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之恋后记
山楂树之恋后记
还是决定为山楂树之恋写些东西。在这个清晨,我的思绪凝于笔端。
刚开始告诉M说我在看山楂树之恋,是言情小说,然后她笑了说了一大堆,是不是有一颗山楂树,男女主人公相约在那见面然后又发生了重重阻扰什么之类的事。当然,她没有看过书,她所说的是她所认为的俗的爱情故事的“范式”。我一笑对之,细想言情小说,无非是几个男人和几个女人排列组合之后,发生的若干的风花雪夜的事。有爱情,既有男女,免不了落俗。我们都食人间烟火,只是这俗中又有万种风情而已。
仔细想想,自己看的言情小说屈指可数。山楂树之恋算一个,它是艾米的著作。很早就提师姐提起过这个人,但是一直没有看过她的作品。借考试之际,我玩味了一把言情小说。
故事其实很简单讲得就是一个灰姑娘和一个高干子弟的相识,相知,到相恋,然后是永久的分别。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主人公静秋是一个善良、美丽、能干的女孩,她正值青春年华,从一开始的坚决不动感情到最后的对老三深深地爱恋,她从一个无知的少女蜕变到大胆的去爱的女人。老三的角色有点近乎完美,除了结局他得了不治之症永远离开了静秋。他会手风琴,有才华,在那个年代也算一个思想开放的热血青年。他总是在静秋需要帮助的时候,奇迹般的现身,悉心的呵护着脆弱的静秋的,赢得了芳心却无福享受。总之,这是一个悲剧。故事的年代是文革后不久,我想如果是老前辈看这些故事,一定会更有感触。“谁恰巧遇到这样的事,谁的心就会裂成两半”。每一代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方式,我们现在谈恋爱谁会遮着掩着,而在那个年代男女单独走在一起,就会引来闲言碎语。男女单独出去一会,那更是不得了的。那个年代,堕胎要单位开证明的,如果女的未婚怀孕,那就是被人耻笑的对象,从此没法抬头做人,生下的小孩也遭人歧视的。就像文化批评家朱大可说的,这是一本关于性压抑的原始考察报告。文中很多处描述了静秋的心理活动,其中有许多让现代人看来可笑的地方,显得她是那么的傻,那么的无知。可是,她为什么会这样呢?社会使然。没办法说我们现在这种境况好,还是那个年代的人幸福,我们只能观望历史,无法去重新体验历史。不管怎么说,文章的文笔细腻,风格清新,着实很久没看到这种纯真的小说了。摘出一些句子,供以后欣赏:
很多时候,一个人发现自己爱上了一个人,都是在跟他分别的时候,突然一下见不到那个人了,才知道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对那个人产生了很强的依恋。
静秋只觉得害怕,这种依恋的心情,她还从来没体验过,好像她在不知不觉之中把自己的心放在了他的手上,现在就随他怎么处置了。他想让她的心发痛,只要捏一捏就成;他想让她的心快乐,只要一个微笑就行。
他在她的本子上写了一行诗,大意是说:从我遇见你的那一天起,我就在心里恳求你,如果生活是一条单行道,就请你从此走在我的前面,让我时时可以看见你;如果生活是一条双行道,就请你让我牵着你的手,穿行在茫茫人海里,永远不会走丢。
静秋问老三有没有牵过别的女人的手,老三如是说:
“牵和不牵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是因为责任,有的时候,是因为没别的办法,还有的时候是因为……爱情。“这是静秋第一次听人直截了当的说“爱情”这个词。
说实话,她从来没想到过他也要上厕所的,刚开始她连他吃饭都不敢看,就觉得他应该是张画,不食人间烟火。后来好了一点,觉得他吃饭是件正常事了,但她也就进步到那个程度,觉得他就应该只进不出的。现在看到他往厕所走,想到他居然也上厕所,她觉得太尴尬了,不敢再跟踪他了,飞快地逃回家了。
她不知道这个“等”究竟是什么意思,她叫他“等”她,意思是叫他“爱”她。她想问他:“你能等我一辈子吗?”她的意思是“你能爱我一辈子吗?”只不过她不习惯于说出这个“爱”字,她就用了当地人经常用的“等”字。但是“等”跟“爱”又还是有点不同的,用了这个“等”,就有点两人不在一起的感觉。所以“等”应该是“见不到面还爱”的意思。老三见不到她的面了,他还会不会爱她?
