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分
由于论文开题的事情,今儿去见了导师,方向基本上得到支持。细节自己再斟酌一下。
导师说,题目有些朴素。(不够新颖亮丽)。我也没想出更好的点,也不奢求更华丽。只求能围绕题目,踏踏实实写下去便可。昨儿夜里,考虑论文的章节问题,觉得不够贴切,怕被导师训斥,还是有些紧张,辗转良久。总是觉得自己不善于言。过后,便觉得某些时候思前顾后太过,还是会庸人自扰的。最重要的是论文能写成何种境界,开题的话,说的再漂亮也只是个开始,路还很漫长。
除了论文,导师又以长辈口吻,嘱托出国后要注意的事情。皆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我也说了自己的想法,导师又提出若干建议,说的都是很实在。导师的经验,是毫不保留的会告诉我们。这点,很值得感激。有些经验很细节,很有用。记得有一次导师带我们去资料室,走过一排排书架,告诉我们,哪些书是好书,哪些书要细看。又细致到挑选书的方式。。。每当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是很热情的。而对于学生的学习,他一向都是很客观的。好便是好,不好便是不好,绝不含糊。
午餐,导师请客,第一次去了传说中的教工食堂。终于见到了一直很想见面的师母,很是优雅知性的女子。说话的声音特别好听,黄鹂之音,娇俏模样。导师一直保持微笑听着,望向师母的眼神,是不经意间的温柔,从眼底里漫出来。较之教训学生之时,便是判若二人。相恋相守20余年,沉淀下来的默契和熟稔,初次见面亦是一眼可见。有属于他们那一代人那般老式的、不露痕迹的深深依恋。我想,这便是夫妻情分。
导师又出了新著作,送了一本给我。高高兴兴拿回来,先是拜读序言和后记。序言是导师的导师写的,后记是导师写的。思想都是学术的,字里行间亦有很重的人情味。人情练达皆文章,便是如此吧。现在越来越喜欢文字中,那种历经世事后的厚重感。导师读书极其勤奋,每次看他著作里面的注释和参考文献,便暗暗思量,该有多长的岁月,才能将这些书一一读完,然后消化,继而成为自己的结晶?漫长岁月,得要有多么坚定的信念,才能行到如此境界。书在侧,爱人在伴,学术之光在前方,一路且行且歌。此中快乐,于做学问的人而言,是了然如胸的吧。
※
来读研之后,便会很感念促使我下决心的M。
聊起继续读书这个话题,是缘于一次出差,飞机的晚点,和长长的旅途。那个时候,正在自修日本文学,要参加考试的缘故,要记住很多人名和书名。旅途无事,便看报纸,继而闲聊。恰逢《朝日新闻》上刊登出纪念太宰治的特刊,便从他开始,搜肠刮肚,把偶知道的那几个人名和书名,数了一遍。他半脸惊诧,不知成天埋首办公桌,整理方案和预算的行政职员,也知道了他们的文学。便聊开来。又鼓励我朝学术的方向走。——他对于知识分子,是很尊重的。M很有慈悲心怀,日语说错了,他也不指出,只是轻声纠正后,重复一遍。看见我拿着拿着厚厚的字典查生字,便随手将包里的电子辞典递了过来。平日里的工作中,他并不是这么有耐心的人。
两次出差过后,我们对彼此的印象都大为改观。又由于我口无遮拦的性子,什么都敢问,想到什么便说什么,而他竟然也是同样,有问必答,也不管我的问题,是何等唐突。从他的口中,还知道了在《朝日新闻》上刊登连载小说的作家森见美登彦,便是集团里森见董事的儿子。连载小说,他也是要看的。他推荐了几本,他认为有着宏大叙事观念的小说。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看,他对于日本小说所持有的那些观点,却表示十二分的尊敬。
※
老友皆是已婚。各有各的家事,大部分人交流很少,情谊主要留存在心间,而不涉及现时生活。只有Z,还是隔三岔五打电话回来。由于曾经有过共同梦想的关系,联系一直很密,聊的内容很琐碎,论文,家事,孩子,行装,各自的病痛,点点滴滴,都是实在的。我们有些地方很像,比如眼泪很浅,又不愿意旁人拿工作上的失误说自己,所以那个时候,我们都很努力。又因为,她有着对人深层的体贴和慈悲之心,很会照顾到人心。自觉脆弱的时候,便会想要打个电话给她,她的话是最好的安慰剂。想起2008年元旦,是我情绪低落的时期,她陪着我走过厦门的大街小巷。。。又不是独乐乐则乐的人,心心念念还在家里的老公,还仔细拍下我们所遇见的风景,说是要回去讲给老公听,与老公分享。
开学两周,J同学在宿舍里住了一周左右。家在附近自然是好的,想回去随时可以走人。不好的是,亲人朋友都在身侧,杂事也不少,但她喜欢这些事,而且乐于其中。她是典型的中国女人,喜爱大家庭的热闹。喜欢团圆的气氛。又十分懂得尊老爱幼,进退有度,并不喧嚣。有点老式女子的胸怀,是现代人里难得的妻子人选。一个人住的时候,真是十分怀念她身上的那股热闹劲儿。
Z和J身上,都散发着母性的温暖。
※
最近和Mom通电话,觉得很留恋,总是不舍得放下。将要远行之人,对于现有的种种,便是容易生出留恋之意。便会追悔往日对她的各种不体贴,做了那么些任性的事情。她也从来不怪我,更是让我自责,但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多年前,我也很信誓旦旦的对她许过一些承诺的,结果呢,还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也没有多考虑她的内心需要。但愿她和爸爸身体健康平安,就好。。。求佛保佑。
