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明州
这不是一篇旅游攻略。
这的确是一篇旅游攻略。
所到之地为宁波,如今浙北首屈一指的大都市。然而相较于都市的如今的繁华,我对于这个城市的过去有着更浓厚的兴趣。很早以前我就知道,宁波过去叫做明州。我又知道,它是马克•波罗提到的与泉州齐名的世界大港。我曾听闻,这里有两座赫赫有名的禅院,一为阿育王寺,一为天童寺。八百年前有个叫荣西的日本和尚来到宁波学禅,他回去的时候带走了茶叶和茶种,于是,海那边的国家有了茶道。说它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恐怕一点儿不为过。
保国寺
宁波的西北面有一座很小的寺庙。名曰保国寺。现在这个寺庙已经没有和尚,而是一座建筑博物馆。在保国寺的正中,乃是江南最早木构建筑,建于十一世纪初的保国寺大殿。照理说北宋建筑在北方不少,但在南方确是打着灯笼没处找。大殿之外,是放生池。从远处看大殿,丝毫感觉不出来有北宋的风格,本人正在疑惑,进殿之后才发现,原来今天的保国寺大殿,是在宋代的建筑外面罩了个清代的壳。看不到外观的大殿令人好生遗憾,但是内部的斗拱、藻井、花柱堪称三绝,仍然令人叹为观止。这保国寺大殿虽然在《营造法式》之前建起,但是所有比例几乎完全符合《营造法式》这部建筑教科书,因而,保国寺可以说是北宋风格建筑的活的教科书。就在保国寺里现在开设了《营造法式》建筑的陈列,我也算到过不少宋元古建,最早的木构看见过山西的唐南禅寺,但被作为建筑博物馆开放的古建这一次还是头一回看见。
天童寺•阿育王寺
南宋的时候,皇帝曾经评选了一个“禅宗五山”,宁波入选两个,正是育王和天童。中部诸省无一入选,剩下的三个也都来自浙江。后来在日本也出现了“五山”。但是此时的中国,佛教式微,几大宗派被朱皇帝一口气分成了“禅、讲、教”三类(也就是“不读书的”“读书的”和“做法事的”),一时间佛教界万马齐喑,各种老大宗派不少都绝了后,只剩禅宗和净土宗二分天下。天童寺与阿育王寺的地位丝毫未变,仍然是“五山十刹”之列,时至今日,香火不绝。两座寺院更因为其特殊的历史,在整个东亚也是享有盛名。
清晨从汽车东站乘162直达宁波以东20公里的天童寺。天童寺三面环山,经过一公里多长的步道,可以到达天王殿前的放生池。刻有“东南佛国”四字的照壁倒影在水中,恰好与水色山光相映衬。池中游鱼,穿梭在山腰佛塔的倒影之中。游鱼游来之时,佛塔也随之律动。这样的景色,我却不曾从日本电影《禅》中看到。在这部电影里,我第一次知道了天童寺。剧中的主人公,说着蹩脚的汉语,顶着兜里穿行在丘陵田野之中寻找天童寺的场景我至今记忆犹新。这位年轻的和尚在杭州、镇江的名山游历之后,终于返回天童,拜长翁如净禅师为师,后来,这位僧人东返故里,在京都之南建立了一座寺院。他就是道元,日本曹洞宗的创始人。而天童寺,也就成为了日本曹洞宗的祖庭。
如今的曹洞宗,已经是日本最重要的宗派之一,也是日本禅宗第一大派。穿过天童寺天王殿、大雄宝殿,在向上攀登的道路上拐入一处庭院,院中有凉亭一座,清泉一眼,过往的游客都在这里求得山泉,润肺洗心。而在泉眼的一侧,立有两块纪念石碑。细心的游客发现了正文的汉字与中土写法不尽相同,看看落款,一为“驹泽大学”,一为“曹洞宗门关系学校”,正是日本人近年来参拜天童寺,为道元禅师留下的纪念。站在此处,天童寺正好躺卧在山坳中,背靠太白山,面朝广阔平原。山谷风吹来,多么忙碌的游人,也能感到心里一丝宁静。
与天童寺结缘的日本人却不独只道元一人。道元入宋四十年前,他的师父荣西就曾来到天童寺。那时的荣西和尚从日本运来大批木材,帮助天童寺建成了千佛阁。只可惜八百年后的今日,千佛阁早就难觅踪迹,有宋一代的建筑片瓦不存。如今的天童寺,只剩下清代民国至今的殿宇庭院了。不知道元、荣西若再神游天童,会不会感到陌生?
