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好人
我眼中的贾樟柯是一个爱运用“截面”讲故事的导演;此次角逐戛纳的《海上传奇》是在讲述上海的一个“纵截面”,包括了形形色色的上海人,而《三峡好人》则在讲述这个社会的一个“横截面”——一群被大众所忽视的人的命运。
“烟、酒、茶、糖”是串联着整部影片,把看似不相关的韩三明和沈红的,命运牵连起来的四条线索。既然大家都在强调贾樟柯电影作品的细节,那么我也选择从细节来体味“三峡好人”。
细节:
1音乐:影片开始时,吸引着我的是背景音乐,应该是一段川剧;它回荡在空
旷的三峡峡谷之间,让人瞬间感到了一种渊源而宏大的历史感;接着,
我们看到了船上那群平凡的人,再宏大的音乐也与他们琐碎的生活无
关,但从中,我们却仿佛看到了千千万万年来,人们在这里最纯朴的生
活。
2“穷鬼”:这里,我不想说韩三明的悲惨生活;而是想说那个收钱的男人,他在韩三明 没有钱付时,骂了声:“穷鬼”。但有一个再清楚不过的事实是,他们都一样,一样都生活在夹缝中,一样都生活艰辛,一样的,都是“穷鬼”。收钱的那一刻却有了莫名的精神优越感。
3摩的司机:曾经的家园被大水淹没,摩的司机指着水面说,“我家以前就住在那下面.”观众们的思路已开始渐渐明晰,这群人物生活的背景是兴建三峡的时期,在这条伟大的中国复兴之路上,被淹没的是小人物不值一提的幸福。
4“156.3米”:标着156.3米的警戒线在电影中多次出现。我们可以看到它立于山岭.之上,这是为了建设三峡大坝所立;它意味着水位将要上升到156.3米处,意味着这座奉节小城将会被摧毁。
5公务员:韩三明希望有办法能找到妻子现在的地址,于是他找到了办公室,公务员嫌麻烦推脱,并列举了一大推需要找的单位;这种公务员嘴脸相信在中国的当今社会是屡见不鲜。一切照章程办事,为的就是个形式,从来就不是方便百姓。
6小马哥:我觉得小马哥是影片中最生动的一个人;他有着自己的崇拜与追求,他喜欢周润发,模仿“赌圣”的情节,《上海滩》的手机铃声;看起来是个挺傻挺乐的人,但他却也有他的坚持,在乐观的外表下,顽强的做一个钉子户,保护自己所坚持的东西。
7废墟上:消毒人员在一片废墟上喷洒药水,被拆掉的房屋还保留着一面墙,墙上挂着一幅字,一张海报;在这片残酷的土地上,隐约透露着曾经的温馨。
8对话:韩三明与小马哥的对话。先是讲述了韩三明的经历:他是一个山西的挖煤工人,为了寻找曾经3000元买来的女人,还有他的女儿,来到了奉节。这是一个社会的“横截面”,是离开了北京、上海,远离繁华,你所能看到的中国百姓的生活。
韩三明给了小马哥一根烟,小马哥看了看牌子,韩三明说:“十六年前,这是好烟。”然后又有人说了句:“现在的社会,不适合我。”那么现在的社会适合谁?没几个人是适合的,只是所有人都在努力的适应这个社会,有些人适应了,有些人还适合不上而已。这个社会应该适合谁?
9电视:电视播放的新闻内容中,有四个大字:“再见,移民”。画面中坐在船上笑容洋溢,热情地挥动着双臂,一幅奔向幸福生活的美好画面,与电视机前叹息的移民形成鲜明对比。孰真孰假,哪个才是真实生活,哪个才是电影?
