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花田半亩》:写给天国的田维
关于田维:
北京女孩。家人和朋友喜欢叫她田田。1986年4月5日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15岁时身患绝症,开始书写博客,追问生命与青春的意义,文字充满了爱、感恩、坚忍与真诚。2004年考入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她的博客在同学中广为流传。2007年8月13日,田田离开人间,去世的前一天,仍在写作。留下一部《花田半亩》,感动和激励着无数人。
关于《花田半亩》
书名:田维有数个博客,其中“花田半亩”最著名,取意于南宋哲学家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书签:田维拍摄的龙胆花,是她最爱的花。
彩页:与田维个人照片搭配的诗稿、画作、摄影均出自田维之手。
插图:莲的四季轮回。田维喜欢的一句诗:“莲叶何田田。”莲,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生命无限延伸的姿态。
正文:田维所有博客的精华,以及各界人士的评论,祝福。
“永远的田维,永远的花田半亩”纪念博客:
http://lidanyang1228.blog.163.com
你看到了吗?:
一个年轻仅21岁就离开人世的美丽女孩田维,留下了50余万字的博客文集,却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人。一个21岁年轻柔弱女子、面对死亡的那份宁静,让人感叹生命是这个宇宙间最美丽的东西,同时生命也是如此让人敬畏。
——“2009年度最值得一读的30本好书”专家评委组
《花田半亩》是一部写在制高点上的80代的心灵史。这本书里所表达的情感,可以看做是代表这一代孩子,以及许许多多像田维这样的男孩女孩,对我们这个成人主宰的世界的告白,是让我们去理解80代最向上的最阳光的嘴好的孩子的心灵史。书中的一部分即使翻译成世界上的任何一种语言,摆在其他国家的成人面前,也会感动他们的。他们也会认为,中国还有这么了不起的女孩,这么可爱的女孩。一本书,对于我们成年人都有这样的一种影响力,我坚信它具有经典性。
——著名作家 梁晓声
文学本身的魅力被传达出来,我以为这是中国文化复兴前夜的晨曦,它成为我们一直渴望寻找而终于得以见到的文化价值的标准之一。感谢田维!感谢这文字所承载的对生命的感动!
——北京新文化艺术中心艺术总监 付鹏
为什么你的日记被称为青春文学的希望?为什么在你离开的两年后我们开始对你念念不忘?为什么我们被你的散文感动?为什么我们从你的遗作中看到了生命的光亮?
——作家 王小柔
读了这本书,我忍不住泪流满面。这是怎样的一种对死亡的体会和对生命的洞察。
——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主持人 李潘
这世界的浮躁和喧嚣,本已无以附加,可看了《花田半亩》,让我感受到那份关于生命、生活的清澈的美,经典的艺术作品就应该有这样的建造意味。
——青年油画家 韩冉飞
“混沌”——阳光还是穿不透这个角落。“混沌”是田田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两个字。“穿不透”不是“照不到”。田田已经站在了生命的哲学高地,却从此嘎然而止。
——出版人 明子
在命运的严冬里,田维以她的淡定和从容面对死亡的威胁,再次激发我们对生命的感知。她以文字证明,我走了,但我曾经来过。
——书评人 张弘
田维的文字有一种力量,她使人心变得纯净,沉静,愈发觉得世界和生命的好来。
——《中华读报日》记者 陈清霞
她和文学的关系百分之百的纯粹。
——《北京日报》记者 路艳霞
她的世界里,没有“老去”这个词。
——《北京晨报》记者 朱玲
在经历了近年来文化界一个又一个“某某门”,一次又一次的口水仗、炒作张、折腾仗之后,在感叹为什么我们只剩一片喧嚣,而如此缺乏直指入人心的一部作品时,《花田半亩》在岁末到来。默默地,让我们在泪水中,体会一个生命永远定格在21岁女孩的绝唱。
——《北京日报》记者 刘婷
……
花田里的文字,不是生活真实的热闹,是飘在半空的寂寞。我爱那凌空的寂寞,因寂寞而冷静,而人却不能够不用双脚去行走。生活终究是热闹的,世俗,喧嚣,甚至肮脏。但这就是我所眷恋的生活,我不该拒绝它真实的面目。
——田维
嘿!
你看到了吗?你知道吗?
