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其不安,安其所安,安之若命
前两天和林简单聊了聊我手里的个案。这已经是他第二次主动要介入,而我依然不觉得想要督导,真有意思。
我对他说,对这个个案来说,迫切需要的是能够去信任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总想着应该怎么做,或者依赖于他人给出的答案,急于去分析解释寻找一个标准答案。在她能够做到这一点之前我给的反馈和解释只会被理解为我告诉她的答案,而很难对她有深入的触动。
林问,那怎么才能让她做到呢?我说, 目前进展虽然很慢,但还是有明显推动的。我并不着急,因为我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我相信她也能够的。
回过头来想想自己的体验,和作为咨询师的咨询过程,忽然想到申荷永老师讲沙盘时候的三个阶段:安其不安,安其所安,安之若命。
一直对自己咨询的感觉是,方向清楚,但具体的干预效果不佳,总觉得戳在棉花上,一个推动的尝试在很多时候得到的反应不是我预期的。突然意识到,自己不够稳定。我太容易被激起不安,然后被不安推动去做反应了。在我参加体验的小组中,他们给我的反馈是我太急于作反应,反而阻挡了自己的感受。停一停再给的反应往往是很好的,第一反应却令人感觉没有深度,不太知道我想要做什么。我很清楚,我这种飞快的反应,只是对自己被激起的情绪感到不安,急于要摆脱这种不安的状态而已。
沉下来,更安住在不舒服的情绪体验中,更多地允许自己去体验和忍受这种不舒服,这对容易恐慌不安的我并非易事,是需要反反复复去尝试的。挺好的,做咨询的过程能够让我有机会去面对自己的这些不安和恐慌。
我把申老师这三句话改成自己的签名,让自己时时自勉:安其不安,安其所安,安之若命。这个“其”,不仅仅是指我的个案,更重要的是针对我自己。
我对他说,对这个个案来说,迫切需要的是能够去信任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总想着应该怎么做,或者依赖于他人给出的答案,急于去分析解释寻找一个标准答案。在她能够做到这一点之前我给的反馈和解释只会被理解为我告诉她的答案,而很难对她有深入的触动。
林问,那怎么才能让她做到呢?我说, 目前进展虽然很慢,但还是有明显推动的。我并不着急,因为我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我相信她也能够的。
回过头来想想自己的体验,和作为咨询师的咨询过程,忽然想到申荷永老师讲沙盘时候的三个阶段:安其不安,安其所安,安之若命。
一直对自己咨询的感觉是,方向清楚,但具体的干预效果不佳,总觉得戳在棉花上,一个推动的尝试在很多时候得到的反应不是我预期的。突然意识到,自己不够稳定。我太容易被激起不安,然后被不安推动去做反应了。在我参加体验的小组中,他们给我的反馈是我太急于作反应,反而阻挡了自己的感受。停一停再给的反应往往是很好的,第一反应却令人感觉没有深度,不太知道我想要做什么。我很清楚,我这种飞快的反应,只是对自己被激起的情绪感到不安,急于要摆脱这种不安的状态而已。
沉下来,更安住在不舒服的情绪体验中,更多地允许自己去体验和忍受这种不舒服,这对容易恐慌不安的我并非易事,是需要反反复复去尝试的。挺好的,做咨询的过程能够让我有机会去面对自己的这些不安和恐慌。
我把申老师这三句话改成自己的签名,让自己时时自勉:安其不安,安其所安,安之若命。这个“其”,不仅仅是指我的个案,更重要的是针对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