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语上代音系
内容全部来自《岩波讲座日本语音韵》中大野晋所写的《音韻の変遷(1)》一章。其中用了诸如“系联”、“洪细”的词,大家懂的。
日本的学者利用类似系联的手法,将奈良时代的文献中的万叶假名归类为八十七个音节,其中古事记有八十八个。其与平安时代的区别为:ki、fi、mi、gi、bi、ke、fe、me、ge、be、o、ko、so、to、no、yo、ro、go、zo、do等诸音节分为甲乙两类(以下我将乙类用元音后的“‘”标记),o不存在,仅有o’,e段有a行与ya行之分,古事记中还另外区分mo和mo’。
在这些音节中,e段的出现频率远远低于另外四段的出现频率,而i’也少于i,o少于o’。
他们还发现了如下的规律:
头音法则:1. 纯元音音节中,a、e、u可以打头,但是不出现在文节中和末尾。2. 纯元音音节中,i、u可以出现在文节头,出现在末尾和中间的例子很少。推测更古时也不出现在文节中。3. CV式音节中,浊音和闪音开头的音节不打头(包括助词、助动词、接尾词),而浊音在拟态词中打头的例子是存在的。
末音法则:1. 单词均以元音结尾。2. 促音和拨音结尾的单词不存在,但是在学习汉语时为了模仿汉语的发音也会使用此类音节。
元音连续:通常情况下两个元音相连的情况不出现,当词语合成时两个元音接触后通产有三种发展。1. 一方的元音脱落。原则上前项元音脱落,但如果前洪后细,则后项亦可能脱落。(此处有一个例子值得一提,就是“と言ふ”,原为to’ifu,通常变为tifu有时变为to’fu)2. 转化为别的元音。3. 插入辅音s。
为了解决上面提到的元音出现频率的问题,大野晋考察了八世纪日语的单词和词根,试图找到元音搭配的规律。他认为叠韵是上古日语构成词的基本手法,所以他考察了各种叠韵词,发现只有a、u、o’、i才有这类词,而虽然o有少量词例,但均为拟态词或者叠声。而且e、e’、i’、o四个元音常出现在词尾、助词助动词和词干间,以及合成词的结合部。于是他提出,剩余四个原因其实在上古日语中不存在,都是后来通过种种音变形成的。音变规律有:ia>e、ai>e’(此处还有a-a型词的第二个音节由于声调下降、和后面带i的音节相结合等因素)、o’i>i’、ui>i’、ua>o。
此外,有坂秀世和池上祯造还发现了三条元音和谐法则:1. o’和o不共存。2. 二音节词中o’和u不共存。3. o’与a难以共存。(如前述,o实际为ua结合而来,故第一条和后两条基本等价)经过分析,双音节词中,a-a、u-u、a-u、u-a、o’-o’等元音搭配较多,o’-u、u-o’、o’-a、a-o’的搭配极少,而i与a、u、o’、i诸元音搭配的词例均多。另外,还可以发现a和o’的交替是一种构词手段(例:ana-o’no’感叹词、ana-o’no’己、sa-so’代词、asa-o’so’浅-愚、ka-ko’代词、namu-no’mu祈)。故可总结出一套元音和谐系统:a、u为阳性元音,o’为阴性元音,i为中性元音,阳性和阴性元音不共存,中性元音与两者均共存。此即典型的阿尔泰式的元音和谐律。值得注意的是,a和o’共用的例子时见,需要更深入的分析和调查才能解决此矛盾,例如考虑在更古老的时期a二分之类的可能性。
另外,经过归纳,上代八元音和动词活用型还有如下表的关系:
未 连 终 体 已 命
四段(kfm行) i e’ e
k行 ko’ ki ko’
下二(kfm行) e’ e’ e’
上二(kfm行) i’ i’ i’
上一(km行) i i i i i i
(注:由于古语下一段活用的动词仅有“蹴る”一个,而经考证,蹴る实为下二段活用,故不考虑下一段活用)
根据以上发现和总结出的各种音变规律,大野晋开始探究日语动词活用型的起源,并作出如下假设:上古日语存在以辅音结尾的词根,而四段、ラ变、ナ变、サ变、カ变动词的词干以辅音结尾,下二段的词干以a结尾,上二段的词干以o’和u结尾,上一段的词干以i结尾。
连用形的构成为词干加上i,而此i起到类似こと、もの的名词化作用。接续连用形的助动词经他分析,均为实义动词通过元音合成产生的。
命令形的构成为词干加i加上感叹词a或者o’,其中四段、ラ变、ナ变、サ变为词干加上a,カ变为词干加上o’,上二、下二、上一为词干加上yo’(东国为ro’)。由于上代的音韵系统不允许元音连续出现,所以要在o’和元音词尾之间插入y或者r。
终止形的构成为词干加i加u。其中ラ变和上一的u词尾缺失。出现元音连续的情况后,前项元音,即表示连用形的i脱落。u为表示存在的“居”一词。由于ラ变的“有り”和此词尾意义重复,所以不加词尾,与连用形同形。
连体形为词干加上ru。这个ru为上古日语中表示连体格,类似于现代的の的助词。遇到词干以辅音结尾时,由于日语音系不允许辅音连缀存在,所以r全部脱落,除sru分裂为suru。
注:文中的“奈良时代音系”、“上代音系”、“八世纪音系”指同一时期,“上古日语”指较此时期更早的日语。
日本的学者利用类似系联的手法,将奈良时代的文献中的万叶假名归类为八十七个音节,其中古事记有八十八个。其与平安时代的区别为:ki、fi、mi、gi、bi、ke、fe、me、ge、be、o、ko、so、to、no、yo、ro、go、zo、do等诸音节分为甲乙两类(以下我将乙类用元音后的“‘”标记),o不存在,仅有o’,e段有a行与ya行之分,古事记中还另外区分mo和mo’。
在这些音节中,e段的出现频率远远低于另外四段的出现频率,而i’也少于i,o少于o’。
他们还发现了如下的规律:
