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其他诗人
“他们”其他诗人
丁当(1962- ),原名丁新民
《房子》
你躲在房子里
你躲在城市里
你躲在冬天里
你躲在自己的黄皮肤里
你躲在吃得饱穿得暖的地方
你在没有时间的地方
你在不是地方的地方
你就在命里注定的地方
有时候饥饿
有时候困倦
有时候无可奈何
有时候默不作声
或者自己动手做饭
或者躺在床上不起
或者很卫生很优雅的出恭
或者看一本伤感的爱情小说
给炉子再加一块煤
给朋友写一封信再撕掉
翻翻以前的日记沉思冥想
翻翻以前的旧衣服套上走几步
再坐到那把破木椅上点支烟
再喝掉那半杯凉咖啡
拿一张很大的白纸
拿一盒彩色铅笔
画一座房子
画一个女人
画三个孩子
画一桌酒菜
画几个朋友
画上温暖的颜色
画上幸福的颜色
画上高高兴兴
画上心平气和
然后挂在墙上
然后看了又看
然后想了又想
然后上床睡觉
1984
《学校》
老师站着
学生坐着
冬天趴在窗上
夏天躲在树上
爸爸在工厂做工
妈妈在商店打盹
爷爷奶奶在坟墓里不吭不哈
桌子是木头的
椅子是木头的
学生的脑袋是木头的
课本和黑板是老师的
老师爱上一位姑娘
姑娘是电影里的寡妇
寡妇是鲁迅的
鲁迅是三十年代的
三十年代是旧中国的
旧中国我们沿街乞讨
把唾沫吐在
阔太太的屁股上
阔太太跟着一个士兵跑了
到了台湾
害相思病死了
阔太太死了
爷爷死了
奶奶死了
爸爸和妈妈结婚了
一个在工厂做工
一个在商店打盹
而我们
统统来到学校
端坐在木头上
用木头脑袋对准老师
把老师钉在黑板上
《女诗人》
我读你的诗
想象你的模样
我一直在猜
你裙子的颜色
在一个又一个
嫩绿的早晨
我和你等着
太阳出来
我和你吃饭、爱人类、走很多路
读白居易
或者瓦雷里蹩脚的诗篇
所有的黄昏
你都用来写诗
脸儿蜡黄,高吟低诵
窗前的花瓶里插着塑料玫瑰
而我坐着、站着、躺着
一口是烟、一口是酒
全部心思在你身上
我枕着你的诗
幸福地睡去
但绝不梦见你
因为不知道你的长相
《独自歌唱》
现在正值夏天
我穿一件白色汗衫
撑起一顶全新的蚊帐
用以区别蚊子的生活
我背靠六月的太阳
脚下是一盆清水
面对一大杯啤酒
独自歌唱
我用平直的嗓音
颂扬伸手可及的生活
怀着一种喜悦的心情
啜饮泛着泡沫的啤酒
然后闭起眼睛歌唱
然后睁开眼睛歌唱
我如此愉快的独自歌唱
想必途经此地的人长久不愿离去
想必老天暗暗为我高兴
全世界的姑娘
都缩头缩脑
把我张望
我这样固执地独自歌唱
直到太阳落尽,夏天消失
直至每对哑巴夫妇竖起四只耳朵
我这样长久的独自歌唱
直至我白发苍苍
我的膝下儿孙成群
于小韦(1961- ),原名丁朝晖
《火车》
旷地里的那列火车
不断向前
它走着
像一列火车那样
《直立着头发的青年画家和他的晚餐》
九点
和所有的晚上一样
安静
是因为黑色
其它也没有什么不同
年轻画家在一面墙下
进他的晚餐
自来水和他的妻子
在左边的屋里
有一本诗集
在他身后的书架上
露着它窄窄的脊背
一阵响声之后
(响声来自左边的屋子)
有一群鸟,从
上空飞过
白色餐桌上的晚餐
已成为一组静物
黄色的鸟群,闪动
身上的每一个关节
哗哗地
在夜幕中留下
长长的痕迹
年轻画家和他的晚餐
