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价的一些事儿
(一)千儿八百的算毛线阿
中午和春玲吃饭,七七八八聊了一大通。
我纳闷妈妈开学给的一千块,再加上同学还的将近两百块,总共一千二,九月还没过完,就只剩两百了。
一个月花了一千?!
想了一下,刚借出去一百,报名三百,瑜伽一百,网费八十,话费五十,买了一本书,逛了两次超市,剩下的四百就是早午晚饭零食水果了。
一算下来,也没乱花钱。不过花在吃上的钱还是多了!
春玲也算了一下她自己的,返校十来天也花了千儿八百的。
于是我俩得出了一个结论:一千块一花就没了。
我还记得暑假和麻麻逛超市的时候,娘俩揣着一张红票子,简直不够花。当时的感慨还只是:一百块一拆开就没了。
我们俩说起小时候呀,一天一两块都是大大的零花钱,一般都只买五毛一包的小零食,甚至一两毛的糖果也有得卖。还记得校门口老婆婆的推车,同学亲戚家的萝卜干黄瓜条,棉花糖,搅搅糖,铁板烧……当时看谁要是有五块十块那简直觉得是有钱人了。一百块钱想都没想过,觉得那是大人花的,小孩子怎么花得起那么一大笔钱呢?只是春游秋游的时候爸爸会给一二十块的零花钱。
上了初中,零花钱多了,一般都是一二十块,偶尔会给五十一百。
到了高中,学费四千五,才见识到上千块的交易,一般出去玩一次要花几十块这样。
热干面从一块钱到一块五再到两块、两块五和现在的三块,尤其大学这几年间,物价涨的飞快,可是我爸爸的工资也没有涨那么快。
以前妈妈几乎每天都做肉,甚至一餐几个肉菜,现在猪肉吃不起了,有时会做鸡和鱼,不会每天都吃肉了。
以前每天家里一筐水果,感觉水果篮就没空过总是满满的,现在只是我回家了,爸爸妈妈才买多一些水果,平时他们吃得很少。
自己在学校也只是买便宜的水果,甚至吃番茄黄瓜。
还好,我不是挑食的孩子。(挑食的话,我会不会瘦一些呢?
我们又聊起以后的工资,春玲说现在本科生的工资标准是两千,而我还停留在一千五的意识阶段。
她说,如果在深圳找工作,底薪起码要是三千五。
我想,三千五是待遇很好的工作,能找到吗?不过深圳是一线城市,武汉的物价水平属于偏低的,
所以三千五在深圳和在武汉是不一样的。
春玲还说,以后要是找一份工作,工资只够自己吃穿用,那有什么意思。
我立即点点头,说,我每个月还要给爸爸妈妈钱呢!妈妈说以后我工作了,社保就由我来帮她交。
不管妈妈是开玩笑还是怎样,我也希望自己能让现在的家庭生活水平提升一个档次。我希望以后全家人都可以不心疼地逛商场,爸爸妈妈也可以买牌子的衣服,不要等到换季打折才买,可以去旅游,妈妈不想做饭了就去餐厅酒店点菜,不想挤公交就打的士,也不必为了省钱去搭还是有点危险的麻木。。。。。。
CY加油吧!
(二)老子提价你没钱就别喝
在学校感觉不到物价的涨幅,但是一出校门就觉得物价涨得不像话,话说我还在物价水平偏低的武汉。
买水果,去年两三块钱一斤的山楂果今年涨到了五块。前些阵子卖两块五一斤的梨涨到了三块。早晨去食堂买酸奶也看见提价通知了,说原材料上涨,为确保质量,不得不提价。说的是有多可怜。其实是“老子提价你没钱就别喝”的嘴脸。
(三)一百块掰成两瓣儿花
中午,寝室一妞儿不小心掉了一角钱,不知道滑哪儿去了就没捡。
我拿东西的时候儿在床下找到了它,就递给她。
妞儿说,矮油,你还弯腰去捡哪~
我脱口而出:一分钱也要掰成两瓣儿花!钱哪!
妞儿附和道:钱哪!
同声和道:钱哪!钱哪!钱哪!……(声势浩大,蔚为壮观!)
记起小时候儿,爸爸妈妈总教导我说“一分钱要掰成两瓣儿花”。
可是以后阿,对自己的孩子这么说,他一定是不屑不懂的。
只有说:
一百块也要掰成两瓣儿花。
(四)还价、打折——你是在浪费生命
入冬准备买一双新棉拖,从北苑逛到西苑,都贵得超过自己的二十块预算。回头北苑,二十五块一分不少,扭头也不把我叫回去。面向学生的坚挺市场,老板拽得跟个二五八万似的。
打电话回家,妈妈说,汉阳一个价儿!
想到自己的还价,不过是劳心劳力。喜欢的东西何必为了便宜几块钱浪费时间呢!
以后都会赚回来的。人家做小本生意也不容易。
当然也不是任人宰割。
打折的衣服往往过了气候,在人家挑剩的里面挑好的,时间精力必然投入更多。而且后面生产的质量绝对没有第一批新品好。
等喜欢的衣服打折,等到最后,要么卖光了,要么断了码。除非运气。
衣服是应时应季的。
所谓时尚,都是最新的潮流。即是复古,也不是秋季翻新夏季的,而是隔了久远的年代,拥有厚重的历史感。
还价、打折——都是浪费时间、精力的表现,也就是浪费生命了。
希望以后工资可以不屑于还价不屑于打折,这样就可以了。
中午和春玲吃饭,七七八八聊了一大通。
我纳闷妈妈开学给的一千块,再加上同学还的将近两百块,总共一千二,九月还没过完,就只剩两百了。
一个月花了一千?!