10对话:(1)老人说:“一座两千年的城,两年就拆了。”相信很多人都从中听出了悲凉之意。两千年的幽幽古城,两千年的沧桑,两千年的智慧,显得如此无力;被一个政策,一道圣旨瞬间摧毁。两千年来,不,五千年来,人们都在这样生活,都在与自然一起成长,自然像长者一样受人类尊重;但现代人不愿臣服,现代人要征服自然,因为现代人有种资本——叫自大。
(2) 县领导洋洋得意地看着朋友,对电话里说了声:“一、二、三,亮”;两亿四千万造的大桥上,三盏灯齐亮。有一群人,在搬迁过程中被遗忘,他们失去了过去的生活,不知何去何从,东莞、北京?他们的归属在哪里?这些都不是县领导所关心的,他的两亿四千万是用来炫耀自己可以声控大桥上的灯的。
11.茶叶:从山西来的女护士沈红,来寻找打工的丈夫;找到单位时,只有一群逃避话题的同事;同事带她去拿丈夫郭斌留下的东西;沈红从中拿走了一包茶叶。沈红是一位知识女性,她透露出的果断、执着展示出了她的人格魅力。但她终究也只是个没逃出婚姻、感情伤害的平凡女人。在滚滚长江的岸边坐下了一道痕迹,见证了一段不为众人所知的移民生活岁月。
12.唱歌的男孩:影片中的男孩两次唱着网络歌曲,神情专注而冷漠地穿过喧哗的人群。没有人过问他,没有人称赞他。这是红于06年三峡大坝兴建时的网络歌曲;在三线城市传唱度很高。从中感觉到的是某丝联系着城市,却又与城市无关的东西。
13.穿绿意的女孩:十几岁的模样,独自行走于三峡地区;一项伟大的工程背后是无数像她这样,失去了家园,希望渺茫的人。
14.表:沈红刚到东明家时,有一个镜头特写:满满的一排表,但是表的指针却是静止的。当生活失去了重心与方向,时间对一群迷茫的人来说是不是也变得没有意义了。
15.拆迁指挥部:这是一个对我来说十分神秘的部门,中国人民的生活离不开他们,但我们却总看不清他们的真实形象。在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所谓的拆迁指挥部;只是一群普通平凡的市井,在被钉子户打破了头后,兄弟们一起去报仇。并没有什么责备之意,他们也只是这三峡里的好人,他们只是去完成自己的工作,拿到工资,养家糊口,至于那座房子后面的意味,不是他们要追究的。
16.UFO:电影中火箭与UFO的出现,无疑是最让观众苦思冥想的情节;对于它,我有两点揣测。
(1)全片的线路都是暗淡朴实的,突来的这一镜头,点亮了观众的视野,这一刻,人们忘记了思索;这就是商业镜头带给我们的感官刺激,或许这一镜头便是贾樟柯对商业大片的讽刺。
(2)形似楼房的建筑物变成火箭,冲向天空,片中的人们神情却很淡然。环境总是在出乎他们意料地改变着,他们来不及惊叹,来不及追求;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无数的变化让他们对周围出现的一切不可思议都处之泰然。
17."上海滩":韩三明与小马哥约好去喝酒,等了许久人还未到,韩三明打他手机,一片废墟中传出了“上海滩”的手机铃声(这是个非常巧妙的呼应)。一个年轻的生命逝去,再也没有人去追究死因。他也只是芸芸三峡好人中的一个。
18.走钢丝的人:电影结尾时,在一曲悠远沧桑的川剧中,三峡的群山峻岭间,一个走钢丝的人,缓步向前。这或许就是三峡好人们的命运,他们的命运依赖得仅是这一根钢丝;就这样命悬一线德生存着。