天童寺的门票不贵,十块钱,登上寺外的千佛塔,令需十块钱。可能是千佛塔并非寺里所造,而是旅游公司搞开发的结果。因而塔建成之后,佛塔与寺院分开收钱,互不干涉,将来如果旅游公司捆绑有关部门,夺取了天童寺的门票收益,将天童寺景区扩大,延伸到周围的太白山,恐怕眼馋香客钞票的旅游公司将会大举提高天童寺门票,直逼杭州灵隐寺的吧。
古往今来众多东瀛僧人香客造访天童,而天童东渡扶桑的僧人,也已留名青史。日本大河电视剧《北条时宗》中有一位睿智的中国禅僧,名叫无学祖元,是幕府执权北条时宗的精神导师。这位无学祖元,本人就是个宁波人,也是天童寺的僧人。与之齐名的兰溪道隆,曾向北条时宗的父亲北条时赖讲禅——这位名禅师也曾学佛天童。无独有偶,在电影《禅》之中,则是道元为北条时赖破除了心魔,走向了开悟之路。天童寺的诸位僧人,都曾深受幕府器重,后世都说,在江户时代才确立下来的武士道,它的思想基础正是禅宗——而将禅宗带到东瀛的,不就正有这些游走了幕府和大名之间的天童禅僧们么?江户以后的武士们,大多有着禅宗的信仰,日本武士的樱花美学,不也充盈与天童山的袅袅香烟之中么?“没有宁波就没有日本的武士道”虽是句大话,但是却也不无道理啊!
从天童寺乘返程的公交162,路上在育王站下车,步行就可以到达阿育王寺。以印度君王的名字命名的中国寺庙,全中国如今就这一所。阿育王寺最早的建筑是靠近停车场的两座元代佛塔。寺内古建筑,俱为明清所建。穿过漂亮的有着“东震旦土”匾额的山门,就可以到达放生池——与天童寺的布局完全一样。事实上内部格局也大体类似,正面天王殿,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正在迎接游人。天王殿的背后,就是大雄宝殿。阿育王寺最重要的殿堂,显然是再后面的舍利殿。光是从舍利殿重檐歇山顶的金色琉璃瓦,就可以断定,这绝对不是一般级别的佛殿。正中的匾额“妙盛之殿”,可是南宋孝宗手书(这位孝宗皇帝还给天童寺赠了一块“太白名山”的碑)。镇殿之宝,乃是释迦牟尼真身舍利,没错,就是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全世界只有三处寺院藏有。而供奉真身舍利的小舍利宝塔,也是国宝——小小的宝塔,从东晋一直保留到现在!更有传说说那阿育王,曾差遣鬼兵到世界各地夜造宝塔八万四千座,一时间佛塔遍布寰球,而中国有十九座,阿育王寺的这个舍利塔是其中一座(现仅存此)——这当然不可能是实情,即便阿育王真有差遣鬼兵的神通,要是真的当时的中国人一觉醒来,突然发现城里多了个莫名其妙的印度建筑,那绝对是个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不可能在我们的书里只字不提。怪力乱神姑且不提,总之,阿育王寺舍利塔,确实是国宝级别的古迹。
还是在那宋孝宗的年间,一位唤作重源的日本僧人来到了阿育王寺,他从日本运来了大量的木材,促成了阿育王寺舍利殿的修建。这跟荣西的故事惊人的相似。后来,荣西第一次入宋,在阿育王寺偶遇重源。在阿育王寺修行归国后的荣西,在日本开山立宗,成为了日本临济宗的创始人。荣西将茶种随身带走,还将南宋盛行的点茶法带到日本,这就是日本茶道的起源——这个故事,如今,就写在农夫山泉“神奇的东方树叶”茶饮料的瓶子上。
重源归国的时候带走了一位宁波人,他的名字叫做陈和卿。这个名字,同时出现在日本奈良世界遗产东大寺的碑刻上——这位宁波工匠,受重源之邀,东渡日本,担任东大寺大佛殿重修的总工程师——正是重源和陈和卿的相遇,有了阿育王寺和东大寺的新生。今天的东大寺是日本佛教的象征,大佛殿堪称日本第一国宝,可是当今的日本人和中国人,恐怕鲜有人知晓八百年前,曾有一位宁波人在这里洒下了汗水。
