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Part 1
[写在前面]
这是复旦大学2011年秋季开设的《精神分析引论》课程讲稿,PHIL119040.01 《精神分析引论》导读 陈学明 教授 80 HGX209 三 1-2 哲学学院。所用参考读本为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精神分析引论》和《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是对我影响很大的西方哲学家,对其理论也比较偏好。
此为学习笔记,有些地方做了些补充和修改,在此分享给爱好者。
若有任何版权问题或者不合适的地方,可私信或者给我留言。谢谢大家。
[正文]
一、弗洛伊德其人及其著作
弗洛伊德在人类历史上的影响可以见之于下面的称谓:
世界上三个最伟大的犹太人之一:马克思(社会世界)、爱因斯坦(物理世界)、弗洛伊德(精神世界)。
被誉为心理世界的牛顿,心灵的哥伦布。
由于弗洛伊德的出现,改变了对人类的两个基本看法:
其一,人如何对待理性?
其二,人如何对待性行为?
最初古希腊罗马哲学是理性至上的,随着中世纪神性的突出,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黑暗时代,在随后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中人类渐渐的恢复理性从而产生了现代性,而工业革命的对社会和环境产生的负面效应使得人类开始思考理性的负面效应,理性思想是否是正确的?
而弗洛伊德的研究主要揭发了理性背后存在的无意识。非理性的发现从此推翻了理性主义。人的心理控制人的行为,而心理世界充满了潜意识。其中“原欲”起支配地位,形成了各种欲望。
弗洛伊德的性观念推翻了人类传统对性行为的看法。原先人们在“道德主义”的种种压抑下内心深处的欲望被种种压制得不到合理得释放。而理性主义更是限制了人对性得追求。也由于这样“激进”得观点弗洛伊德遭到了传统道德主义学派的排挤。而也因为是这样的观点,弗洛伊德称为了现代“性解放运动”、“性解放主义”的精神领袖。
弗洛伊德自己说:“精神分析有两个信条最足以触怒全人类:其一是它的他们的理性成见相反;其二则是和他们的道德的或美育的成见相冲突。这些成见不可轻视的,它们都是人类进化所应有的副产物,是极有势力的,它们有情绪的力量作基础,所以要打破它们确是难事。”(P8)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主要生平:
出生于奥地利弗莱堡一个犹太商人的家庭。
父母相差20岁。1855年父亲与他母亲结婚时已40岁,而他母亲只有20岁。第二年生下了他。生下他时,他已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一个已24岁,一个已20岁,都比他母亲大。
家庭的特点:始终都充满着希望地期待未来。
弗洛伊德回忆说:
“母亲在同儿子的关系中总是给予无限的满足;这是最安全、最彻底地摆脱了人类的既爱又恨的矛盾心理的一种关系。”
犹太人血统对于弗洛伊德今后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不仅是指犹太人的语言、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而且,更重要的是定居于欧洲各地的犹太人在漫长的岁月中所遭受的侮辱和歧视,给弗洛伊德提供了无形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他奋发图强地和专心致志地从事对人类精神活动的科学分析。他说:“我经常地感受到自己已经继承了我们的先辈为保卫他们的神殿所具备的那种蔑视一切的全部激情;因而,我可以为历史上的那个伟大时刻而心甘情愿地献出我的一生。”
“我永远不能理解为什么我得为我的祖先而感到羞耻,或如一般人所说的那样为自己的民族感到羞耻?!于是,我义无反顾地采取了昂然不接受的态度,并始终都不为此后悔……。”
作为犹太人在社会上的种种压抑称为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研究的无穷推动力。
弗洛伊德小时候最突出的特点是单纯。他最讨厌那些使生活变得复杂化的因素。他酷爱事物的单纯化结构,并因而抱着某种想把一切事物都还原成最简单的因素的愿望。从日常生活来看,他一共只有三套衣服、三双鞋子,三套内衣。外出度长假,他的行李也往往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程度。在他的漫长的一生中,由一种单纯的生活习惯而慢慢地发展成一种思想方法和世界观。
在弗莱堡生活了仅三年,但他总是以田园诗人所特有的深厚感情怀念这个小小的城市。
据他回忆,他有一次闯入他父母的卧室,以好奇的目光试图观察大人的性生活,因此,被激怒的父亲把他赶回自己的房间里去。
1860年移居维也纳;
1973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76年开始经著名生理学家布吕克的研究所工作,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1882年至1885年间,他进入维也纳全科医院工作,深入研究脑解剖和精神病理学,并先后在外、内、小儿、皮肤等科工作,获得了广泛的临床经验;
1885年10月,弗洛伊德来到当时是世界精神病研究中心的巴黎,在著名精神病学家夏尔科的指导下学习与工作,在夏尔科的影响下,他开始从事对精神病的心理原因的研究。
1886年2月他回到了维也纳,以自己的名义开了私人诊所;
尔后,又和维也纳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布鲁尔合作研究并治疗是歇斯底里1895年,两人合作出版了《歇斯底里研究》一书,后来,两人由于观点不同而分道扬镳;
