成為經典的永恆。
我有一個朋友 SPY 這麼形容過「くるみ」的 PV:
神!唯一!
沒有之一。
意思是這個 PV 是神級水準,經典中的經典。
而且僅此一個,無人能及。
當然這或許是太過誇張的形容,但我覺得他確實說到了一個要點;僅此一個。
很多事物可以比較,但也很多事是無法比較的,「くるみ」的 PV 就是無法比較的。它已經到了這樣的境界,猶如一座極高的山峰,四處望去一片邈然,唯有自己站在雲霧繚繞的幽幽深深之中,能夠看見的;只有和自己一樣挺立在煙雲中的高峰。然而既已高到如是程度,早已沒有比較高低的必要了。
「くるみ」的 PV 的確就是這樣一個了不起的 PV。
有聽過這樣一個說法,如果看了「くるみ」的 PV 會哭,就代表是有一定年紀的大叔和大嬸了。
這種說法也太籠統、太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了吧?誰說一定是如此的呢?
但是我仔細地回想過後,最開始聽「くるみ」和看 PV 的時候,雖然覺得很感動,但是並沒有像現在這樣,心裡有無法抑止的激動,而眼裡克制不住的眼淚。
所以這個說法,似乎好像是真的有那麼一點道理喔,至少在我身上是應驗的。
這麼說我果然已經到了年紀,是個大叔了啊…
我想會有「到了某個年紀看這 PV 會哭」的說法,是因為它所描述的主角和刻畫的故事,都是一群中年大叔的關係吧。會自然地感受到共鳴的話,基本上大概也都是在有了他們相同的處境與想法的時候。
故事從一個站在街頭看起來很落寞的平凡大叔,被一把樂器行櫥窗內展示的吉他發出的光芒所吸引;而開始了這個短短 PV 故事的序幕。
看到那把吉他的大叔,想起了自己未竟的樂團夢想、想起了過去曾與自己並肩逐夢的夥伴們,於是他抱著那把吸引自己的吉他,一個接一個地拜訪那些曾有相同目標卻已各自擁有不同人生的老朋友們,在他們的面前一次又一次地彈著吉他、唱著歌成功鼓動了這些老友的熱情,已經冷卻的心再度沸騰,他們決定勇敢地去追尋一次他們早就放棄的夢想…
最後有沒有成功呢?
如果用「功成名就」的定義來看,他們是沒有成功的,在幾個場所的演唱情況反應都很冷清,最後這個樂團還是解散了。
可是,所謂的成功只能用這個觀點嗎?
我想起了島田洋七所寫的那本曾經轟動一時的「佐賀的超級阿嬤」裡,阿嬤所說的那句話:
「人到死都要懷抱著夢想!即使不能達成也無妨,因為終究是夢嘛!」
夢想是一個很好聽的名詞,但在追逐夢想的世界卻是一個殘酷真實的修羅場,因為你有夢、別人也有,夢想實現的過程其實是一個競爭激烈、彼此碰撞的道路,真正能達到目的的很少。
就是因為這樣,所以不能忘記夢想,成功也好、失敗也好,一定能獲得什麼吧。我覺得佐賀阿嬤所傳達的就是這樣一個豁達的不計較結果的人生觀。
換做這些大叔的情況也是如此的吧,他們過去曾有過的夢想,隨著現實而逐漸遺忘,但後來他們想起了它,而且決定再拼一次。那是種咬著牙不管怎麼樣一定要再幹一次的豪情壯志,而令人動容的莫過於此,年輕的時候、最有可能的時候沒有辦到的事,到了這把年紀也許更難成功。不過;就是以前因為現實而放棄了,所以現在無論如何就一定得去做一次,不然還能等到什麼時候?
至少曾經拼過、曾經閃耀過那麼一次,在冷淡的聽眾面前賣力演唱的大叔們,身上真的散發出強大的讓人無法忽視的光芒,那是夢想的光、是為了自己夢想而豁盡全力爆發的光,從靈魂深處四散而出的啟動我共鳴的光。
就算不受歡迎,也要唱下去。即使觀眾已經走光了,場地開始清場。還是要唱、唱、唱…
不為什麼,因為那就是前進夢想的過程中,可能獲得的冷漠對待。過去也許曾經害怕而裹足不前,但今日不可以再畏懼,否則就無法通過這條道路。
即使不能達成也無妨,因為終究是夢嘛!
