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
看电影的这边走!巴黎电影地图
http://ent.163.com 2005-10-09 17:42:3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肯尼斯
很少有人赞美巴黎的一、二月,因为它总是阴冷阴冷的,厚厚的雨云层能让上午八点变成漆黑的午夜。不过,这可是去看电影的最好天气,我就经常赶着这天气去巴黎看电影。
当然,在四月、五月和六月我也会在巴黎看电影,这个时期的天气简直就像巅峰时期的碧姬·芭铎般充满诱惑力。在戛纳电影节上,10天,50部电影,看得我筋疲力尽。一个正常的人这时看到电影院肯定拔腿就跑,但一出巴黎机场,我就直奔电影院。因为想到马上可以在大银幕上看到尼古拉斯·雷1956年导演的片子,我就挡不住诱惑了。
全球第一
其实我并不是那种最疯狂的电影迷,也不是对巴黎的魅力毫不了解,但一年四季无论什么时候到了那里,我都会选择去看电影,因为它是地球上看电影的最佳城市。不管是洛杉矶、伦敦或者纽约,仅从电影的数量和种类上来讲,就无法跟巴黎媲美,后者一天同时会有300部电影上映,美国最大的城市一天也就放100部电影。巴黎电影院的魅力还在于你一年到头都可以选看从好莱坞黄金时期以来出现的各种美国电影。这不奇怪,毕竟这是全世界第一个公开放映电影的城市———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的卡普辛大道餐厅,电影发明人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商业片。
在巴黎,总有人乐意投资重拍那些不知名的电影,而且观众也非常积极地掏钱买票,其他国家许多新拍的电影还没到纽约或洛杉矶上映就先搬上了巴黎的银幕。比如今年1月份,我要是晚一个星期到巴黎,不但能看到伍迪·艾伦导演的《双生美莲达》(比美国早上映两个月),还可以赶上观看宫崎骏的《哈尔的移动城堡》,这比它在美国的首映还早了半年。当然,巴黎不会给爱好电影的人留下空档期,我没等到《哈尔的移动城堡》,但看到了在莫内纪念馆宫崎骏唯美的彩色素描绘画展。
巴黎成为世界上最好的观影城市决非偶然,这来自于法国人对艺术的崇尚和追求。法国的中小学就已经设有艺术课,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看电影、听影评。为了保证电影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政府禁止电视台在星期三和星期六播放电影,因为这两天的晚上是该国传统的外出看电影的日子(法国规定新电影于每周三上映,主要报纸杂志都会刊出电影介绍和影评)。
如果你不懂法语也不要紧,可以看电影字幕。真当你到了巴黎,会发现五花八门的各国新旧电影多得让你拿不了主意。我在巴黎逗留的那5天里,就挑着看了王家卫的《2046》、英格玛·伯格曼的新作《萨拉邦德》、动画片《美丽城三重唱》、费里尼的《卡萨诺瓦》和《宝莱坞生死恋》等等。有一个建议可以让你取消“荷包羞涩”的顾虑———每月花18欧元(约180元人民币)买张“电影卡”,巴黎三大连锁影院UGC、MK2、高蒙都有售,持卡可在其下属所有影厅观看所有电影。
参加一场盛事
撇开电影资料馆的两大分馆不谈,巴黎拥有的电影院就跟它拥有的电影一样多。巴黎市中心有110家电影院,总共300多个影厅,每天400多部新、旧影片同时出动。其中有两家电影院赫赫有名,一个是万神殿,它建于1907年,位于巴黎第五区,是当地最古老的电影院,而且还是第一家上映英文电影的影院。另外一家叫庙宇影院,高高矗立在第七区的巴比伦路上。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大气的电影院,不但有花园,还有石狮,由法国建筑师建造,但在装饰上加入了许多东方的元素。这个建筑建于1895年,一开始是附近一家百货商店老板的舞厅,直到1931年才被改做电影院。现在,这个110岁建筑的屋顶虽然由于漏雨而被覆盖上油布,但仍是备受推崇。巴黎人不喜欢外国电影被配上音,宁愿看带字幕的原声外语电影。这就意味着只要你具备一些英文水平,就可以看到原汁原味的最新好莱坞影片(我在巴黎看了《十二罗汉》和《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而不必担心听不懂法语。在影院里,你可以从大大小小的各个方面观察到文化的差异:这里不会有粗鲁的人在你背后喋喋不休地交谈,可以吃到不同的糖果,还有那些非常美妙的法国广告。进场前,你在电影节目单上会看到标出的广告播放时间。这些广告通常是些非常别致的小电影。对于不懂法语的人来说,猜猜广告中的产品不啻为另一观影乐趣。那次到巴黎最火爆的新电影城MK2看《超人特工队》时,我就看到了一段由亚洲演员饰演的短片,还带着点王家卫的风格,最后没想到竟然是一则鳄鱼牌衬衣的广告。