1887年结婚,妻子是玛莎。他不是个色情狂,但充分地享受自己的性生活。对爱情严肃、富有激情。以纯洁的感情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情人的怀抱。
他对爱情的基本态度: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再也没有更多的事情能像爱情那样,能够对于一个人的心灵和道德的本质,做出最严厉的考验。所以,再也没有什么,能像在爱情中的领域那样,通过表现出来的一举一动、一言一情,可以极其生动而深刻、毫无保留地把一个人的人格内涵显露出来。
1896年,父亲去世。父亲已80岁多,而他母亲只有60岁。
弗洛伊德不顾他人的辱骂与攻击,继续自己的研究,相继发表了《梦的解释》(1900)、《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1904)、《性欲理论三讲》(1905年),这些理论奠定了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基础,使他声名大噪;
1902年,弗洛伊德和他的学生阿德勒等一起创立了“心理学周三学会”;
1908年,第一届国际精神分析学会在萨尔茨堡举行成立大会,“周三学会”更名为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
1909年,弗洛伊德在另一个学生荣格的陪同下应邀赴美国讲学;
尔后,他又发表了《精神分析引论》(1910)、《图腾与禁忌》(1913)、《论精神分析运动史》(1914)、《超越快乐原则》(1920、《文明及其不满》(1920)、《群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1921)、《自我和本我》(1923)等著作。这时,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已遍及全世界;
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法西斯主义当局宣布弗洛伊德的著作为禁书,并下令加以焚毁;
1938年,法西斯主义军队入侵奥地利,弗洛伊德和他的家眷流亡到伦敦;
1939年,他在伦敦逝世,在他的生命行将结束之际,他又发表了他的最后一部著作《摩西与一神教》(1939)。
从上个世纪30年代以后,他实际上已进入晚年生活的。他的晚年生活既如意又不幸。
如意之处:
一方面,他在晚年获得了巨大声誉。他的两段非常得意话:
“当精神分析出现于德国和法国的时候,它已经被应用到文学和美学上,以及宗教史、史前史、神话、民俗学,乃至教育学领域。关于这些医学以外的应用,都主要以我的著作为起点。”
“经过一个不可抗拒的发展过程,‘精神分析’一词已经演变成一个具有两种意义的概念。它的本意本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治疗法,而今则成为一门专论无意识心理过程的科学;这门科学本身很少能独立地担负起处理某一问题的全责,但它似乎注定要对许多知识领域,提供最有价值的援助。如今,精神分析学说应用之广,它同心理学一样,已经成为这个最伟大时代中不可或缺的一门科学。”
1936年5月,为他的80岁诞辰,家中举办庆祝宴会。他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人物的贺信和贺电。爱因斯坦在贺信中说: “毫无疑问,你已经轻而易举地使那些具有怀疑思想的普通人获得一个独立的判断,迄今为止,我只能崇奉你的素有教养的思想和思辨力量,以及这一思想给这个时代的世界观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另一方面,他晚年日子也过得十分舒适:
每天早上和午后,他总是去患者那里;中午饭后到附近去散步;晚间他开始思考与写作。有条不紊。
不幸之处:生病。患口腔癌。直到他的下鄂全部烂掉。他甚至央求医生:“如果我不能坚持下去的话,你将尽力帮忙。现在我万分痛苦,这样继续下去是毫无意义的。”
法西斯主义的迫害。他说: “人们担心德国的种族主义的狂热会波及我们这个小小的国家。已有人劝我逃往瑞士,但那是没有用的。我不相信这里有危险,如果他们把我杀了,那也好。这不过是和平凡的死去一样,没有什么了不起。”
在他自己的著作被烧毁以后说: “这是人做的事情吗?在中世纪,他们将会烧死我,而现在他们只能烧毁我的书了。”
最后还是离开了奥地利。临走时,他没有说一句话,他知道:这次离开是不会再有返回的日子了。
这是复旦大学2011年秋季开设的《精神分析引论》课程讲稿,PHIL119040.01 《精神分析引论》导读 陈学明 教授 80 HGX209 三 1-2 哲学学院。所用参考读本为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精神分析引论》和《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是对我影响很大的西方哲学家,对其理论也比较偏好。
此为学习笔记,有些地方做了些补充和修改,在此分享给爱好者。
若有任何版权问题或者不合适的地方,可私信或者给我留言。谢谢大家。
[正文]
一、弗洛伊德其人及其著作
弗洛伊德在人类历史上的影响可以见之于下面的称谓:
世界上三个最伟大的犹太人之一:马克思(社会世界)、爱因斯坦(物理世界)、弗洛伊德(精神世界)。
被誉为心理世界的牛顿,心灵的哥伦布。
由于弗洛伊德的出现,改变了对人类的两个基本看法:
其一,人如何对待理性?
其二,人如何对待性行为?
最初古希腊罗马哲学是理性至上的,随着中世纪神性的突出,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黑暗时代,在随后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中人类渐渐的恢复理性从而产生了现代性,而工业革命的对社会和环境产生的负面效应使得人类开始思考理性的负面效应,理性思想是否是正确的?
