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死
孟子在回答梁惠王的时候说到,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四个字就概括了我们简短的一生。
前几天早晨六点钟,邻居家的奶奶停止呼吸,她有九十岁了,就在放假回家的那天我还看见她坐在门口喝豆浆。出殡当天我被叫过去‘滚簸箕’。老人的冰棺在六点的时候要被抬到火葬场,在大家抬冰棺出门的时候我和另外一个女孩子则要把簸箕从门的两边滚出去。我到现在仍然不知道这种行为到底是为什么,妈妈给的答案只有两个字:迷信。
那天早上五点半钟我就起了床,到了她们家灵堂,冰棺摆在大厅的左边,上面盖了一床红绸。过了七十岁就算是白喜事了,更何况老人算是高寿。冰棺盖子是透明的,里面塞了许多塑料花,盖了红绸,也看不大清楚。莫约看到老人穿了寿衣绾了发髻,还带了抹额。我和扫地的人站在灵堂里,神案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奠’字,白纸黑字,让我十分震慑不大敢往上面看。外面嘈嘈杂杂,带着白孝。突然进来了一个中年女人,她把冰棺上的红绸抹开,趴着哭,突兀嘹亮的哭唱让忙乱与嘈杂都歇了下来,众人颇有些不耐。她边哭边唱,十分凄厉,在她旁边,我觉得已经站不住了。她哭泣的声音像鞭子在飞起来抽打,打一下便鲜血四溅。后来妈妈告诉我她是那位奶奶的女儿。我对这位奶奶的女儿居然一点印象都没有,或许这里面又有些隐情并不为人知晓。人的一生就像是一个充满了故事的故事。
终于等到运冰棺的车子来了,在上车之前,冰棺被打开,老人的子孙绕着它走了一圈,这一次我看到了那张青灰的脸。我很讨厌自己这种好奇心,因为这一眼,那张青灰色的脸又将在我的脑海中徘徊数月,牵扯出许多相关的记忆。从奶奶去世时遗体旁边点着的一碗长明油灯,到郊游时路边停放的黑色棺材。死亡是人们必须走向的结局。这个结局阴森又恐怖。大概所有人都清楚明白地知道,呼吸停止之后走向的就是一片漆黑,没有意识也没有知觉。总是说人生如梦,莫约就是如此,印度人认为世界就是梵天的梦,梦醒了就都是一场空。就像是人死之后万事皆空一般。及时行乐总有其根源。然而人的一生和其漫长又何其短暂,充满曲折波迥诡谲,经过风雨最后一句喟叹:这就是一生啊。
我最害怕的事情并不是死亡,而是濒临死亡。我见过妈妈的叔公在病床上满怀希冀却走向死亡。
我的大伯,坚忍而充满希望,只是有些事情并不是意志决定的。这种凄惶与恐惧濒临绝境,身后是不见底的幽冥。那天下午我到ICU病房去探望他,等了很久,最后有护士出来叫名字,才让一个一个的换了隔离服和鞋子进去,他蜷缩的躺在病床上,洁净的被子盖在他身上,他瘦成一把刺,皮肤层层的搭在身上,生病以前他很胖,现在两颊深陷,眼神却十分清明。他正在做透析,把血液都抽出来排毒清理再抽回去。玻璃管里浓稠的血液和前几日冰棺里那张即将腐烂的脸一样都令我心里恐惧。我第一次有种悲悯痛彻的感受,有一种疼痛像烟花爆裂一样,对身心分离的状态感到的无助与恐惧暴烈地展开。我看到他清醒地温和的笑不能说一个字,不能自持,肺腑悲鸣。
我们消极的怀抱希望让他治疗,从病危至今,等待他的死亡,他大约也是清醒的,前日爸爸与几位伯伯去探视,他仍然清醒,只是说不出话。于是我们大家一道这么清醒地等待死亡。不如之前骤烈,只是时间一点推移生命一点消亡。
而此时,我心中的钝痛已经麻木,在浮游之中,茫然听见司仪说“向逝者三鞠躬。”可是我却僵直得弯不下腰。殡仪馆悼念厅里的那张台子上,躺着我大伯父僵硬了的身体,他阖着眼,挺直的鼻梁。我听着司仪介绍他的一生,何年出生,何年离世。这样不到几分钟的讲话就结束了他的一生,这就是一生啊……这就是一生啊……我们这短暂的一生。直到他被推进焚烧间,我才陡然发现,从今以后我将不能再见到他,而时间也终将磨去此刻我心中的痛。
在这个炎热闷燥的夏天,我着实有种束手无策的无助感。一己之力实在微不足道,我不能治好他,不能缓解他的痛苦,只能哭,只能一遍又一遍的抄经。无所住无所持,我因着什么心中悲痛?执念啊,我的心并不能如流水源源不住,它如同缚石,为执念所缚。我虽然知道万事当如空,却仍然心生不舍。世人大约都如此,一面清醒一面痛苦。
离大伯去世已经有四十多天了,九月五号是他的‘五七’,我仍然无法相信他真的离开了。原来一个人的死亡不管有没有心理准备,都会带来深可见骨的悲痛。他生前所喜欢的东西都被埋进墓穴,他的痕迹一点一点地在时间的流逝中被抹去。所有人都会这样渐渐枯朽,消失。