黑色脊背的诗集
凝固不动
妻子已被鸟群
带去很远
最后的一道汤,再也
没有送来
《星期天的早晨》
小苏还没有起床
我坐在窗前
日头已爬得很高
马路上却不见一人
听不见响声
一只会飞的甲虫
从远处的树上
往这边飞来
我拉上窗帘
花格布帘梦一样
抖动
我睡着了
觉出有人从梦的缝隙中
怀疑地看了我片刻
然后往西去了
接着有好几个人
这样做了
接着有了很多鼾声
小苏在床上打鼾
我仍坐在桌前
这个早晨
一切都来的
很晚
朱文(1967- )
《1970年的一家》
父亲是多么有力。肩上驮着弟弟
背上背着我,双手抱着生病的姐姐
十里长的灌溉河堤,只有父亲
在走。灰色的天空被撕开一条口子
远在闽南的母亲,像光线落下
照在父亲的前额
逆着河流的方向。我感到
父亲走得越快,水流得越急
《在纸上画画》
画一个简单的你,用
五根直线代表四肢与躯干
四个圆,分别是头颅、乳房与臀部
我手里拿着碳棒,你的模特
一只紫砂茶壶
会用橡皮吗?
试试看吧
先用橡皮擦去最上端的
一个圆,(智慧会让一个女人
变得愚蠢)再擦掉中间的
两个圆(让世界
归于平静)代表四肢的
四条直线最好也擦去,(女人
不用手脚工作,也可以
生活)最后把躯干擦去,把
最后一个圆变成一个点,在
一张白纸的中间
画上另一个点,代表
我,或者是任意一个男人
两个点在白纸上运动起来,代表
两条轨迹。两个点重叠时
纸上一片空白
《蓝色的保温筒》
一个男人左手提着蓝色的
保温筒,用右手
骑着一辆单车
大女儿的借书单在
左边的口袋里。复习材料
对升学考试来说,很重要。
小女儿的儿童画─
一艘撑满纸的大轮船,此刻
在他的血管里,乘风破浪
为妻子准备的午餐在
保温筒里,和妻子一样的
重要。代替着
白天妻子的位置和
下半夜的性生活
一个男人左手提着蓝色的
保温筒,用右手
骑着一辆单车。他
腾不出手来和老张
打个招呼。
八点差一刻,
离厂区还有两站路
吕德安(1960- )福建人,画家
《吉他曲》
那是很久以前
你不能说是什么时候
在什么地方
那是很久以前
那是很久以前
你不能说出
具体的时间和地点
那是很久以前
那是很久以前
你不能说出风和信约
是从哪里开始
你不能确定它
那是很久以前
就像你不能说出
林中的风和泥土的信纸
那是很久以前
就像美好的来由
谁也说不出
让快乐陪伴你
让痛苦陪伴你
你不要说出嘴唇
是由泥土制成
还是由话儿制成
当你想说的时候
你不要说手指
当你们相遇的时候
风儿轻轻吹拂
不要说这是冰凉的
也许事情就是这样
但你不要说——
是当你突然怀念起什么
就请你怀念着什么
《泥瓦匠印象》
但是他们全是本地人
是泥瓦匠中的那种泥瓦匠
同样的动作,同样的谨慎
当他们踩过屋顶,瓦片
发出了同样的碎裂声
再小心也会让人听见
等翻开瓦顶,下面的尘埃就升起来
像复活的虫——
都为同一件事,翻身一遍
他们来去匆匆
互相替代着面孔
太阳落山他们也消失,有如洞穴
第二天出现时又像是火焰的洞穴
但这次却是你们的原型
一个个爬过屋顶
无论从时间还是动作上看
都像是已经过去了
却又仍然停留那里
已经整整一个时代
《父亲和我》
父亲和我
我们并肩走着
秋雨稍歇
和前一阵雨
像隔了多年时光
我们走在雨和雨的间歇里
肩头清晰地靠在一起
却没有一句要说的话
我们刚从屋子里出来
