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莹之:古龙的武侠世界
郭大路做镖师,将镖银分给一班想劫他镖的穷贼,但却并非因为“仗义疏财是大侠本色”——他散镖银,只因他是郭大路。(《欢乐英雄》)
孙玉伯非但放过要杀他的高老大,还把她一心想夺取的地契送给她,但他却绝非“爱他的仇敌”——他拉高老大一把,只因他是孙玉伯。(《流星、蝴蝶、剑》)
古龙笔下很多人物的处事言行,均发乎他们内在性情,如庄子般超逸洒脱,而不拘泥于一套外在格律。他们唯求能明其本心,尽其本性,至于别人把他们看作圣人或呆子、凶手或大侠,他们根本不放在心上。
古龙写的不是“好人”,更不是“善人”,他写的是大丈夫。
大丈夫顶天立地,不屈从权威或任何形式格律。孟子曰:“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尼采探道德泉源,发现人有自主性及奴性之分,而大丈夫所表现的,正是明心见性、从心所欲不逾距的自主道德(master
morality)。
在古龙的小说里,我们可以发现要尼采所推扬的那种豪雄自强的意志,坚毅勇猛的精神,冰清深远的孤寂,横绝六合的活力,甚至于女人的那些偏见。
然而古龙的修养还未到家,所以他虽然写出很多确能舒展无畏、自尽其意的人物,但当他刻意去塑造一些英雄形象时,便似力有不逮而要借外在形式来支撑这些英雄的“伟大”,结果弄巧反拙,流入了傀儡似的公式大侠。
以下乙、丙两小节所讨论的孤寂和友情,是古龙小说里两大要素,但既是武侠小说,便先由武侠谈起。
甲、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石观音谋夺龟兹王位,胡铁花姬冰雁明知绝非敌手,仍奋力一拚。他们败了。石观音问他们为何要自取其辱?
胡铁花咬着牙,厉声道:“大丈夫有所不为,有所必为,有些事明知不能做,还是非做不可。”(《风流盗帅》)
古龙道:“要做到‘武’字并非难事,只要有两膀力气,几手工夫,也就是了。但……一个人若只知道以武逞强,白刃杀人,那就简直和野兽相差无几了,又怎配来说这‘侠’字。”(《风流盗帅》)
侠有武功、有能力为所欲为,所以他们的自制更难得,更可贵:“让你最终的自制发自你的仁心吧,正因你有能力作最凶残的事,我才要你行好。说真的,我常嘲笑那些只因自己没有利爪,便自谓善良的鼠辈。”
很多武功高强的人都不挟技胡为,但他们的自制却不一定发自他们的仁心,因为他们可以凡事依着“江湖道义”去做,就如古龙在《边城浪子》中所轻蔑的易大经:“我天性也许有些狡猾,但却一心想成为个真正的君子,有时我做事虽然虚伪,但无论如何,我总是照着样子做了出来。”
一般江湖道义认为锄强扶弱、除暴安良等是“善事”,至于“为别人牺牲”更被公认为伟大兼神圣。假如一个人总是选择道德格律称“善”的事,照着样子做出来,就像易大经一般,他是否便可算是侠?
小孩子还未有能力判别事理,所以要遵守一套外在规矩。但成人必须要自己去判断是非,唯求循规蹈矩的人,不过像从未成人的孩子罢了。真正成长了的人,不会受世俗礼法所拘,但他们会时常检讨自己,务使一言一行就发自内心的真诚,像萧石逸、胡铁花、郭大路……从表面看,他们的行为和择善固执的易大经之流相似,但这两种人到底有什么不同?
你看到一个绝色佳人,爱慕之心油然而生,这与你因别人说她是美女而立志去喜欢她是否不同?你走过粪坑,自动皱眉掩鼻,这与你知道粪坑是臭的而决定去厌恶它是否有分别?你有没有因*而觉得自己伟大?你会不会因恶臭而感到自己清高?若你不会,是不是因为你的好恶发乎自然?
