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有关马宜中的新书(阿信的推荐+玛莎的序+部分全文)
摇滚本事:好个五月天--转自马宜中导演的新书
【内文摘录】摇滚本事:好个五月天
五月花?五月天?
第一次看到五月天是在任贤齐的演唱会上。他们为演唱会的前半场担任伴奏,我则是那天的录影导播。
演唱会结束,我赶到庆功宴现场,看到李宗盛的秘书慧君带著五个大男生已经要走了。庆功宴在地下室,我正要下楼,而他们正要上楼,我们就在楼梯上错身而过。慧君叫住他们,要他们跟我问好:「叫马姐!」然后整个空间里就听到一声整齐划一又很大声的:「马姐好!」
「马姐!这是公司签的新人,以后要多多照顾喔!」慧君最后补上一句。
我因为被他们的声音吓到,担心楼下的所有人都知道我「驾到」了,一时慌张就说:「有,我知道,他们是五月花!」
这时候的我,其实已经离开滚石一阵子了,只是还继续有接公司的片子拍。虽然其他公司的片约也不断,但是大家都还是说我偏心,好像滚石的音乐我都最有感觉、拍得最好。每次听别人这样抱怨,我自己都有一点心虚,但更老实一点说,其实我也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那时候,整个唱片工业已经开始萎缩,各家唱片公司都不得不以更商业的手法和音乐制作,来「维持生计」。然而比起其他唱片公司,我觉得滚石跟魔岩还是很努力想在音乐上加入一些人文的精神,做一些别人不敢做的东西。其中最成功的例子,可能就是「五月天」了!
等到在电视上看见五月天一支接一支的MV之后,我知道这五个大男生已经快速地用他们的音乐和魅力,轰炸了台湾的整个音乐圈。这个看似偶像但骨子里其实很有摇滚本事的学生乐团,做出一首首不落俗套但又令人掉泪的歌曲,用自己的语言,道出少男少女的心声,让所有人为之疯狂。
甚至连我也成了他们的忠实歌迷。
当然这成功的背后,企划也功不可没。唱片公司在他们在出第一张专辑的时候,就为他们在体育场办了一场两万人的演唱会,打破了乐坛的惯例,勇敢去做在当时可能不被看好的事,却做得漂亮又精彩!演唱会办完,企划冠伦找我帮他们拍那张专辑的最后一波主打歌〈爱情的模样〉,那应该就是我们第一次正式的合作。
一念之间的差别
好多年前,有一次我们大家坐一部车,聊到MV拍摄,忽然有人问,你最喜欢的MV是哪一支?阿信马上说〈爱情万岁〉,我心里小小地高兴了一下,然后怪兽说〈相信〉,玛莎说〈纯真〉,我又更开心了,怎麼都是我拍的呢?最后大家又问石头,他说当然是〈爱情的模样〉啦,而冠佑也老神在在地说,哎呦我最喜欢的当然是〈左键〉啦。搞了半天才知道都是在逗我开心。
不管隔多久没见面,每次看到他们,都还是有好多话可以说。怪兽聊著爱情、冠佑聊著身体的健康、石头聊著婚姻、玛莎聊著坚持、阿信聊著感动……在写这本书的期间,我问阿信,一个导演拿跟艺人合作的经验来出这样的书,是不是不好?如果变成八卦书怎麼办?可是我又告诉他,我真的很想把我的经验跟更多年轻人分享,让他们理解在这个圈子里面努力并且坚持,是多麼的重要的事……我跟他说了好几篇的想法,他看著我说:「马姐,我好期待,你一定要出!」
然后我们聊到为什麼他这麼忙,还要帮这麼多人写歌、当嘉宾站台,甚至影响到自己的团出片的时间。结果他说他的理念跟我一样,如果我们都在社会的某个层面,能够有一些影响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那为什麼不做呢?如果连我们都会担心别人会怎麼想而没做,那谁要来做呢?