离开阿育王寺我去了城内的庆安会馆,以前是清代的天后宫,现在是海事博物馆。庆安会馆内大大小小上百个宁波历代商船战船模型,绝对是难得一见的精品。喜欢船的朋友,绝对不能错过庆安会馆。“宁波”或者“明州”,在古代的东亚商人眼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古代韩国人到中国,唐代以来一直是到达登州(蓬莱),可是到了宋代以后,因为辽国的威胁,宋朝将对高丽的通商港口改到了宁波,还在宁波建立的高丽使馆——其遗址就在宁波月湖东北,现在建有陈列馆。遗憾的是,这个高丽使馆陈列馆很糟糕,几乎没有什么展品,更加令人气愤的是,明明写的都是宋代的事,大厅里却挂着朝鲜人明代的服装以及日本的武士刀。与韩国人不同的是,日本人对中国的贸易港口一直都是在宁波——这得追溯到传说中的唐初白村江一战,前后日本和朝鲜半岛三国关系一直很恶劣(然而日本意图朝鲜半岛,却是更早就有的事),于是日本人到中国,宁可冒死走远路飘过东海,也绝不愿意穿过高丽人常走的近路黄海渤海。
宋代宁波东海一直很平静。宁波商人为首的浙商,一度在日本九州的博多建立了“宋街”,整个博多城几乎都被中国商人控制,他们的头儿不是宁波人,而是杭州人,叫做谢国明——2001年,谢国明这个人物出现在大河剧《北条时宗》当中,作为绝对正面的形象,以北条时宗父亲的老朋友的身份出场,由日本老戏骨北大路欣也饰演。后来,蒙元占据了宁波。再后来,蒙元发兵对日本作战。在第一次作战中,蒙元士兵登陆博多,将谢国明们辛苦建起的中国城付之一炬。随后,在浙商们和博多居民的努力下,博多町得以复兴。
一直到了明朝的嘉靖年间,宁波商人依然称雄海上,日本则已经进入了战国时代,占据日本西部长门周昉的大内氏,与京都幕府将军家臣、位及管领之职的细川氏争夺海上霸权发生了冲突。嘉靖二年,大内义兴遣使到了宁波,然而捷足先登的西国大名屁股没坐热,细川管领的使者就也到了宁波。得知死对头大内氏的人们就在身边,作为幕府操控着的细川一党怒不可遏。围绕着“谁才有对中国的贸易权”,两家人在宁波地面上打了起来。这帮流氓武士杀红了眼,当地官府竟然制止不住,两边人的从宁波一路打到绍兴,烧杀抢掠,还杀死了朝廷命官,搞的明朝朝廷十分震惊。于是,嘉靖皇帝一怒之下,彻底关闭了对日本的官方贸易。这就是明代重要的国际冲突“争贡之役”。再后来的事情我们大家就都知道了,官方的朝贡贸易停了,九州的海贼、商人,浙江福建的土匪不能不做生意,于是他们就成为了一伙,也就是倭寇。倭寇越来越多,越来越厉害,连浙江福建很多老实本分的农民也加入了倭寇的队伍,搞的国家震动。后来,国家出了胡宗宪,又有了俞大猷和戚继光。渐渐地,日本也统一了,倭寇没有了。而当年俞大猷戚继光抗击倭寇的遗迹,现在就留在宁波的镇海口。三百年后,清末的鸦片战争也曾在这里有过悲壮的一役。宁波见证了中国的海防史。
或许宁波对于日本人一直是一个神奇的名字。以至于嘉靖之后有过了几十年,当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妄想“入唐”的时候,他的梦想就是“将来把家搬到宁波。”
当年的丰臣秀吉没能实现在宁波终老的愿望,不知以穷尽奢侈的太阁秀吉的财力,可否在今日房价飞涨的宁波买得起房。如今到宁波来参禅拜佛者遍及全国各地,又有很多日本人和韩国人。听闻同住青旅的一位北方人讲,几天前这家青旅就曾住过一个日本人,过来拜访“道元”,八百年了,这些飘摇于东海,云游于名山的日本人,或宁波人的名字,还没有被人忘记。
这的确是一篇旅游攻略。