而弗洛伊德的研究主要揭发了理性背后存在的无意识。非理性的发现从此推翻了理性主义。人的心理控制人的行为,而心理世界充满了潜意识。其中“原欲”起支配地位,形成了各种欲望。
弗洛伊德的性观念推翻了人类传统对性行为的看法。原先人们在“道德主义”的种种压抑下内心深处的欲望被种种压制得不到合理得释放。而理性主义更是限制了人对性得追求。也由于这样“激进”得观点弗洛伊德遭到了传统道德主义学派的排挤。而也因为是这样的观点,弗洛伊德称为了现代“性解放运动”、“性解放主义”的精神领袖。
弗洛伊德自己说:“精神分析有两个信条最足以触怒全人类:其一是它的他们的理性成见相反;其二则是和他们的道德的或美育的成见相冲突。这些成见不可轻视的,它们都是人类进化所应有的副产物,是极有势力的,它们有情绪的力量作基础,所以要打破它们确是难事。”(P8)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主要生平:
出生于奥地利弗莱堡一个犹太商人的家庭。
父母相差20岁。1855年父亲与他母亲结婚时已40岁,而他母亲只有20岁。第二年生下了他。生下他时,他已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一个已24岁,一个已20岁,都比他母亲大。
家庭的特点:始终都充满着希望地期待未来。
弗洛伊德回忆说:
“母亲在同儿子的关系中总是给予无限的满足;这是最安全、最彻底地摆脱了人类的既爱又恨的矛盾心理的一种关系。”
犹太人血统对于弗洛伊德今后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不仅是指犹太人的语言、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而且,更重要的是定居于欧洲各地的犹太人在漫长的岁月中所遭受的侮辱和歧视,给弗洛伊德提供了无形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他奋发图强地和专心致志地从事对人类精神活动的科学分析。他说:“我经常地感受到自己已经继承了我们的先辈为保卫他们的神殿所具备的那种蔑视一切的全部激情;因而,我可以为历史上的那个伟大时刻而心甘情愿地献出我的一生。”
“我永远不能理解为什么我得为我的祖先而感到羞耻,或如一般人所说的那样为自己的民族感到羞耻?!于是,我义无反顾地采取了昂然不接受的态度,并始终都不为此后悔……。”
作为犹太人在社会上的种种压抑称为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研究的无穷推动力。
弗洛伊德小时候最突出的特点是单纯。他最讨厌那些使生活变得复杂化的因素。他酷爱事物的单纯化结构,并因而抱着某种想把一切事物都还原成最简单的因素的愿望。从日常生活来看,他一共只有三套衣服、三双鞋子,三套内衣。外出度长假,他的行李也往往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程度。在他的漫长的一生中,由一种单纯的生活习惯而慢慢地发展成一种思想方法和世界观。
在弗莱堡生活了仅三年,但他总是以田园诗人所特有的深厚感情怀念这个小小的城市。
据他回忆,他有一次闯入他父母的卧室,以好奇的目光试图观察大人的性生活,因此,被激怒的父亲把他赶回自己的房间里去。
1860年移居维也纳;
1973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76年开始经著名生理学家布吕克的研究所工作,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1882年至1885年间,他进入维也纳全科医院工作,深入研究脑解剖和精神病理学,并先后在外、内、小儿、皮肤等科工作,获得了广泛的临床经验;
1885年10月,弗洛伊德来到当时是世界精神病研究中心的巴黎,在著名精神病学家夏尔科的指导下学习与工作,在夏尔科的影响下,他开始从事对精神病的心理原因的研究。
1886年2月他回到了维也纳,以自己的名义开了私人诊所;
尔后,又和维也纳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布鲁尔合作研究并治疗是歇斯底里1895年,两人合作出版了《歇斯底里研究》一书,后来,两人由于观点不同而分道扬镳;
1887年结婚,妻子是玛莎。他不是个色情狂,但充分地享受自己的性生活。对爱情严肃、富有激情。以纯洁的感情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情人的怀抱。
他对爱情的基本态度: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再也没有更多的事情能像爱情那样,能够对于一个人的心灵和道德的本质,做出最严厉的考验。所以,再也没有什么,能像在爱情中的领域那样,通过表现出来的一举一动、一言一情,可以极其生动而深刻、毫无保留地把一个人的人格内涵显露出来。
1896年,父亲去世。父亲已80岁多,而他母亲只有60岁。
弗洛伊德不顾他人的辱骂与攻击,继续自己的研究,相继发表了《梦的解释》(1900)、《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1904)、《性欲理论三讲》(1905年),这些理论奠定了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基础,使他声名大噪;
1902年,弗洛伊德和他的学生阿德勒等一起创立了“心理学周三学会”;
1908年,第一届国际精神分析学会在萨尔茨堡举行成立大会,“周三学会”更名为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
