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小厨
拉萨最出名的甜茶馆是光明港琼甜茶馆而。进去过两回都因为人太多,环境相对吵杂而没有留下来。改而为每天早餐以后都要到仓姑寺喝甜茶或者酥油茶。仓姑茶馆在寺庙的前面,属于半露天的茶馆,早晨不仅有喝甜茶的人也有吃早餐的。
几次每次去都会在固定的位置上坐,可以面对仓姑寺。永远的蓝天白云,黄墙鲜花,还有只有寺庙才有的宁静。在这边坐一两个小时以后回旅馆,有的时候午饭,有的时候并不。拉萨的白天总是艳阳高照,很少出门,晒一回头晕一回,这么久一座寺庙也没有逛过。中午休息好以后就开始动手做首饰,常常有游客走进旅馆说,你怎么还在这。我看一天到晚在这。好吧,我绝对是非典游客。每天的时间安排都是有规律的。再次上街会是傍晚七八点。
玛吉阿米是听藏族人介绍的一家餐厅,老板是阿坝洲的人。还没有吃上他家的饭菜,就先烧过一回菜给他吃,像厨师应聘一样,乖乖地站在一旁等待评说。去过一回,需要牌号于是转而去拉萨厨房,拉萨厨房算是第一次吃藏餐,点餐的时候藏族姑娘有所推荐,后来我就完全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了,因为可以不按照菜单上编排的随意创造。
酸奶饭,没有了米饭。咖喱饭也没有了米饭。有烤好的甜饼,像奶酪一样,甜丝丝的。这些都算不上什么特色,最稀罕的是青稞汤,一小碗的青稞汤,喝起来像甜米酒一样,没有酸度,汤底有奶酪。而且不醉人,一下子喝了两碗。
在小昭寺路对面有一家川菜馆,去过两回。每次吃的都是水煮牦牛肉,是不是牦牛肉就不得而知了,算是比较正宗的川菜馆。另外一家是俄杰塘社区的水煮活鱼。在厦门是吃不到这样的川菜的,吃川菜有些时候必须自我安慰,拉萨这么远应该远离地沟油吧,何况菜金这么高,加地沟油什么的也太得瑟了点。纯属自我安慰,在进入拉萨厨房之前我所有饮食都属于川菜系的。
北京中路有一家伊兰朵冰淇淋店,是经过我走了三条街对比得出冰淇淋店里环境较好的,店里面没有什么人有的话也是本地人,店里面有甜点及冰淇淋。甜点比较一般,除了一大堆奶油并没有其他特点。冰淇淋奶味很多,滑口。
喝酒的地方就只有一家,央金青稞酒。去了两回,两回都尽兴而归。5238则是年轻人闹腾的地方,喝点啤酒随便吼几声过时的民谣歌曲他们就很开心了,不属于真正喝酒的地方,只能算是一个时尚的去处。去过一回,是吃晚饭。
接下来说一下我的早餐,早餐在老渔饭局,应该是所有吃饭地方环境最好的了。可以直面布达拉宫,周围的视野是全无阻挡的。遗憾的是,好的环境不能与好的食物相互匹配,起码早餐是这样子的。很多次吃稀饭都吃出是隔夜剩饭加水煮,水米分家一清二白。吃早餐的时候都要跟藏族姑娘说,我不要米。每次弄得打稀饭的姑娘很火大,稀饭没有米让我怎么弄嘛。
接下来的那个人就说,我可以有米。多一些也没有关系。
你们这些人。姑娘大约觉得汉人太令人崩溃了,剩饭熬稀饭也是让人崩溃的。
几次每次去都会在固定的位置上坐,可以面对仓姑寺。永远的蓝天白云,黄墙鲜花,还有只有寺庙才有的宁静。在这边坐一两个小时以后回旅馆,有的时候午饭,有的时候并不。拉萨的白天总是艳阳高照,很少出门,晒一回头晕一回,这么久一座寺庙也没有逛过。中午休息好以后就开始动手做首饰,常常有游客走进旅馆说,你怎么还在这。我看一天到晚在这。好吧,我绝对是非典游客。每天的时间安排都是有规律的。再次上街会是傍晚七八点。
玛吉阿米是听藏族人介绍的一家餐厅,老板是阿坝洲的人。还没有吃上他家的饭菜,就先烧过一回菜给他吃,像厨师应聘一样,乖乖地站在一旁等待评说。去过一回,需要牌号于是转而去拉萨厨房,拉萨厨房算是第一次吃藏餐,点餐的时候藏族姑娘有所推荐,后来我就完全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了,因为可以不按照菜单上编排的随意创造。
酸奶饭,没有了米饭。咖喱饭也没有了米饭。有烤好的甜饼,像奶酪一样,甜丝丝的。这些都算不上什么特色,最稀罕的是青稞汤,一小碗的青稞汤,喝起来像甜米酒一样,没有酸度,汤底有奶酪。而且不醉人,一下子喝了两碗。
在小昭寺路对面有一家川菜馆,去过两回。每次吃的都是水煮牦牛肉,是不是牦牛肉就不得而知了,算是比较正宗的川菜馆。另外一家是俄杰塘社区的水煮活鱼。在厦门是吃不到这样的川菜的,吃川菜有些时候必须自我安慰,拉萨这么远应该远离地沟油吧,何况菜金这么高,加地沟油什么的也太得瑟了点。纯属自我安慰,在进入拉萨厨房之前我所有饮食都属于川菜系的。
北京中路有一家伊兰朵冰淇淋店,是经过我走了三条街对比得出冰淇淋店里环境较好的,店里面没有什么人有的话也是本地人,店里面有甜点及冰淇淋。甜点比较一般,除了一大堆奶油并没有其他特点。冰淇淋奶味很多,滑口。
喝酒的地方就只有一家,央金青稞酒。去了两回,两回都尽兴而归。5238则是年轻人闹腾的地方,喝点啤酒随便吼几声过时的民谣歌曲他们就很开心了,不属于真正喝酒的地方,只能算是一个时尚的去处。去过一回,是吃晚饭。
接下来说一下我的早餐,早餐在老渔饭局,应该是所有吃饭地方环境最好的了。可以直面布达拉宫,周围的视野是全无阻挡的。遗憾的是,好的环境不能与好的食物相互匹配,起码早餐是这样子的。很多次吃稀饭都吃出是隔夜剩饭加水煮,水米分家一清二白。吃早餐的时候都要跟藏族姑娘说,我不要米。每次弄得打稀饭的姑娘很火大,稀饭没有米让我怎么弄嘛。
接下来的那个人就说,我可以有米。多一些也没有关系。
你们这些人。姑娘大约觉得汉人太令人崩溃了,剩饭熬稀饭也是让人崩溃的。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