所到之地为宁波,如今浙北首屈一指的大都市。然而相较于都市的如今的繁华,我对于这个城市的过去有着更浓厚的兴趣。很早以前我就知道,宁波过去叫做明州。我又知道,它是马克•波罗提到的与泉州齐名的世界大港。我曾听闻,这里有两座赫赫有名的禅院,一为阿育王寺,一为天童寺。八百年前有个叫荣西的日本和尚来到宁波学禅,他回去的时候带走了茶叶和茶种,于是,海那边的国家有了茶道。说它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恐怕一点儿不为过。
保国寺
宁波的西北面有一座很小的寺庙。名曰保国寺。现在这个寺庙已经没有和尚,而是一座建筑博物馆。在保国寺的正中,乃是江南最早木构建筑,建于十一世纪初的保国寺大殿。照理说北宋建筑在北方不少,但在南方确是打着灯笼没处找。大殿之外,是放生池。从远处看大殿,丝毫感觉不出来有北宋的风格,本人正在疑惑,进殿之后才发现,原来今天的保国寺大殿,是在宋代的建筑外面罩了个清代的壳。看不到外观的大殿令人好生遗憾,但是内部的斗拱、藻井、花柱堪称三绝,仍然令人叹为观止。这保国寺大殿虽然在《营造法式》之前建起,但是所有比例几乎完全符合《营造法式》这部建筑教科书,因而,保国寺可以说是北宋风格建筑的活的教科书。就在保国寺里现在开设了《营造法式》建筑的陈列,我也算到过不少宋元古建,最早的木构看见过山西的唐南禅寺,但被作为建筑博物馆开放的古建这一次还是头一回看见。
天童寺•阿育王寺
南宋的时候,皇帝曾经评选了一个“禅宗五山”,宁波入选两个,正是育王和天童。中部诸省无一入选,剩下的三个也都来自浙江。后来在日本也出现了“五山”。但是此时的中国,佛教式微,几大宗派被朱皇帝一口气分成了“禅、讲、教”三类(也就是“不读书的”“读书的”和“做法事的”),一时间佛教界万马齐喑,各种老大宗派不少都绝了后,只剩禅宗和净土宗二分天下。天童寺与阿育王寺的地位丝毫未变,仍然是“五山十刹”之列,时至今日,香火不绝。两座寺院更因为其特殊的历史,在整个东亚也是享有盛名。
清晨从汽车东站乘162直达宁波以东20公里的天童寺。天童寺三面环山,经过一公里多长的步道,可以到达天王殿前的放生池。刻有“东南佛国”四字的照壁倒影在水中,恰好与水色山光相映衬。池中游鱼,穿梭在山腰佛塔的倒影之中。游鱼游来之时,佛塔也随之律动。这样的景色,我却不曾从日本电影《禅》中看到。在这部电影里,我第一次知道了天童寺。剧中的主人公,说着蹩脚的汉语,顶着兜里穿行在丘陵田野之中寻找天童寺的场景我至今记忆犹新。这位年轻的和尚在杭州、镇江的名山游历之后,终于返回天童,拜长翁如净禅师为师,后来,这位僧人东返故里,在京都之南建立了一座寺院。他就是道元,日本曹洞宗的创始人。而天童寺,也就成为了日本曹洞宗的祖庭。
如今的曹洞宗,已经是日本最重要的宗派之一,也是日本禅宗第一大派。穿过天童寺天王殿、大雄宝殿,在向上攀登的道路上拐入一处庭院,院中有凉亭一座,清泉一眼,过往的游客都在这里求得山泉,润肺洗心。而在泉眼的一侧,立有两块纪念石碑。细心的游客发现了正文的汉字与中土写法不尽相同,看看落款,一为“驹泽大学”,一为“曹洞宗门关系学校”,正是日本人近年来参拜天童寺,为道元禅师留下的纪念。站在此处,天童寺正好躺卧在山坳中,背靠太白山,面朝广阔平原。山谷风吹来,多么忙碌的游人,也能感到心里一丝宁静。
与天童寺结缘的日本人却不独只道元一人。道元入宋四十年前,他的师父荣西就曾来到天童寺。那时的荣西和尚从日本运来大批木材,帮助天童寺建成了千佛阁。只可惜八百年后的今日,千佛阁早就难觅踪迹,有宋一代的建筑片瓦不存。如今的天童寺,只剩下清代民国至今的殿宇庭院了。不知道元、荣西若再神游天童,会不会感到陌生?
