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我们的孩子正确地读书-----罗永浩
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在他的blog上和一些公开场合发布了一些涉及性器官、性行为、性交易和涉嫌性骚扰、性笑话的言论引起了社会争议。
有些人认为儿童文学作家就应该道德高尚,言行自律。这是非常好笑的一种想法,如果一个人过去一直闭门从事儿童文学创作,那他出门见人的时候就没有了说话随随便便或是流里流气的权利了吗?儿童文学作家并不欠这个社会什么,也不欠儿童什么。多年以来,我们的社会里都有一个被普遍认可的观念,那就是认为公众人物应该保持良好的形象。这种想法今天仍然非常流行,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我们这个社会整体上仍然欠缺理性的思考能力。我们只能说我们希望公众人物保持良好形象,不该说公众人物应该保持良好形象。当公众人物做了让你讨厌的事情(但不涉及是非对错)的时候,你可以批评他、谴责他、讽刺他、甚至骂他,但不要说他应该怎么怎么样。这种蛮横的公众想法的本质其实是:“你不应该做让人家讨厌的事情,人家不喜欢你这样。”这不是精神病吗?
还有人认为郑渊洁的做法伤害了孩子,很多过去喜欢郑渊洁作品的家长们表示,“我发誓,(今后)我决不容许我的孩子看郑渊洁的书。”这种思维混乱的想法也不算新鲜,反正我们每天都能看到类似的做法:因为喜欢金庸的小说而看不清金庸伪君子的本质,因为讨厌卡拉扬的亲纳粹倾向就否定他在音乐上的成就,因为痛恨日本的军国主义就抵制日本的电影、音乐、漫画甚至砸日本料理店。如果说郑渊洁客观上伤害了孩子,那也不是郑渊洁的错,而是孩子的家长们和教师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愚蠢造成的错。直到今天,我们还能在中小学的教材里看到类似“只有伟大的心灵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只有崇高的思想境界才能创造出这种崇高境界的文字”之类的陈词滥调。如果我有了孩子,我会教他/她正确地读书,我会给孩子买郑渊洁的童话书,我会告诉他/她,“这个郑渊洁叔叔很可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他的一些童话写得还真不错。作品和作者并不总是一回事,你虽然小也应该明白这样浅显的道理。你要是现在就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你就比很多糊涂得要死、最终也会糊涂死的笨大人强多了。”
有个网上的blog作者因为郑渊洁的事件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省省吧,先救救自己。
+++++++++++++++++++++++++++++++++++++++++++++++++
附记
在广播学院听郑渊洁讲座
有老朋友通知我12月21号晚童话大王郑渊洁在广院演讲,极力推荐我去听, “这小子的演讲特流氓,你一定要听”。
特流氓的演讲倒没什么稀奇,但是我很难想象写了二十多年童话,以儿童文学作家的身份名满天下的郑渊洁竟然也会搞什么“特流氓”的演讲。谁知道和别的朋友一聊,他们都知道老郑喜欢在公共场合说沾荤带腥或带性的东西。 还有个朋友开玩笑说,“弄得我后来都不说荤话了,要不然就该被当成儿童文学作家了。”
这样看来,好像只有我一个人是孤陋寡闻的了。据说近些年老郑不再闭关写作了,整天抛头露面,到处演讲,没事儿就上报纸、上电视,各种各样的节目上遍了,所以很多常看电视的人都知道他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尽管他在官方媒体上应该会被迫收敛)。因为我很多年不看电视,(当然,偶尔在别人家不小心看上几分钟还是有的,再有就是世界杯的时候会和朋友们看看)所以完全不知道郑渊洁是什么样子。有人说他太爱出风头,我觉得爱出风头本身没什么不好,何况多年闭关写作的人一旦杀出来通常都会穷凶极恶地抛头颅、洒热脸,比如李敖。这多半是下意识的补偿心理使然,应该给予理解。对我来说,他一直都是我小时候喜欢看的皮皮鲁的作者郑渊洁叔叔。“听郑渊洁叔叔给你讲荤段子”,给人的感觉像“听孙敬修爷爷给你讲██选购指南”或“听钟丽缇姐姐给你讲贞操的重要性”一样突兀。我一时好奇,就拉了个朋友去听。