你喜欢吃鱼,也喜欢熊掌,不能两样都得到时,你舍鱼而取熊掌,你会不会因这选择而觉得自己作了伟大的牺牲?若你不会,是不是因为这本出自你自己的取舍,因为你根本欲吃熊掌多于吃鱼?
胡铁花与石观音拚命,他丝毫没有感到自己伟大,更没有觉得自己舍己为人,有所牺牲;他只是不希望这女魔头横行下去,即洒热血也在所不计,如此而已,就像好*恶恶臭一样,有何伟大可言?他做他自己要做的事,又有什么舍己为人?从基本来说,他走的是自己为自己选择的道路,舍生取义,就像舍鱼取熊一样,又有何伟大牺牲可言?
胡铁花姬冰雁的字典里没有“舍己”、“牺牲”、“伟大”等字眼,因为他们行为的最后出发点都在他们自己的真正好恶。假如他们拚斗石观音并非发自诚心的激愤,而是循着“侠应为江湖除害”的道德格律而行,那么他们的行径虽然不变,但他们的心境便会大不一样了——
行事遵守外在格律的人,不免会觉得委屈了自己,觉得自己有所牺牲,觉得自己舍己为人,简直伟大极了!
舍己为人,抑或是购买自我优越感?舍己为人,抑或是往自己脸上贴金?舍己为人,抑或是舍身而求名?这与人见孺子将入于井,因乡党宗族皆曰善而去拉他一把有何分别?这不是易大经?难道这就是侠?
胡铁花与易大经两人不同之处,正在孔孟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⒀,“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一般武侠小说的大侠所行无非“大仁大义”的事,但莫乎隐,莫观乎微,从小说的骨肉细节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其实并非由仁义行的真侠,不过是行仁义的公式大侠而已——人又怎能避免性情的流露。古龙能写出集义所生、浩气沛然的人物,这是他的一个特色,但他的小说里也有几个奉行公式格律的公式大侠。且从细微处比较一下《欢乐英雄》的郭大路和《边城浪子》、《九月鹰飞》的叶开吧!
叶开是武侠小说中的典型大侠,武功绝顶,机智过人,认为人应该爱不应该恨,宽恕是对的,复仇是错的,武功的价值在救人,不在杀人。
郭大路武功不差,却非无敌,他为人大路,什么都不在乎,有时还有点糊涂。
叶开认为侠应救人,事实上他最后也从傅红雪刀下救出他积心追寻的杀父仇人,而且一番严词正理,听者动容,使他成为“边城浪子”。但丁求在他面前杀乐乐山,他看不见;傅红雪当着他错杀袁秋云,他看不见;丁云琳倚在他身边杀白健,他看不见——郭大路一听见棍子杀人,马上跳起来冲出去搭救,快得连“侠应救人”这念头都不曾起过。
叶开认为人应相爱,他也谆谆善导小虎子应有爱心。但他一走入萧别离的馆子便把里面所有武功不及他的人都当狗般戏弄一番——郭大路对着一班小毛贼,也没有忽视他们的尊严和良知。
叶开认为人就应为别人着想,他也真的处处维护着傅红雪。但他明知马芳铃是杀父仇人的女儿仍去挑逗她,待她心动后很严肃地拒绝她,使她性情大变,然后以 “她是这样的女人”去鄙弃她——郭大路受朱珠骗得很利害,但当他见到朱珠落魄贫贱时,既没有讥讽之心,也没有鄙夷之意,只伸出了援助之手。
公式大侠自身的麻木性质,终不能靠公式改变过来。
乙、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随便翻开古龙一部小说,至少有一半机会发现其主角极其孤寂——阿飞、萧石逸、孟星魂、傅红雪、谢晓峰,甚至好事风流的楚留香、胡铁花、陆小凤。
他们感到孤寂的痛苦,但他们忍受孤寂,因为他们需要孤寂——
水太浅则承不起大船,下雨大街上积水,放放纸船还可以,弄支真船来怎会不搁浅。
障碍太多则伸展不开大翼,所以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要飞,便不得不直上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可以毫无阻滞,自由翱翔——但高处岂不胜寂寞?