《三峡好人》中的每一个画面都是细节,我思考体味不出的还有很多。但能体会到的东西,用影片的英文名来描述再恰当不过:still live。这是距离喧嚣很远的地方一大批中国人的生存现状;他们善良、温顺、忍耐力强、吃苦耐劳;再恰当不过的好人;这群好人的生命悬在政策的长线上,政策不是他们在意的,却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就如三峡大坝建设时,我们所看到的是伟大,是自豪。但在大坝的另一边,是如何的生灵涂炭;那里没有一滴水,那里物种面临灭绝;那里也曾经是一个幸福的家园。
社会的奇特之处就在于有些话题是永不过时的;这是一部06年的影片,但在今天看来,某些元素仍旧是热点话题;例如:王家岭矿难、东莞女工的艰辛生活。四年的时间里,我们举办的两大世界盛会,开了四次人大会,建了很多大桥,拆了更多的房屋。那样的一群人却还是在过着那样的好人生活。或许贾樟柯透过影片不是想让我们愤怒或怜悯;他只是让我们看到有这样一群小人物;至于为什么要向我们展示他们的生活,这需要每个人自己的体会。
“烟、酒、茶、糖”是串联着整部影片,把看似不相关的韩三明和沈红的,命运牵连起来的四条线索。既然大家都在强调贾樟柯电影作品的细节,那么我也选择从细节来体味“三峡好人”。
细节:
1音乐:影片开始时,吸引着我的是背景音乐,应该是一段川剧;它回荡在空
旷的三峡峡谷之间,让人瞬间感到了一种渊源而宏大的历史感;接着,
我们看到了船上那群平凡的人,再宏大的音乐也与他们琐碎的生活无
关,但从中,我们却仿佛看到了千千万万年来,人们在这里最纯朴的生
活。
2“穷鬼”:这里,我不想说韩三明的悲惨生活;而是想说那个收钱的男人,他在韩三明 没有钱付时,骂了声:“穷鬼”。但有一个再清楚不过的事实是,他们都一样,一样都生活在夹缝中,一样都生活艰辛,一样的,都是“穷鬼”。收钱的那一刻却有了莫名的精神优越感。
3摩的司机:曾经的家园被大水淹没,摩的司机指着水面说,“我家以前就住在那下面.”观众们的思路已开始渐渐明晰,这群人物生活的背景是兴建三峡的时期,在这条伟大的中国复兴之路上,被淹没的是小人物不值一提的幸福。
4“156.3米”:标着156.3米的警戒线在电影中多次出现。我们可以看到它立于山岭.之上,这是为了建设三峡大坝所立;它意味着水位将要上升到156.3米处,意味着这座奉节小城将会被摧毁。
5公务员:韩三明希望有办法能找到妻子现在的地址,于是他找到了办公室,公务员嫌麻烦推脱,并列举了一大推需要找的单位;这种公务员嘴脸相信在中国的当今社会是屡见不鲜。一切照章程办事,为的就是个形式,从来就不是方便百姓。
6小马哥:我觉得小马哥是影片中最生动的一个人;他有着自己的崇拜与追求,他喜欢周润发,模仿“赌圣”的情节,《上海滩》的手机铃声;看起来是个挺傻挺乐的人,但他却也有他的坚持,在乐观的外表下,顽强的做一个钉子户,保护自己所坚持的东西。
7废墟上:消毒人员在一片废墟上喷洒药水,被拆掉的房屋还保留着一面墙,墙上挂着一幅字,一张海报;在这片残酷的土地上,隐约透露着曾经的温馨。
8对话:韩三明与小马哥的对话。先是讲述了韩三明的经历:他是一个山西的挖煤工人,为了寻找曾经3000元买来的女人,还有他的女儿,来到了奉节。这是一个社会的“横截面”,是离开了北京、上海,远离繁华,你所能看到的中国百姓的生活。
韩三明给了小马哥一根烟,小马哥看了看牌子,韩三明说:“十六年前,这是好烟。”然后又有人说了句:“现在的社会,不适合我。”那么现在的社会适合谁?没几个人是适合的,只是所有人都在努力的适应这个社会,有些人适应了,有些人还适合不上而已。这个社会应该适合谁?
9电视:电视播放的新闻内容中,有四个大字:“再见,移民”。画面中坐在船上笑容洋溢,热情地挥动着双臂,一幅奔向幸福生活的美好画面,与电视机前叹息的移民形成鲜明对比。孰真孰假,哪个才是真实生活,哪个才是电影?