所以没有一句要说的话
这是长久生活在一起
造成的
滴水的声音像折下的一支细枝条
像过冬的梅花
父亲的头发已经全白
但这近乎于一种灵魂
会使人不禁肃然起敬
依然是熟悉的街道
熟悉的人要举手致意
父亲和我都怀着难言的恩情
安详地走着
吴晨骏(1966-)
《乡村纪事》
傍晚我与成年的鸡散步
屋前的柳树在秋天倒下
别的树也一样
大雪天开过来一辆马车
一批流浪汉在雪地上唱歌
我接受家庭赠与的光荣
邀请乡邻们在老屋相聚
妇女一旁编织着毛衣
收获季节刚刚过去
以后的日子人们用来跳舞玩耍
《熟悉的地方》
我再次来到熟悉的地方
陌生的感觉伴着夜晚降临
为失去的时光
我不断发出悲鸣
我随身携带盛放胶片的盒子
到乡村给孩子们放几场电影
我愉快地经过
对我一无所知的人们
早晨我在阳台上洒水浇花
我写作消遣
为穷人治病
我永远富足和健康
《面向》
我安全地活在
这个乡村,画画
让我愉快
堂兄在大城市
这附近还有个医生
我得以维持生命
画他们——
普通的男人
在我停笔的时候
我面向窗外的树林
1991
《花和小人》
我看过一本连环画
讲述的是居住在花里的小人
白天,花瓣张开
小人们从花里跳到地上
天黑了,小人们又像蜜蜂一样
飞回花里
然后她们睡觉
做着关于地上的梦
2001
《炸弹》
向窗外扔出
我手中唯一的炸弹
火光照亮盒子
照亮我身边的一切
前世和今生
书和散落的稿纸
2001
《勾引》
我想勾引一个女人
我注意她很久了
却一直没有机会下手
庙里挤满了我的亲戚
我没有机会向她表白我的爱慕
因为她站在我亲戚们中间
天黑了,起风了
亲戚们相继走向庙外
女人在门槛处停下脚步
我一把把她拉向田野
田野在庙的后面
我和女人默默站在一起
我的肩挨着她的肩
我听到她心的跳动
在茫茫的黑夜里
田野就像一张黑色的毯子
2002
小海(1965- ),原名涂海燕
《田园》
在我劳动的地方
我对每棵庄稼
都斤斤计较
人们看见我
在自己的田园里
劳动,直到天黑
太阳甚至招呼也不打
黑暗早把它吓坏了
但我,在这黑暗中还能辨清东西
因为在我的田地
我习惯天黑后
再坚持一会儿
然后,沿着看不见的小径
回家
留下那片土地
黑暗中显得惨白
那是贫瘠造成的后果
它要照耀我的生命
最终让我什么都看不见
陌生得成为它
饥腹的果物
我的心思已不在这块土地上了
“也许会有新的变化”
我怀着绝望的期冀
任由那最后的夜潮
拍打我的田园
1991
《血缘》
冬日的午间
顺时针运转的黄金时刻
在一间有暖气的房间午睡
我被新生的蚊子叮咬了一口
本能地给了自己一个耳光
它已经不存在
或仅仅是一个暗示
朦胧中听见它降落的声音
像是我的自性,我
奇妙的腹鸣
怎么会这样
它出现的美妙之舞
使我内心的湖水柔软而洁净
等我醒来,完全醒来
我的手掌上有血
不是因为我信仰血的缘故
更何况
那血,也不是它自身的……
《母马》
春天了,我又骚动不安
生下一匹母马
有鼻子有耳,一派生动
我常抚摸她
让她安宁,让她沉静
这匹母马就站在河滩上
我曾经如唤她
她呼啸而来,又飘然而去
生活恬静又优美
我是田园之子
这是我幻想的日子
我生来注定美满如梦
马儿啊,告诉我
那惊扰你的一切是否已过去
整夜,我在平原听着你的蹄声
欢畅而激越