孤寂不深则承不起独立的人格,假如人连一点寂寞都忍受不了,时间要朋党互慰,又怎可能养成独立的人格?
尼采论何谓崇高时把孤独(solitude)与勇、智、仁(courage,insight,sympathy)并列为四大美德:“对我们来说,孤独实是一件美德,是对高洁的渴望和追求。”⒁
“我需要孤独——那是说,我要复元,我要返回自己,我要呼吸自由、清新、活泼的空气。”
我需要孤独,因为只有在孤寂中我才能明察我的本心——所以,王动宁可一个人躺在空房子里饿得半死,也不肯去和红娘子他们过花天酒地的日子。(《欢乐英雄》)
我需要孤独,因为只有在孤独中我才不必呼吸别人吐出来的浑浊空气——所以阿飞宁愿为武林摒弃,也不肯去和赵正义等君子大侠合群。(《多情剑客无情剑》)
我需要孤独,因为我的人格只有我自己才能建立,因为我生命的极峰只有我一个人可以攀登——这是古龙小说主题之一,他的主角不断流浪,不断反省,不断超越自己,就像是一把剑在苦难中磨炼,在鲜血中成长。
九万里上的大鹏虽然寂寞,但他背负苍天,莫之夭阙,这逍遥辽阔的情趣又岂是在蓬草间纠合相娱的蜩与学鸠所能领略?
古龙的小说充满了秋的气息——如中秋般清亢,如残秋般肃杀,如秋菊般孤傲,如秋阳般炽艳。
“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凛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
秋,田陇麦熟,甘果结实,明知严冬已近,明知万物将凋,但仍对生命无限热爱,仍注人间以无限深情,这生机在古龙的小说里跳跃着。
古龙喜用秋天来烘托气氛:萧石逸相遇沈璧君于初秋,傅红雪在暮秋中走入万马堂,孙玉伯在菊花盛放时向万鹏王挑战,燕十三与谢晓峰在殷红的枫林里决斗。
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剩下是一片无边的寂寞。
然而,古龙的世界虽苍凉,却绝不冷酷,因为这世界里有朋友。
古龙的人物虽孤寂,但并非与别人绝缘,他们的孤寂正是真挚友情的基础。
友情,就像金色的阳光,普照着古龙的世界,使肃杀的秋天充满了温暖。
丙、嘤其呜矣,求其友声
两个绝峰之间的最短距离是一条直线,但你必须有长腿才能跨越。
高处空气稀薄,声音不易传播,唯一可以沟通两颗绝峰上的心灵是友情,真正的友情。
尼采道:“古人认为友情是最崇高的情操,甚至比圣人最受赞美的性足自雄更为崇高。”
古龙道:“朋友就是朋友,绝没有任何事能代替,绝没有任何话能形容——就是世上所有玫瑰,再加上世上所有的花朵,也不能比拟友情的芬芳与美丽。”
古龙不是不能写爱情,但他更重友情、男子汉之间的友情。尼采说:“只有男子汉才能与男子汉并肩而立,没有一个女人可以在男子汉心目中占最亲密或最崇高的地位。”就如楚留香所谓:“世上没有一个女人值得我为她冒生命之险,……为了自己的好朋友,大多男人都会冒生命之险。”(《风流盗帅》)古龙写出很多莫逆之交,如“楚留香故事”的楚留香、胡铁花、姬冰雁、张三;如《流星、蝴蝶、剑》的叶翔、孟星魂、石群;如《欢乐英雄》的郭大路、王动、燕七、林太平;如 “陆小凤故事”的陆小凤、花满楼、西门吹雪——这些相与为友的都是大丈夫,古龙的小说,就像一片古森林,但见参天乔木,并肩矗立,苍劲雄伟,甚至藤萝攀缠。