头音法则:1. 纯元音音节中,a、e、u可以打头,但是不出现在文节中和末尾。2. 纯元音音节中,i、u可以出现在文节头,出现在末尾和中间的例子很少。推测更古时也不出现在文节中。3. CV式音节中,浊音和闪音开头的音节不打头(包括助词、助动词、接尾词),而浊音在拟态词中打头的例子是存在的。
末音法则:1. 单词均以元音结尾。2. 促音和拨音结尾的单词不存在,但是在学习汉语时为了模仿汉语的发音也会使用此类音节。
元音连续:通常情况下两个元音相连的情况不出现,当词语合成时两个元音接触后通产有三种发展。1. 一方的元音脱落。原则上前项元音脱落,但如果前洪后细,则后项亦可能脱落。(此处有一个例子值得一提,就是“と言ふ”,原为to’ifu,通常变为tifu有时变为to’fu)2. 转化为别的元音。3. 插入辅音s。
为了解决上面提到的元音出现频率的问题,大野晋考察了八世纪日语的单词和词根,试图找到元音搭配的规律。他认为叠韵是上古日语构成词的基本手法,所以他考察了各种叠韵词,发现只有a、u、o’、i才有这类词,而虽然o有少量词例,但均为拟态词或者叠声。而且e、e’、i’、o四个元音常出现在词尾、助词助动词和词干间,以及合成词的结合部。于是他提出,剩余四个原因其实在上古日语中不存在,都是后来通过种种音变形成的。音变规律有:ia>e、ai>e’(此处还有a-a型词的第二个音节由于声调下降、和后面带i的音节相结合等因素)、o’i>i’、ui>i’、ua>o。
此外,有坂秀世和池上祯造还发现了三条元音和谐法则:1. o’和o不共存。2. 二音节词中o’和u不共存。3. o’与a难以共存。(如前述,o实际为ua结合而来,故第一条和后两条基本等价)经过分析,双音节词中,a-a、u-u、a-u、u-a、o’-o’等元音搭配较多,o’-u、u-o’、o’-a、a-o’的搭配极少,而i与a、u、o’、i诸元音搭配的词例均多。另外,还可以发现a和o’的交替是一种构词手段(例:ana-o’no’感叹词、ana-o’no’己、sa-so’代词、asa-o’so’浅-愚、ka-ko’代词、namu-no’mu祈)。故可总结出一套元音和谐系统:a、u为阳性元音,o’为阴性元音,i为中性元音,阳性和阴性元音不共存,中性元音与两者均共存。此即典型的阿尔泰式的元音和谐律。值得注意的是,a和o’共用的例子时见,需要更深入的分析和调查才能解决此矛盾,例如考虑在更古老的时期a二分之类的可能性。
另外,经过归纳,上代八元音和动词活用型还有如下表的关系:
未 连 终 体 已 命
四段(kfm行) i e’ e
k行 ko’ ki ko’
下二(kfm行) e’ e’ e’
上二(kfm行) i’ i’ i’
上一(km行) i i i i i i
(注:由于古语下一段活用的动词仅有“蹴る”一个,而经考证,蹴る实为下二段活用,故不考虑下一段活用)
根据以上发现和总结出的各种音变规律,大野晋开始探究日语动词活用型的起源,并作出如下假设:上古日语存在以辅音结尾的词根,而四段、ラ变、ナ变、サ变、カ变动词的词干以辅音结尾,下二段的词干以a结尾,上二段的词干以o’和u结尾,上一段的词干以i结尾。
连用形的构成为词干加上i,而此i起到类似こと、もの的名词化作用。接续连用形的助动词经他分析,均为实义动词通过元音合成产生的。
命令形的构成为词干加i加上感叹词a或者o’,其中四段、ラ变、ナ变、サ变为词干加上a,カ变为词干加上o’,上二、下二、上一为词干加上yo’(东国为ro’)。由于上代的音韵系统不允许元音连续出现,所以要在o’和元音词尾之间插入y或者r。
终止形的构成为词干加i加u。其中ラ变和上一的u词尾缺失。出现元音连续的情况后,前项元音,即表示连用形的i脱落。u为表示存在的“居”一词。由于ラ变的“有り”和此词尾意义重复,所以不加词尾,与连用形同形。
连体形为词干加上ru。这个ru为上古日语中表示连体格,类似于现代的の的助词。遇到词干以辅音结尾时,由于日语音系不允许辅音连缀存在,所以r全部脱落,除sru分裂为suru。
注:文中的“奈良时代音系”、“上代音系”、“八世纪音系”指同一时期,“上古日语”指较此时期更早的日语。
-
MissouriMonke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3-05 10:50:52
-
玉凫眠岸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30 20:11:52
-
Paulin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06 00:01:07
-
畢懷德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09-23 13:57:09
-
燉煌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09-22 22:36:26
-
申城少学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09-22 22:08:57
-
Purnapunn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09-22 20:02:29
-
小轩窗外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09-22 19:34:38
-
Elliot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09-22 1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