刘立杆(1967-),江苏苏州人,198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
《冷杉》
天开始回暖,但依然
在冬天。中午,我疲乏地醒来
错把窗台上的阳光当成了雪。
我把嘴凑近滴水的
龙头。一股浑浊的锈水
像去年喷出。
可憎的玻璃窗映着
一张浮肿的、将近中年的脸
那遗容般的蜡模。
只有现在,胃
比心更空。叼着烟,慢慢
走过门前的陡坡
像大病初愈。
我的大衣空荡如盲人的眼窝。
随后,又是夜晚
光秃秃的四壁
和闹钟放大的嚓嚓声——每一秒
都有冬天那么长。
我老做噩梦,板结的棉被
像塞满石块——要么,去沙发上
看电视,把满满一壶水喝光。
倦怠,麻木……生命
在萎缩。也许,见它的鬼——
这虚空像月食一样自然。
像我和你,变得不可说
却分分秒秒在说。瞧,我在这里。
活着,还在呼吸——
倚着墙,如同
被拉出来枪决的囚犯,贪婪地
猛吸就要燃尽的烟卷
——我还没有闻够
生活的臭气……一个月,两个月
过去了,血流得更慢
仿佛寒冷不断
朝身体内抛洒铁质。那里
一棵针叶紧箍的冷杉
因这滋养而保持青翠——
不知道何谓悲哀,仅仅在那里
作为悲哀的冬天的形状。
《手》
那么小心,那么小心,
我曾一次次捧起你颤抖的脸。
粗短,黝黑,嵌着泥垢,
我的十根手指那么丑陋、难堪……
——我在灯下反复看着它们:
贪婪地张开,围拱出你脸的轮廓
现在,它们慢慢靠近——
慢慢地,似乎触摸到那片温热。
那么小心,那么小心,
我颤抖的双手还在你的脸上
——捧着爱的骨灰瓮。
杨克(1957- )
《经过》
偶尔,坐在旁边的
是穿时髦背心或牛仔裙的女孩
像浆果就要胀破的身体,令人呼吸艰难
柔润修长的手指,指甲上涂着寇丹
无意识地在坤包上轻微弹动
“年轻就是美丽”
我听见内心秋风落叶一声叹息
从新港路走到文德路,从青年进入中年
从二十四小时到二十四节令
公共汽车很有耐心的移动里
日子在钢铁齿轮上传递
上班下班,我周而复始走同一段路
从诗歌穿越商标广告,从同志走到先生
而此刻,与我挤肩贴背的
是两个穿着皱巴巴西装的打工仔
袖口上的商标比衬衫上的污汁更为显眼
“龟儿子,搞了好多钱嘛?”
“鬼扯,要办个暂住证
还找不到门从哪里开…
拖泥带水的四川话,意味着命运
在粤语的门槛外面徘徊
后视镜里遍地摩托,从待业到下岗
从海珠桥到海印桥,从申报奥运到香港回归
骑楼一天天老去,玻璃幕墙节节上升
挤逼的空间里,诗意比纯氧更稀薄
挂在记忆中的蓝天
已经是凉在工棚外,一块硬梆梆的旧毛巾
刚上车的服装小贩,满脸潮红
上足发条的闹钟在城里不停跑动
穿一袭黑色低胸裙
微露的双乳
像中山大学与毗邻的康乐布料市场
其乐融融,从未构成过敌意
随地吐掉的是果核,吞下情人却吐掉爱情
坐台小姐是一道道交换的风景
从早茶到夜茶,从恬乐村到客村
马路永远挖了又填,填了又挖,
身体和轮胎渐渐磨损
活着,我像颗保龄球来回滚动
走过的只是一小段路
却经历了两个时代和二重语境
普珉(1962- ),本名杨迅滋
《咏蝉》
歌唱吧 知了
秋天是一块琥珀
我站在琥珀以外
和你一样
感觉着生命在停滞
死亡暗黄的翅膀振动着
像车站前一大排出租车
歌唱吧 知了
哪怕没有歌词的歌唱像一场呜咽
哪怕寒风像刀子一样在毁灭我们的琥珀
但是 歌唱吧 知了
让我们给死亡添一些厌倦