老郑演讲有些口吃,人很聪明,内容上虽然也有些好玩儿的东西,但整体上水准一般,显示出思想头脑缺乏训练。比如他说他小时候和别的孩子打架,父亲总是偏袒他,而不是为了显得公正当着其他孩子父母的面指责他,老郑认为做父亲的就应该这样偏袒自己的孩子。他瞧不起那些“为了显得公正”而指责自己孩子的松货父亲,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做父亲的如果确实是“为了公正”而指责自己的孩子,又有什么不对呢?不分青红皂白地“护犊子”的父母,很难教育出能分清道理,明辨是非的孩子。如果能,也是运气。
老郑提起他的《童话大王》,说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够自己写一本杂志,这也不对。日本的思想家河上肇写《社会问题研究》这本杂志就自己写了一百多期。河上肇的杂志没有郑渊洁写得多,但是要知道思想类的书籍写作不可能像小说(尤其是童话)那样出量。河上肇后来也启发了李敖写千秋评论丛书。(因为国民党查禁书籍的方式是只能出一本禁一本,但查禁杂志却可以禁得杂志停刊倒闭,所以李敖把实质上是杂志的《千秋评论》 弄成了丛书的形式。我记得以前看过欧美的作家也有一个人写一本杂志坚持很多年的,现在想不起来了,谁记得来信提醒一下,谢谢。)
老郑的演讲老是在性上做文章。我不讨厌谈性的话题,我也不讨厌他满嘴都是“口交”、“手淫”、“阳具”、“勃起”、“阳痿”、“遗精”等等,性知识书上不也净是这种词吗?但是我讨厌他谈这些话题时脸上带着的龌龊笑容。如果这些话题被当成笑料来处理,那就是传说中的“荤段子”了。我讨厌在公众面前(尤其是有男有女的情况下)讲荤段子的人(尽管我私底下也热爱荤腥),这和他是不是儿童文学作家没关系。我坚信人民有龌龊的权利,人民有格调低下的权利,人民有品位恶俗的权利,所以我绝不会说郑渊洁不应该讲荤笑话,更不会说儿童文学作家不应该讲荤笑话。但是我也同样坚信,人民有鄙视龌龊的人的权利,人民有鄙视格调低下的人的权利,人民有鄙视品位恶俗的人的权利。
老郑过去的童话里写过很多有趣的观点,我最喜欢这几个:“如果全是老姜,将是一个何等辛辣的社会。”“吝啬的真实含义不是舍不得花自己的钱,而是舍得花别人的钱。”“铁饭碗的真实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判断一个国家有没有前途,就看这个国家的孩子是不是真心喜欢上学。”
但他最近的很多言论感觉比较无聊,“一直在想,如果不花钱就能有个新家多牛X。当二奶性别不允许。当鸭被富婆包养又过了豆蔻年华。正在唏嘘之际,蒙新浪之邀,不花钱住进了博客新家。博客说是家,其实有点儿像妓院,谁都能进来零距离接触你。而你又心甘情愿,将你自己展示给大众看。”“我一直跟潘石屹较劲,他一直压着我,压着十多天。我琢磨着怎么才能超过他。我真动脑子了,我的童话大王和皮皮鲁都拖期了,我就想超过丫,我不能让丫老压着我。”“发了一个帖子,就假设我必须从这些女主持人当中必须娶一位老婆,我必须娶谁?五百次的考量目标就锁定在一个人身上,想第一时间看到答案吗?我就放了三天就超过潘石屹了,现在在我上面压着的只有五个人了,我不想翻了,因为全是美女,压就压吧。”“感谢新浪给了我一次勃起的机会,我给你们拉客了。”“前天做了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节目,主持人叫张成岳,我说你们要去新浪做博客,我给你们做链接。我拉来三个人链接了,潘石屹也跟我链接了,高晓松你愿不愿意跟我链接?高晓松:我不知道,我以为就是复制过去就行了。原来是两个人一起干的事啊。郑渊洁:自己干那叫自慰啊。”“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今天某报几乎用整版篇幅转载了我的勃客的部分文字。既然是妓院,难免被人干。在事先没谈价钱的情况下被干了,现在就等嫖资了。”
老郑受到非议后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现得也很象无赖,老郑新浪演讲时在场的女士说感觉被老郑的发言性骚扰了,老郑说“我是同性恋,”“如果非说我的发言是性骚扰,我也是骚扰在场的男性。”老郑多次说他在新浪的blog不是博客,而是勃客,勃起的勃,记者问到的时候,他说“是生机勃勃的“勃”,说这话的人想到哪里去啦?”