天童寺的门票不贵,十块钱,登上寺外的千佛塔,令需十块钱。可能是千佛塔并非寺里所造,而是旅游公司搞开发的结果。因而塔建成之后,佛塔与寺院分开收钱,互不干涉,将来如果旅游公司捆绑有关部门,夺取了天童寺的门票收益,将天童寺景区扩大,延伸到周围的太白山,恐怕眼馋香客钞票的旅游公司将会大举提高天童寺门票,直逼杭州灵隐寺的吧。
古往今来众多东瀛僧人香客造访天童,而天童东渡扶桑的僧人,也已留名青史。日本大河电视剧《北条时宗》中有一位睿智的中国禅僧,名叫无学祖元,是幕府执权北条时宗的精神导师。这位无学祖元,本人就是个宁波人,也是天童寺的僧人。与之齐名的兰溪道隆,曾向北条时宗的父亲北条时赖讲禅——这位名禅师也曾学佛天童。无独有偶,在电影《禅》之中,则是道元为北条时赖破除了心魔,走向了开悟之路。天童寺的诸位僧人,都曾深受幕府器重,后世都说,在江户时代才确立下来的武士道,它的思想基础正是禅宗——而将禅宗带到东瀛的,不就正有这些游走了幕府和大名之间的天童禅僧们么?江户以后的武士们,大多有着禅宗的信仰,日本武士的樱花美学,不也充盈与天童山的袅袅香烟之中么?“没有宁波就没有日本的武士道”虽是句大话,但是却也不无道理啊!
从天童寺乘返程的公交162,路上在育王站下车,步行就可以到达阿育王寺。以印度君王的名字命名的中国寺庙,全中国如今就这一所。阿育王寺最早的建筑是靠近停车场的两座元代佛塔。寺内古建筑,俱为明清所建。穿过漂亮的有着“东震旦土”匾额的山门,就可以到达放生池——与天童寺的布局完全一样。事实上内部格局也大体类似,正面天王殿,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正在迎接游人。天王殿的背后,就是大雄宝殿。阿育王寺最重要的殿堂,显然是再后面的舍利殿。光是从舍利殿重檐歇山顶的金色琉璃瓦,就可以断定,这绝对不是一般级别的佛殿。正中的匾额“妙盛之殿”,可是南宋孝宗手书(这位孝宗皇帝还给天童寺赠了一块“太白名山”的碑)。镇殿之宝,乃是释迦牟尼真身舍利,没错,就是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全世界只有三处寺院藏有。而供奉真身舍利的小舍利宝塔,也是国宝——小小的宝塔,从东晋一直保留到现在!更有传说说那阿育王,曾差遣鬼兵到世界各地夜造宝塔八万四千座,一时间佛塔遍布寰球,而中国有十九座,阿育王寺的这个舍利塔是其中一座(现仅存此)——这当然不可能是实情,即便阿育王真有差遣鬼兵的神通,要是真的当时的中国人一觉醒来,突然发现城里多了个莫名其妙的印度建筑,那绝对是个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不可能在我们的书里只字不提。怪力乱神姑且不提,总之,阿育王寺舍利塔,确实是国宝级别的古迹。
还是在那宋孝宗的年间,一位唤作重源的日本僧人来到了阿育王寺,他从日本运来了大量的木材,促成了阿育王寺舍利殿的修建。这跟荣西的故事惊人的相似。后来,荣西第一次入宋,在阿育王寺偶遇重源。在阿育王寺修行归国后的荣西,在日本开山立宗,成为了日本临济宗的创始人。荣西将茶种随身带走,还将南宋盛行的点茶法带到日本,这就是日本茶道的起源——这个故事,如今,就写在农夫山泉“神奇的东方树叶”茶饮料的瓶子上。
重源归国的时候带走了一位宁波人,他的名字叫做陈和卿。这个名字,同时出现在日本奈良世界遗产东大寺的碑刻上——这位宁波工匠,受重源之邀,东渡日本,担任东大寺大佛殿重修的总工程师——正是重源和陈和卿的相遇,有了阿育王寺和东大寺的新生。今天的东大寺是日本佛教的象征,大佛殿堪称日本第一国宝,可是当今的日本人和中国人,恐怕鲜有人知晓八百年前,曾有一位宁波人在这里洒下了汗水。