他说他在我的作品里,一直都看到一种正面、可以鼓励并安慰人心的能量。比如说在〈赌神〉里,五月天提出的想法是一组人去抢劫赌场,可是我却在结尾加了一个桥段,说明了「一念之间的差别」。是的,就是一念之间,一念之间你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走向未来,而不是因为抢劫而丧命赌场。
三年后的约定
这也让我想起在他们当兵前最后的一场演唱会上,因为我是整个巡回演唱的视觉导演,我花了很多力气和心血在这个演唱会上。甚至因为他们似乎总容易召来雨神,每天我都带著祈求晴天的小辣椒为他们祈福。最后一场在台中演出完,庆功宴结束后,阿信看到我很悲伤,因为就要两年不见了,平时很少参加续摊也不喝酒的他,破纪录地陪著我、陪著大家又哭又笑。最后因为不放心有点喝太多的我,还带著浩浩荡荡的队伍送我回房间。门一关,他们就当兵去了。
再回来,他们走出了更宽广的一条路,真的变成一个爸爸级的天团了。二○○四年他们在上海的第一场演唱会,我身边的工作人员都问我五月天是谁?那场演唱会大概只有五千名观众,然而他们仍在演唱会中大声宣布:「三年后,我们八万人体育场见!」
二○○七年十月,八万人体育场,五月天出现了,一票难求。
这是历史。是努力、团结和坚持,才拼得出来的历史。
(未完待续……更多五月天幕后故事,请见本书)
===================
五月天.阿信:「有种人,她的存在就是一种安心,她的目光就是一种肯定,她站在你的眼前就是美丽的风景。她一路看著你却很少念你,很久不见就会说很想念你,真的见到你就静静听你,然后带你去吃那儿最美味的食物,餵饱你。你的努力在她眼中都是珍贵的脚印,她的努力却无声无息所有疲劳都说没关系。她是马姐,我眼中最美好的女人之一。」
阿信为马宜中导演新书写的推荐
==================
用影像拨弄音符的音乐家 文/五月天.玛莎
曾经有那麼一次,马姐和我们在台北市松山区某个巷弄里的二轮电影院待了一整天,为的是要拍摄〈左键〉这首歌的音乐录影带。
那是二○○一年的四月,五月天在前一年发行了第二张专辑《爱情万岁》,刚结束了三场第一次全台湾北中南的演唱会,再一个月后才会拿到金曲奖的最佳乐团。台湾和大陆历史性的小三通才刚开始,没人想过才几年之后居然就可以直接飞到对岸。反核四的游行才刚结束没多久,现在核四再过几年就要完工,而且每年夏天在附近的福隆还多了场摇滚和海洋的盛会。当时还称作「台北国际金融大楼」的台北101连一半都还没盖好,几个月后曼哈顿就发生了九一一世贸大楼倒塌全毁的意外。
那时第二个千禧年才刚刚开始,台湾刚完成第一次的政党轮替。
位於巷弄内的二轮电影院看起来已经颇有历史了,为了这支音乐录影带的拍摄,马姐包下了电影院一整天。我第一次看到这麼亮的电影院,除了戏院本身的灯光之外,还多了许多为了拍摄而架设的灯光。总是阴暗潮湿等著散场灯光亮起的电影院,今天忽然像是在正午开了天窗而阳光撒了进来一样。覆盖著萤幕的赭红色绒布帘幕带著铭黄色的流苏,一排排整齐的黑色皮质座椅椅背都有个塑胶牌子写著已经不知道多久没有人理会的座位号码。
〈左键〉这首歌曲,是我们为了电影《候鸟》所作电影配乐当中的主题曲,所以马姐说,希望我们唱这首歌的时候,像是坐在电影院里看著电影画面般地哼唱。
取代电影胶卷沸沸扬扬的风花雪月,现场是剧组工作人员们的忙乱吆喝。
在拍摄过程中的某个镜头,马姐在彩排过后对我说:「玛莎,这一段你的bass不是应该要滑音到高把位吗?你刚刚的手好像没有弹到高把位喔?!」
在拍摄多数音乐录影带的经验之中,导演通常都是要求我们站的位置和走位,或者是我们在镜头前表演的肢体动作要尽量夸大。几乎没有人管过我们在音乐录影带里的表演弹奏的东西是不是真的和专辑一样,而且就算不一样大概也没有几个人看得懂。马姐是第一个这麼对我说的导演,现在想起来觉得大概也会是唯一的一个。自己刚刚在那个镜头拍摄的时候是真的弹得和音乐里头的不一样,被她这麼一说,也才想起来,马姐会弹吉他,也会创作,也会唱歌。并且曾经和郑怡、王新莲一起拿到过金韵奖,还一起发表过一张评价甚高的专辑唱片。