当然,老郑一个人写一本杂志,坚持了二十年,即便完全是为了钱而写的,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对于这件事,我很佩服他的毅力,也仅佩服他的毅力。
老郑让我真正佩服的是他不让孩子上学,自己教育孩子。我坚信中国令人窒息的制式教育带给孩子的伤害远远大过好处,尤其是对于聪明敏感的孩子。除非确定自己的教育水平比学校还差(其实想更差也挺难的),要不然最好还是自己教育孩子。总有些家长软弱的说,现在的学校都这样,大环境都这样,我们能怎么办?怎么办?你可以象郑渊洁那样办。
讲座最后的插曲是,在回答听众问题的时候,有个年轻的母亲说她一直喜欢郑渊洁的书,她的孩子也喜欢郑渊洁的书,希望郑渊洁能在她的手机里和她没到场的孩子说几句话。尽管老郑在演讲中笑容委琐,荤话不断,并且一再强调他写童话都是为了赚钱。可是这个奇怪的母亲仍然想要她的孩子和郑渊洁说几句话。老郑有些尴尬地接过了电话,然后告诉观众小孩子在问他:“你的灵感是怎么来的”。老郑拿着手机对着观众说,他坐在行进的车里的时候灵感就会源源不断,又说但是坐车久了就会憋不住尿,所以买了些纸内裤,纸内裤可是高科技产品,夏天穿出多少汗也不起痱子,尿出来也不会侧漏……。说到“侧漏”的时候,很多人都龌龊地笑了,显然是因为这让人联想到了卫生巾的广告。于是年轻的妈妈非常生气,打断了郑渊洁的话,要回了手机愤然离去。老郑言不由衷地(至少我觉得是这样)说了些 “不好意思,你们怎么不提醒我呢” 之类的话。
平心而论,我觉得郑渊洁对孩子讲纸尿裤没什么错,“侧漏”本身也没什么错。纸尿裤的广告里也常提侧漏的问题,侧漏并不是卫生巾专用的词,只是大家都笑得很暧昧,所以孩子他妈受不了了吧?我觉得真正让人受不了的是看了老郑前面一个多小时的种种表现还敢让孩子和他聊聊的妈妈。尽管郑渊洁已经尽可能地表现出了他狭隘的兴趣,但是有些天真的父母仍然不愿意接受写了二十年童话的童话大王其实不是孩子们的知心叔叔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搞得我也想大声疾呼或是嚎叫,“救救父母!救救这些长不大的父母!”
有些人认为儿童文学作家就应该道德高尚,言行自律。这是非常好笑的一种想法,如果一个人过去一直闭门从事儿童文学创作,那他出门见人的时候就没有了说话随随便便或是流里流气的权利了吗?儿童文学作家并不欠这个社会什么,也不欠儿童什么。多年以来,我们的社会里都有一个被普遍认可的观念,那就是认为公众人物应该保持良好的形象。这种想法今天仍然非常流行,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我们这个社会整体上仍然欠缺理性的思考能力。我们只能说我们希望公众人物保持良好形象,不该说公众人物应该保持良好形象。当公众人物做了让你讨厌的事情(但不涉及是非对错)的时候,你可以批评他、谴责他、讽刺他、甚至骂他,但不要说他应该怎么怎么样。这种蛮横的公众想法的本质其实是:“你不应该做让人家讨厌的事情,人家不喜欢你这样。”这不是精神病吗?
