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优化
一、原始的用户体验评价:
发布时:测试人员评价用户体验的好坏;运维时:通过用户投诉判断服务质量好坏;缺点:无法反映全体用户体验质量,投诉滞后,无法及时响应。
二、页面访问质量评价指标:
页面关键点完成时间;用户访问页面首次点击等待时间;浏览器显示第一屏主页面的消耗时间;下载页面的完整性及正确性;下载页面的安全性。
三、流媒体业务访问质量评价指标:
开始播放的等待时间;播放过程中的缓冲次数和时间。
四、影响用户体验的三个环节:
第一公里:服务器出口带宽,服务器自身性能;中间一公里:互联网中的传输环节,运营商的互连互通,骨干网络设备和链路;用户的最后一公里:ADSL,有线电视宽带/小区,LAN接入状况。
1.三个环节的关注点:
后台服务器及IDC机房公网出口(第一公里)
服务器对用户请求的响应速度,失败率
IDC机房所处节点的地理位置
IDC在运营商骨干网中的地位
IDC机房出口带宽的冗余状况
运营商骨干网(中间一公里)
到全国各地骨干网带宽的冗余状况
各运营商骨干网之间的路由和传输延时
用户桌面(最后一公里)
用户打开页面的实际等待时间及成功率
用户端网络配置,包括接入运营商,DNS配置等
用户主机性能
2.基础知识-1
访问延时=传播延时+串行化延时+设备响应延时
传播延时:信息通过传输介质产生的延时
串行化延时:信息通过中间设备产生的延时,通常由于设备上的排队,处理和交换引起
抖动=网络延时的变化,原因:
可变的队列长度
包经过的路径不同(如负载均衡等)
3.基础知识-2
丢包率=数据包在传输中丢失的比率,引起的原因:
传输链路或硬件设备引起CRC错误
链路拥挤或队列满
路由改变(暂时丢包)或黑洞路由
接口故障或路由器故障
即使1%的丢包也会对网络应用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4.基础知识-3
带宽利用率:
决定何时进行链路扩容
我司IDC出口带宽一般在利用率达到80%以上时扩容
网络可用性=网络可用时间/总时间
99.9%:一个月的中断时间不超过45分钟
99.99%:一个月的中断时间不超过5分钟
大部分运营商的网络可用性达到99.9%,部分可达到99.99%
通常网络设备可用性在99.99%以上,链路可用性在99.9%以上
5.基础知识-4—http访问环节
Blocked: 预处理及等待网络连接可用
DNS解析: 域名解析时间
连接: 与web server建立TCP连接时间
发送: 发送HTTP请求所需时间
等待: 等待server响应的空闲时间
接收:从server读取应答消息时间
First Byte: 从初始化网络请求到收到第一个字节消耗的时间
网络: HTTP访问的网络总耗时
五、了解用户体验的实际状况
优化的前提:了解全体用户的真实体验
目前已经建立了各类监测系统,掌握了多种分析方法
有条件及时准确的评估用户体验质量
监测用户体验质量的工具和方法
不同环节的测试监控工具
后台服务器 - 网管系统:监控业务流量,服务器负载,业务关键指标量,比如在线数,PV量
IDC,骨干网 - IDC测速平台,自动化测试,第三方监测的backbone测试
用户桌面 - 业务测速平台,第三方监测 peer测试:自测试工具- httpwatch, yahoo性能评测工具YSlow
网管系统
网管系统分为公司一级网管系统和各BU二级网关系统
网管系统通过每台服务器安装agent,收集server端运营数据(例如流量曲线,用户在线数等),并进行监控告警
IDC测速平台
IDC测速平台的功能:
各省市运营商所属用户访问公司主要IDC加权平均延时
访问成功率及最近30天变化趋势
IDC访问速度测试
http://idcspeed.oa.com/cgi-bin/index
IDC丢包率测试
http://idcspeed.oa.com/cgi-bin/qqpack/index
为各业务的IDC分布提供数据支持
当业务出现访问质量问题时,作为IDC及骨干网排查工具