在当完兵之后的二○○五年,五月天忙碌的程度是当兵前的好几倍。除了台湾之外,我们最常去的地方就是上海和北京。而马姐也因为工作的关系,从台北移居到了上海忙碌於广告拍摄。所以除非我们在上海工作有难得的空闲而碰巧他也有时间,我们才有可能得以在上海小聚,只是大部分的时间都很不碰巧,因此我们见面聊天的机会也比以往少许多。
那一年的五月,为了想要看李宗盛大哥和周华健大哥难得合作的《周李二人传》演唱会,我独自飞到了上海。在演唱会前,我在后台遇到了马姐。於是在整场演唱会座无虚席的状况下,我们两个人戴著工作证一起在观众席后方音控台附近的走道上,站著看完了这场三个多小时的演唱会。
我们听著他们打动人心的创作一起感动,我们听著他们令人动容的歌声一起流泪;我们听著他们幽默风趣的对白一起大笑,我们在结束后散场的人群中一起回味。
台上两位用生命创作音乐的人真挚地唱著,而我们的生命是被他们创作的音乐所影响著的。
虽然注意力总是集中在台上精彩的演出,但我们仍会在每首歌的前奏出现或是知道下一首歌是什麼的第一时间,相互分享那种即将听到这首歌的喜悦和兴奋。
偶尔,台上的歌声唱著的时候,我会用眼角偷瞄一下马姐听著每首歌的反应。
台上一位是她习惯称呼他小李的大哥,另一位是他拍过最多音乐录影带的华健大哥。
台上的每首歌和每段话,马姐的眼神和反应总是比一般的观众或是我这毛头小伙子多了些不同的表情,像是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忽然回到了她的脑中。那些歌曲、那个年代,还有那些他们一起经历过的日子。
听著听著,有时候她会转头对我说大哥创作某首歌曲的八卦,有时候她会说哪首华健大哥的的音乐录影带是她自己最满意的作品。
可是多数的时间,我们就只是静静地站在台下听著和感动著。
可能有时候偷偷各自擦著感动的眼泪,可能有时候一起为每首精彩的歌曲喝采。
马姐真的是个热爱音乐的人。不是嘴巴说说而已的那种,而是那种让歌曲进入了自己的生命,然后在自己的心里非常清楚地明白,这辈子再也不会离开这些歌曲,也绝不会离开这些歌曲所给予自己的感动。
对我来说,她不是个导演。
即使她的眼睛所看见的影像如此与众不同,即使那些影像所创造的影响力可能连她自己都想像不到。
对我来说,其实她一直都是个音乐人。
一个热爱音乐,会唱歌会玩乐器也会创作,并且让音乐带著自己在生命的道路向前走的音乐人。
只是和我们不同的是,现在的她,影像才是她的乐器,她用那些影像赋予这许多美好的歌曲更多的故事和更多的想像,并且用影像让那些音乐走到更远的地方。
她是马宜中,我们最爱的马姐,一个用影像拨弄著音符的音乐家。
【内文摘录】摇滚本事:好个五月天
五月花?五月天?
第一次看到五月天是在任贤齐的演唱会上。他们为演唱会的前半场担任伴奏,我则是那天的录影导播。
演唱会结束,我赶到庆功宴现场,看到李宗盛的秘书慧君带著五个大男生已经要走了。庆功宴在地下室,我正要下楼,而他们正要上楼,我们就在楼梯上错身而过。慧君叫住他们,要他们跟我问好:「叫马姐!」然后整个空间里就听到一声整齐划一又很大声的:「马姐好!」
「马姐!这是公司签的新人,以后要多多照顾喔!」慧君最后补上一句。
我因为被他们的声音吓到,担心楼下的所有人都知道我「驾到」了,一时慌张就说:「有,我知道,他们是五月花!」
这时候的我,其实已经离开滚石一阵子了,只是还继续有接公司的片子拍。虽然其他公司的片约也不断,但是大家都还是说我偏心,好像滚石的音乐我都最有感觉、拍得最好。每次听别人这样抱怨,我自己都有一点心虚,但更老实一点说,其实我也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那时候,整个唱片工业已经开始萎缩,各家唱片公司都不得不以更商业的手法和音乐制作,来「维持生计」。然而比起其他唱片公司,我觉得滚石跟魔岩还是很努力想在音乐上加入一些人文的精神,做一些别人不敢做的东西。其中最成功的例子,可能就是「五月天」了!