1909年,弗洛伊德在另一个学生荣格的陪同下应邀赴美国讲学;
尔后,他又发表了《精神分析引论》(1910)、《图腾与禁忌》(1913)、《论精神分析运动史》(1914)、《超越快乐原则》(1920、《文明及其不满》(1920)、《群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1921)、《自我和本我》(1923)等著作。这时,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已遍及全世界;
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法西斯主义当局宣布弗洛伊德的著作为禁书,并下令加以焚毁;
1938年,法西斯主义军队入侵奥地利,弗洛伊德和他的家眷流亡到伦敦;
1939年,他在伦敦逝世,在他的生命行将结束之际,他又发表了他的最后一部著作《摩西与一神教》(1939)。
从上个世纪30年代以后,他实际上已进入晚年生活的。他的晚年生活既如意又不幸。
如意之处:
一方面,他在晚年获得了巨大声誉。他的两段非常得意话:
“当精神分析出现于德国和法国的时候,它已经被应用到文学和美学上,以及宗教史、史前史、神话、民俗学,乃至教育学领域。关于这些医学以外的应用,都主要以我的著作为起点。”
“经过一个不可抗拒的发展过程,‘精神分析’一词已经演变成一个具有两种意义的概念。它的本意本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治疗法,而今则成为一门专论无意识心理过程的科学;这门科学本身很少能独立地担负起处理某一问题的全责,但它似乎注定要对许多知识领域,提供最有价值的援助。如今,精神分析学说应用之广,它同心理学一样,已经成为这个最伟大时代中不可或缺的一门科学。”
1936年5月,为他的80岁诞辰,家中举办庆祝宴会。他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人物的贺信和贺电。爱因斯坦在贺信中说: “毫无疑问,你已经轻而易举地使那些具有怀疑思想的普通人获得一个独立的判断,迄今为止,我只能崇奉你的素有教养的思想和思辨力量,以及这一思想给这个时代的世界观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另一方面,他晚年日子也过得十分舒适:
每天早上和午后,他总是去患者那里;中午饭后到附近去散步;晚间他开始思考与写作。有条不紊。
不幸之处:生病。患口腔癌。直到他的下鄂全部烂掉。他甚至央求医生:“如果我不能坚持下去的话,你将尽力帮忙。现在我万分痛苦,这样继续下去是毫无意义的。”
法西斯主义的迫害。他说: “人们担心德国的种族主义的狂热会波及我们这个小小的国家。已有人劝我逃往瑞士,但那是没有用的。我不相信这里有危险,如果他们把我杀了,那也好。这不过是和平凡的死去一样,没有什么了不起。”
在他自己的著作被烧毁以后说: “这是人做的事情吗?在中世纪,他们将会烧死我,而现在他们只能烧毁我的书了。”
最后还是离开了奥地利。临走时,他没有说一句话,他知道:这次离开是不会再有返回的日子了。
-
Kenzaki Hiruko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4-06 22:48:28
-
说好不打脸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3-29 20:05:04
-
Joy_33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3-10 12:30:24
-
哈姆今天看了没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17 21:45:54
-
迈阿密硬汉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1-30 11:33:23
-
7obu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16 14:21:42
-
水浅的鸭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16 13:09:43
-
豆友LxDCvSIl3I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30 23:15:00
-
毋意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04 19:22:46
-
豆友243370021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22 00:23:23
-
豆友ybK3VoJLT0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02 02:47:25
-
一星在水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16 18:21:25
-
卡皮巴拉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09 19:04:52
-
头掉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1-27 14:46:19
-
方泷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9-26 13:45:43
-
记录和表达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9-19 17:05:06