哲人阿里士多德说:“种种不同的友谊决定于我们对别人的态度,而这态度又似基于我们对自己的态度。……小人心中充满了悔恨,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小人甚至对自己都不友好,因为他发现自己并无可爱之处。”
有些人不能忍受寂寞,因为他受不了他自己,他的人生价值,来自别人的赞许,这些人当然会群结依偎,互相标榜。
古龙写的绝不是这等朋党,他写的是挚友——他们性足,他们自雄,他们能忍受孤独,他们的友情是内心发出的阳光,除了使他们心灵沟通外,没有任何其它目的或要求。
大丈夫可以赴汤蹈火去救朋友,但不会觉得自己在为朋友牺牲,也不会使受援的朋友觉得受了恩而有欠债之感,就像阿飞几次冒生命之险去救李寻欢,还不惜担负“梅花盗”的恶名,但他从未令李寻欢感到要谢他(《多情剑客无情剑》),这种友情充满了古龙的小说。
以心交、以血交的朋友,并非一味纵容、怜慰,“在适当的事后拒绝对方的要求,正是真正友情的流露。”西门吹雪在决斗之前求陆小凤为他料理身后事,陆小凤一口拒绝:“我不肯,只因你现在已变得不像我的朋友了,我的朋友都是男子汉,绝不会未求生、先求死的。”(《决战前后》)——不用说,若西门吹雪有不测,陆小凤定会照顾他的妻子。他开口相求,只显出他心怯志衰,对自己失去了信心,陆小凤若不设法助他恢复信心斗志,难道真希望为朋友收尸?
好朋友也是好医生,不是同病相怜的伙伴。
大丈夫发现朋友有缺点,会直接指出,不稍隐瞒,因为他对自己的弱点,也不会隐瞒,因为他尊敬朋友,认为朋友也像自己一般坚强,能够承当任何真相,能够不断改进自己。
但好朋友更尊重彼此的自主,他只会指出朋友脸上的污点,让朋友自己去解决,他不会越俎代庖,擅自动手替朋友去抹掉它。
古龙常不经意地描画出极真挚的友情,但他刻意求工时,也会写出病态的朋友,如《多情剑客无情剑》、《铁胆大侠魂》的李寻欢。
李寻欢是个伟大的铁胆大侠,也伟大得把真心相爱的未婚妻子林诗音让给了朋友龙啸云,使三个人都活在痛苦里。他这样做,不但侮辱了林诗音,侮辱了自己,更侮辱了朋友——他根本看不起龙啸云,认为他不配接受事实,只配接受施舍。结果龙啸云当然明白了妻子原来是别人让给他的,但米已成炊,他只有活在痛苦里,一辈子抬不起头来。
李寻欢待阿飞也不见得比龙啸云好。阿飞受林仙儿欺骗,李寻欢不设法让阿飞看清林仙儿的真面目,让阿飞自定行止,却很伟大地牺牲自己去求吕凤先,要他背着阿飞去杀了林仙儿。假如他伟大的计划成功,阿飞便会像龙啸云般悔恨一生了。幸而林仙儿尚能自卫,而阿飞也非龙啸云可比。
阿飞是李寻欢的好朋友,但李寻欢一涉犯他的自主,他马上警觉:“你以为你是什么人?一定要左右我的思想,主宰我的命运?”李寻欢若再走一步,必会溅血,“无论是你的血,还是我的血,都得用血洗清!”(《铁胆大侠魂》)
与李寻欢相交真是非常危险,因为他走火入魔,完全忽略了朋友的自主和尊严,以为只要一味委屈自己、牺牲自己去干涉朋友的行径,便伟大啊伟大!性格弱一点的人如龙啸云遇上了他,被他毁了一生还得感激他伟大的恩惠,真倒了八辈子的穷霉。阿飞脱颖而出,不止在他能摆脱林仙儿,还在他接近李寻欢的同时,阻遏了李寻欢的侵蚀,这才是阿飞最坚强之处。