1994
丁当(1962- ),原名丁新民
《房子》
你躲在房子里
你躲在城市里
你躲在冬天里
你躲在自己的黄皮肤里
你躲在吃得饱穿得暖的地方
你在没有时间的地方
你在不是地方的地方
你就在命里注定的地方
有时候饥饿
有时候困倦
有时候无可奈何
有时候默不作声
或者自己动手做饭
或者躺在床上不起
或者很卫生很优雅的出恭
或者看一本伤感的爱情小说
给炉子再加一块煤
给朋友写一封信再撕掉
翻翻以前的日记沉思冥想
翻翻以前的旧衣服套上走几步
再坐到那把破木椅上点支烟
再喝掉那半杯凉咖啡
拿一张很大的白纸
拿一盒彩色铅笔
画一座房子
画一个女人
画三个孩子
画一桌酒菜
画几个朋友
画上温暖的颜色
画上幸福的颜色
画上高高兴兴
画上心平气和
然后挂在墙上
然后看了又看
然后想了又想
然后上床睡觉
1984
《学校》
老师站着
学生坐着
冬天趴在窗上
夏天躲在树上
爸爸在工厂做工
妈妈在商店打盹
爷爷奶奶在坟墓里不吭不哈
桌子是木头的
椅子是木头的
学生的脑袋是木头的
课本和黑板是老师的
老师爱上一位姑娘
姑娘是电影里的寡妇
寡妇是鲁迅的
鲁迅是三十年代的
三十年代是旧中国的
旧中国我们沿街乞讨
把唾沫吐在
阔太太的屁股上
阔太太跟着一个士兵跑了
到了台湾
害相思病死了
阔太太死了
爷爷死了
奶奶死了
爸爸和妈妈结婚了
一个在工厂做工
一个在商店打盹
而我们
统统来到学校
端坐在木头上
用木头脑袋对准老师
把老师钉在黑板上
《女诗人》
我读你的诗
想象你的模样
我一直在猜
你裙子的颜色
在一个又一个
嫩绿的早晨
我和你等着
太阳出来
我和你吃饭、爱人类、走很多路
读白居易
或者瓦雷里蹩脚的诗篇
所有的黄昏
你都用来写诗
脸儿蜡黄,高吟低诵
窗前的花瓶里插着塑料玫瑰
而我坐着、站着、躺着
一口是烟、一口是酒
全部心思在你身上
我枕着你的诗
幸福地睡去
但绝不梦见你
因为不知道你的长相
《独自歌唱》
现在正值夏天
我穿一件白色汗衫
撑起一顶全新的蚊帐
用以区别蚊子的生活
我背靠六月的太阳
脚下是一盆清水
面对一大杯啤酒
独自歌唱
我用平直的嗓音
颂扬伸手可及的生活
怀着一种喜悦的心情
啜饮泛着泡沫的啤酒
然后闭起眼睛歌唱
然后睁开眼睛歌唱
我如此愉快的独自歌唱
想必途经此地的人长久不愿离去
想必老天暗暗为我高兴
全世界的姑娘
都缩头缩脑
把我张望
我这样固执地独自歌唱
直到太阳落尽,夏天消失
直至每对哑巴夫妇竖起四只耳朵
我这样长久的独自歌唱
直至我白发苍苍
我的膝下儿孙成群
于小韦(1961- ),原名丁朝晖
《火车》
旷地里的那列火车
不断向前
它走着
像一列火车那样
《直立着头发的青年画家和他的晚餐》
九点
和所有的晚上一样
安静
是因为黑色
其它也没有什么不同
年轻画家在一面墙下
进他的晚餐
自来水和他的妻子
在左边的屋里
有一本诗集
在他身后的书架上
露着它窄窄的脊背
一阵响声之后
(响声来自左边的屋子)
有一群鸟,从
上空飞过
白色餐桌上的晚餐
已成为一组静物
黄色的鸟群,闪动
身上的每一个关节
哗哗地
在夜幕中留下
长长的痕迹
年轻画家和他的晚餐
黑色脊背的诗集
凝固不动
妻子已被鸟群
带去很远
最后的一道汤,再也
没有送来
《星期天的早晨》
小苏还没有起床
我坐在窗前