如要寻找经典老片,去电影图书馆比较合适。电影图书馆年费30欧元,每天放映7部影片。而投资3000万美元的MK2(连锁)电影院也以放映世界各地不同年代的艺术电影为特色,共有44家电影院,那里不但是个看电影的绝好去处,还是个迷你文化城。来到这里,你感觉不光是来看电影,而是来参加一场盛事。这家连锁电影院不但配备了特有的双人情侣座位,而且所有的影院和14个大厅都尽可能做到舒适、时尚。影院装着电子显示屏,告诉观众某部电影播放的剩余时间和重播的时间,还显示某个影院未售出的座位数。MK2里有很多吃东西的地方,有小食店也有餐馆———巴黎人看完钟意的电影便会有一肚子话需要跟人聊,所以他们看完电影经常接着到咖啡店坐下来谈论一番。那里还有三家一流的文化商店:书店摆满了跟电影相关的书籍,古典音乐店则出售法国古典音乐大厂HarmoniaMundi的CD,在拥有5000部电影的DVD店里你还可以买到诸如《德州电锯杀人狂》之类的电影。
另外一个上映好莱坞影片、特别是迪斯尼影片的地方是大雷克斯影院,它还是一个建于1932年的国家历史纪念馆,所以至今完好保留了原有的三层观众席、壁画和艺术装饰。拥有2800个座位的大雷克斯是欧洲甚至全世界最大的影院之一,票房收入全法国最高。当《超人特工队》这样的大片刚上映时,该影院的首日收入就超过了巴黎其他所有影院的总收入。
看电影的这边走!
对于影迷来说,巴黎的吸引力并不在于它放映的电影最新,而在于它最大的可选择性。即便你只会说英文,在这里也拥有比在其他任何说英语的国家还多的选择。
我去看电影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拉丁区的剧场地铁站周围街区。在那些弯弯曲曲的小巷子里,我看了太多太多的片子,所以后来每当看到附近的法国大革命领袖乔治斯·丹东挥拳领导“无短裤党”走向胜利的雕像时,就会本能地想着他是在说:“看电影的这边走!”
接下来是香波隆街的香波电影院,这家影院始于1939年。一般游客很少走到这条小街来,去那里遇到的多为当地铁杆影迷。围绕香波电影院四周的是学术书店、电影书店、咖啡店以及其它艺术电影院,宛如众星拱月。1941年,香波电影放映室的一场小火灾促使老板买下楼上的公寓,将放映机移至银幕上方,改以潜望镜放映法,即放映机不再置于观众席后方,而是置于银幕上方,投射至银幕后面的反射镜再投射到银幕上。这系统至今仍在使用,为欧洲仅存的一家。
木制的售票口,芳龄80的带位女士———香波电影院从创立开始即定位于艺术电影,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老板父女两人的细心照料下,已成巴黎影迷心中的宠儿。观众里经常是一家两代人均在此接受过古典影片的洗礼。导演特吕弗、戈达尔、影星贝尔蒙多亦是这里的老顾客。
从路口开始,走两步即见另一家艺术电影院———梅迪西电影院,放映经典老片为其卖点。这些仓库般的影院通常会被布置得如家庭般舒适,而且还制定了自己独特的规则和习惯,例如有些电影院在开始放映前的一两分钟才开始售票。影院甚至还会向一个第一次被爸爸带去看《美人如玉剑如虹》的小男孩提供了软垫。有时你还会遇到更特殊的要求,比如在放映一部1975年经典摇滚片时,进场的观众被要求必须身穿雨衣,手提一袋米和一瓶矿泉水———矿泉水是开场时用来互相泼洒制造气氛的,雨衣用来挡水,米则是当电影情节进行到婚礼举行时观众用来互相洒的。
巴黎近几年有些电影院流行推出“整夜场”,从凌晨开始放映,多为三部电影外加一早餐。比如“德州电锯之夜”(德州电锯杀人狂系列)、“教父之夜”、“徐克之夜”。
美国幽默作家、脱口秀主持人戴维·塞德里毫不掩饰自己对巴黎电影院的热爱。他在自己的文章《光城之暗》中这么写道:“人们经常说我生活在巴黎却整天去看美国电影,就像到开罗去吃干酪汉堡包那样,而且还说我完全可以回到美国后再去看电影,其实他们都错了。”