孙玉伯非但放过要杀他的高老大,还把她一心想夺取的地契送给她,但他却绝非“爱他的仇敌”——他拉高老大一把,只因他是孙玉伯。(《流星、蝴蝶、剑》)
古龙笔下很多人物的处事言行,均发乎他们内在性情,如庄子般超逸洒脱,而不拘泥于一套外在格律。他们唯求能明其本心,尽其本性,至于别人把他们看作圣人或呆子、凶手或大侠,他们根本不放在心上。
古龙写的不是“好人”,更不是“善人”,他写的是大丈夫。
大丈夫顶天立地,不屈从权威或任何形式格律。孟子曰:“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尼采探道德泉源,发现人有自主性及奴性之分,而大丈夫所表现的,正是明心见性、从心所欲不逾距的自主道德(master
morality)。
在古龙的小说里,我们可以发现要尼采所推扬的那种豪雄自强的意志,坚毅勇猛的精神,冰清深远的孤寂,横绝六合的活力,甚至于女人的那些偏见。
然而古龙的修养还未到家,所以他虽然写出很多确能舒展无畏、自尽其意的人物,但当他刻意去塑造一些英雄形象时,便似力有不逮而要借外在形式来支撑这些英雄的“伟大”,结果弄巧反拙,流入了傀儡似的公式大侠。
以下乙、丙两小节所讨论的孤寂和友情,是古龙小说里两大要素,但既是武侠小说,便先由武侠谈起。
甲、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石观音谋夺龟兹王位,胡铁花姬冰雁明知绝非敌手,仍奋力一拚。他们败了。石观音问他们为何要自取其辱?
胡铁花咬着牙,厉声道:“大丈夫有所不为,有所必为,有些事明知不能做,还是非做不可。”(《风流盗帅》)
古龙道:“要做到‘武’字并非难事,只要有两膀力气,几手工夫,也就是了。但……一个人若只知道以武逞强,白刃杀人,那就简直和野兽相差无几了,又怎配来说这‘侠’字。”(《风流盗帅》)
侠有武功、有能力为所欲为,所以他们的自制更难得,更可贵:“让你最终的自制发自你的仁心吧,正因你有能力作最凶残的事,我才要你行好。说真的,我常嘲笑那些只因自己没有利爪,便自谓善良的鼠辈。”
很多武功高强的人都不挟技胡为,但他们的自制却不一定发自他们的仁心,因为他们可以凡事依着“江湖道义”去做,就如古龙在《边城浪子》中所轻蔑的易大经:“我天性也许有些狡猾,但却一心想成为个真正的君子,有时我做事虽然虚伪,但无论如何,我总是照着样子做了出来。”
一般江湖道义认为锄强扶弱、除暴安良等是“善事”,至于“为别人牺牲”更被公认为伟大兼神圣。假如一个人总是选择道德格律称“善”的事,照着样子做出来,就像易大经一般,他是否便可算是侠?
小孩子还未有能力判别事理,所以要遵守一套外在规矩。但成人必须要自己去判断是非,唯求循规蹈矩的人,不过像从未成人的孩子罢了。真正成长了的人,不会受世俗礼法所拘,但他们会时常检讨自己,务使一言一行就发自内心的真诚,像萧石逸、胡铁花、郭大路……从表面看,他们的行为和择善固执的易大经之流相似,但这两种人到底有什么不同?
你看到一个绝色佳人,爱慕之心油然而生,这与你因别人说她是美女而立志去喜欢她是否不同?你走过粪坑,自动皱眉掩鼻,这与你知道粪坑是臭的而决定去厌恶它是否有分别?你有没有因*而觉得自己伟大?你会不会因恶臭而感到自己清高?若你不会,是不是因为你的好恶发乎自然?
