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蓉老师
昨天夜里我梦见了宗蓉老师,如常的文学院研究室102,如常的只有七个人的明清传奇选小课,宗蓉老师坐在我对面,头发一如既往绑在脑后,除了我和另一个陆生,另外几个学生都有着很琼瑶的名字:美霞、筠庭、昔珊、佩芸。
宗蓉老师常常穿黑白色系的上衣配阔腿裤,眼睛大大的,看起来笔挺正直,并不适合搞笑,而她却是个腹黑的人,且笑点颇低。
比如我们上《琵琶记》,讲到末尾赵贞女作为丫鬟进入牛小姐家,与负心汉蔡伯喈书馆悲逢,二人见面前,牛小姐与夫君进行了长长一段对话铺陈假设,试探郎心,再慢慢转移话题,引赵贞女上场,宗蓉老师就一本正经的问我们:“牛小姐为什么不直接打开门,对老公说,我给你个惊喜,你前妻在这里。而非要说那么多闲话呢?”说着说着,自己也笑起来。
《张协状元》课上,她说这一时期传奇尚未定型,主题并不鲜明,好比张协与王贫女的结局,你认为作者想表达什么?我随口乱答:因果报应?她又苦恼起来:可是张协最后还是抱得美人归啊,没有恶报。过几秒又自己想通了“哎,他们应该婚姻不美满吧。”,露出狡黠一笑,闯了祸似的。
有一天在研究室上课,她讲《牡丹亭》,讲着讲着突然停下来说一句:“不要进来哦。”声音温柔中带着些恳求的意思,我抬头一看,一只校犬正端坐在研究室的门旁边,似乎很专注听她析每一齣戏的关目、套式,后来下雨了,校犬理所当然地挪进房间里听我们上课,宗蓉老师也理所当然地继续她的[风云会四朝元]、[循环连套],恢复那飘飘欲仙的高姿态。
还有一次,课还没开始,宗蓉老师进教室,看见黑板上有人写一排小字:“储藏室好恐怖。”二话不说,一边默念“是有鬼还是怎样”一边打开储藏室的门,发现并没什么异样,便一边碎碎念一边潇潇洒洒擦掉黑板上的字,也不多话。
我看人向来不准,宗蓉老师眉宇间有英气,让人想起各类女英雄,我刚打算揣测她是不是T,她就在课上说起儿子女儿的事情,她先生是戏曲概论的老师,兼我们学校艺文中心的主任,一头长发,灰白而不蓬乱,衬衫扎在裤子里配牛仔裤,他曾花大力气在学校里办侯孝贤胶片影展,又在FB上PO文章有些气恼地规劝大家年轻时一定要多看些好电影好书,不要以为711随便抓本书就是文学,打开电视就是艺术了。
她曾经向我问起昆曲、越剧在中国怎样?听到我说起,我家就住在省昆附近,在学校偶尔去天蟾逸夫听半价的学生票越剧时候,她脸上浮起一种复杂的神色,但也很快压制住了,淡淡的说起九十年代中国大陆的昆剧团第一次来台湾演出,台湾整个学界都几近痴狂的往事,我脸上的震惊就压不住了,我对古典戏曲知之甚少,难以想象是怎样执着的一群人,在没有任何影像支持的背景下纸上谈兵,单凭着热爱,在台湾歌仔戏布袋戏的加工中,为一个并不属于这岛屿的戏种开疆辟地。
我跟宗蓉老师交情不深,见到还是会客客气气叫一声“宗蓉老师”,台湾默认无论尊卑,人名只叫后两字,所以偶尔的点名时光就成为我的HAPPY HOUR,芊蓉、昔珊、佩瑜、淑娟、启庭、汉轩、官频,管窥汉字最美的拼贴法,唇齿留香让人想起余光中《两相惜》里仙人的金发梳、姐姐的银耳坠,或许有些称呼只能在一个澄澈的空间里存在,尘归尘土归土,如今再称她“宗蓉老师”,似乎也跟大氛围格格不入,自动自觉被打回原形,恭恭敬敬叫一声游教授吧。
宗蓉老师的职称也颇有意味,因为做了这个梦,昨天我翻看《明清传奇选》的课本讲义,[概论]一章她刚好印在“国立东华大学教师个人基本资料表”的背面,台大中文研究所博士班毕业,九八年至今都是担任学校华文文学系助理教授的职务,这里职称分为三档: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很多老师像她一样,做了十年十几年助理教授,半路出家的大作家苏伟贞,在成功大学的职称也是助理教授,日子也平静的过着,心安地教些通识课,不追不敢,不时担任花莲中学生文学奖、台北写作基础工程评审,对辅导孩子们写作的热情千金不换。
我自认兴趣在现当代文学,却阴差阳错的,有幸选上了宗蓉老师的课,兢兢业业读了《桃花扇》、《牡丹亭》、《南戏九种曲》等作品,更在她的带领下,非常罕见有种地细读了上下五十齣全本《长生殿》,如果我的古典修养有丝毫增进,都要归功于研究室102里那小小空间内我的耳濡目染,临行前听宗蓉老师讲起,她和先生十几年前,和学校里很多老师集资买下土地,自己设计的房子即将竣工,那片土地毗邻花莲著名度假村“理想大地”,祝她在自己的理想大地上一如既往的活的漂亮。
PS:昨天饮茶,发现带回来才开封的金萱茶不知不觉喝了一半,好怕关于台湾、关于那段时光的点滴记忆如此这般,以一种淡淡漫溢的方式退出我的生活和记忆,还是趁没忘记,多记几笔吧。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2sfePZ6YOc/
