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色千古红——倾听邓伟标
![]() |
有人说,新世纪音乐(New Age Music)这类新生的非主流音乐要在中国这样不太成熟的唱片市场中发展,就像把花种洒在沙漠里生长一般艰难。尽管如此,还是有一朵朵奇葩历尽风沙,不可思议般地在贫瘠的土地上如火如荼盛放着,其中就好比——邓伟标。
邓伟标,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人,拥有乌克兰国立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作曲理论硕士学位,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不依附明星而以作曲家身份独立面对听众群体的作曲家,也中国新世纪音乐代表人物之一。
1990年开始从事流行音乐创作,是中国流行音乐明星制造体系中的第一代音乐制作人,相继制造过王瑥、王磊、光头李进、柳云龙等多位流行音乐明星,并获得包括“中国流行音乐十年成就奖”在内的全国、省、市等各项音乐评奖与流行音乐排行榜奖项30多项。
邓伟标利用业余时间以“一点红”为笔名写乐评,写散文,在多家中文报纸上开设创作专栏,还写了《一点红惊魂系列》等九部科幻小说,深受读者好评。被评论家评价为“消闲小说中的另类”,被读者认为是“捧在手中的电影。”
由于网络的自由与便捷,他还策划并监制了湖北歌手石开的专集《你不曾明白》,这是首张诞生于网络的唱片。他还帮阿联酋籍华人女歌手瓦娃圆了歌星梦,由他词曲并监制的香港系列电影《爱情游戏》插曲都出自瓦娃内心的真诚,她成为中国互联网上第一把女声。
邓伟标由2005年开始从事新世纪音乐创作,并从《空》开始他的音乐灵感一发不可收拾。《空》一版再版,被评为近年来十大受欢迎的唱片之一,并为纽约大学音乐图书馆收藏。同年又发行了被誉为音乐史诗的《千江汇流》与有“广州名片”之称的小提琴协奏曲《古城今昔》。2006年发行了《红楼12钗》、《新世纪粤曲1》以及《色》等,2007年的二胡协奏曲《情殇》引起了巨大反响,2008年发行了《邓伟标电影原声大碟-寒风镇》、《龚玥VS刘三姐》、《奇异恩典》等几张专辑。特别是携手中国第一古筝美女何莹,共同历时9月打造而成的《莹莹花语》,完全用中国元素的古筝替代了 New Age music 音乐中的钢琴,第一次冒险的把古典交响、电子、摇滚、民族、室内乐、即兴甚至戏曲,融合起来,使得新世纪音乐中国化迈出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的一步。
2005年初发行的《Free & Natural 空》是邓伟标创作的起点。这部好评如潮的作品在国内外唱片市场上都带来了广泛的关注和影响,为渐露疲态的中国原创音乐界注入了久违的生气,因此即使说它是中国新世纪音乐和新民乐的一个里程碑也不为过。对于这部作品获得如此巨大成功的原因,笔者并不认为形式的创新是最重要的因素,毕竟民乐 电子合成器 自然音效本来就是新世纪音乐常用的手法之一,国内不少音乐人曾经用过,国外更是早已用得遍地开花。或许有人会觉得不以为然,但个人以为《Free & Natural 空》的成功更在于它的——动听。没错,“动听”这两个字说起来简单甚至俗套,可是希望自己创作的音乐能打动听者的心,不正是许多音乐家一直梦寐以求的目标么?与其一味的追求极端的发烧制作或者标新立异的个性表达,邓伟标选择了更亲近听众的创作路线——悦耳的旋律,简洁的编曲,流畅的节奏,舒适的氛围,纯朴的情感。没有晦涩的音符,也没有艰深的门槛,需要的只是用耳朵聆听,用心来感受,欣赏邓伟标的音乐就是那么单纯的一件事。听众和消费者用口碑和销量表明了他们的选择,就是这种大众化却不低俗化的音乐理念。