他们真的是大错特错了。
http://ent.163.com 2005-10-09 17:42:3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肯尼斯
很少有人赞美巴黎的一、二月,因为它总是阴冷阴冷的,厚厚的雨云层能让上午八点变成漆黑的午夜。不过,这可是去看电影的最好天气,我就经常赶着这天气去巴黎看电影。
当然,在四月、五月和六月我也会在巴黎看电影,这个时期的天气简直就像巅峰时期的碧姬·芭铎般充满诱惑力。在戛纳电影节上,10天,50部电影,看得我筋疲力尽。一个正常的人这时看到电影院肯定拔腿就跑,但一出巴黎机场,我就直奔电影院。因为想到马上可以在大银幕上看到尼古拉斯·雷1956年导演的片子,我就挡不住诱惑了。
全球第一
其实我并不是那种最疯狂的电影迷,也不是对巴黎的魅力毫不了解,但一年四季无论什么时候到了那里,我都会选择去看电影,因为它是地球上看电影的最佳城市。不管是洛杉矶、伦敦或者纽约,仅从电影的数量和种类上来讲,就无法跟巴黎媲美,后者一天同时会有300部电影上映,美国最大的城市一天也就放100部电影。巴黎电影院的魅力还在于你一年到头都可以选看从好莱坞黄金时期以来出现的各种美国电影。这不奇怪,毕竟这是全世界第一个公开放映电影的城市———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的卡普辛大道餐厅,电影发明人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商业片。
在巴黎,总有人乐意投资重拍那些不知名的电影,而且观众也非常积极地掏钱买票,其他国家许多新拍的电影还没到纽约或洛杉矶上映就先搬上了巴黎的银幕。比如今年1月份,我要是晚一个星期到巴黎,不但能看到伍迪·艾伦导演的《双生美莲达》(比美国早上映两个月),还可以赶上观看宫崎骏的《哈尔的移动城堡》,这比它在美国的首映还早了半年。当然,巴黎不会给爱好电影的人留下空档期,我没等到《哈尔的移动城堡》,但看到了在莫内纪念馆宫崎骏唯美的彩色素描绘画展。
巴黎成为世界上最好的观影城市决非偶然,这来自于法国人对艺术的崇尚和追求。法国的中小学就已经设有艺术课,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看电影、听影评。为了保证电影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政府禁止电视台在星期三和星期六播放电影,因为这两天的晚上是该国传统的外出看电影的日子(法国规定新电影于每周三上映,主要报纸杂志都会刊出电影介绍和影评)。
如果你不懂法语也不要紧,可以看电影字幕。真当你到了巴黎,会发现五花八门的各国新旧电影多得让你拿不了主意。我在巴黎逗留的那5天里,就挑着看了王家卫的《2046》、英格玛·伯格曼的新作《萨拉邦德》、动画片《美丽城三重唱》、费里尼的《卡萨诺瓦》和《宝莱坞生死恋》等等。有一个建议可以让你取消“荷包羞涩”的顾虑———每月花18欧元(约180元人民币)买张“电影卡”,巴黎三大连锁影院UGC、MK2、高蒙都有售,持卡可在其下属所有影厅观看所有电影。
参加一场盛事
撇开电影资料馆的两大分馆不谈,巴黎拥有的电影院就跟它拥有的电影一样多。巴黎市中心有110家电影院,总共300多个影厅,每天400多部新、旧影片同时出动。其中有两家电影院赫赫有名,一个是万神殿,它建于1907年,位于巴黎第五区,是当地最古老的电影院,而且还是第一家上映英文电影的影院。另外一家叫庙宇影院,高高矗立在第七区的巴比伦路上。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大气的电影院,不但有花园,还有石狮,由法国建筑师建造,但在装饰上加入了许多东方的元素。这个建筑建于1895年,一开始是附近一家百货商店老板的舞厅,直到1931年才被改做电影院。现在,这个110岁建筑的屋顶虽然由于漏雨而被覆盖上油布,但仍是备受推崇。巴黎人不喜欢外国电影被配上音,宁愿看带字幕的原声外语电影。这就意味着只要你具备一些英文水平,就可以看到原汁原味的最新好莱坞影片(我在巴黎看了《十二罗汉》和《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而不必担心听不懂法语。在影院里,你可以从大大小小的各个方面观察到文化的差异:这里不会有粗鲁的人在你背后喋喋不休地交谈,可以吃到不同的糖果,还有那些非常美妙的法国广告。进场前,你在电影节目单上会看到标出的广告播放时间。这些广告通常是些非常别致的小电影。对于不懂法语的人来说,猜猜广告中的产品不啻为另一观影乐趣。那次到巴黎最火爆的新电影城MK2看《超人特工队》时,我就看到了一段由亚洲演员饰演的短片,还带着点王家卫的风格,最后没想到竟然是一则鳄鱼牌衬衣的广告。
