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米高差 ——从地平线上的奥体公园,和九米之下的下沉广场,论本土文化的重要性。
北京奥体公园规划、建筑、景观设计特点
国家体育场——鸟巢
简介:国家体育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体育场。工程总占地面积21公顷,建筑面积258,000㎡。场内观众坐席约为91000个,其中临时坐席约11000个。举行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及足球比赛决赛。奥运会后将成为北京市民广泛参与体育活动及享受体育娱乐的大型专业场所,并成为具有地标性的体育建筑和奥运遗产。
设计师:皮埃尔•德梅隆 李兴钢 赫尔佐格
竣工时间:2008年06月28日
地点: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人的活动导致了对各种类型建筑的需求,体育建筑也是如此。体育建筑来源于古希腊,而体育建筑的形式则来自于古希腊剧场。古希腊人对戏剧十分喜爱,他们建造了许多剧场来满足这一需求。当时的剧场都依山而建,呈半圆形,观众席就在山坡上层层升起。而到了古罗马时期,罗马人中意歌剧,歌剧不像戏剧一样需要背景,所以这时候的剧场就可以摆脱半圆形的形式。人们开始利用拱券结构将观众席架起来,并将两个半圆形剧场对接起来,因此形成了所谓的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并且不再需要依山而建了。而水泥的出现更是支持了古罗马剧场的这一形式,最终带给我们伟大的罗马斗兽场。
国家体育场采用钢材这一现代建筑语言,钢结构和混凝土看台上部完全脱开,互不相连,形式上呈相互围合,基础则坐在一个相连的基础底板上。现代建造技术更是使这一类建筑进一步摆脱了对山的依赖,形式更加自由。国家体育场屋顶钢结构上覆盖了双层膜结构,即固定于钢结构上弦之间的透明的上层ETFE膜和固定于钢结构下弦之下及内环侧壁的半透明的下层PTFE声学吊顶。不仅如此,国家体育场在防雷抗震等各各方面都体现了现代科技进步对建筑的影响。
“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现已完成20根桁架柱整柱以及2根下柱吊装。国家体育场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此外,国家体育场采用Q460钢材,它是一种低合金高强度钢,它在受力强度达到460兆帕时才会发生塑性变形,这个强度要比一般钢材大。
从外观上看,国家体育场的外观就是纯粹的结构,立面与结构是同一的。各个结构元素之间相互支撑,汇聚成网格状,就如同一个由树枝编织成的鸟巢。
国家体育场形似鸟巢,在体育场内部并不会让人觉得这是一个平常的大型体育建筑,它并没有很开阔的视野,声学吊顶将结构遮掩使得观众和场地上的活动成为注意的焦点。泻下的天光仿佛和万神殿同源,静谧中透着一丝神圣。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简介:国家游泳中心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其与国家体育场分列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的两侧,共同形成相对完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形象。
设计单位:中建设计联合体,澳大利亚PTW建筑师事务所、ARUP澳大利亚有限公司联合设计
竣工时间:2008年01月28日
地点: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国家游泳中心外围采用形似水泡的ETFE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膜是一种透明膜,能为场馆内带来更多自然光,它的内部是一个多层楼建筑,对称排列的大看台视野开阔,馆内乳白色的建筑和碧蓝的水池相映成趣。
2006年德国世界杯主要赛场之一的慕尼黑安联体育场也使用了ETFE气枕式外墙,但与水立方相比,两者的区别在于,水立方是完全由膜结构来进行全封闭大型体育建筑;安联运动场是单层气枕,并且是规则排列,水立方则是双层气枕,并且几乎没有形状相同的两个气枕。
由于水立方是一个方型建筑,所以膜结构被断开5个部分,各个部分连接处显得生硬,破坏了膜结构给人的圆润柔软细腻的感觉,而安联球场显得更加完整。由于ETFE膜设计为本身具有排水和排污的功能,所以水立方屋顶并没有设置女儿墙,但是实际上ETFE膜结构并没有很好的排水和排污的功能,目前水立方膜结构表面形成了污垢,整体看起来像是一个没有洗干净的床单。
而且由于水立方巨大的尺度,根据规范,其入口若要满足疏散要求,面宽几乎相当于水立方的边长,但是这破坏了水立方整个的立面效果。尽管最后研究计算接受了目前这一方案,但水立方严格来算是一个不合规范的建筑。安联球场在入口处的设计与膜结构整体结合的更好,而且托起膜结构,使其显得更加轻盈。