你喜欢吃鱼,也喜欢熊掌,不能两样都得到时,你舍鱼而取熊掌,你会不会因这选择而觉得自己作了伟大的牺牲?若你不会,是不是因为这本出自你自己的取舍,因为你根本欲吃熊掌多于吃鱼?
胡铁花与石观音拚命,他丝毫没有感到自己伟大,更没有觉得自己舍己为人,有所牺牲;他只是不希望这女魔头横行下去,即洒热血也在所不计,如此而已,就像好*恶恶臭一样,有何伟大可言?他做他自己要做的事,又有什么舍己为人?从基本来说,他走的是自己为自己选择的道路,舍生取义,就像舍鱼取熊一样,又有何伟大牺牲可言?
胡铁花姬冰雁的字典里没有“舍己”、“牺牲”、“伟大”等字眼,因为他们行为的最后出发点都在他们自己的真正好恶。假如他们拚斗石观音并非发自诚心的激愤,而是循着“侠应为江湖除害”的道德格律而行,那么他们的行径虽然不变,但他们的心境便会大不一样了——
行事遵守外在格律的人,不免会觉得委屈了自己,觉得自己有所牺牲,觉得自己舍己为人,简直伟大极了!
舍己为人,抑或是购买自我优越感?舍己为人,抑或是往自己脸上贴金?舍己为人,抑或是舍身而求名?这与人见孺子将入于井,因乡党宗族皆曰善而去拉他一把有何分别?这不是易大经?难道这就是侠?
胡铁花与易大经两人不同之处,正在孔孟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⒀,“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一般武侠小说的大侠所行无非“大仁大义”的事,但莫乎隐,莫观乎微,从小说的骨肉细节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其实并非由仁义行的真侠,不过是行仁义的公式大侠而已——人又怎能避免性情的流露。古龙能写出集义所生、浩气沛然的人物,这是他的一个特色,但他的小说里也有几个奉行公式格律的公式大侠。且从细微处比较一下《欢乐英雄》的郭大路和《边城浪子》、《九月鹰飞》的叶开吧!
叶开是武侠小说中的典型大侠,武功绝顶,机智过人,认为人应该爱不应该恨,宽恕是对的,复仇是错的,武功的价值在救人,不在杀人。
郭大路武功不差,却非无敌,他为人大路,什么都不在乎,有时还有点糊涂。
叶开认为侠应救人,事实上他最后也从傅红雪刀下救出他积心追寻的杀父仇人,而且一番严词正理,听者动容,使他成为“边城浪子”。但丁求在他面前杀乐乐山,他看不见;傅红雪当着他错杀袁秋云,他看不见;丁云琳倚在他身边杀白健,他看不见——郭大路一听见棍子杀人,马上跳起来冲出去搭救,快得连“侠应救人”这念头都不曾起过。
叶开认为人应相爱,他也谆谆善导小虎子应有爱心。但他一走入萧别离的馆子便把里面所有武功不及他的人都当狗般戏弄一番——郭大路对着一班小毛贼,也没有忽视他们的尊严和良知。
叶开认为人就应为别人着想,他也真的处处维护着傅红雪。但他明知马芳铃是杀父仇人的女儿仍去挑逗她,待她心动后很严肃地拒绝她,使她性情大变,然后以 “她是这样的女人”去鄙弃她——郭大路受朱珠骗得很利害,但当他见到朱珠落魄贫贱时,既没有讥讽之心,也没有鄙夷之意,只伸出了援助之手。
公式大侠自身的麻木性质,终不能靠公式改变过来。
乙、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随便翻开古龙一部小说,至少有一半机会发现其主角极其孤寂——阿飞、萧石逸、孟星魂、傅红雪、谢晓峰,甚至好事风流的楚留香、胡铁花、陆小凤。
他们感到孤寂的痛苦,但他们忍受孤寂,因为他们需要孤寂——
水太浅则承不起大船,下雨大街上积水,放放纸船还可以,弄支真船来怎会不搁浅。
障碍太多则伸展不开大翼,所以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要飞,便不得不直上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可以毫无阻滞,自由翱翔——但高处岂不胜寂寞?