离开阿育王寺我去了城内的庆安会馆,以前是清代的天后宫,现在是海事博物馆。庆安会馆内大大小小上百个宁波历代商船战船模型,绝对是难得一见的精品。喜欢船的朋友,绝对不能错过庆安会馆。“宁波”或者“明州”,在古代的东亚商人眼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古代韩国人到中国,唐代以来一直是到达登州(蓬莱),可是到了宋代以后,因为辽国的威胁,宋朝将对高丽的通商港口改到了宁波,还在宁波建立的高丽使馆——其遗址就在宁波月湖东北,现在建有陈列馆。遗憾的是,这个高丽使馆陈列馆很糟糕,几乎没有什么展品,更加令人气愤的是,明明写的都是宋代的事,大厅里却挂着朝鲜人明代的服装以及日本的武士刀。与韩国人不同的是,日本人对中国的贸易港口一直都是在宁波——这得追溯到传说中的唐初白村江一战,前后日本和朝鲜半岛三国关系一直很恶劣(然而日本意图朝鲜半岛,却是更早就有的事),于是日本人到中国,宁可冒死走远路飘过东海,也绝不愿意穿过高丽人常走的近路黄海渤海。
宋代宁波东海一直很平静。宁波商人为首的浙商,一度在日本九州的博多建立了“宋街”,整个博多城几乎都被中国商人控制,他们的头儿不是宁波人,而是杭州人,叫做谢国明——2001年,谢国明这个人物出现在大河剧《北条时宗》当中,作为绝对正面的形象,以北条时宗父亲的老朋友的身份出场,由日本老戏骨北大路欣也饰演。后来,蒙元占据了宁波。再后来,蒙元发兵对日本作战。在第一次作战中,蒙元士兵登陆博多,将谢国明们辛苦建起的中国城付之一炬。随后,在浙商们和博多居民的努力下,博多町得以复兴。
一直到了明朝的嘉靖年间,宁波商人依然称雄海上,日本则已经进入了战国时代,占据日本西部长门周昉的大内氏,与京都幕府将军家臣、位及管领之职的细川氏争夺海上霸权发生了冲突。嘉靖二年,大内义兴遣使到了宁波,然而捷足先登的西国大名屁股没坐热,细川管领的使者就也到了宁波。得知死对头大内氏的人们就在身边,作为幕府操控着的细川一党怒不可遏。围绕着“谁才有对中国的贸易权”,两家人在宁波地面上打了起来。这帮流氓武士杀红了眼,当地官府竟然制止不住,两边人的从宁波一路打到绍兴,烧杀抢掠,还杀死了朝廷命官,搞的明朝朝廷十分震惊。于是,嘉靖皇帝一怒之下,彻底关闭了对日本的官方贸易。这就是明代重要的国际冲突“争贡之役”。再后来的事情我们大家就都知道了,官方的朝贡贸易停了,九州的海贼、商人,浙江福建的土匪不能不做生意,于是他们就成为了一伙,也就是倭寇。倭寇越来越多,越来越厉害,连浙江福建很多老实本分的农民也加入了倭寇的队伍,搞的国家震动。后来,国家出了胡宗宪,又有了俞大猷和戚继光。渐渐地,日本也统一了,倭寇没有了。而当年俞大猷戚继光抗击倭寇的遗迹,现在就留在宁波的镇海口。三百年后,清末的鸦片战争也曾在这里有过悲壮的一役。宁波见证了中国的海防史。
或许宁波对于日本人一直是一个神奇的名字。以至于嘉靖之后有过了几十年,当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妄想“入唐”的时候,他的梦想就是“将来把家搬到宁波。”
当年的丰臣秀吉没能实现在宁波终老的愿望,不知以穷尽奢侈的太阁秀吉的财力,可否在今日房价飞涨的宁波买得起房。如今到宁波来参禅拜佛者遍及全国各地,又有很多日本人和韩国人。听闻同住青旅的一位北方人讲,几天前这家青旅就曾住过一个日本人,过来拜访“道元”,八百年了,这些飘摇于东海,云游于名山的日本人,或宁波人的名字,还没有被人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