有了《Free & Natural 空》的成功鼓舞,邓伟标于是放开手脚,得以更自由的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之后发行的几张专辑都加入了更丰富的音乐元素、更鲜明的主题和更丰富的文化底蕴——关注水文环境保护的《Rivers-Our Lifeblood 千江汇流》、述说广州历史风韵的《The Past, The Present & The Future Of Guangzhou 古城今昔》、以琵琶再现文学经典的《12 Girls Of The Red Chamber 红楼十二钗》以及将古老戏曲重焕新颜的《新世纪粤曲》。这些专辑每张都是叫好叫座的佳作固然难得,更加难得的是邓伟标并没有固步自封于《Free & Natural 空》的成功模式之中,而是每次都进行着不同的尝试,为每部作品带来了不同的风貌,也为听众们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惊喜。
《Rivers-Our Lifeblood 千江汇流》的题材和形式不仅在国内,即使在国外也算得上比较新颖的。邓伟标一方面针对每条名川大江加入了富于地域特色的音乐元素,另一方面又没有落入大量照搬民歌素材的俗套,而是巧妙地将地方音乐和原创旋律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尽管相对于《Free & Natural 空》简约朴实的风格,《Rivers-Our Lifeblood 千江汇流》多元化的创作手法更明显地将编配及唱片制作上的一些不成熟之处暴露了出来,但邓伟标敢于突破自我的创作诚意依然令人欣赏。
《The Past, The Present & The Future Of Guangzhou 古城今昔》和《12 Girls Of The Red Chamber 红楼十二钗》是邓伟标另一种尝试。这两张专辑分别用了小提琴和琵琶作为引领整张专辑的主奏乐器,同时以古城广州的历史变迁与文学巨著红楼梦作为创作背景,为专辑增添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即使国外不少杰出的音乐大师可以写出以假乱真的中国式乐曲,并且制作水平远超于国内现状,然而内蕴的中国文化之魂也是无法模仿的,有形无神的并不是真正的中国音乐。身为中国人,我们的耳朵自然能灵敏地捕捉到这其中的细微差别。邓伟标作为中国音乐家的先天优势拉近了听众和音乐之间的距离,也让市场更容易接受和亲近这样的音乐。
《The Past, The Present & The Future Of Guangzhou 古城今昔》的岭南荔枝调与《12 Girls Of The Red Chamber 红楼十二钗》的越剧唱段是邓伟标在这次创作中融入的新元素,相对于茉莉花或者京剧这些广为人知的民族传统音乐,这两类乐曲一般人平常可能较少接触到,国内外的音乐家也不常拿来作为创作素材,因此也让这两部作品听起来既亲切又新鲜,可以说别有一番独特韵味。
此外,张毅和缪晓铮的倾情演绎当然也是专辑必不可少的要素,若没有了他们,音乐的表现力肯定会大打折扣。邓伟标在为这两件乐器度身定作乐曲的时候想必是煞费了一番苦心。既要能充分发挥这两件乐器的个性和表现力,也要符合专辑音乐整体的主题氛围,曲目之间又要有各自的特点不能雷同,而且还根据作品需要在乐器演奏技法上作了许多变化和突破,真是对作曲家的一大挑战。不过邓伟标并没有流于卖弄技巧难度,而是把乐器演奏和乐曲情感的演绎和谐的契合在了一起,因此音乐的流动相当自然流畅,并不因作品的古典氛围而变得晦涩沉闷。
前不久发行的《新世纪粤曲》又是一次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惊喜。意料之外是因为想不到邓伟标会怎样将粤曲这一历史悠久的古老戏种重新包装,焕发新彩;情理之中是因为从他过往作品中就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岭南文化的情意结,于是选择粤曲这项最能代表广东风土人情的地方戏种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这张专辑问世以来,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争论,焦点大多集中于演唱水平和表现方式上。