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 ,你知道吗 ? 我今天算是亲身体验了!
同理心英文为“empathy”,与同情心“sympathy”不同。同理心是能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著想,真正站在对方的立场,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情,并且能够表达出你对对方感受与需要的理解。
「同情」,希腊原文的意思是“feeling with”,认知别人的痛苦,而引起恻隐之心。「同理」,希腊文原文的意思是“physical affection, partially”是指如同身体的一部分,能够感同身受,有可能自己也经历过类似的伤痛,或者能够实际把自己放在别人的立场。
这也就是英文所谓的”\"put yourself in other\'s shoes\"(把脚放在别人的鞋子里),穿上了他人的鞋子才能够了解当事人穿同一双鞋子的感受。同情心可以产生照顾和保护;同理心却可以提昇到“close bonded relationship”(亲密连结的关係)。
A. 如何「悲你所悲」、「苦你所苦」?
同理心的两个必要条件:倾听他人;有正确反应。
同理心是牵涉到两个人的互动过程,必须认真地倾听,而且了解接纳对方的感觉,这是一种认同他人体验的态度。同理心的确是一种关心与爱的艺术。不过,它不是与生俱来的,有很多人从来没有发挥过这种以共鸣方式去了解周围人的艺术或技巧。
在我们的新书《高EQ的惊人影响力》里,第五课提到「标籤自己的情绪是学习EQ的开始」,第十课里谈到「同理心是学习标籤他人的情绪」。
当听到朋友遇到灾难时有同情心的人会说:「我真替你感到难过,好可怜喔!」但是有同理心的人却说:「遇到这样的事,我了解这真是一种锥心之痛」。
B .如何发展与应用同理心呢?
确实倾听,不只是听话的内容,也能听出话中的感受。
阅读他人的肢体语言、表情、态度,留意他情绪上的喜怒哀乐。
接纳对方的感受不管你认同与否,那感受都是真实存在的。
「穿他的鞋」,设身处地,自问:「如果是我……,我会希望对方如何回应我?」
必须要有反应,而反应的方式是令对方知道「我了解他」。
用正确的行为来表达了解与支持。
以下是同理心的示範:
1.
A:「我最爱开快车,觉得好凉快!」(状况)
B:「开快车多危险哪!」(是对的意见,但没有同理心的反应)
C:「开快车的确蛮刺激,蛮凉快的,但是安全也很重要。」(有同理心的反应,又有规劝)
2
A:「路好黑噢!我不敢走过去!」(状况)
B:「你不应该害怕!你明晓得那里有没有什麽会伤害你的!」(可能是事实,但是没有同理,也没有帮助的行动)
C:「这条路一盏路灯都没有,确实让人很害怕,不过我对这里的环境蛮熟悉的,知道治安还不错,不然我陪你走过去,好吗?」(表达同理又提供有用的资讯和具体的协助)
3. 如何「乐你所乐」,「幸你所幸」
悲伤他人的悲伤比较容易,因为人总是有同情心的,看到电视报导地震、海啸的受灾区,不禁会产生怜悯的感受,但是能「快乐别人的快乐」就比较不容易了,因为嫉妒是人之常情。
英国心理医师 Emma Baskerville在 2008年十一月 Psychologies 杂誌发表的「如何替别人感到快乐」(How to be Happy for Someone)一文中,提到以下四点值得我们参考,帮助我们学习同理心,能够真正的「快乐他人的快乐」:
1.嫉妒是缺乏安全感的放大镜
虽然我们很希望自己的家人与朋友快乐,但是当我们看到他们好运当头时,难免会感觉酸酸的不是滋味,嫉妒别人的时候应该把眼光与观点调整一下,因为别人的成功不代表自己的失败。
2.不要比较与竞争
某种成功能让一些人快乐,但是不见得会带给你同样的满足感,问问自己如果同样的情况是否真的让你快乐。
3.回忆自己的感恩和祝福
如果你也很努力,但是总是运气不好,再次调整想法,虽然我认为我的付出应得报偿,同样的别人的付出也应得收穫。回想一下自己以前辛勤工作後开花结果的经验和上帝给的祝福,那时是否自己也巴不得与他人分享快乐?