水立方的膜结构表皮上面还点缀着无数白色的亮点,被称为镀点,它们可以改变光线的方向,根据场内不同空间和功能来划分镀点的密度,控制采光量,比如减小观众席上方的膜结构采光量,增大泳池上方膜结构采光量,让观众不至于感觉闷热,运动员不会感觉冷。镀点和膜结构的配合给遮阳和采光带来了新的形式和可能,更加准确自由。科技总是在不断给建筑带来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水立方的地下及基础部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部分是钢网架,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通过焊接连接,共同形成了一个立方体的盒子。
图一 (钢结构骨架效果) 图二(仙台媒体中心骨架效果)
对于一个空间而言,在其中竖起一根根柱子,即破坏了空间的整体性,又阻碍视线。钢骨架结构使整个建筑显得更加通透,用钢骨架来作为墙体更是给墙体的形式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抛开结构逻辑性和合理性不谈,钢骨架和膜结构所产生的隔断效果无疑是新奇的。钢骨架结构与伊东丰雄的仙台媒体中心有异曲同工之妙。
北京奥体公园下沉广场
简介:据说2006年的多哈亚运会启用了许多当地的文化元素,使之极富特色。这一做法启发了北京的相关领导,决定在奥体公园中七个延续的下沉空间里,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段,表达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于是,首规委便召集了若干在京的建筑师,要求大家献计献策,并希望通过这一活动弥补中国建筑师对奥运项目参与不够的缺憾。
设计师:齐欣
竣工时间:2008年04月
地点: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下沉广场南部入口用现代的方式去处理皇宫的宫门,用钢材模仿古建屋顶瓦片排列的韵律感,又与下沉广场北部入口的仿明清式牌楼相互呼应,体现了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师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思考,在现代建筑中寻找中国古建的出路。
(下沉广场南边入口) (南边入口细部)
(神武门) (下沉广场北边入口)
四合院群落的屋顶是老北京城的一大特色。而这片下沉空间比公园场地的标高低出了9米,使展示建筑的第五立面成为了一种可能和必要。
除了屋顶,作为老北京城的基本构成要素,四合院这一建筑类型还具有如下特点:
1 - 相对于城市,它是封闭而私密的居住场所,空间组织中充分体现了外合内敞的原则;
2 - 建筑群体是由一系列简单矩型平面构成的“间”相拼而成的;
3 - 其结构为梁柱体系,或曰框架体系,具有所谓的“墙倒屋不塌”的特征;
4 - 其建造元素完全由预制构件组成。
建筑立面采用古建花格窗的纹理,和玻璃幕墙分开,形成双立面,增加层次感。
为使人们在不同的高度上观赏到不同的景色,方案利用9米的下沉高度,将景观设计从简单的二维空间延伸到三维:柱网上的大部分柱子直冲云霄,上面悬挂着高高低低的红色圆环。圆环在呼应了奥运标志的同时,依据高度的变换,时为座椅,时为台面,时为灯笼。入夜,红色的圆环将营造出缥缈梦幻的景象。
四合院坡屋顶的造型在西侧的商业建筑立面上得到演绎:仍然是同一规格的钢管,还保持着同样的坡度,但在这里却被竖向搁置,构成具有韵律感的墙面和出入口。
总结:
当梁思成等人从宾大带来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之后,他们又以营造学社为名开始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从发现五台山的佛光寺,到编写《中国建筑史》,梁思成将中国建筑和西方思潮都推向中华大地的舞台。可是,当密斯用十字钢柱来向西方古典柱式致敬时,我们依旧没有从中国传统建筑中获取太多营养。如果没有大屋顶,如果不用竹子去迎合西方世界的东方幻想,我们还可以做什么?鸟巢也好,水立方也好,它们只是被拿来彰显国力雄厚,就像意大利北部的碉楼一样,高过别人就是目的。罗马斗兽场也曾是罗马帝国国力的象征,可斗兽场是属于罗马人的,那是罗马人写在石头上的诗,至于鸟巢,它可以放在北京,也可以放在纽约,它是中国人贴在钢材上的纳税人的人民币。我是中国人,我也喜欢柯布,喜欢康,可每当我看见有人用现代建筑语言去表达中国传统建筑时,我会更加感动,欣喜若狂。也许齐欣的下沉广场不算大手笔,也许王澍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只是一个建筑实验场,可正如王澍回收利用旧瓦来追忆逝去的建造传统一样,中国建筑学也需要去追忆过往,我辈当以再造东方建筑学为己任!消除奥体公园的九米文化高差,亦是我辈当肩负之使命!