日头已爬得很高
马路上却不见一人
听不见响声
一只会飞的甲虫
从远处的树上
往这边飞来
我拉上窗帘
花格布帘梦一样
抖动
我睡着了
觉出有人从梦的缝隙中
怀疑地看了我片刻
然后往西去了
接着有好几个人
这样做了
接着有了很多鼾声
小苏在床上打鼾
我仍坐在桌前
这个早晨
一切都来的
很晚
朱文(1967- )
《1970年的一家》
父亲是多么有力。肩上驮着弟弟
背上背着我,双手抱着生病的姐姐
十里长的灌溉河堤,只有父亲
在走。灰色的天空被撕开一条口子
远在闽南的母亲,像光线落下
照在父亲的前额
逆着河流的方向。我感到
父亲走得越快,水流得越急
《在纸上画画》
画一个简单的你,用
五根直线代表四肢与躯干
四个圆,分别是头颅、乳房与臀部
我手里拿着碳棒,你的模特
一只紫砂茶壶
会用橡皮吗?
试试看吧
先用橡皮擦去最上端的
一个圆,(智慧会让一个女人
变得愚蠢)再擦掉中间的
两个圆(让世界
归于平静)代表四肢的
四条直线最好也擦去,(女人
不用手脚工作,也可以
生活)最后把躯干擦去,把
最后一个圆变成一个点,在
一张白纸的中间
画上另一个点,代表
我,或者是任意一个男人
两个点在白纸上运动起来,代表
两条轨迹。两个点重叠时
纸上一片空白
《蓝色的保温筒》
一个男人左手提着蓝色的
保温筒,用右手
骑着一辆单车
大女儿的借书单在
左边的口袋里。复习材料
对升学考试来说,很重要。
小女儿的儿童画─
一艘撑满纸的大轮船,此刻
在他的血管里,乘风破浪
为妻子准备的午餐在
保温筒里,和妻子一样的
重要。代替着
白天妻子的位置和
下半夜的性生活
一个男人左手提着蓝色的
保温筒,用右手
骑着一辆单车。他
腾不出手来和老张
打个招呼。
八点差一刻,
离厂区还有两站路
吕德安(1960- )福建人,画家
《吉他曲》
那是很久以前
你不能说是什么时候
在什么地方
那是很久以前
那是很久以前
你不能说出
具体的时间和地点
那是很久以前
那是很久以前
你不能说出风和信约
是从哪里开始
你不能确定它
那是很久以前
就像你不能说出
林中的风和泥土的信纸
那是很久以前
就像美好的来由
谁也说不出
让快乐陪伴你
让痛苦陪伴你
你不要说出嘴唇
是由泥土制成
还是由话儿制成
当你想说的时候
你不要说手指
当你们相遇的时候
风儿轻轻吹拂
不要说这是冰凉的
也许事情就是这样
但你不要说——
是当你突然怀念起什么
就请你怀念着什么
《泥瓦匠印象》
但是他们全是本地人
是泥瓦匠中的那种泥瓦匠
同样的动作,同样的谨慎
当他们踩过屋顶,瓦片
发出了同样的碎裂声
再小心也会让人听见
等翻开瓦顶,下面的尘埃就升起来
像复活的虫——
都为同一件事,翻身一遍
他们来去匆匆
互相替代着面孔
太阳落山他们也消失,有如洞穴
第二天出现时又像是火焰的洞穴
但这次却是你们的原型
一个个爬过屋顶
无论从时间还是动作上看
都像是已经过去了
却又仍然停留那里
已经整整一个时代
《父亲和我》
父亲和我
我们并肩走着
秋雨稍歇
和前一阵雨
像隔了多年时光
我们走在雨和雨的间歇里
肩头清晰地靠在一起
却没有一句要说的话
我们刚从屋子里出来
所以没有一句要说的话
这是长久生活在一起
造成的
滴水的声音像折下的一支细枝条
像过冬的梅花
父亲的头发已经全白