是的,就算大叔們沒有成功,但他們勇敢地追尋過。明知現實如何但仍然為之的傻瓜般的勇氣,才是追夢的要件。
他們真的可以驕傲地抬起胸膛說;
我們組過樂團,還當眾演唱過。
所以故事的最後,他們都帶著心滿意足的笑容,在互相擁抱中道別,回到了視為正軌的人生,看起來好像是很阿Q的精神式勝利,但其實不是的,因為他們朝著前方奔跑過、那麼用力地奔跑過。
所以可以了,結果怎樣都沒有關係了,那就夠了。
擔任主唱的大叔原本將自己這個樂團命名為「Mr.Children」,但後來卻把它畫掉,改做「Mr.ADULT」
也許是察覺自己心態不再年輕、也許是在看多了太多人生的各種無奈,狂熱和執著這種屬於青春的情緒不再適合現在了,比起「Children」來說;「ADULT」或許更能表現自己歷經平凡後的真實心態吧。
在樂團解散各自回到人生道路的夕陽之下,主唱大叔扔掉了那張當初絞盡腦汁為樂團命名的,寫著的「Mr.Children」和「Mr.ADULT」的白紙,後來被一個年輕人撿去,他選擇了被大叔打叉棄用的團名「Mr.Children」,將即將成軍的樂團命名為「Mr.Children」。
這個年輕人就是「Mr.Children」的主唱櫻井和壽,是說 03 年我看這 PV 時並不知道他就是「Mr.Children」的成員,是現在重看才發現的,那時候的他看起來好年輕呢。
從「Children」到「ADULT」、然後再從「ADULT」到「Children」,我覺得那是一種精神的繼承吧。
以「ADULT」為名的大叔,是在那種一路走來的各種感觸下,對於自己不再年輕與過去曾向現實低頭的無奈反應。相較之下選擇「Children」的「Mr.Children」則是正處於追逐夢想的青春年代,他們也許以這個名字來期許自己;永遠保持年輕的心態和對夢想的執著,懷抱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敢精神不斷地向現實衝撞。並且以此向即使曾經放棄而不再搞音樂、卻毅然決定再為夢想拼搏一回的大叔們致敬,記取他們勇敢追夢的勇氣,同時要求自己避免向現實妥協、永遠以「Children」的心態奮鬥下去。
「くるみ」的 PV,讓我想起了我還在唸書時看的一部動畫,叫做「課長王子」。曾經是搖滾樂團主唱的男主角,放棄了自豪的音樂而成為了普通的上班族,後來遇到了一個公司的女同事,其實她是外星人,在找尋能夠驅動她們星球最終兵器的音樂與歌聲,而她找到的對象,就是男主角。
這個動畫感覺上是向日本的著名音樂動畫「Macross」學習的一部作品,不過「課長王子」比較多在描述一些成人世界的無奈和被迫放棄夢想的不得已。
夢想是一個很容易訂立的目標,卻也是很能檢驗現實殘酷的指標。追夢的過程中才會發現現實是如此地現實、而夢想又是如何地如夢一般。
雖然我沒有過夢想,但我也還是有過幾件想要達成的事,常常在說服自己先顧好現實,再慢慢把夢築實,但不知不覺就發現自己已經早忘了想要的是什麼,日子一天天過就這樣地也到了被稱為大叔的年紀,結果根本想不起來幹了什麼、做過了什麼。
活了這麼多年,但每當要跟任何人介紹自己時卻啞口無言地說不出話來,因為真的從這些歲月裡找不到自己累積了什麼好可以跟人說的,真的就像市川拓司筆下的頁碼老師一樣,一片空白。
以前看「課長王子」雖然隱約有感覺到它背後的成人寫實味,但終究懵懵懂懂地把它當成一個調性比較黑色的動畫,無法深究更多,對當時的我只知道這部動畫有探討得很深的社會人生課題、還有男主角演奏的搖滾樂好黑暗好帥氣。可是在回味並重新體驗著「くるみ」帶給我的過去從沒有過的強烈心情時,也驀地想起了「課長王子」~~
動畫「海綿寶寶」裡我最喜歡的人物,不是聒噪的海綿寶寶、不是蠢到很可愛的派大星,而是總臭著一張臉的章魚哥。
為什麼我會喜歡這個個性討人厭的角色呢?
嗯…我想是因為在他身上看到了某些自己的特性吧?( 希望 ) 覺得自己和別人是不同的、外表看起來正經八百其實內心充滿了窮極無聊的狂想、還有那麼一點點對藝術品味的自傲 ( 或者說是自卑 ),而更貼切的部分是對工作沒有熱忱,只是為了生活而工作。
很不好意思地承認了這些實在說不上是優點的特點,但確實是如此的,所以看到章魚哥總令我覺得像看到自己一樣的倍感親切。
我想很少人會喜歡這個角色,因為他個性不討喜而且又缺少同情心,性格懶散卻又總是不懂得知足。但是那天在中國時報上看到一個也跟我一樣對章魚哥很有感覺的人寫了一篇關於章魚哥的文章,我才知道這樣的人雖然很少,但畢竟還是有的,那篇文章寫了一段話讓我很有感觸:
「我們都是只剩一張嘴的叛逆中年,付不起背離人生正道的代價」
這句話做了好久一段時間的我的 QQ 個人簽名檔。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我也進入了那只剩一張嘴的叛逆中年階段了呢。
沒錯,就是因為不敢擔負脫離正軌的後果,所以日子就一天過了一天,直到現在終於成了叛逆的中年人,對很多事情都不滿,沒有一件事情讓我感到快樂,吐著莫名的怨氣。其實我知道我不滿的是我自己、抱怨的對象也是自己,我是在發自己的脾氣啊,因為我看不起這個對夢想怯懦和一事無成的一無是處的沒用傢伙。
看到了「くるみ」的大叔們發光的樣子,真的讓我很羨慕,也不禁低著頭想著;自己也該要這樣發光個一次吧?就像我在「手紙」的心得裡曾提到過的,希冀的那樣。
如果我這輩子就這樣過完了,連點光芒都沒有,那會是多麼寂寥空虛的人生啊…
沒有夢想是比遺忘夢想更可悲的一件事。
遺忘的反義就是記得,會遺忘就代表曾經記掛,所以即使忘記了,以後也許還有想起的一天。
但是若不曾有過,就沒有什麼遺忘和記掛可說了。
我想;若真的想像這些大叔那樣發光,我必須得找到自己真正的夢想吧…
-
【Blue Hotel】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08 12:50:30
-
archelf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09 21:3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