孤寂不深则承不起独立的人格,假如人连一点寂寞都忍受不了,时间要朋党互慰,又怎可能养成独立的人格?
尼采论何谓崇高时把孤独(solitude)与勇、智、仁(courage,insight,sympathy)并列为四大美德:“对我们来说,孤独实是一件美德,是对高洁的渴望和追求。”⒁
“我需要孤独——那是说,我要复元,我要返回自己,我要呼吸自由、清新、活泼的空气。”
我需要孤独,因为只有在孤寂中我才能明察我的本心——所以,王动宁可一个人躺在空房子里饿得半死,也不肯去和红娘子他们过花天酒地的日子。(《欢乐英雄》)
我需要孤独,因为只有在孤独中我才不必呼吸别人吐出来的浑浊空气——所以阿飞宁愿为武林摒弃,也不肯去和赵正义等君子大侠合群。(《多情剑客无情剑》)
我需要孤独,因为我的人格只有我自己才能建立,因为我生命的极峰只有我一个人可以攀登——这是古龙小说主题之一,他的主角不断流浪,不断反省,不断超越自己,就像是一把剑在苦难中磨炼,在鲜血中成长。
九万里上的大鹏虽然寂寞,但他背负苍天,莫之夭阙,这逍遥辽阔的情趣又岂是在蓬草间纠合相娱的蜩与学鸠所能领略?
古龙的小说充满了秋的气息——如中秋般清亢,如残秋般肃杀,如秋菊般孤傲,如秋阳般炽艳。
“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凛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
秋,田陇麦熟,甘果结实,明知严冬已近,明知万物将凋,但仍对生命无限热爱,仍注人间以无限深情,这生机在古龙的小说里跳跃着。
古龙喜用秋天来烘托气氛:萧石逸相遇沈璧君于初秋,傅红雪在暮秋中走入万马堂,孙玉伯在菊花盛放时向万鹏王挑战,燕十三与谢晓峰在殷红的枫林里决斗。
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剩下是一片无边的寂寞。
然而,古龙的世界虽苍凉,却绝不冷酷,因为这世界里有朋友。
古龙的人物虽孤寂,但并非与别人绝缘,他们的孤寂正是真挚友情的基础。
友情,就像金色的阳光,普照着古龙的世界,使肃杀的秋天充满了温暖。
丙、嘤其呜矣,求其友声
两个绝峰之间的最短距离是一条直线,但你必须有长腿才能跨越。
高处空气稀薄,声音不易传播,唯一可以沟通两颗绝峰上的心灵是友情,真正的友情。
尼采道:“古人认为友情是最崇高的情操,甚至比圣人最受赞美的性足自雄更为崇高。”
古龙道:“朋友就是朋友,绝没有任何事能代替,绝没有任何话能形容——就是世上所有玫瑰,再加上世上所有的花朵,也不能比拟友情的芬芳与美丽。”
古龙不是不能写爱情,但他更重友情、男子汉之间的友情。尼采说:“只有男子汉才能与男子汉并肩而立,没有一个女人可以在男子汉心目中占最亲密或最崇高的地位。”就如楚留香所谓:“世上没有一个女人值得我为她冒生命之险,……为了自己的好朋友,大多男人都会冒生命之险。”(《风流盗帅》)古龙写出很多莫逆之交,如“楚留香故事”的楚留香、胡铁花、姬冰雁、张三;如《流星、蝴蝶、剑》的叶翔、孟星魂、石群;如《欢乐英雄》的郭大路、王动、燕七、林太平;如 “陆小凤故事”的陆小凤、花满楼、西门吹雪——这些相与为友的都是大丈夫,古龙的小说,就像一片古森林,但见参天乔木,并肩矗立,苍劲雄伟,甚至藤萝攀缠。