但这近乎于一种灵魂
会使人不禁肃然起敬
依然是熟悉的街道
熟悉的人要举手致意
父亲和我都怀着难言的恩情
安详地走着
吴晨骏(1966-)
《乡村纪事》
傍晚我与成年的鸡散步
屋前的柳树在秋天倒下
别的树也一样
大雪天开过来一辆马车
一批流浪汉在雪地上唱歌
我接受家庭赠与的光荣
邀请乡邻们在老屋相聚
妇女一旁编织着毛衣
收获季节刚刚过去
以后的日子人们用来跳舞玩耍
《熟悉的地方》
我再次来到熟悉的地方
陌生的感觉伴着夜晚降临
为失去的时光
我不断发出悲鸣
我随身携带盛放胶片的盒子
到乡村给孩子们放几场电影
我愉快地经过
对我一无所知的人们
早晨我在阳台上洒水浇花
我写作消遣
为穷人治病
我永远富足和健康
《面向》
我安全地活在
这个乡村,画画
让我愉快
堂兄在大城市
这附近还有个医生
我得以维持生命
画他们——
普通的男人
在我停笔的时候
我面向窗外的树林
1991
《花和小人》
我看过一本连环画
讲述的是居住在花里的小人
白天,花瓣张开
小人们从花里跳到地上
天黑了,小人们又像蜜蜂一样
飞回花里
然后她们睡觉
做着关于地上的梦
2001
《炸弹》
向窗外扔出
我手中唯一的炸弹
火光照亮盒子
照亮我身边的一切
前世和今生
书和散落的稿纸
2001
《勾引》
我想勾引一个女人
我注意她很久了
却一直没有机会下手
庙里挤满了我的亲戚
我没有机会向她表白我的爱慕
因为她站在我亲戚们中间
天黑了,起风了
亲戚们相继走向庙外
女人在门槛处停下脚步
我一把把她拉向田野
田野在庙的后面
我和女人默默站在一起
我的肩挨着她的肩
我听到她心的跳动
在茫茫的黑夜里
田野就像一张黑色的毯子
2002
小海(1965- ),原名涂海燕
《田园》
在我劳动的地方
我对每棵庄稼
都斤斤计较
人们看见我
在自己的田园里
劳动,直到天黑
太阳甚至招呼也不打
黑暗早把它吓坏了
但我,在这黑暗中还能辨清东西
因为在我的田地
我习惯天黑后
再坚持一会儿
然后,沿着看不见的小径
回家
留下那片土地
黑暗中显得惨白
那是贫瘠造成的后果
它要照耀我的生命
最终让我什么都看不见
陌生得成为它
饥腹的果物
我的心思已不在这块土地上了
“也许会有新的变化”
我怀着绝望的期冀
任由那最后的夜潮
拍打我的田园
1991
《血缘》
冬日的午间
顺时针运转的黄金时刻
在一间有暖气的房间午睡
我被新生的蚊子叮咬了一口
本能地给了自己一个耳光
它已经不存在
或仅仅是一个暗示
朦胧中听见它降落的声音
像是我的自性,我
奇妙的腹鸣
怎么会这样
它出现的美妙之舞
使我内心的湖水柔软而洁净
等我醒来,完全醒来
我的手掌上有血
不是因为我信仰血的缘故
更何况
那血,也不是它自身的……
《母马》
春天了,我又骚动不安
生下一匹母马
有鼻子有耳,一派生动
我常抚摸她
让她安宁,让她沉静
这匹母马就站在河滩上
我曾经如唤她
她呼啸而来,又飘然而去
生活恬静又优美
我是田园之子
这是我幻想的日子
我生来注定美满如梦
马儿啊,告诉我
那惊扰你的一切是否已过去
整夜,我在平原听着你的蹄声
欢畅而激越
刘立杆(1967-),江苏苏州人,198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
《冷杉》
