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晋东南(一)上党&长平大战
大巴车从太原沿着太长高速(太原——长治)一路南下,一些熟悉的历史地方如“屯留”、“中牟”、“长子”等渐渐出现在高速路的指示牌上,竟有种恍然的感觉。两千多年前那烽烟四起的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就在脚下,历史的风云变幻,常叫人嘘唏不已。
这次晋东南古建考察的目标就这上党地区,位于今天山西的东南部,主要是长治晋城两市。上党东面及东南面为太行山脉,西南面为王屋、中条二山(太行和王屋就是愚公要移的山),上党就是这群山中的一块高地,“以天为党”,故名“上党”,历来就是战略险要之地。上党地区的古建筑,保存至今的木构架当属平顺王曲村天台庵,是中国现存较完整的四座木构建筑之一,向上追溯也就是一千多年。而那一场空前绝后的大战,却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
上党在春秋时期属晋,及至战国,韩、赵、魏三家分晋,上党地区亦被三家瓜分,这一地区遂成为三国对峙的前沿。东周皇城洛阳、韩国都城新郑在其南侧,魏国都城大梁(今开封)在其东南,赵国都城邯郸在其东侧,足见其战略地位。
公元前262年,秦伐上党,韩上党郡首被难。《史记·赵世家》:孝成王四年(前262年)“韩氏上党守冯亭使者至,曰:‘韩不能守上党,入之于秦。其吏民皆安为赵,不欲为秦。有城邑十七,愿再拜入之赵,财王所以赐吏民。’王大喜,……赵遂发兵取上党。”赵国驻兵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长平村),主将廉颇,于秦军对垒,僵持多人,赵军伤亡巨大。廉颇坚守代出以避秦军锋芒。秦相范雎派人入赵施以反间计,赵王听信流言,以“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为将。赵括自大骄狂,改变坚守策略,主动出击秦军。秦暗中命武安君白起为将,采用诱敌深入,分割围歼的战术,大败赵军。赵括突围被射杀,四十万降卒被坑死。95年在高平西北永禄村将军岭发现的尸骨坑,就是迄今保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长平大战尸骨坑遗址。
这一千古之战,影响深远,其中最大是莫过于奠定了中华民族大一统格局的坚守基础。战国后期,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秦赵各踞其二,赵国其实成为唯一足以于秦抗衡的大国。长平大战后,攻守之势异也,六大战国再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独抗衡秦国,若非信陵君夺虎符救赵,估计赵国也提前灭亡了。所以此战秦国取得决定性胜利,也为一统六国奠定了基础。此后秦国取消分封诸侯制,建立车同轨,书同文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便一直延续至今。
![]() |
陵川的西溪谷地,千沟万壑是上党地区的常见地貌,在这样特殊的地形中,用兵之道往往闪耀着战争艺 |
-
應鳳翽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20 01: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