哲人阿里士多德说:“种种不同的友谊决定于我们对别人的态度,而这态度又似基于我们对自己的态度。……小人心中充满了悔恨,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小人甚至对自己都不友好,因为他发现自己并无可爱之处。”
有些人不能忍受寂寞,因为他受不了他自己,他的人生价值,来自别人的赞许,这些人当然会群结依偎,互相标榜。
古龙写的绝不是这等朋党,他写的是挚友——他们性足,他们自雄,他们能忍受孤独,他们的友情是内心发出的阳光,除了使他们心灵沟通外,没有任何其它目的或要求。
大丈夫可以赴汤蹈火去救朋友,但不会觉得自己在为朋友牺牲,也不会使受援的朋友觉得受了恩而有欠债之感,就像阿飞几次冒生命之险去救李寻欢,还不惜担负“梅花盗”的恶名,但他从未令李寻欢感到要谢他(《多情剑客无情剑》),这种友情充满了古龙的小说。
以心交、以血交的朋友,并非一味纵容、怜慰,“在适当的事后拒绝对方的要求,正是真正友情的流露。”西门吹雪在决斗之前求陆小凤为他料理身后事,陆小凤一口拒绝:“我不肯,只因你现在已变得不像我的朋友了,我的朋友都是男子汉,绝不会未求生、先求死的。”(《决战前后》)——不用说,若西门吹雪有不测,陆小凤定会照顾他的妻子。他开口相求,只显出他心怯志衰,对自己失去了信心,陆小凤若不设法助他恢复信心斗志,难道真希望为朋友收尸?
好朋友也是好医生,不是同病相怜的伙伴。
大丈夫发现朋友有缺点,会直接指出,不稍隐瞒,因为他对自己的弱点,也不会隐瞒,因为他尊敬朋友,认为朋友也像自己一般坚强,能够承当任何真相,能够不断改进自己。
但好朋友更尊重彼此的自主,他只会指出朋友脸上的污点,让朋友自己去解决,他不会越俎代庖,擅自动手替朋友去抹掉它。
古龙常不经意地描画出极真挚的友情,但他刻意求工时,也会写出病态的朋友,如《多情剑客无情剑》、《铁胆大侠魂》的李寻欢。
李寻欢是个伟大的铁胆大侠,也伟大得把真心相爱的未婚妻子林诗音让给了朋友龙啸云,使三个人都活在痛苦里。他这样做,不但侮辱了林诗音,侮辱了自己,更侮辱了朋友——他根本看不起龙啸云,认为他不配接受事实,只配接受施舍。结果龙啸云当然明白了妻子原来是别人让给他的,但米已成炊,他只有活在痛苦里,一辈子抬不起头来。
李寻欢待阿飞也不见得比龙啸云好。阿飞受林仙儿欺骗,李寻欢不设法让阿飞看清林仙儿的真面目,让阿飞自定行止,却很伟大地牺牲自己去求吕凤先,要他背着阿飞去杀了林仙儿。假如他伟大的计划成功,阿飞便会像龙啸云般悔恨一生了。幸而林仙儿尚能自卫,而阿飞也非龙啸云可比。
阿飞是李寻欢的好朋友,但李寻欢一涉犯他的自主,他马上警觉:“你以为你是什么人?一定要左右我的思想,主宰我的命运?”李寻欢若再走一步,必会溅血,“无论是你的血,还是我的血,都得用血洗清!”(《铁胆大侠魂》)
与李寻欢相交真是非常危险,因为他走火入魔,完全忽略了朋友的自主和尊严,以为只要一味委屈自己、牺牲自己去干涉朋友的行径,便伟大啊伟大!性格弱一点的人如龙啸云遇上了他,被他毁了一生还得感激他伟大的恩惠,真倒了八辈子的穷霉。阿飞脱颖而出,不止在他能摆脱林仙儿,还在他接近李寻欢的同时,阻遏了李寻欢的侵蚀,这才是阿飞最坚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