天开始回暖,但依然
在冬天。中午,我疲乏地醒来
错把窗台上的阳光当成了雪。
我把嘴凑近滴水的
龙头。一股浑浊的锈水
像去年喷出。
可憎的玻璃窗映着
一张浮肿的、将近中年的脸
那遗容般的蜡模。
只有现在,胃
比心更空。叼着烟,慢慢
走过门前的陡坡
像大病初愈。
我的大衣空荡如盲人的眼窝。
随后,又是夜晚
光秃秃的四壁
和闹钟放大的嚓嚓声——每一秒
都有冬天那么长。
我老做噩梦,板结的棉被
像塞满石块——要么,去沙发上
看电视,把满满一壶水喝光。
倦怠,麻木……生命
在萎缩。也许,见它的鬼——
这虚空像月食一样自然。
像我和你,变得不可说
却分分秒秒在说。瞧,我在这里。
活着,还在呼吸——
倚着墙,如同
被拉出来枪决的囚犯,贪婪地
猛吸就要燃尽的烟卷
——我还没有闻够
生活的臭气……一个月,两个月
过去了,血流得更慢
仿佛寒冷不断
朝身体内抛洒铁质。那里
一棵针叶紧箍的冷杉
因这滋养而保持青翠——
不知道何谓悲哀,仅仅在那里
作为悲哀的冬天的形状。
《手》
那么小心,那么小心,
我曾一次次捧起你颤抖的脸。
粗短,黝黑,嵌着泥垢,
我的十根手指那么丑陋、难堪……
——我在灯下反复看着它们:
贪婪地张开,围拱出你脸的轮廓
现在,它们慢慢靠近——
慢慢地,似乎触摸到那片温热。
那么小心,那么小心,
我颤抖的双手还在你的脸上
——捧着爱的骨灰瓮。
杨克(1957- )
《经过》
偶尔,坐在旁边的
是穿时髦背心或牛仔裙的女孩
像浆果就要胀破的身体,令人呼吸艰难
柔润修长的手指,指甲上涂着寇丹
无意识地在坤包上轻微弹动
“年轻就是美丽”
我听见内心秋风落叶一声叹息
从新港路走到文德路,从青年进入中年
从二十四小时到二十四节令
公共汽车很有耐心的移动里
日子在钢铁齿轮上传递
上班下班,我周而复始走同一段路
从诗歌穿越商标广告,从同志走到先生
而此刻,与我挤肩贴背的
是两个穿着皱巴巴西装的打工仔
袖口上的商标比衬衫上的污汁更为显眼
“龟儿子,搞了好多钱嘛?”
“鬼扯,要办个暂住证
还找不到门从哪里开…
拖泥带水的四川话,意味着命运
在粤语的门槛外面徘徊
后视镜里遍地摩托,从待业到下岗
从海珠桥到海印桥,从申报奥运到香港回归
骑楼一天天老去,玻璃幕墙节节上升
挤逼的空间里,诗意比纯氧更稀薄
挂在记忆中的蓝天
已经是凉在工棚外,一块硬梆梆的旧毛巾
刚上车的服装小贩,满脸潮红
上足发条的闹钟在城里不停跑动
穿一袭黑色低胸裙
微露的双乳
像中山大学与毗邻的康乐布料市场
其乐融融,从未构成过敌意
随地吐掉的是果核,吞下情人却吐掉爱情
坐台小姐是一道道交换的风景
从早茶到夜茶,从恬乐村到客村
马路永远挖了又填,填了又挖,
身体和轮胎渐渐磨损
活着,我像颗保龄球来回滚动
走过的只是一小段路
却经历了两个时代和二重语境
普珉(1962- ),本名杨迅滋
《咏蝉》
歌唱吧 知了
秋天是一块琥珀
我站在琥珀以外
和你一样
感觉着生命在停滞
死亡暗黄的翅膀振动着
像车站前一大排出租车
歌唱吧 知了
哪怕没有歌词的歌唱像一场呜咽
哪怕寒风像刀子一样在毁灭我们的琥珀
但是 歌唱吧 知了
让我们给死亡添一些厌倦
1994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