你期盼有一天在王府井书城也能买到属于自己的一本书的朴素梦想,就这样实现了,那么多人的赞美,都快把你淹没了吧?读过你让人窒息的、让人掉泪的美之后,我知道你仍活在某个地方,那个地方我能看见,于是我想要开始和你交谈。
但凡看过你文字的人,无疑不被你面对死亡的坚忍与沉静所打动,你在生命之外洞察生命,你看到的不是无尽的恐惧和悲痛,更多的是对生命的追问和反思,这一点,在你越接近死亡的日子里,越能读到,深深让人敬畏,更觉得心疼。你说你愿意幸福,只愿意幸福。但“好好生活”这四个字一点也不慈悲。我现在知道,这样的四个字这么艰难、深邃。让人迷惑,让人痛苦,甚至让人绝望。日子纷落,竟让我无处躲藏。而你的幸福,是将死神那紧逼的步伐读的像舞步一样轻快。多么美好的生命!你是上天派来的天使,用你清灵而通达的文字照亮了我,让我看清自己的渺小,看清我这个生命的微不足道。你给了我许久不曾的温暖。而千千万万的读者和我一样,因为你,我们在废墟里感受到了天光。
你知道吗?你有那么的伟大。
是谁说过,生命是一片纯白的空地,孤独的人们反复徘徊。
在这一片纯白之上,我哭了又笑了,一点点明白人世所谓的道理。
当生命终于也随浮华远去,我终于得到安宁。
——田维
每读你的文字,也让我的生命远离喧嚣,贴紧安宁。我看到你对日常生活细致描写的背后浅淡的流露出你略带忧伤的无可奈何,你的无可奈何不是因为死亡,而是有太多的深爱,让你感到切肤般感同身受的疼痛,你说你迎接所有安排,无所怨恨和悲戚,从容淡定。这样的生命,是骄傲而尊贵的。你于是决定拒绝狼狈,拒绝一切忧伤,虽然你落下了眼泪,但是我仿佛看到你眼泪中侵润着眷恋的微笑。于是我肃然起敬,致你和你神圣不可冒犯生命。
在我的右眼下有一颗痣,那是一颗会使人流泪的痣。
如果可以,只让我的右眼去流泪吧。
另一只眼睛,让她拥有明媚与微笑。
——田维
我也有一只被血丝所覆盖的左眼,但我几乎忘记了,即便湛蓝的天空一半带红。我想和你一样,失去便失去吧,把最好的留给还拥有着的。笑看人生不容易做到但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企图。
妈妈说,如果能够再次孕育你该多好。
你仿佛是在怨恨自己,将我生成多病的身躯。
妈妈,我却时常感谢你,你给我的生命。
即使这身躯,有许多不如意,但生命,从来都是独一无二、最可宝贵的礼物。
我感谢,今生我是你的女儿,感谢能依偎在你的身旁,能够开放在你的手心。
妈妈,不幸的是我们共同的命运。
幸福,却是更深切的主题。
——田维
你已看到彼岸真理之国的曙光,你一定理解了什么是幸福尽管它有那么深邃难懂。而我们仍旧在人生之路上下而求索,何为幸福。幸福即是幸福的吗?你沉静的坐在一旁笑而不语。
我多想,在一个结了冰花的晨早,醒在你的梦里。
我们都是,留恋人间的天使。
万物美好,我在中央。
——田维
醒在我的梦里,万物美好,你在中央。
有人说如果可以,希望拿出自己活得一半时间给你。
有人说很害怕抽血,但如果你还活着,她愿意把自己的骨髓送给你。
有人说你的日记每读每下泪,她在读,她爱人在读,她孩子也在读。
有人说要用一生来诠释你的一生。
有人说,会不经意间爱上你,无论是认识还是不认识的人。认识你的人会爱上你这个人,再是你的文字;不认识你的人会先爱上你的文字,然后爱上你这个人。
有人说你的朋友是幸运的,因为想你的时候,可以一遍一遍的阅读你留下的字,狠狠的哭泣。
还有好多好多人说了好多好多
……
倘若,这世上从来未有我
那么,又有什么遗憾
什么悲伤
生命是跌撞的曲折
死亡是宁静的星
归于尘土
归于雨露
这世上不再有我
却又无处不是我
——田维
还是想告诉每一位爱田维以及为田维所爱的人:一个故事尚未展开就突然结束,一首乐曲刚刚走向高潮便戛然而止,这意味的并不是什么短暂,而恰恰是永恒,因为永恒根本就不是时间的漫长延续,而正是一瞬对于时间无限锁链的毅然挣脱。
——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家,为田维讲授过文学、电影等课程 陆文斌
你说你是一个钻进文字里才可以安心生活的人。于是你就这样,在所有你存在过的地方,成为了永恒。
你孤独的冥想,盛开花的梦笔。每每阅读,每每感动,欲带惋惜,却沉静于文学的纯粹。我只是想,有一天我会去北京,去西山的那片墓地,带一束龙胆花去,以生致另一种生的敬意,看看你,也问问你。