等到在电视上看见五月天一支接一支的MV之后,我知道这五个大男生已经快速地用他们的音乐和魅力,轰炸了台湾的整个音乐圈。这个看似偶像但骨子里其实很有摇滚本事的学生乐团,做出一首首不落俗套但又令人掉泪的歌曲,用自己的语言,道出少男少女的心声,让所有人为之疯狂。
甚至连我也成了他们的忠实歌迷。
当然这成功的背后,企划也功不可没。唱片公司在他们在出第一张专辑的时候,就为他们在体育场办了一场两万人的演唱会,打破了乐坛的惯例,勇敢去做在当时可能不被看好的事,却做得漂亮又精彩!演唱会办完,企划冠伦找我帮他们拍那张专辑的最后一波主打歌〈爱情的模样〉,那应该就是我们第一次正式的合作。
一念之间的差别
好多年前,有一次我们大家坐一部车,聊到MV拍摄,忽然有人问,你最喜欢的MV是哪一支?阿信马上说〈爱情万岁〉,我心里小小地高兴了一下,然后怪兽说〈相信〉,玛莎说〈纯真〉,我又更开心了,怎麼都是我拍的呢?最后大家又问石头,他说当然是〈爱情的模样〉啦,而冠佑也老神在在地说,哎呦我最喜欢的当然是〈左键〉啦。搞了半天才知道都是在逗我开心。
不管隔多久没见面,每次看到他们,都还是有好多话可以说。怪兽聊著爱情、冠佑聊著身体的健康、石头聊著婚姻、玛莎聊著坚持、阿信聊著感动……在写这本书的期间,我问阿信,一个导演拿跟艺人合作的经验来出这样的书,是不是不好?如果变成八卦书怎麼办?可是我又告诉他,我真的很想把我的经验跟更多年轻人分享,让他们理解在这个圈子里面努力并且坚持,是多麼的重要的事……我跟他说了好几篇的想法,他看著我说:「马姐,我好期待,你一定要出!」
然后我们聊到为什麼他这麼忙,还要帮这麼多人写歌、当嘉宾站台,甚至影响到自己的团出片的时间。结果他说他的理念跟我一样,如果我们都在社会的某个层面,能够有一些影响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那为什麼不做呢?如果连我们都会担心别人会怎麼想而没做,那谁要来做呢?
他说他在我的作品里,一直都看到一种正面、可以鼓励并安慰人心的能量。比如说在〈赌神〉里,五月天提出的想法是一组人去抢劫赌场,可是我却在结尾加了一个桥段,说明了「一念之间的差别」。是的,就是一念之间,一念之间你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走向未来,而不是因为抢劫而丧命赌场。
三年后的约定
这也让我想起在他们当兵前最后的一场演唱会上,因为我是整个巡回演唱的视觉导演,我花了很多力气和心血在这个演唱会上。甚至因为他们似乎总容易召来雨神,每天我都带著祈求晴天的小辣椒为他们祈福。最后一场在台中演出完,庆功宴结束后,阿信看到我很悲伤,因为就要两年不见了,平时很少参加续摊也不喝酒的他,破纪录地陪著我、陪著大家又哭又笑。最后因为不放心有点喝太多的我,还带著浩浩荡荡的队伍送我回房间。门一关,他们就当兵去了。
再回来,他们走出了更宽广的一条路,真的变成一个爸爸级的天团了。二○○四年他们在上海的第一场演唱会,我身边的工作人员都问我五月天是谁?那场演唱会大概只有五千名观众,然而他们仍在演唱会中大声宣布:「三年后,我们八万人体育场见!」
二○○七年十月,八万人体育场,五月天出现了,一票难求。
这是历史。是努力、团结和坚持,才拼得出来的历史。
(未完待续……更多五月天幕后故事,请见本书)
===================
五月天.阿信:「有种人,她的存在就是一种安心,她的目光就是一种肯定,她站在你的眼前就是美丽的风景。她一路看著你却很少念你,很久不见就会说很想念你,真的见到你就静静听你,然后带你去吃那儿最美味的食物,餵饱你。你的努力在她眼中都是珍贵的脚印,她的努力却无声无息所有疲劳都说没关系。她是马姐,我眼中最美好的女人之一。」
阿信为马宜中导演新书写的推荐
==================
用影像拨弄音符的音乐家 文/五月天.玛莎
曾经有那麼一次,马姐和我们在台北市松山区某个巷弄里的二轮电影院待了一整天,为的是要拍摄〈左键〉这首歌的音乐录影带。
那是二○○一年的四月,五月天在前一年发行了第二张专辑《爱情万岁》,刚结束了三场第一次全台湾北中南的演唱会,再一个月后才会拿到金曲奖的最佳乐团。台湾和大陆历史性的小三通才刚开始,没人想过才几年之后居然就可以直接飞到对岸。反核四的游行才刚结束没多久,现在核四再过几年就要完工,而且每年夏天在附近的福隆还多了场摇滚和海洋的盛会。当时还称作「台北国际金融大楼」的台北101连一半都还没盖好,几个月后曼哈顿就发生了九一一世贸大楼倒塌全毁的意外。