。。。
发布时:测试人员评价用户体验的好坏;运维时:通过用户投诉判断服务质量好坏;缺点:无法反映全体用户体验质量,投诉滞后,无法及时响应。
二、页面访问质量评价指标:
页面关键点完成时间;用户访问页面首次点击等待时间;浏览器显示第一屏主页面的消耗时间;下载页面的完整性及正确性;下载页面的安全性。
三、流媒体业务访问质量评价指标:
开始播放的等待时间;播放过程中的缓冲次数和时间。
四、影响用户体验的三个环节:
第一公里:服务器出口带宽,服务器自身性能;中间一公里:互联网中的传输环节,运营商的互连互通,骨干网络设备和链路;用户的最后一公里:ADSL,有线电视宽带/小区,LAN接入状况。
1.三个环节的关注点:
后台服务器及IDC机房公网出口(第一公里)
服务器对用户请求的响应速度,失败率
IDC机房所处节点的地理位置
IDC在运营商骨干网中的地位
IDC机房出口带宽的冗余状况
运营商骨干网(中间一公里)
到全国各地骨干网带宽的冗余状况
各运营商骨干网之间的路由和传输延时
用户桌面(最后一公里)
用户打开页面的实际等待时间及成功率
用户端网络配置,包括接入运营商,DNS配置等
用户主机性能
2.基础知识-1
访问延时=传播延时+串行化延时+设备响应延时
传播延时:信息通过传输介质产生的延时
串行化延时:信息通过中间设备产生的延时,通常由于设备上的排队,处理和交换引起
抖动=网络延时的变化,原因:
可变的队列长度
包经过的路径不同(如负载均衡等)
3.基础知识-2
丢包率=数据包在传输中丢失的比率,引起的原因:
传输链路或硬件设备引起CRC错误
链路拥挤或队列满
路由改变(暂时丢包)或黑洞路由
接口故障或路由器故障
即使1%的丢包也会对网络应用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4.基础知识-3
带宽利用率:
决定何时进行链路扩容
我司IDC出口带宽一般在利用率达到80%以上时扩容
网络可用性=网络可用时间/总时间
99.9%:一个月的中断时间不超过45分钟
99.99%:一个月的中断时间不超过5分钟
大部分运营商的网络可用性达到99.9%,部分可达到99.99%
通常网络设备可用性在99.99%以上,链路可用性在99.9%以上
5.基础知识-4—http访问环节
Blocked: 预处理及等待网络连接可用
DNS解析: 域名解析时间
连接: 与web server建立TCP连接时间
发送: 发送HTTP请求所需时间
等待: 等待server响应的空闲时间
接收:从server读取应答消息时间
First Byte: 从初始化网络请求到收到第一个字节消耗的时间
网络: HTTP访问的网络总耗时
五、了解用户体验的实际状况
优化的前提:了解全体用户的真实体验
目前已经建立了各类监测系统,掌握了多种分析方法
有条件及时准确的评估用户体验质量
监测用户体验质量的工具和方法
不同环节的测试监控工具
后台服务器 - 网管系统:监控业务流量,服务器负载,业务关键指标量,比如在线数,PV量
IDC,骨干网 - IDC测速平台,自动化测试,第三方监测的backbone测试
用户桌面 - 业务测速平台,第三方监测 peer测试:自测试工具- httpwatch, yahoo性能评测工具YSlow
网管系统
网管系统分为公司一级网管系统和各BU二级网关系统
网管系统通过每台服务器安装agent,收集server端运营数据(例如流量曲线,用户在线数等),并进行监控告警
IDC测速平台
IDC测速平台的功能:
各省市运营商所属用户访问公司主要IDC加权平均延时
访问成功率及最近30天变化趋势
IDC访问速度测试
http://idcspeed.oa.com/cgi-bin/index
IDC丢包率测试
http://idcspeed.oa.com/cgi-bin/qqpack/index
为各业务的IDC分布提供数据支持
当业务出现访问质量问题时,作为IDC及骨干网排查工具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