北京女孩。家人和朋友喜欢叫她田田。1986年4月5日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15岁时身患绝症,开始书写博客,追问生命与青春的意义,文字充满了爱、感恩、坚忍与真诚。2004年考入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她的博客在同学中广为流传。2007年8月13日,田田离开人间,去世的前一天,仍在写作。留下一部《花田半亩》,感动和激励着无数人。
关于《花田半亩》
书名:田维有数个博客,其中“花田半亩”最著名,取意于南宋哲学家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书签:田维拍摄的龙胆花,是她最爱的花。
彩页:与田维个人照片搭配的诗稿、画作、摄影均出自田维之手。
插图:莲的四季轮回。田维喜欢的一句诗:“莲叶何田田。”莲,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生命无限延伸的姿态。
正文:田维所有博客的精华,以及各界人士的评论,祝福。
“永远的田维,永远的花田半亩”纪念博客:
http://lidanyang1228.blog.163.com
你看到了吗?:
一个年轻仅21岁就离开人世的美丽女孩田维,留下了50余万字的博客文集,却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人。一个21岁年轻柔弱女子、面对死亡的那份宁静,让人感叹生命是这个宇宙间最美丽的东西,同时生命也是如此让人敬畏。
——“2009年度最值得一读的30本好书”专家评委组
《花田半亩》是一部写在制高点上的80代的心灵史。这本书里所表达的情感,可以看做是代表这一代孩子,以及许许多多像田维这样的男孩女孩,对我们这个成人主宰的世界的告白,是让我们去理解80代最向上的最阳光的嘴好的孩子的心灵史。书中的一部分即使翻译成世界上的任何一种语言,摆在其他国家的成人面前,也会感动他们的。他们也会认为,中国还有这么了不起的女孩,这么可爱的女孩。一本书,对于我们成年人都有这样的一种影响力,我坚信它具有经典性。
——著名作家 梁晓声
文学本身的魅力被传达出来,我以为这是中国文化复兴前夜的晨曦,它成为我们一直渴望寻找而终于得以见到的文化价值的标准之一。感谢田维!感谢这文字所承载的对生命的感动!
——北京新文化艺术中心艺术总监 付鹏
为什么你的日记被称为青春文学的希望?为什么在你离开的两年后我们开始对你念念不忘?为什么我们被你的散文感动?为什么我们从你的遗作中看到了生命的光亮?
——作家 王小柔
读了这本书,我忍不住泪流满面。这是怎样的一种对死亡的体会和对生命的洞察。
——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主持人 李潘
这世界的浮躁和喧嚣,本已无以附加,可看了《花田半亩》,让我感受到那份关于生命、生活的清澈的美,经典的艺术作品就应该有这样的建造意味。
——青年油画家 韩冉飞
“混沌”——阳光还是穿不透这个角落。“混沌”是田田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两个字。“穿不透”不是“照不到”。田田已经站在了生命的哲学高地,却从此嘎然而止。
——出版人 明子
在命运的严冬里,田维以她的淡定和从容面对死亡的威胁,再次激发我们对生命的感知。她以文字证明,我走了,但我曾经来过。
——书评人 张弘
田维的文字有一种力量,她使人心变得纯净,沉静,愈发觉得世界和生命的好来。
——《中华读报日》记者 陈清霞
她和文学的关系百分之百的纯粹。
——《北京日报》记者 路艳霞
她的世界里,没有“老去”这个词。
——《北京晨报》记者 朱玲
在经历了近年来文化界一个又一个“某某门”,一次又一次的口水仗、炒作张、折腾仗之后,在感叹为什么我们只剩一片喧嚣,而如此缺乏直指入人心的一部作品时,《花田半亩》在岁末到来。默默地,让我们在泪水中,体会一个生命永远定格在21岁女孩的绝唱。
——《北京日报》记者 刘婷
……
花田里的文字,不是生活真实的热闹,是飘在半空的寂寞。我爱那凌空的寂寞,因寂寞而冷静,而人却不能够不用双脚去行走。生活终究是热闹的,世俗,喧嚣,甚至肮脏。但这就是我所眷恋的生活,我不该拒绝它真实的面目。
——田维
嘿!
你看到了吗?你知道吗?