“你们的业是什么?你们的业就是建筑师的业,建筑师的业是什么,直接地说是建筑物之创造,为社会解决衣食住三者中住的问题;间接地说,是文化的记录者,是历史之反照镜,所以你们的问题是十分的繁难,你们的责任是十分的重大。”
——梁思成
国家体育场——鸟巢
简介:国家体育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体育场。工程总占地面积21公顷,建筑面积258,000㎡。场内观众坐席约为91000个,其中临时坐席约11000个。举行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及足球比赛决赛。奥运会后将成为北京市民广泛参与体育活动及享受体育娱乐的大型专业场所,并成为具有地标性的体育建筑和奥运遗产。
设计师:皮埃尔•德梅隆 李兴钢 赫尔佐格
竣工时间:2008年06月28日
地点: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人的活动导致了对各种类型建筑的需求,体育建筑也是如此。体育建筑来源于古希腊,而体育建筑的形式则来自于古希腊剧场。古希腊人对戏剧十分喜爱,他们建造了许多剧场来满足这一需求。当时的剧场都依山而建,呈半圆形,观众席就在山坡上层层升起。而到了古罗马时期,罗马人中意歌剧,歌剧不像戏剧一样需要背景,所以这时候的剧场就可以摆脱半圆形的形式。人们开始利用拱券结构将观众席架起来,并将两个半圆形剧场对接起来,因此形成了所谓的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并且不再需要依山而建了。而水泥的出现更是支持了古罗马剧场的这一形式,最终带给我们伟大的罗马斗兽场。
国家体育场采用钢材这一现代建筑语言,钢结构和混凝土看台上部完全脱开,互不相连,形式上呈相互围合,基础则坐在一个相连的基础底板上。现代建造技术更是使这一类建筑进一步摆脱了对山的依赖,形式更加自由。国家体育场屋顶钢结构上覆盖了双层膜结构,即固定于钢结构上弦之间的透明的上层ETFE膜和固定于钢结构下弦之下及内环侧壁的半透明的下层PTFE声学吊顶。不仅如此,国家体育场在防雷抗震等各各方面都体现了现代科技进步对建筑的影响。
“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现已完成20根桁架柱整柱以及2根下柱吊装。国家体育场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此外,国家体育场采用Q460钢材,它是一种低合金高强度钢,它在受力强度达到460兆帕时才会发生塑性变形,这个强度要比一般钢材大。
从外观上看,国家体育场的外观就是纯粹的结构,立面与结构是同一的。各个结构元素之间相互支撑,汇聚成网格状,就如同一个由树枝编织成的鸟巢。
国家体育场形似鸟巢,在体育场内部并不会让人觉得这是一个平常的大型体育建筑,它并没有很开阔的视野,声学吊顶将结构遮掩使得观众和场地上的活动成为注意的焦点。泻下的天光仿佛和万神殿同源,静谧中透着一丝神圣。
![]() |
![]() |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简介:国家游泳中心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其与国家体育场分列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的两侧,共同形成相对完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形象。
设计单位:中建设计联合体,澳大利亚PTW建筑师事务所、ARUP澳大利亚有限公司联合设计
竣工时间:2008年01月28日
地点: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 |
![]() |
国家游泳中心外围采用形似水泡的ETFE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膜是一种透明膜,能为场馆内带来更多自然光,它的内部是一个多层楼建筑,对称排列的大看台视野开阔,馆内乳白色的建筑和碧蓝的水池相映成趣。
2006年德国世界杯主要赛场之一的慕尼黑安联体育场也使用了ETFE气枕式外墙,但与水立方相比,两者的区别在于,水立方是完全由膜结构来进行全封闭大型体育建筑;安联运动场是单层气枕,并且是规则排列,水立方则是双层气枕,并且几乎没有形状相同的两个气枕。
由于水立方是一个方型建筑,所以膜结构被断开5个部分,各个部分连接处显得生硬,破坏了膜结构给人的圆润柔软细腻的感觉,而安联球场显得更加完整。由于ETFE膜设计为本身具有排水和排污的功能,所以水立方屋顶并没有设置女儿墙,但是实际上ETFE膜结构并没有很好的排水和排污的功能,目前水立方膜结构表面形成了污垢,整体看起来像是一个没有洗干净的床单。
而且由于水立方巨大的尺度,根据规范,其入口若要满足疏散要求,面宽几乎相当于水立方的边长,但是这破坏了水立方整个的立面效果。尽管最后研究计算接受了目前这一方案,但水立方严格来算是一个不合规范的建筑。安联球场在入口处的设计与膜结构整体结合的更好,而且托起膜结构,使其显得更加轻盈。