还有人认为郑渊洁的做法伤害了孩子,很多过去喜欢郑渊洁作品的家长们表示,“我发誓,(今后)我决不容许我的孩子看郑渊洁的书。”这种思维混乱的想法也不算新鲜,反正我们每天都能看到类似的做法:因为喜欢金庸的小说而看不清金庸伪君子的本质,因为讨厌卡拉扬的亲纳粹倾向就否定他在音乐上的成就,因为痛恨日本的军国主义就抵制日本的电影、音乐、漫画甚至砸日本料理店。如果说郑渊洁客观上伤害了孩子,那也不是郑渊洁的错,而是孩子的家长们和教师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愚蠢造成的错。直到今天,我们还能在中小学的教材里看到类似“只有伟大的心灵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只有崇高的思想境界才能创造出这种崇高境界的文字”之类的陈词滥调。如果我有了孩子,我会教他/她正确地读书,我会给孩子买郑渊洁的童话书,我会告诉他/她,“这个郑渊洁叔叔很可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他的一些童话写得还真不错。作品和作者并不总是一回事,你虽然小也应该明白这样浅显的道理。你要是现在就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你就比很多糊涂得要死、最终也会糊涂死的笨大人强多了。”
有个网上的blog作者因为郑渊洁的事件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省省吧,先救救自己。
+++++++++++++++++++++++++++++++++++++++++++++++++
附记
在广播学院听郑渊洁讲座
有老朋友通知我12月21号晚童话大王郑渊洁在广院演讲,极力推荐我去听, “这小子的演讲特流氓,你一定要听”。
特流氓的演讲倒没什么稀奇,但是我很难想象写了二十多年童话,以儿童文学作家的身份名满天下的郑渊洁竟然也会搞什么“特流氓”的演讲。谁知道和别的朋友一聊,他们都知道老郑喜欢在公共场合说沾荤带腥或带性的东西。 还有个朋友开玩笑说,“弄得我后来都不说荤话了,要不然就该被当成儿童文学作家了。”
这样看来,好像只有我一个人是孤陋寡闻的了。据说近些年老郑不再闭关写作了,整天抛头露面,到处演讲,没事儿就上报纸、上电视,各种各样的节目上遍了,所以很多常看电视的人都知道他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尽管他在官方媒体上应该会被迫收敛)。因为我很多年不看电视,(当然,偶尔在别人家不小心看上几分钟还是有的,再有就是世界杯的时候会和朋友们看看)所以完全不知道郑渊洁是什么样子。有人说他太爱出风头,我觉得爱出风头本身没什么不好,何况多年闭关写作的人一旦杀出来通常都会穷凶极恶地抛头颅、洒热脸,比如李敖。这多半是下意识的补偿心理使然,应该给予理解。对我来说,他一直都是我小时候喜欢看的皮皮鲁的作者郑渊洁叔叔。“听郑渊洁叔叔给你讲荤段子”,给人的感觉像“听孙敬修爷爷给你讲██选购指南”或“听钟丽缇姐姐给你讲贞操的重要性”一样突兀。我一时好奇,就拉了个朋友去听。
老郑演讲有些口吃,人很聪明,内容上虽然也有些好玩儿的东西,但整体上水准一般,显示出思想头脑缺乏训练。比如他说他小时候和别的孩子打架,父亲总是偏袒他,而不是为了显得公正当着其他孩子父母的面指责他,老郑认为做父亲的就应该这样偏袒自己的孩子。他瞧不起那些“为了显得公正”而指责自己孩子的松货父亲,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做父亲的如果确实是“为了公正”而指责自己的孩子,又有什么不对呢?不分青红皂白地“护犊子”的父母,很难教育出能分清道理,明辨是非的孩子。如果能,也是运气。
老郑提起他的《童话大王》,说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够自己写一本杂志,这也不对。日本的思想家河上肇写《社会问题研究》这本杂志就自己写了一百多期。河上肇的杂志没有郑渊洁写得多,但是要知道思想类的书籍写作不可能像小说(尤其是童话)那样出量。河上肇后来也启发了李敖写千秋评论丛书。(因为国民党查禁书籍的方式是只能出一本禁一本,但查禁杂志却可以禁得杂志停刊倒闭,所以李敖把实质上是杂志的《千秋评论》 弄成了丛书的形式。我记得以前看过欧美的作家也有一个人写一本杂志坚持很多年的,现在想不起来了,谁记得来信提醒一下,谢谢。)
老郑的演讲老是在性上做文章。我不讨厌谈性的话题,我也不讨厌他满嘴都是“口交”、“手淫”、“阳具”、“勃起”、“阳痿”、“遗精”等等,性知识书上不也净是这种词吗?但是我讨厌他谈这些话题时脸上带着的龌龊笑容。如果这些话题被当成笑料来处理,那就是传说中的“荤段子”了。我讨厌在公众面前(尤其是有男有女的情况下)讲荤段子的人(尽管我私底下也热爱荤腥),这和他是不是儿童文学作家没关系。我坚信人民有龌龊的权利,人民有格调低下的权利,人民有品位恶俗的权利,所以我绝不会说郑渊洁不应该讲荤笑话,更不会说儿童文学作家不应该讲荤笑话。但是我也同样坚信,人民有鄙视龌龊的人的权利,人民有鄙视格调低下的人的权利,人民有鄙视品位恶俗的人的权利。