导师说,题目有些朴素。(不够新颖亮丽)。我也没想出更好的点,也不奢求更华丽。只求能围绕题目,踏踏实实写下去便可。昨儿夜里,考虑论文的章节问题,觉得不够贴切,怕被导师训斥,还是有些紧张,辗转良久。总是觉得自己不善于言。过后,便觉得某些时候思前顾后太过,还是会庸人自扰的。最重要的是论文能写成何种境界,开题的话,说的再漂亮也只是个开始,路还很漫长。
除了论文,导师又以长辈口吻,嘱托出国后要注意的事情。皆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我也说了自己的想法,导师又提出若干建议,说的都是很实在。导师的经验,是毫不保留的会告诉我们。这点,很值得感激。有些经验很细节,很有用。记得有一次导师带我们去资料室,走过一排排书架,告诉我们,哪些书是好书,哪些书要细看。又细致到挑选书的方式。。。每当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是很热情的。而对于学生的学习,他一向都是很客观的。好便是好,不好便是不好,绝不含糊。
午餐,导师请客,第一次去了传说中的教工食堂。终于见到了一直很想见面的师母,很是优雅知性的女子。说话的声音特别好听,黄鹂之音,娇俏模样。导师一直保持微笑听着,望向师母的眼神,是不经意间的温柔,从眼底里漫出来。较之教训学生之时,便是判若二人。相恋相守20余年,沉淀下来的默契和熟稔,初次见面亦是一眼可见。有属于他们那一代人那般老式的、不露痕迹的深深依恋。我想,这便是夫妻情分。
导师又出了新著作,送了一本给我。高高兴兴拿回来,先是拜读序言和后记。序言是导师的导师写的,后记是导师写的。思想都是学术的,字里行间亦有很重的人情味。人情练达皆文章,便是如此吧。现在越来越喜欢文字中,那种历经世事后的厚重感。导师读书极其勤奋,每次看他著作里面的注释和参考文献,便暗暗思量,该有多长的岁月,才能将这些书一一读完,然后消化,继而成为自己的结晶?漫长岁月,得要有多么坚定的信念,才能行到如此境界。书在侧,爱人在伴,学术之光在前方,一路且行且歌。此中快乐,于做学问的人而言,是了然如胸的吧。
※
来读研之后,便会很感念促使我下决心的M。
聊起继续读书这个话题,是缘于一次出差,飞机的晚点,和长长的旅途。那个时候,正在自修日本文学,要参加考试的缘故,要记住很多人名和书名。旅途无事,便看报纸,继而闲聊。恰逢《朝日新闻》上刊登出纪念太宰治的特刊,便从他开始,搜肠刮肚,把偶知道的那几个人名和书名,数了一遍。他半脸惊诧,不知成天埋首办公桌,整理方案和预算的行政职员,也知道了他们的文学。便聊开来。又鼓励我朝学术的方向走。——他对于知识分子,是很尊重的。M很有慈悲心怀,日语说错了,他也不指出,只是轻声纠正后,重复一遍。看见我拿着拿着厚厚的字典查生字,便随手将包里的电子辞典递了过来。平日里的工作中,他并不是这么有耐心的人。
两次出差过后,我们对彼此的印象都大为改观。又由于我口无遮拦的性子,什么都敢问,想到什么便说什么,而他竟然也是同样,有问必答,也不管我的问题,是何等唐突。从他的口中,还知道了在《朝日新闻》上刊登连载小说的作家森见美登彦,便是集团里森见董事的儿子。连载小说,他也是要看的。他推荐了几本,他认为有着宏大叙事观念的小说。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看,他对于日本小说所持有的那些观点,却表示十二分的尊敬。
※
老友皆是已婚。各有各的家事,大部分人交流很少,情谊主要留存在心间,而不涉及现时生活。只有Z,还是隔三岔五打电话回来。由于曾经有过共同梦想的关系,联系一直很密,聊的内容很琐碎,论文,家事,孩子,行装,各自的病痛,点点滴滴,都是实在的。我们有些地方很像,比如眼泪很浅,又不愿意旁人拿工作上的失误说自己,所以那个时候,我们都很努力。又因为,她有着对人深层的体贴和慈悲之心,很会照顾到人心。自觉脆弱的时候,便会想要打个电话给她,她的话是最好的安慰剂。想起2008年元旦,是我情绪低落的时期,她陪着我走过厦门的大街小巷。。。又不是独乐乐则乐的人,心心念念还在家里的老公,还仔细拍下我们所遇见的风景,说是要回去讲给老公听,与老公分享。
开学两周,J同学在宿舍里住了一周左右。家在附近自然是好的,想回去随时可以走人。不好的是,亲人朋友都在身侧,杂事也不少,但她喜欢这些事,而且乐于其中。她是典型的中国女人,喜爱大家庭的热闹。喜欢团圆的气氛。又十分懂得尊老爱幼,进退有度,并不喧嚣。有点老式女子的胸怀,是现代人里难得的妻子人选。一个人住的时候,真是十分怀念她身上的那股热闹劲儿。
Z和J身上,都散发着母性的温暖。
※
最近和Mom通电话,觉得很留恋,总是不舍得放下。将要远行之人,对于现有的种种,便是容易生出留恋之意。便会追悔往日对她的各种不体贴,做了那么些任性的事情。她也从来不怪我,更是让我自责,但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多年前,我也很信誓旦旦的对她许过一些承诺的,结果呢,还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也没有多考虑她的内心需要。但愿她和爸爸身体健康平安,就好。。。求佛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