ps:视频内容跟主题无关,只是太尼玛好听了,无限单曲循环中。
宗蓉老师常常穿黑白色系的上衣配阔腿裤,眼睛大大的,看起来笔挺正直,并不适合搞笑,而她却是个腹黑的人,且笑点颇低。
比如我们上《琵琶记》,讲到末尾赵贞女作为丫鬟进入牛小姐家,与负心汉蔡伯喈书馆悲逢,二人见面前,牛小姐与夫君进行了长长一段对话铺陈假设,试探郎心,再慢慢转移话题,引赵贞女上场,宗蓉老师就一本正经的问我们:“牛小姐为什么不直接打开门,对老公说,我给你个惊喜,你前妻在这里。而非要说那么多闲话呢?”说着说着,自己也笑起来。
《张协状元》课上,她说这一时期传奇尚未定型,主题并不鲜明,好比张协与王贫女的结局,你认为作者想表达什么?我随口乱答:因果报应?她又苦恼起来:可是张协最后还是抱得美人归啊,没有恶报。过几秒又自己想通了“哎,他们应该婚姻不美满吧。”,露出狡黠一笑,闯了祸似的。
有一天在研究室上课,她讲《牡丹亭》,讲着讲着突然停下来说一句:“不要进来哦。”声音温柔中带着些恳求的意思,我抬头一看,一只校犬正端坐在研究室的门旁边,似乎很专注听她析每一齣戏的关目、套式,后来下雨了,校犬理所当然地挪进房间里听我们上课,宗蓉老师也理所当然地继续她的[风云会四朝元]、[循环连套],恢复那飘飘欲仙的高姿态。
还有一次,课还没开始,宗蓉老师进教室,看见黑板上有人写一排小字:“储藏室好恐怖。”二话不说,一边默念“是有鬼还是怎样”一边打开储藏室的门,发现并没什么异样,便一边碎碎念一边潇潇洒洒擦掉黑板上的字,也不多话。
我看人向来不准,宗蓉老师眉宇间有英气,让人想起各类女英雄,我刚打算揣测她是不是T,她就在课上说起儿子女儿的事情,她先生是戏曲概论的老师,兼我们学校艺文中心的主任,一头长发,灰白而不蓬乱,衬衫扎在裤子里配牛仔裤,他曾花大力气在学校里办侯孝贤胶片影展,又在FB上PO文章有些气恼地规劝大家年轻时一定要多看些好电影好书,不要以为711随便抓本书就是文学,打开电视就是艺术了。
她曾经向我问起昆曲、越剧在中国怎样?听到我说起,我家就住在省昆附近,在学校偶尔去天蟾逸夫听半价的学生票越剧时候,她脸上浮起一种复杂的神色,但也很快压制住了,淡淡的说起九十年代中国大陆的昆剧团第一次来台湾演出,台湾整个学界都几近痴狂的往事,我脸上的震惊就压不住了,我对古典戏曲知之甚少,难以想象是怎样执着的一群人,在没有任何影像支持的背景下纸上谈兵,单凭着热爱,在台湾歌仔戏布袋戏的加工中,为一个并不属于这岛屿的戏种开疆辟地。
我跟宗蓉老师交情不深,见到还是会客客气气叫一声“宗蓉老师”,台湾默认无论尊卑,人名只叫后两字,所以偶尔的点名时光就成为我的HAPPY HOUR,芊蓉、昔珊、佩瑜、淑娟、启庭、汉轩、官频,管窥汉字最美的拼贴法,唇齿留香让人想起余光中《两相惜》里仙人的金发梳、姐姐的银耳坠,或许有些称呼只能在一个澄澈的空间里存在,尘归尘土归土,如今再称她“宗蓉老师”,似乎也跟大氛围格格不入,自动自觉被打回原形,恭恭敬敬叫一声游教授吧。
宗蓉老师的职称也颇有意味,因为做了这个梦,昨天我翻看《明清传奇选》的课本讲义,[概论]一章她刚好印在“国立东华大学教师个人基本资料表”的背面,台大中文研究所博士班毕业,九八年至今都是担任学校华文文学系助理教授的职务,这里职称分为三档: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很多老师像她一样,做了十年十几年助理教授,半路出家的大作家苏伟贞,在成功大学的职称也是助理教授,日子也平静的过着,心安地教些通识课,不追不敢,不时担任花莲中学生文学奖、台北写作基础工程评审,对辅导孩子们写作的热情千金不换。
我自认兴趣在现当代文学,却阴差阳错的,有幸选上了宗蓉老师的课,兢兢业业读了《桃花扇》、《牡丹亭》、《南戏九种曲》等作品,更在她的带领下,非常罕见有种地细读了上下五十齣全本《长生殿》,如果我的古典修养有丝毫增进,都要归功于研究室102里那小小空间内我的耳濡目染,临行前听宗蓉老师讲起,她和先生十几年前,和学校里很多老师集资买下土地,自己设计的房子即将竣工,那片土地毗邻花莲著名度假村“理想大地”,祝她在自己的理想大地上一如既往的活的漂亮。
PS:昨天饮茶,发现带回来才开封的金萱茶不知不觉喝了一半,好怕关于台湾、关于那段时光的点滴记忆如此这般,以一种淡淡漫溢的方式退出我的生活和记忆,还是趁没忘记,多记几笔吧。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2sfePZ6YOc/
ps:视频内容跟主题无关,只是太尼玛好听了,无限单曲循环中。
-
阿浮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08-29 20: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