水立方的膜结构表皮上面还点缀着无数白色的亮点,被称为镀点,它们可以改变光线的方向,根据场内不同空间和功能来划分镀点的密度,控制采光量,比如减小观众席上方的膜结构采光量,增大泳池上方膜结构采光量,让观众不至于感觉闷热,运动员不会感觉冷。镀点和膜结构的配合给遮阳和采光带来了新的形式和可能,更加准确自由。科技总是在不断给建筑带来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水立方的地下及基础部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部分是钢网架,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通过焊接连接,共同形成了一个立方体的盒子。
![]() |
![]() |
图一 (钢结构骨架效果) 图二(仙台媒体中心骨架效果)
对于一个空间而言,在其中竖起一根根柱子,即破坏了空间的整体性,又阻碍视线。钢骨架结构使整个建筑显得更加通透,用钢骨架来作为墙体更是给墙体的形式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抛开结构逻辑性和合理性不谈,钢骨架和膜结构所产生的隔断效果无疑是新奇的。钢骨架结构与伊东丰雄的仙台媒体中心有异曲同工之妙。
北京奥体公园下沉广场
简介:据说2006年的多哈亚运会启用了许多当地的文化元素,使之极富特色。这一做法启发了北京的相关领导,决定在奥体公园中七个延续的下沉空间里,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段,表达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于是,首规委便召集了若干在京的建筑师,要求大家献计献策,并希望通过这一活动弥补中国建筑师对奥运项目参与不够的缺憾。
设计师:齐欣
竣工时间:2008年04月
地点: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 |
下沉广场南部入口用现代的方式去处理皇宫的宫门,用钢材模仿古建屋顶瓦片排列的韵律感,又与下沉广场北部入口的仿明清式牌楼相互呼应,体现了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师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思考,在现代建筑中寻找中国古建的出路。
![]() |
(下沉广场南边入口) (南边入口细部)
![]() |
![]() |
(神武门) (下沉广场北边入口)
四合院群落的屋顶是老北京城的一大特色。而这片下沉空间比公园场地的标高低出了9米,使展示建筑的第五立面成为了一种可能和必要。
除了屋顶,作为老北京城的基本构成要素,四合院这一建筑类型还具有如下特点:
1 - 相对于城市,它是封闭而私密的居住场所,空间组织中充分体现了外合内敞的原则;
2 - 建筑群体是由一系列简单矩型平面构成的“间”相拼而成的;
3 - 其结构为梁柱体系,或曰框架体系,具有所谓的“墙倒屋不塌”的特征;
4 - 其建造元素完全由预制构件组成。
![]() |
建筑立面采用古建花格窗的纹理,和玻璃幕墙分开,形成双立面,增加层次感。
为使人们在不同的高度上观赏到不同的景色,方案利用9米的下沉高度,将景观设计从简单的二维空间延伸到三维:柱网上的大部分柱子直冲云霄,上面悬挂着高高低低的红色圆环。圆环在呼应了奥运标志的同时,依据高度的变换,时为座椅,时为台面,时为灯笼。入夜,红色的圆环将营造出缥缈梦幻的景象。
四合院坡屋顶的造型在西侧的商业建筑立面上得到演绎:仍然是同一规格的钢管,还保持着同样的坡度,但在这里却被竖向搁置,构成具有韵律感的墙面和出入口。
![]() |
总结:
当梁思成等人从宾大带来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之后,他们又以营造学社为名开始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从发现五台山的佛光寺,到编写《中国建筑史》,梁思成将中国建筑和西方思潮都推向中华大地的舞台。可是,当密斯用十字钢柱来向西方古典柱式致敬时,我们依旧没有从中国传统建筑中获取太多营养。如果没有大屋顶,如果不用竹子去迎合西方世界的东方幻想,我们还可以做什么?鸟巢也好,水立方也好,它们只是被拿来彰显国力雄厚,就像意大利北部的碉楼一样,高过别人就是目的。罗马斗兽场也曾是罗马帝国国力的象征,可斗兽场是属于罗马人的,那是罗马人写在石头上的诗,至于鸟巢,它可以放在北京,也可以放在纽约,它是中国人贴在钢材上的纳税人的人民币。我是中国人,我也喜欢柯布,喜欢康,可每当我看见有人用现代建筑语言去表达中国传统建筑时,我会更加感动,欣喜若狂。也许齐欣的下沉广场不算大手笔,也许王澍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只是一个建筑实验场,可正如王澍回收利用旧瓦来追忆逝去的建造传统一样,中国建筑学也需要去追忆过往,我辈当以再造东方建筑学为己任!消除奥体公园的九米文化高差,亦是我辈当肩负之使命!
“你们的业是什么?你们的业就是建筑师的业,建筑师的业是什么,直接地说是建筑物之创造,为社会解决衣食住三者中住的问题;间接地说,是文化的记录者,是历史之反照镜,所以你们的问题是十分的繁难,你们的责任是十分的重大。”
——梁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