老郑过去的童话里写过很多有趣的观点,我最喜欢这几个:“如果全是老姜,将是一个何等辛辣的社会。”“吝啬的真实含义不是舍不得花自己的钱,而是舍得花别人的钱。”“铁饭碗的真实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判断一个国家有没有前途,就看这个国家的孩子是不是真心喜欢上学。”
但他最近的很多言论感觉比较无聊,“一直在想,如果不花钱就能有个新家多牛X。当二奶性别不允许。当鸭被富婆包养又过了豆蔻年华。正在唏嘘之际,蒙新浪之邀,不花钱住进了博客新家。博客说是家,其实有点儿像妓院,谁都能进来零距离接触你。而你又心甘情愿,将你自己展示给大众看。”“我一直跟潘石屹较劲,他一直压着我,压着十多天。我琢磨着怎么才能超过他。我真动脑子了,我的童话大王和皮皮鲁都拖期了,我就想超过丫,我不能让丫老压着我。”“发了一个帖子,就假设我必须从这些女主持人当中必须娶一位老婆,我必须娶谁?五百次的考量目标就锁定在一个人身上,想第一时间看到答案吗?我就放了三天就超过潘石屹了,现在在我上面压着的只有五个人了,我不想翻了,因为全是美女,压就压吧。”“感谢新浪给了我一次勃起的机会,我给你们拉客了。”“前天做了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节目,主持人叫张成岳,我说你们要去新浪做博客,我给你们做链接。我拉来三个人链接了,潘石屹也跟我链接了,高晓松你愿不愿意跟我链接?高晓松:我不知道,我以为就是复制过去就行了。原来是两个人一起干的事啊。郑渊洁:自己干那叫自慰啊。”“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今天某报几乎用整版篇幅转载了我的勃客的部分文字。既然是妓院,难免被人干。在事先没谈价钱的情况下被干了,现在就等嫖资了。”
老郑受到非议后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现得也很象无赖,老郑新浪演讲时在场的女士说感觉被老郑的发言性骚扰了,老郑说“我是同性恋,”“如果非说我的发言是性骚扰,我也是骚扰在场的男性。”老郑多次说他在新浪的blog不是博客,而是勃客,勃起的勃,记者问到的时候,他说“是生机勃勃的“勃”,说这话的人想到哪里去啦?”
当然,老郑一个人写一本杂志,坚持了二十年,即便完全是为了钱而写的,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对于这件事,我很佩服他的毅力,也仅佩服他的毅力。
老郑让我真正佩服的是他不让孩子上学,自己教育孩子。我坚信中国令人窒息的制式教育带给孩子的伤害远远大过好处,尤其是对于聪明敏感的孩子。除非确定自己的教育水平比学校还差(其实想更差也挺难的),要不然最好还是自己教育孩子。总有些家长软弱的说,现在的学校都这样,大环境都这样,我们能怎么办?怎么办?你可以象郑渊洁那样办。
讲座最后的插曲是,在回答听众问题的时候,有个年轻的母亲说她一直喜欢郑渊洁的书,她的孩子也喜欢郑渊洁的书,希望郑渊洁能在她的手机里和她没到场的孩子说几句话。尽管老郑在演讲中笑容委琐,荤话不断,并且一再强调他写童话都是为了赚钱。可是这个奇怪的母亲仍然想要她的孩子和郑渊洁说几句话。老郑有些尴尬地接过了电话,然后告诉观众小孩子在问他:“你的灵感是怎么来的”。老郑拿着手机对着观众说,他坐在行进的车里的时候灵感就会源源不断,又说但是坐车久了就会憋不住尿,所以买了些纸内裤,纸内裤可是高科技产品,夏天穿出多少汗也不起痱子,尿出来也不会侧漏……。说到“侧漏”的时候,很多人都龌龊地笑了,显然是因为这让人联想到了卫生巾的广告。于是年轻的妈妈非常生气,打断了郑渊洁的话,要回了手机愤然离去。老郑言不由衷地(至少我觉得是这样)说了些 “不好意思,你们怎么不提醒我呢” 之类的话。
平心而论,我觉得郑渊洁对孩子讲纸尿裤没什么错,“侧漏”本身也没什么错。纸尿裤的广告里也常提侧漏的问题,侧漏并不是卫生巾专用的词,只是大家都笑得很暧昧,所以孩子他妈受不了了吧?我觉得真正让人受不了的是看了老郑前面一个多小时的种种表现还敢让孩子和他聊聊的妈妈。尽管郑渊洁已经尽可能地表现出了他狭隘的兴趣,但是有些天真的父母仍然不愿意接受写了二十年童话的童话大王其实不是孩子们的知心叔叔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搞得我也想大声疾呼或是嚎叫,“救救父母!救救这些长不大的父母!”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