在家待着,她的心平静不下来,她最恨的就是不知道事情真相。不知道事情真相,就像球场没有个界限一样,你不知道该站在什么地方接球,可发球的可以把球发到任何地方,那种担心防范,比一个球直接砸中你前额还恐怖。她无比烦闷,谁跟她说话她都烦,好像每个人都在故意跟她搓反绳子一样
还是决定为山楂树之恋写些东西。在这个清晨,我的思绪凝于笔端。
刚开始告诉M说我在看山楂树之恋,是言情小说,然后她笑了说了一大堆,是不是有一颗山楂树,男女主人公相约在那见面然后又发生了重重阻扰什么之类的事。当然,她没有看过书,她所说的是她所认为的俗的爱情故事的“范式”。我一笑对之,细想言情小说,无非是几个男人和几个女人排列组合之后,发生的若干的风花雪夜的事。有爱情,既有男女,免不了落俗。我们都食人间烟火,只是这俗中又有万种风情而已。
仔细想想,自己看的言情小说屈指可数。山楂树之恋算一个,它是艾米的著作。很早就提师姐提起过这个人,但是一直没有看过她的作品。借考试之际,我玩味了一把言情小说。
故事其实很简单讲得就是一个灰姑娘和一个高干子弟的相识,相知,到相恋,然后是永久的分别。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主人公静秋是一个善良、美丽、能干的女孩,她正值青春年华,从一开始的坚决不动感情到最后的对老三深深地爱恋,她从一个无知的少女蜕变到大胆的去爱的女人。老三的角色有点近乎完美,除了结局他得了不治之症永远离开了静秋。他会手风琴,有才华,在那个年代也算一个思想开放的热血青年。他总是在静秋需要帮助的时候,奇迹般的现身,悉心的呵护着脆弱的静秋的,赢得了芳心却无福享受。总之,这是一个悲剧。故事的年代是文革后不久,我想如果是老前辈看这些故事,一定会更有感触。“谁恰巧遇到这样的事,谁的心就会裂成两半”。每一代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方式,我们现在谈恋爱谁会遮着掩着,而在那个年代男女单独走在一起,就会引来闲言碎语。男女单独出去一会,那更是不得了的。那个年代,堕胎要单位开证明的,如果女的未婚怀孕,那就是被人耻笑的对象,从此没法抬头做人,生下的小孩也遭人歧视的。就像文化批评家朱大可说的,这是一本关于性压抑的原始考察报告。文中很多处描述了静秋的心理活动,其中有许多让现代人看来可笑的地方,显得她是那么的傻,那么的无知。可是,她为什么会这样呢?社会使然。没办法说我们现在这种境况好,还是那个年代的人幸福,我们只能观望历史,无法去重新体验历史。不管怎么说,文章的文笔细腻,风格清新,着实很久没看到这种纯真的小说了。摘出一些句子,供以后欣赏:
很多时候,一个人发现自己爱上了一个人,都是在跟他分别的时候,突然一下见不到那个人了,才知道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对那个人产生了很强的依恋。
静秋只觉得害怕,这种依恋的心情,她还从来没体验过,好像她在不知不觉之中把自己的心放在了他的手上,现在就随他怎么处置了。他想让她的心发痛,只要捏一捏就成;他想让她的心快乐,只要一个微笑就行。
他在她的本子上写了一行诗,大意是说:从我遇见你的那一天起,我就在心里恳求你,如果生活是一条单行道,就请你从此走在我的前面,让我时时可以看见你;如果生活是一条双行道,就请你让我牵着你的手,穿行在茫茫人海里,永远不会走丢。
静秋问老三有没有牵过别的女人的手,老三如是说:
“牵和不牵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是因为责任,有的时候,是因为没别的办法,还有的时候是因为……爱情。“这是静秋第一次听人直截了当的说“爱情”这个词。
说实话,她从来没想到过他也要上厕所的,刚开始她连他吃饭都不敢看,就觉得他应该是张画,不食人间烟火。后来好了一点,觉得他吃饭是件正常事了,但她也就进步到那个程度,觉得他就应该只进不出的。现在看到他往厕所走,想到他居然也上厕所,她觉得太尴尬了,不敢再跟踪他了,飞快地逃回家了。
她不知道这个“等”究竟是什么意思,她叫他“等”她,意思是叫他“爱”她。她想问他:“你能等我一辈子吗?”她的意思是“你能爱我一辈子吗?”只不过她不习惯于说出这个“爱”字,她就用了当地人经常用的“等”字。但是“等”跟“爱”又还是有点不同的,用了这个“等”,就有点两人不在一起的感觉。所以“等”应该是“见不到面还爱”的意思。老三见不到她的面了,他还会不会爱她?
在家待着,她的心平静不下来,她最恨的就是不知道事情真相。不知道事情真相,就像球场没有个界限一样,你不知道该站在什么地方接球,可发球的可以把球发到任何地方,那种担心防范,比一个球直接砸中你前额还恐怖。她无比烦闷,谁跟她说话她都烦,好像每个人都在故意跟她搓反绳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