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头撞墙,附庸风雅
![]() |
(摄影:康宁) |
信仰靠荒谬支撑,任何人对这个赤裸裸的论断都不会感到惊讶。如果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寄托在荒谬上,那么所有真理都将成为无稽之谈。
——舍斯托夫
我时常附庸风雅的去读一些很文化的书籍,在挣扎的时候“以头撞墙”,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直到我看了一本叫《以头撞墙》的册子。这部书名字非常“夸张”,更“夸张”的其实是作者舍斯托夫的观点极其思考问题的方式。
以头撞墙是有来头的。舍斯托夫说:“在火光亮起来的一瞬间里,陌生地方的轮廓从黑暗中映现了出来,你使劲让稍纵即逝的一瞬间里你所见到的一切,贮存在你的记忆你,以证实你的印象是否无误。可是,有的时候你根本就无法找到火——难道你能以头撞墙让眼睛里冒火星吗?”
舍斯托夫一生的很多观点和行为方式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一脉相承,他经常引用陀在《地下室手记》里的那段话:“当我们由于某种原因对于自然规律和二二得四并不喜欢的时候,自然规律和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不可能性岂不是堵石墙吗?当然喽,假如我真的没有力气用脑袋去撞开这堵墙,我就不会去撞它,可是我也不会跟它妥协”。他的一生都是极端怀疑,鄙视理性,他把哲学的理性思维与超自然的圣经观念对立起来,抨击传统形而上学,相信上帝是全能的:只有身心受到过震撼,变成精神的人,才能理解一切都是可能的,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接近上帝。
我们不害怕困难,但是我们却害怕没有规律和经验。可是,规律有时候的确是可怕的,可怕到你必须以头撞墙才能得到火光,我们可曾去思考:当规律性的假设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好处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那么屈服于规律带给我们的诱惑呢?
人总是在孤独的时候怀疑一切,认为一切都是不合理的。即使部分正确的观点,也会因为孤独的存在而使得观点过分极端,舍斯托夫就是这样的。舍斯托夫是20世纪俄罗斯著名思想家,一个出生在俄罗斯的犹太人,求学时代西方近代理性主义思潮涌入俄土,与俄国传统文化发生了尖锐的碰撞。他奇特的身份加上特殊时段,使得他在思考问题时,就像是一个另类。舍斯托夫是孤独的。
舍斯托夫论述过关于恐惧死亡的原因,他说,恐惧死亡的原因主要来源于自我保护感。但是舍认为,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在老人和病人身上是不应该有此类感觉的,也就是说老人和病人没有自我保护感,他们应该平淡的接受死亡。但是这时候又出现一个矛盾:其实面对死亡,所有的生物都是有恐惧感的。
这让我想起汶川地震,对于经历地震的人们来说,哭是一个最好的疗伤方法,如果一个人还会哭,还想哭,那么说明他的身体还在追求自愈,在进行自我调整,我们要说的不是“孩子别哭”,应该是“孩子,我知道你很伤心,哭吧,我陪着你,你很棒!”
书里面还论述过公正。舍斯托夫认为:最聪明的人反而在普通人认为没有困难的地方无影无踪;折磨人的、难以忍受的困难也会落在天赋最高的人的头上……公正是怎么会事?“要求公正”这个逻辑本身,就是无理性和荒谬的。
舍斯托夫的思想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是过于沉重了,他沉迷于自己的圈子,但是又似乎说不出真实的原因。甚至显得没必要,他带给我们的思维快感是近乎戏剧化的,但是又有叫人心理紧张,近乎胃痉挛,有些夸大其词的感觉。
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里面有很多精彩的漫画,比如有一幅漫画,画的是一个人,坐在一个面塞满了烟嘴、非常大的烟灰缸上抽烟,戴着眼睛十分认真的面带严肃的阅读着一本名叫《吸烟有害》的书。画上写有一句话:“满腔热情的诗人说的对:我看到好的东西就赞成,但我追随坏东西”。
或许你认为舍斯托夫就是一个愤青,可不,我觉得这本书更适合愤青来阅读,甚至适合女性朋友来阅读,它给我们完全不同角度的思考问题方式的同时,又给人新的惊喜,或者对那些思考问题不受逻辑约束、见异思迁、头脑敏感而又锋芒笔录的现代年轻人。给人另类深度的观点,而有满足愤青感,句句读来,都是对于我们心灵和意志的极度冲击和震撼。
这才是真正的附庸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