那时第二个千禧年才刚刚开始,台湾刚完成第一次的政党轮替。
位於巷弄内的二轮电影院看起来已经颇有历史了,为了这支音乐录影带的拍摄,马姐包下了电影院一整天。我第一次看到这麼亮的电影院,除了戏院本身的灯光之外,还多了许多为了拍摄而架设的灯光。总是阴暗潮湿等著散场灯光亮起的电影院,今天忽然像是在正午开了天窗而阳光撒了进来一样。覆盖著萤幕的赭红色绒布帘幕带著铭黄色的流苏,一排排整齐的黑色皮质座椅椅背都有个塑胶牌子写著已经不知道多久没有人理会的座位号码。
〈左键〉这首歌曲,是我们为了电影《候鸟》所作电影配乐当中的主题曲,所以马姐说,希望我们唱这首歌的时候,像是坐在电影院里看著电影画面般地哼唱。
取代电影胶卷沸沸扬扬的风花雪月,现场是剧组工作人员们的忙乱吆喝。
在拍摄过程中的某个镜头,马姐在彩排过后对我说:「玛莎,这一段你的bass不是应该要滑音到高把位吗?你刚刚的手好像没有弹到高把位喔?!」
在拍摄多数音乐录影带的经验之中,导演通常都是要求我们站的位置和走位,或者是我们在镜头前表演的肢体动作要尽量夸大。几乎没有人管过我们在音乐录影带里的表演弹奏的东西是不是真的和专辑一样,而且就算不一样大概也没有几个人看得懂。马姐是第一个这麼对我说的导演,现在想起来觉得大概也会是唯一的一个。自己刚刚在那个镜头拍摄的时候是真的弹得和音乐里头的不一样,被她这麼一说,也才想起来,马姐会弹吉他,也会创作,也会唱歌。并且曾经和郑怡、王新莲一起拿到过金韵奖,还一起发表过一张评价甚高的专辑唱片。
在当完兵之后的二○○五年,五月天忙碌的程度是当兵前的好几倍。除了台湾之外,我们最常去的地方就是上海和北京。而马姐也因为工作的关系,从台北移居到了上海忙碌於广告拍摄。所以除非我们在上海工作有难得的空闲而碰巧他也有时间,我们才有可能得以在上海小聚,只是大部分的时间都很不碰巧,因此我们见面聊天的机会也比以往少许多。
那一年的五月,为了想要看李宗盛大哥和周华健大哥难得合作的《周李二人传》演唱会,我独自飞到了上海。在演唱会前,我在后台遇到了马姐。於是在整场演唱会座无虚席的状况下,我们两个人戴著工作证一起在观众席后方音控台附近的走道上,站著看完了这场三个多小时的演唱会。
我们听著他们打动人心的创作一起感动,我们听著他们令人动容的歌声一起流泪;我们听著他们幽默风趣的对白一起大笑,我们在结束后散场的人群中一起回味。
台上两位用生命创作音乐的人真挚地唱著,而我们的生命是被他们创作的音乐所影响著的。
虽然注意力总是集中在台上精彩的演出,但我们仍会在每首歌的前奏出现或是知道下一首歌是什麼的第一时间,相互分享那种即将听到这首歌的喜悦和兴奋。
偶尔,台上的歌声唱著的时候,我会用眼角偷瞄一下马姐听著每首歌的反应。
台上一位是她习惯称呼他小李的大哥,另一位是他拍过最多音乐录影带的华健大哥。
台上的每首歌和每段话,马姐的眼神和反应总是比一般的观众或是我这毛头小伙子多了些不同的表情,像是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忽然回到了她的脑中。那些歌曲、那个年代,还有那些他们一起经历过的日子。
听著听著,有时候她会转头对我说大哥创作某首歌曲的八卦,有时候她会说哪首华健大哥的的音乐录影带是她自己最满意的作品。
可是多数的时间,我们就只是静静地站在台下听著和感动著。
可能有时候偷偷各自擦著感动的眼泪,可能有时候一起为每首精彩的歌曲喝采。
马姐真的是个热爱音乐的人。不是嘴巴说说而已的那种,而是那种让歌曲进入了自己的生命,然后在自己的心里非常清楚地明白,这辈子再也不会离开这些歌曲,也绝不会离开这些歌曲所给予自己的感动。
对我来说,她不是个导演。
即使她的眼睛所看见的影像如此与众不同,即使那些影像所创造的影响力可能连她自己都想像不到。
对我来说,其实她一直都是个音乐人。
一个热爱音乐,会唱歌会玩乐器也会创作,并且让音乐带著自己在生命的道路向前走的音乐人。
只是和我们不同的是,现在的她,影像才是她的乐器,她用那些影像赋予这许多美好的歌曲更多的故事和更多的想像,并且用影像让那些音乐走到更远的地方。
她是马宜中,我们最爱的马姐,一个用影像拨弄著音符的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