-
把理智埋没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9-04 05:19:52
-
豆友c2maVz3zAY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28 13:15:23
-
山有木兮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30 09:24:02
-
唯有死亡自由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20 00:02:09
-
我叫花椒同学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6-30 15:42:40
-
뀨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11 10:08:10
-
isTest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26 15:16:05
-
🦐条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30 01:47:25
-
天才脆脆鲨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23 20:39:20
-
豆友2Hachl7ZHU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02 07:36:41
-
偷儿的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5-11 10:10:19
-
HEYHJ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5-05 00:35:21
-
wstagew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23 15:12:47
-
小黑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02 12:43:53
-
capsule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05 14:01:45
-
电影小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02 23:30:16
-
善良的呱呱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31 22:14:44
-
逃亡的鸟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01 19:43:41
-
孤独的美食家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01 19:14:38
-
Frankenstein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26 15:13:27
-
豆友193995136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18 13:55:15
-
蓝子汉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21 16:25:50
-
友樹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31 07:00:45
-
雨落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9 19:20:52
-
塞SELI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26 17:02:37
-
还活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12 13:45:09
-
sashua_c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10 20:59:06
-
阿九冻蒜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17 19:40:33
-
samphel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12 06:43:12
-
十二空域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10 20:13:48
-
鸭鸭沙小原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4 23:06:16
-
谷雨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2-03 18:09:40
-
イザベラ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0-26 16:04:15
-
哦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6-27 00:30:06
-
retriev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5-23 07: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