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短片历史回顾
一、短片的起源
从卢米埃尔兄弟说起,1895年12月28日,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潮湿和昏暗中,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几部影像片:《工厂的大门》、《拆墙》、《婴儿喝汤》、《火车到站》等。由于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的这些影像片都是1分钟长的短片,所以我们也可以说,这一刻也是世界短片历史的开端。
二、两大片种的雏形
1.以卢米埃尔兄弟为代表,主要从现实中捕捉生活现象,银幕上展现的就是人们身边的琐事。在卢米埃尔的“固定视点的单镜头”的表现形式中,《火车进站》是最为典型的一部作品:摄影机架在站台上,朝着远处延伸的火车轨道。站台上空无一人,景深处一列火车迎面驶来,火车头驶出画面沿站台停下,旅客们上下火车。。。
2.以梅里埃为代表,主要记载舞台上已经加工虚构的生活画面。梅里埃是与卢米埃尔同时代的法国电影导演,世界第一位电影艺术家。他原本是一位著名的魔术师和木偶艺术家,后在蒙特勒伊建立了一个照相车间,这是世界是最早的摄影棚。在这里他使用专门的演员、布景、道具、化妆等手段拍摄电影,开辟了与卢米埃尔自然写实完全不同的电影创作道路、他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1899年的《德雷福斯案件》。他最擅长利用停机再拍和更换布景的方法拍摄神话片,如《灰姑娘》、《蓝胡子》、《摩灯》、《一千零一夜》等。20世纪初,他首先创作出科幻片,如《月亮旅行记》
三、短片是电影发展的实验载体
四、短片催生蒙太奇理论
从20世纪初到20年代中期 ,美国和苏联的早期电影大师通过一系列的短片实验,还促成了蒙太奇电影理论的诞生。
美国早期电影导演格里菲斯被公认为第一个使用蒙太奇的人。他首先发现电影镜头的链接顺序是由戏剧性的要求所决定的,影片的每一个段落都可以由一些不完整的镜头组接而成。于是,在他得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中,都进行了“镜头组接”的实验,并获得了成功。
然而,从蒙太奇手法上升到蒙太奇理论,却是由苏联的几位电影大师完成的。
首先是苏联早期导演库里肖夫和普多夫金,他们相继完成了著名的库里肖夫效应和普多夫金实验,这两组经典的实验短片说明了同样的镜头,不同的顺序,会给人不同的感受,论证了蒙太奇具有独特的表意功能。于是蒙太奇作为电影表现的一条美学原则被确定下来。
1925年,为纪念俄国1905年革命20周年,苏联的另一位电影导演爱森斯坦,运用他得冲突蒙太奇手法,导演了不朽的经典影片《战舰波将金号》。这部电影以其磅礴的气势和惊人的独特性,轰动了世界影坛。
爱森斯坦认为,两个毫不相干的镜头租借字啊一起,能产生新的理念,造成某种象征,不是简单的1+1=2.普多夫金的剪辑原则是联想,侧重于叙事的连续性,而爱森斯坦的剪辑原则是冲突,侧重于理念的表达,通过撞击产生新的含义。 而爱森斯坦被誉为电影蒙太奇原理的奠基人,享有现代电影之父的美称。
五、短片的曲折发展
从1927年开始,电影告别了无声创作年代,进入了声画合一的有声创作时期。
1931年,奥斯卡电影金像奖在美国诞生 。
1941年,设立了最佳纪录短片奖。
20世纪50年代末以电影理论家巴赞为代表的长镜头理论。
六、短片大师伊文思和安东尼奥尼
从卢米埃尔兄弟说起,1895年12月28日,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潮湿和昏暗中,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几部影像片:《工厂的大门》、《拆墙》、《婴儿喝汤》、《火车到站》等。由于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的这些影像片都是1分钟长的短片,所以我们也可以说,这一刻也是世界短片历史的开端。
二、两大片种的雏形
1.以卢米埃尔兄弟为代表,主要从现实中捕捉生活现象,银幕上展现的就是人们身边的琐事。在卢米埃尔的“固定视点的单镜头”的表现形式中,《火车进站》是最为典型的一部作品:摄影机架在站台上,朝着远处延伸的火车轨道。站台上空无一人,景深处一列火车迎面驶来,火车头驶出画面沿站台停下,旅客们上下火车。。。
2.以梅里埃为代表,主要记载舞台上已经加工虚构的生活画面。梅里埃是与卢米埃尔同时代的法国电影导演,世界第一位电影艺术家。他原本是一位著名的魔术师和木偶艺术家,后在蒙特勒伊建立了一个照相车间,这是世界是最早的摄影棚。在这里他使用专门的演员、布景、道具、化妆等手段拍摄电影,开辟了与卢米埃尔自然写实完全不同的电影创作道路、他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1899年的《德雷福斯案件》。他最擅长利用停机再拍和更换布景的方法拍摄神话片,如《灰姑娘》、《蓝胡子》、《摩灯》、《一千零一夜》等。20世纪初,他首先创作出科幻片,如《月亮旅行记》
三、短片是电影发展的实验载体
四、短片催生蒙太奇理论
从20世纪初到20年代中期 ,美国和苏联的早期电影大师通过一系列的短片实验,还促成了蒙太奇电影理论的诞生。
美国早期电影导演格里菲斯被公认为第一个使用蒙太奇的人。他首先发现电影镜头的链接顺序是由戏剧性的要求所决定的,影片的每一个段落都可以由一些不完整的镜头组接而成。于是,在他得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中,都进行了“镜头组接”的实验,并获得了成功。
然而,从蒙太奇手法上升到蒙太奇理论,却是由苏联的几位电影大师完成的。
首先是苏联早期导演库里肖夫和普多夫金,他们相继完成了著名的库里肖夫效应和普多夫金实验,这两组经典的实验短片说明了同样的镜头,不同的顺序,会给人不同的感受,论证了蒙太奇具有独特的表意功能。于是蒙太奇作为电影表现的一条美学原则被确定下来。
1925年,为纪念俄国1905年革命20周年,苏联的另一位电影导演爱森斯坦,运用他得冲突蒙太奇手法,导演了不朽的经典影片《战舰波将金号》。这部电影以其磅礴的气势和惊人的独特性,轰动了世界影坛。
爱森斯坦认为,两个毫不相干的镜头租借字啊一起,能产生新的理念,造成某种象征,不是简单的1+1=2.普多夫金的剪辑原则是联想,侧重于叙事的连续性,而爱森斯坦的剪辑原则是冲突,侧重于理念的表达,通过撞击产生新的含义。 而爱森斯坦被誉为电影蒙太奇原理的奠基人,享有现代电影之父的美称。
五、短片的曲折发展
从1927年开始,电影告别了无声创作年代,进入了声画合一的有声创作时期。
1931年,奥斯卡电影金像奖在美国诞生 。
1941年,设立了最佳纪录短片奖。
20世纪50年代末以电影理论家巴赞为代表的长镜头理论。
六、短片大师伊文思和安东尼奥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