笔者对粤曲的了解只是蜻蜓点水,所以对于这几曲“新世纪粤曲”的水准如何、是否正宗不敢妄予置评,这些问题还是留给行家评析吧;但至少笔者在欣赏的时候几乎没有以往听戏那种沉闷乏味的感觉,而是很愉快地把整张CD听了个遍,并且这张专辑的录音制作水平也是邓伟标作品中最出色的。笔者以为,对于在现代社会中日益陷入困境的中国传统戏曲而言,无论是怎样的尝试,怎样的创新,也无论其成败得失,都是值得鼓励和支持的。变革并不与传统相矛盾、排斥,新旧两种形式应当是兼容并包、相辅相成的。更何况,据笔者了解,这张专辑已经令许多人(包括不懂粤语的外省人)开始对粤曲产生兴趣,并乐于欣赏这种年轻化的“新粤曲”,那么这张专辑的初衷就已经达成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粤曲这类传统戏曲也是属于世界音乐(World Music)的元素之一,它完全有资格走出粤语文化圈这个狭小的牢笼,以更具自信的新姿态展现在世界舞台之上。据悉《新世纪粤曲》的第二部已经在筹划制作中,笔者衷心期待续作能够进行更加大胆和多元化的尝试,让古老的粤曲迸发更多激情与活力。
将这五张专辑一路听下来,邓伟标的变化和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制作水准也日益成熟。最初那种略显青涩和粗糙的感觉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愈发落落大方、挥洒自若的大家风范。因此年近岁末之时,邓伟标第六张专辑《Substance Desire & Spirit 色》的面世也就格外引人注目。
《Substance Desire & Spirit 色》无疑是《Free & Natural 空》的延续,但又不仅仅是一个续篇那么简单。《Free & Natural 空》带着浓郁的禅味,悠远而静谧,淡雅而空灵,超然而遗世;而《Substance Desire & Spirit 色》却是入世的、缤纷的、情感丰富而细腻的,其中有超越生死的不悔爱情、有父母的温馨亲情、有生活的点滴、有人生的感悟……
黄江琴、缪晓铮、张毅等固定班底的精致演绎保持了一贯的高水准,而邓伟标对于各种音乐元素的驾驭也更加得心应手。陈洁丽在《前世今生》中的演唱为这张专辑带来了一个惊艳的开场;邓伟标的轻声哼唱拙朴却温暖,一曲《新生》凝聚了初为人父的他对女儿的那份深情关爱;《流动的影》是一首饶有即兴意味的钢琴小品,邓伟标展露了以前作品不常有的浪漫情怀,二胡和箫的加入更为钢琴的演奏锦上添花,乐曲的具象之美是笔者在整张专辑中最喜爱的;《听潮》中二胡和大提琴的默契配合几近天衣无缝,如泣如诉的演绎令闻者无不动容。
从过往作品听得出来,邓伟标对于琵琶这件乐器大概是颇为偏爱的。在《12 Girls Of The Red Chamber 红楼十二钗》分饰十二角还玩得不过瘾,这次又潜心创作了一首琵琶协奏曲《无极》。从《12 Girls Of The Red Chamber 红楼十二钗》到这首《无极》,邓伟标颠覆了不少琵琶传统的演奏指法,其难度比起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对演奏者而言无疑又是一次严苛的考验。可幸缪晓铮以其深厚的古典功底再一次为我们呈上了近乎完美的演绎。听五指翻飞,弦声锵锵,时而温婉含蓄,时而激昂刚烈,正合古人“静如处子,动若脱兔”的演奏之道。倘若非要挑毛病的话,唯一不够完美的就是背景的弦乐部和打击乐略显单薄柔弱,有时甚至觉得可有可无,不足以衬托起“气势铿锵”的琵琶。
从“空”无一物开始,经历了各式各样的音乐尝试,一次次的对自己的音乐路线进行突破和完善,最后以蜕变得更成熟的红尘“色”相来作为这一阶段的完美总结;邓伟标用两年时间、六张专辑完成了一次音乐的轮回。邓伟标值得我们用更多的两年来等待,由衷期盼他下一回将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