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与儒:在中国的相遇 听课笔记1 2011-9-3
耶与儒:在中国的相遇
梁元生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院长,文学系主任,历史系教授
一、文化中国的使命与历史:
新亚书院 手空空,无一物,路遥遥,无止境
新亚书院(New Asia College),香港中文大学建校三大书院之一。校址在香港九龙,由钱穆创办。详见baidu
评价:新亚书院的创办有一段非常艰辛的创办历史。当时捐助新亚书院的就有美国亚洲协会、美国哈佛燕京学社、洛克斐勒基金会、英国文化协会、香港孟氏教育基金会,及香港明裕文化基金会。可见杜维明教授与晨兴文化中国计划以及梁元生教授的历史关系。
崇基学院(Chung Chi College)是香港中文大学四家书院之一,也是其中一家创校书院及规模最大的书院,依据基督教之传统,提供高等教育,以中文为主要之授课语言,本教导青年发扬基督精神,研习高深学术,促进研究工作,并培养社会有用人才为宗旨。崇基学院之成立,其主因是并合内地十三间基督教大学而成的。鉴于五十年代初期香港社会对中文高等教育之需要,崇基学院于1951年十月由香港基督教教会代表所创办。
评价:崇基书院每个星期都有一个座谈会形式的交流活动。不是基督教的传教,而是讨论一些共同的话题和认知。
熊十力(1885—1968)著名哲学家,新儒家开山祖师,国学大师。
熊十力主要的哲学观点是:体用不二、心物不二、能质不二、天人不二。他所谓“体”是“心体”、“性体”,即人的生命存在的本体、宇宙万物之本根及其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道德的本体和道德的主体。所谓“体用不二”,也就是肯定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是为了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重新寻找“人生本质”和“宇宙本体”。熊氏认为,吾人与天地万物所同具的仁心本体,内蕴着极大的力量,可以创造出、生化出整个人文世界。他高扬了仁心本体刚健、创生的特质,实际上是以积极的人生态度、生命意识和人本精神去面对世界,创造世界,同时又主张不被人们创造出来的物质世界和人文建制所异化、所遮蔽,以致忘却、沦丧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根基。
徐复观
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一生中就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格及历史、命运问题发表大量论著,为研究、传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作出重要贡献,成为名扬海内外的“现代大儒”。
在他看来,人类文化的三大支柱———道德、艺术、科学中,中国文化在源远流长的道德精神和艺术精神方面体现了中国独特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正是西方文化所缺乏的,也正是现代人类所亟须的,应该发掘、弘扬开来,这样人类社会才更美好。
评价:
徐复观先生是杜维明教授的老师
牟宗三:牟宗三是被人称之为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是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牟宗三的思想受熊十力的影响很大,他不仅继承而且发展了熊十力的哲学思想。牟宗三较多地着力于哲学理论方面的专研,谋求儒家哲学与康德哲学的融通,并力图重建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学”。
道德的形而上 儒学三期说 儒学三统说
梁元生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院长,文学系主任,历史系教授
一、文化中国的使命与历史:
新亚书院 手空空,无一物,路遥遥,无止境
新亚书院(New Asia College),香港中文大学建校三大书院之一。校址在香港九龙,由钱穆创办。详见baidu
评价:新亚书院的创办有一段非常艰辛的创办历史。当时捐助新亚书院的就有美国亚洲协会、美国哈佛燕京学社、洛克斐勒基金会、英国文化协会、香港孟氏教育基金会,及香港明裕文化基金会。可见杜维明教授与晨兴文化中国计划以及梁元生教授的历史关系。
崇基学院(Chung Chi College)是香港中文大学四家书院之一,也是其中一家创校书院及规模最大的书院,依据基督教之传统,提供高等教育,以中文为主要之授课语言,本教导青年发扬基督精神,研习高深学术,促进研究工作,并培养社会有用人才为宗旨。崇基学院之成立,其主因是并合内地十三间基督教大学而成的。鉴于五十年代初期香港社会对中文高等教育之需要,崇基学院于1951年十月由香港基督教教会代表所创办。
评价:崇基书院每个星期都有一个座谈会形式的交流活动。不是基督教的传教,而是讨论一些共同的话题和认知。
熊十力(1885—1968)著名哲学家,新儒家开山祖师,国学大师。
熊十力主要的哲学观点是:体用不二、心物不二、能质不二、天人不二。他所谓“体”是“心体”、“性体”,即人的生命存在的本体、宇宙万物之本根及其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道德的本体和道德的主体。所谓“体用不二”,也就是肯定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是为了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重新寻找“人生本质”和“宇宙本体”。熊氏认为,吾人与天地万物所同具的仁心本体,内蕴着极大的力量,可以创造出、生化出整个人文世界。他高扬了仁心本体刚健、创生的特质,实际上是以积极的人生态度、生命意识和人本精神去面对世界,创造世界,同时又主张不被人们创造出来的物质世界和人文建制所异化、所遮蔽,以致忘却、沦丧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根基。
徐复观
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一生中就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格及历史、命运问题发表大量论著,为研究、传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作出重要贡献,成为名扬海内外的“现代大儒”。
在他看来,人类文化的三大支柱———道德、艺术、科学中,中国文化在源远流长的道德精神和艺术精神方面体现了中国独特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正是西方文化所缺乏的,也正是现代人类所亟须的,应该发掘、弘扬开来,这样人类社会才更美好。
评价:
徐复观先生是杜维明教授的老师
牟宗三:牟宗三是被人称之为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是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牟宗三的思想受熊十力的影响很大,他不仅继承而且发展了熊十力的哲学思想。牟宗三较多地着力于哲学理论方面的专研,谋求儒家哲学与康德哲学的融通,并力图重建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学”。
道德的形而上 儒学三期说 儒学三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