想了一下,刚借出去一百,报名三百,瑜伽一百,网费八十,话费五十,买了一本书,逛了两次超市,剩下的四百就是早午晚饭零食水果了。
一算下来,也没乱花钱。不过花在吃上的钱还是多了!
春玲也算了一下她自己的,返校十来天也花了千儿八百的。
于是我俩得出了一个结论:一千块一花就没了。
我还记得暑假和麻麻逛超市的时候,娘俩揣着一张红票子,简直不够花。当时的感慨还只是:一百块一拆开就没了。
我们俩说起小时候呀,一天一两块都是大大的零花钱,一般都只买五毛一包的小零食,甚至一两毛的糖果也有得卖。还记得校门口老婆婆的推车,同学亲戚家的萝卜干黄瓜条,棉花糖,搅搅糖,铁板烧……当时看谁要是有五块十块那简直觉得是有钱人了。一百块钱想都没想过,觉得那是大人花的,小孩子怎么花得起那么一大笔钱呢?只是春游秋游的时候爸爸会给一二十块的零花钱。
上了初中,零花钱多了,一般都是一二十块,偶尔会给五十一百。
到了高中,学费四千五,才见识到上千块的交易,一般出去玩一次要花几十块这样。
热干面从一块钱到一块五再到两块、两块五和现在的三块,尤其大学这几年间,物价涨的飞快,可是我爸爸的工资也没有涨那么快。
以前妈妈几乎每天都做肉,甚至一餐几个肉菜,现在猪肉吃不起了,有时会做鸡和鱼,不会每天都吃肉了。
以前每天家里一筐水果,感觉水果篮就没空过总是满满的,现在只是我回家了,爸爸妈妈才买多一些水果,平时他们吃得很少。
自己在学校也只是买便宜的水果,甚至吃番茄黄瓜。
还好,我不是挑食的孩子。(挑食的话,我会不会瘦一些呢?
我们又聊起以后的工资,春玲说现在本科生的工资标准是两千,而我还停留在一千五的意识阶段。
她说,如果在深圳找工作,底薪起码要是三千五。
我想,三千五是待遇很好的工作,能找到吗?不过深圳是一线城市,武汉的物价水平属于偏低的,
所以三千五在深圳和在武汉是不一样的。
春玲还说,以后要是找一份工作,工资只够自己吃穿用,那有什么意思。
我立即点点头,说,我每个月还要给爸爸妈妈钱呢!妈妈说以后我工作了,社保就由我来帮她交。
不管妈妈是开玩笑还是怎样,我也希望自己能让现在的家庭生活水平提升一个档次。我希望以后全家人都可以不心疼地逛商场,爸爸妈妈也可以买牌子的衣服,不要等到换季打折才买,可以去旅游,妈妈不想做饭了就去餐厅酒店点菜,不想挤公交就打的士,也不必为了省钱去搭还是有点危险的麻木。。。。。。
CY加油吧!
(二)老子提价你没钱就别喝
在学校感觉不到物价的涨幅,但是一出校门就觉得物价涨得不像话,话说我还在物价水平偏低的武汉。
买水果,去年两三块钱一斤的山楂果今年涨到了五块。前些阵子卖两块五一斤的梨涨到了三块。早晨去食堂买酸奶也看见提价通知了,说原材料上涨,为确保质量,不得不提价。说的是有多可怜。其实是“老子提价你没钱就别喝”的嘴脸。
(三)一百块掰成两瓣儿花
中午,寝室一妞儿不小心掉了一角钱,不知道滑哪儿去了就没捡。
我拿东西的时候儿在床下找到了它,就递给她。
妞儿说,矮油,你还弯腰去捡哪~
我脱口而出:一分钱也要掰成两瓣儿花!钱哪!
妞儿附和道:钱哪!
同声和道:钱哪!钱哪!钱哪!……(声势浩大,蔚为壮观!)
记起小时候儿,爸爸妈妈总教导我说“一分钱要掰成两瓣儿花”。
可是以后阿,对自己的孩子这么说,他一定是不屑不懂的。
只有说:
一百块也要掰成两瓣儿花。
(四)还价、打折——你是在浪费生命
入冬准备买一双新棉拖,从北苑逛到西苑,都贵得超过自己的二十块预算。回头北苑,二十五块一分不少,扭头也不把我叫回去。面向学生的坚挺市场,老板拽得跟个二五八万似的。
打电话回家,妈妈说,汉阳一个价儿!
想到自己的还价,不过是劳心劳力。喜欢的东西何必为了便宜几块钱浪费时间呢!
以后都会赚回来的。人家做小本生意也不容易。
当然也不是任人宰割。
打折的衣服往往过了气候,在人家挑剩的里面挑好的,时间精力必然投入更多。而且后面生产的质量绝对没有第一批新品好。
等喜欢的衣服打折,等到最后,要么卖光了,要么断了码。除非运气。
衣服是应时应季的。
所谓时尚,都是最新的潮流。即是复古,也不是秋季翻新夏季的,而是隔了久远的年代,拥有厚重的历史感。
还价、打折——都是浪费时间、精力的表现,也就是浪费生命了。
希望以后工资可以不屑于还价不屑于打折,这样就可以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