你期盼有一天在王府井书城也能买到属于自己的一本书的朴素梦想,就这样实现了,那么多人的赞美,都快把你淹没了吧?读过你让人窒息的、让人掉泪的美之后,我知道你仍活在某个地方,那个地方我能看见,于是我想要开始和你交谈。
但凡看过你文字的人,无疑不被你面对死亡的坚忍与沉静所打动,你在生命之外洞察生命,你看到的不是无尽的恐惧和悲痛,更多的是对生命的追问和反思,这一点,在你越接近死亡的日子里,越能读到,深深让人敬畏,更觉得心疼。你说你愿意幸福,只愿意幸福。但“好好生活”这四个字一点也不慈悲。我现在知道,这样的四个字这么艰难、深邃。让人迷惑,让人痛苦,甚至让人绝望。日子纷落,竟让我无处躲藏。而你的幸福,是将死神那紧逼的步伐读的像舞步一样轻快。多么美好的生命!你是上天派来的天使,用你清灵而通达的文字照亮了我,让我看清自己的渺小,看清我这个生命的微不足道。你给了我许久不曾的温暖。而千千万万的读者和我一样,因为你,我们在废墟里感受到了天光。
你知道吗?你有那么的伟大。
是谁说过,生命是一片纯白的空地,孤独的人们反复徘徊。
在这一片纯白之上,我哭了又笑了,一点点明白人世所谓的道理。
当生命终于也随浮华远去,我终于得到安宁。
——田维
每读你的文字,也让我的生命远离喧嚣,贴紧安宁。我看到你对日常生活细致描写的背后浅淡的流露出你略带忧伤的无可奈何,你的无可奈何不是因为死亡,而是有太多的深爱,让你感到切肤般感同身受的疼痛,你说你迎接所有安排,无所怨恨和悲戚,从容淡定。这样的生命,是骄傲而尊贵的。你于是决定拒绝狼狈,拒绝一切忧伤,虽然你落下了眼泪,但是我仿佛看到你眼泪中侵润着眷恋的微笑。于是我肃然起敬,致你和你神圣不可冒犯生命。
在我的右眼下有一颗痣,那是一颗会使人流泪的痣。
如果可以,只让我的右眼去流泪吧。
另一只眼睛,让她拥有明媚与微笑。
——田维
我也有一只被血丝所覆盖的左眼,但我几乎忘记了,即便湛蓝的天空一半带红。我想和你一样,失去便失去吧,把最好的留给还拥有着的。笑看人生不容易做到但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企图。
妈妈说,如果能够再次孕育你该多好。
你仿佛是在怨恨自己,将我生成多病的身躯。
妈妈,我却时常感谢你,你给我的生命。
即使这身躯,有许多不如意,但生命,从来都是独一无二、最可宝贵的礼物。
我感谢,今生我是你的女儿,感谢能依偎在你的身旁,能够开放在你的手心。
妈妈,不幸的是我们共同的命运。
幸福,却是更深切的主题。
——田维
你已看到彼岸真理之国的曙光,你一定理解了什么是幸福尽管它有那么深邃难懂。而我们仍旧在人生之路上下而求索,何为幸福。幸福即是幸福的吗?你沉静的坐在一旁笑而不语。
我多想,在一个结了冰花的晨早,醒在你的梦里。
我们都是,留恋人间的天使。
万物美好,我在中央。
——田维
醒在我的梦里,万物美好,你在中央。
有人说如果可以,希望拿出自己活得一半时间给你。
有人说很害怕抽血,但如果你还活着,她愿意把自己的骨髓送给你。
有人说你的日记每读每下泪,她在读,她爱人在读,她孩子也在读。
有人说要用一生来诠释你的一生。
有人说,会不经意间爱上你,无论是认识还是不认识的人。认识你的人会爱上你这个人,再是你的文字;不认识你的人会先爱上你的文字,然后爱上你这个人。
有人说你的朋友是幸运的,因为想你的时候,可以一遍一遍的阅读你留下的字,狠狠的哭泣。
还有好多好多人说了好多好多
……
倘若,这世上从来未有我
那么,又有什么遗憾
什么悲伤
生命是跌撞的曲折
死亡是宁静的星
归于尘土
归于雨露
这世上不再有我
却又无处不是我
——田维
还是想告诉每一位爱田维以及为田维所爱的人:一个故事尚未展开就突然结束,一首乐曲刚刚走向高潮便戛然而止,这意味的并不是什么短暂,而恰恰是永恒,因为永恒根本就不是时间的漫长延续,而正是一瞬对于时间无限锁链的毅然挣脱。
——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家,为田维讲授过文学、电影等课程 陆文斌
你说你是一个钻进文字里才可以安心生活的人。于是你就这样,在所有你存在过的地方,成为了永恒。
你孤独的冥想,盛开花的梦笔。每每阅读,每每感动,欲带惋惜,却沉静于文学的纯粹。我只是想,有一天我会去北京,去西山的那片墓地,带一束龙胆花去,以生致另一种生的敬意,看看你,也问问你。
-
喵喵喵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16 19: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