4.化嫉妒为动力
如果别人有高成就,我们可以选择替他高兴,同时也被激励,或者选择嘴歪眼斜地批评指教。如果能够将嫉妒之心化为鞭策自己前进的力量,甚至可以请教他成功的秘诀,帮助自己达到目标。
「同情」,希腊原文的意思是“feeling with”,认知别人的痛苦,而引起恻隐之心。「同理」,希腊文原文的意思是“physical affection, partially”是指如同身体的一部分,能够感同身受,有可能自己也经历过类似的伤痛,或者能够实际把自己放在别人的立场。
这也就是英文所谓的”\"put yourself in other\'s shoes\"(把脚放在别人的鞋子里),穿上了他人的鞋子才能够了解当事人穿同一双鞋子的感受。同情心可以产生照顾和保护;同理心却可以提昇到“close bonded relationship”(亲密连结的关係)。
A. 如何「悲你所悲」、「苦你所苦」?
同理心的两个必要条件:倾听他人;有正确反应。
同理心是牵涉到两个人的互动过程,必须认真地倾听,而且了解接纳对方的感觉,这是一种认同他人体验的态度。同理心的确是一种关心与爱的艺术。不过,它不是与生俱来的,有很多人从来没有发挥过这种以共鸣方式去了解周围人的艺术或技巧。
在我们的新书《高EQ的惊人影响力》里,第五课提到「标籤自己的情绪是学习EQ的开始」,第十课里谈到「同理心是学习标籤他人的情绪」。
当听到朋友遇到灾难时有同情心的人会说:「我真替你感到难过,好可怜喔!」但是有同理心的人却说:「遇到这样的事,我了解这真是一种锥心之痛」。
B .如何发展与应用同理心呢?
确实倾听,不只是听话的内容,也能听出话中的感受。
阅读他人的肢体语言、表情、态度,留意他情绪上的喜怒哀乐。
接纳对方的感受不管你认同与否,那感受都是真实存在的。
「穿他的鞋」,设身处地,自问:「如果是我……,我会希望对方如何回应我?」
必须要有反应,而反应的方式是令对方知道「我了解他」。
用正确的行为来表达了解与支持。
以下是同理心的示範:
1.
A:「我最爱开快车,觉得好凉快!」(状况)
B:「开快车多危险哪!」(是对的意见,但没有同理心的反应)
C:「开快车的确蛮刺激,蛮凉快的,但是安全也很重要。」(有同理心的反应,又有规劝)
2
A:「路好黑噢!我不敢走过去!」(状况)
B:「你不应该害怕!你明晓得那里有没有什麽会伤害你的!」(可能是事实,但是没有同理,也没有帮助的行动)
C:「这条路一盏路灯都没有,确实让人很害怕,不过我对这里的环境蛮熟悉的,知道治安还不错,不然我陪你走过去,好吗?」(表达同理又提供有用的资讯和具体的协助)
3. 如何「乐你所乐」,「幸你所幸」
悲伤他人的悲伤比较容易,因为人总是有同情心的,看到电视报导地震、海啸的受灾区,不禁会产生怜悯的感受,但是能「快乐别人的快乐」就比较不容易了,因为嫉妒是人之常情。
英国心理医师 Emma Baskerville在 2008年十一月 Psychologies 杂誌发表的「如何替别人感到快乐」(How to be Happy for Someone)一文中,提到以下四点值得我们参考,帮助我们学习同理心,能够真正的「快乐他人的快乐」:
1.嫉妒是缺乏安全感的放大镜
虽然我们很希望自己的家人与朋友快乐,但是当我们看到他们好运当头时,难免会感觉酸酸的不是滋味,嫉妒别人的时候应该把眼光与观点调整一下,因为别人的成功不代表自己的失败。
2.不要比较与竞争
某种成功能让一些人快乐,但是不见得会带给你同样的满足感,问问自己如果同样的情况是否真的让你快乐。
3.回忆自己的感恩和祝福
如果你也很努力,但是总是运气不好,再次调整想法,虽然我认为我的付出应得报偿,同样的别人的付出也应得收穫。回想一下自己以前辛勤工作後开花结果的经验和上帝给的祝福,那时是否自己也巴不得与他人分享快乐?
4.化嫉妒为动力
如果别人有高成就,我们可以选择替他高兴,同时也被激励,或者选择嘴歪眼斜地批评指教。如果能够将嫉妒之心化为鞭策自己前进的力量,甚至可以请教他成功的秘诀,帮助自己达到目标。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