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忘峰息心——马晓峰作品展
![]() |
展览时间:2011年9月25日——10月14日
开幕时间:2011年9月25日(周日) 14:00
展览地点:证大艺术超超市(上海市浦东新区芳甸路199弄28号 大拇指广场二层)
艺 术 家:马晓峰
中国传统水墨讲究容纳与融合,对自然可观、可卧、可游,追求的是萧散淡远的心境,古人凛冽外露的笔墨与清明高远的意境是游离于进退之间的人生哲学。基于这样的一个文化根基,南京新水墨艺术家马晓峰携其13幅新水墨作品来到上海。2011年9月25日“忘峰息心——马晓峰作品展”在证大艺术超超市拉开序幕。
“忘峰息心”源于吴均《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马晓峰在这里将“望”改为“忘”,他觉得“忘峰息心”更能体现他对艺术创作的理解。他特别欣赏艺术大家黄宾虹晚年的作品,尤其是他眼疾手术后不久的经典之作。晚年的黄宾虹凭着深厚的艺术功力和创作的天赋,虽然视力日渐衰弱,胸中的意象却越发澄明,笔墨意境则更加迸发出不可思议的奇迹。那种展现在画面上恣意挥洒的笔墨韵味,有着力透纸背之势,又有着平淡静穆之境,绚烂之极回归于一种忘我的境界是马晓峰所最为推崇的笔墨精神和艺术境界。
马晓峰非常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马晓峰表示,“水墨的‘沖淡’、‘纤秾’或是‘典雅’、‘雄浑’,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比比皆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追求个体人格的独立与自由,成就自己的诗意人生。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根,离开了这个,就会有一种无根的漂浮感。这种融于血脉的基因其实决定了中国艺术的气脉相连,无论是传统水墨还是当代艺术,从中都能看到艺术家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感。”马晓峰也一直认为做艺术,手头的感觉非常之重要,艺术并非纯理论的东西。很多艺术家从不停止思考,直到绞尽脑汁思考出一种‘独特’的风格或者别人从未尝试过的‘符号’,再开始投入到创作中。虽然马晓峰并不反对艺术家思考,但他觉得一个人的艺术风格的形成是不能急于求成的,它必须建立在文化之根上,需要时间的积累。
绘画之外,马晓峰可谓是一位古典音乐发烧友。在他的家里收藏有上千张古典音乐CD,巴赫的《赋格的艺术》、《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几乎都成了他画室的背景音乐。当谈到最喜爱的艺术家之时,马晓峰好不犹豫地说出了“巴赫”的名字。他热爱巴赫的音乐,那种充满无与伦比的秩序与均衡之美的音符。马晓峰说,“当代的艺术家承担了太多不该承担的东西,如终极关怀、哲学等,我觉得这些都是扯谈。我觉得艺术就是一种慰藉,一种忘怀得失、浑然无我的状态以及秩序和均衡的和谐。”正如罗马尼亚指挥家谢尔盖·切利比达奇所说的:“当你忘却了一切想法时,音乐便会在你心底流淌”。
-------------------------------------------------------------------------------------------------------------------------
部分参展作品欣赏
![]() |
![]() |
![]() |
![]() |
![]() |
--------------------------------------------------------------------------------------------------------------------------
活动现场照片
![]() |
![]() |
![]() |
![]() |
![]() |
![]() |
官网链接:http://www.zendaiart.com/zh-CN/News/Default.aspx?s=1&i=136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