前几天早晨六点钟,邻居家的奶奶停止呼吸,她有九十岁了,就在放假回家的那天我还看见她坐在门口喝豆浆。出殡当天我被叫过去‘滚簸箕’。老人的冰棺在六点的时候要被抬到火葬场,在大家抬冰棺出门的时候我和另外一个女孩子则要把簸箕从门的两边滚出去。我到现在仍然不知道这种行为到底是为什么,妈妈给的答案只有两个字:迷信。
那天早上五点半钟我就起了床,到了她们家灵堂,冰棺摆在大厅的左边,上面盖了一床红绸。过了七十岁就算是白喜事了,更何况老人算是高寿。冰棺盖子是透明的,里面塞了许多塑料花,盖了红绸,也看不大清楚。莫约看到老人穿了寿衣绾了发髻,还带了抹额。我和扫地的人站在灵堂里,神案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奠’字,白纸黑字,让我十分震慑不大敢往上面看。外面嘈嘈杂杂,带着白孝。突然进来了一个中年女人,她把冰棺上的红绸抹开,趴着哭,突兀嘹亮的哭唱让忙乱与嘈杂都歇了下来,众人颇有些不耐。她边哭边唱,十分凄厉,在她旁边,我觉得已经站不住了。她哭泣的声音像鞭子在飞起来抽打,打一下便鲜血四溅。后来妈妈告诉我她是那位奶奶的女儿。我对这位奶奶的女儿居然一点印象都没有,或许这里面又有些隐情并不为人知晓。人的一生就像是一个充满了故事的故事。
终于等到运冰棺的车子来了,在上车之前,冰棺被打开,老人的子孙绕着它走了一圈,这一次我看到了那张青灰的脸。我很讨厌自己这种好奇心,因为这一眼,那张青灰色的脸又将在我的脑海中徘徊数月,牵扯出许多相关的记忆。从奶奶去世时遗体旁边点着的一碗长明油灯,到郊游时路边停放的黑色棺材。死亡是人们必须走向的结局。这个结局阴森又恐怖。大概所有人都清楚明白地知道,呼吸停止之后走向的就是一片漆黑,没有意识也没有知觉。总是说人生如梦,莫约就是如此,印度人认为世界就是梵天的梦,梦醒了就都是一场空。就像是人死之后万事皆空一般。及时行乐总有其根源。然而人的一生和其漫长又何其短暂,充满曲折波迥诡谲,经过风雨最后一句喟叹:这就是一生啊。
我最害怕的事情并不是死亡,而是濒临死亡。我见过妈妈的叔公在病床上满怀希冀却走向死亡。
我的大伯,坚忍而充满希望,只是有些事情并不是意志决定的。这种凄惶与恐惧濒临绝境,身后是不见底的幽冥。那天下午我到ICU病房去探望他,等了很久,最后有护士出来叫名字,才让一个一个的换了隔离服和鞋子进去,他蜷缩的躺在病床上,洁净的被子盖在他身上,他瘦成一把刺,皮肤层层的搭在身上,生病以前他很胖,现在两颊深陷,眼神却十分清明。他正在做透析,把血液都抽出来排毒清理再抽回去。玻璃管里浓稠的血液和前几日冰棺里那张即将腐烂的脸一样都令我心里恐惧。我第一次有种悲悯痛彻的感受,有一种疼痛像烟花爆裂一样,对身心分离的状态感到的无助与恐惧暴烈地展开。我看到他清醒地温和的笑不能说一个字,不能自持,肺腑悲鸣。
我们消极的怀抱希望让他治疗,从病危至今,等待他的死亡,他大约也是清醒的,前日爸爸与几位伯伯去探视,他仍然清醒,只是说不出话。于是我们大家一道这么清醒地等待死亡。不如之前骤烈,只是时间一点推移生命一点消亡。
而此时,我心中的钝痛已经麻木,在浮游之中,茫然听见司仪说“向逝者三鞠躬。”可是我却僵直得弯不下腰。殡仪馆悼念厅里的那张台子上,躺着我大伯父僵硬了的身体,他阖着眼,挺直的鼻梁。我听着司仪介绍他的一生,何年出生,何年离世。这样不到几分钟的讲话就结束了他的一生,这就是一生啊……这就是一生啊……我们这短暂的一生。直到他被推进焚烧间,我才陡然发现,从今以后我将不能再见到他,而时间也终将磨去此刻我心中的痛。
在这个炎热闷燥的夏天,我着实有种束手无策的无助感。一己之力实在微不足道,我不能治好他,不能缓解他的痛苦,只能哭,只能一遍又一遍的抄经。无所住无所持,我因着什么心中悲痛?执念啊,我的心并不能如流水源源不住,它如同缚石,为执念所缚。我虽然知道万事当如空,却仍然心生不舍。世人大约都如此,一面清醒一面痛苦。
离大伯去世已经有四十多天了,九月五号是他的‘五七’,我仍然无法相信他真的离开了。原来一个人的死亡不管有没有心理准备,都会带来深可见骨的悲痛。他生前所喜欢的东西都被埋进墓穴,他的痕迹一点一点地在时间的流逝中被抹去。所有人都会这样渐渐枯朽,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