如要寻找经典老片,去电影图书馆比较合适。电影图书馆年费30欧元,每天放映7部影片。而投资3000万美元的MK2(连锁)电影院也以放映世界各地不同年代的艺术电影为特色,共有44家电影院,那里不但是个看电影的绝好去处,还是个迷你文化城。来到这里,你感觉不光是来看电影,而是来参加一场盛事。这家连锁电影院不但配备了特有的双人情侣座位,而且所有的影院和14个大厅都尽可能做到舒适、时尚。影院装着电子显示屏,告诉观众某部电影播放的剩余时间和重播的时间,还显示某个影院未售出的座位数。MK2里有很多吃东西的地方,有小食店也有餐馆———巴黎人看完钟意的电影便会有一肚子话需要跟人聊,所以他们看完电影经常接着到咖啡店坐下来谈论一番。那里还有三家一流的文化商店:书店摆满了跟电影相关的书籍,古典音乐店则出售法国古典音乐大厂HarmoniaMundi的CD,在拥有5000部电影的DVD店里你还可以买到诸如《德州电锯杀人狂》之类的电影。
另外一个上映好莱坞影片、特别是迪斯尼影片的地方是大雷克斯影院,它还是一个建于1932年的国家历史纪念馆,所以至今完好保留了原有的三层观众席、壁画和艺术装饰。拥有2800个座位的大雷克斯是欧洲甚至全世界最大的影院之一,票房收入全法国最高。当《超人特工队》这样的大片刚上映时,该影院的首日收入就超过了巴黎其他所有影院的总收入。
看电影的这边走!
对于影迷来说,巴黎的吸引力并不在于它放映的电影最新,而在于它最大的可选择性。即便你只会说英文,在这里也拥有比在其他任何说英语的国家还多的选择。
我去看电影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拉丁区的剧场地铁站周围街区。在那些弯弯曲曲的小巷子里,我看了太多太多的片子,所以后来每当看到附近的法国大革命领袖乔治斯·丹东挥拳领导“无短裤党”走向胜利的雕像时,就会本能地想着他是在说:“看电影的这边走!”
接下来是香波隆街的香波电影院,这家影院始于1939年。一般游客很少走到这条小街来,去那里遇到的多为当地铁杆影迷。围绕香波电影院四周的是学术书店、电影书店、咖啡店以及其它艺术电影院,宛如众星拱月。1941年,香波电影放映室的一场小火灾促使老板买下楼上的公寓,将放映机移至银幕上方,改以潜望镜放映法,即放映机不再置于观众席后方,而是置于银幕上方,投射至银幕后面的反射镜再投射到银幕上。这系统至今仍在使用,为欧洲仅存的一家。
木制的售票口,芳龄80的带位女士———香波电影院从创立开始即定位于艺术电影,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老板父女两人的细心照料下,已成巴黎影迷心中的宠儿。观众里经常是一家两代人均在此接受过古典影片的洗礼。导演特吕弗、戈达尔、影星贝尔蒙多亦是这里的老顾客。
从路口开始,走两步即见另一家艺术电影院———梅迪西电影院,放映经典老片为其卖点。这些仓库般的影院通常会被布置得如家庭般舒适,而且还制定了自己独特的规则和习惯,例如有些电影院在开始放映前的一两分钟才开始售票。影院甚至还会向一个第一次被爸爸带去看《美人如玉剑如虹》的小男孩提供了软垫。有时你还会遇到更特殊的要求,比如在放映一部1975年经典摇滚片时,进场的观众被要求必须身穿雨衣,手提一袋米和一瓶矿泉水———矿泉水是开场时用来互相泼洒制造气氛的,雨衣用来挡水,米则是当电影情节进行到婚礼举行时观众用来互相洒的。
巴黎近几年有些电影院流行推出“整夜场”,从凌晨开始放映,多为三部电影外加一早餐。比如“德州电锯之夜”(德州电锯杀人狂系列)、“教父之夜”、“徐克之夜”。
美国幽默作家、脱口秀主持人戴维·塞德里毫不掩饰自己对巴黎电影院的热爱。他在自己的文章《光城之暗》中这么写道:“人们经常说我生活在巴黎却整天去看美国电影,就像到开罗去吃干酪汉堡包那样,而且还说我完全可以回到美国后再去看电影,其实他们都错了。”
他们真的是大错特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