10对话:(1)老人说:“一座两千年的城,两年就拆了。”相信很多人都从中听出了悲凉之意。两千年的幽幽古城,两千年的沧桑,两千年的智慧,显得如此无力;被一个政策,一道圣旨瞬间摧毁。两千年来,不,五千年来,人们都在这样生活,都在与自然一起成长,自然像长者一样受人类尊重;但现代人不愿臣服,现代人要征服自然,因为现代人有种资本——叫自大。
(2) 县领导洋洋得意地看着朋友,对电话里说了声:“一、二、三,亮”;两亿四千万造的大桥上,三盏灯齐亮。有一群人,在搬迁过程中被遗忘,他们失去了过去的生活,不知何去何从,东莞、北京?他们的归属在哪里?这些都不是县领导所关心的,他的两亿四千万是用来炫耀自己可以声控大桥上的灯的。
11.茶叶:从山西来的女护士沈红,来寻找打工的丈夫;找到单位时,只有一群逃避话题的同事;同事带她去拿丈夫郭斌留下的东西;沈红从中拿走了一包茶叶。沈红是一位知识女性,她透露出的果断、执着展示出了她的人格魅力。但她终究也只是个没逃出婚姻、感情伤害的平凡女人。在滚滚长江的岸边坐下了一道痕迹,见证了一段不为众人所知的移民生活岁月。
12.唱歌的男孩:影片中的男孩两次唱着网络歌曲,神情专注而冷漠地穿过喧哗的人群。没有人过问他,没有人称赞他。这是红于06年三峡大坝兴建时的网络歌曲;在三线城市传唱度很高。从中感觉到的是某丝联系着城市,却又与城市无关的东西。
13.穿绿意的女孩:十几岁的模样,独自行走于三峡地区;一项伟大的工程背后是无数像她这样,失去了家园,希望渺茫的人。
14.表:沈红刚到东明家时,有一个镜头特写:满满的一排表,但是表的指针却是静止的。当生活失去了重心与方向,时间对一群迷茫的人来说是不是也变得没有意义了。
15.拆迁指挥部:这是一个对我来说十分神秘的部门,中国人民的生活离不开他们,但我们却总看不清他们的真实形象。在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所谓的拆迁指挥部;只是一群普通平凡的市井,在被钉子户打破了头后,兄弟们一起去报仇。并没有什么责备之意,他们也只是这三峡里的好人,他们只是去完成自己的工作,拿到工资,养家糊口,至于那座房子后面的意味,不是他们要追究的。
16.UFO:电影中火箭与UFO的出现,无疑是最让观众苦思冥想的情节;对于它,我有两点揣测。
(1)全片的线路都是暗淡朴实的,突来的这一镜头,点亮了观众的视野,这一刻,人们忘记了思索;这就是商业镜头带给我们的感官刺激,或许这一镜头便是贾樟柯对商业大片的讽刺。
(2)形似楼房的建筑物变成火箭,冲向天空,片中的人们神情却很淡然。环境总是在出乎他们意料地改变着,他们来不及惊叹,来不及追求;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无数的变化让他们对周围出现的一切不可思议都处之泰然。
17."上海滩":韩三明与小马哥约好去喝酒,等了许久人还未到,韩三明打他手机,一片废墟中传出了“上海滩”的手机铃声(这是个非常巧妙的呼应)。一个年轻的生命逝去,再也没有人去追究死因。他也只是芸芸三峡好人中的一个。
18.走钢丝的人:电影结尾时,在一曲悠远沧桑的川剧中,三峡的群山峻岭间,一个走钢丝的人,缓步向前。这或许就是三峡好人们的命运,他们的命运依赖得仅是这一根钢丝;就这样命悬一线德生存着。
《三峡好人》中的每一个画面都是细节,我思考体味不出的还有很多。但能体会到的东西,用影片的英文名来描述再恰当不过:still live。这是距离喧嚣很远的地方一大批中国人的生存现状;他们善良、温顺、忍耐力强、吃苦耐劳;再恰当不过的好人;这群好人的生命悬在政策的长线上,政策不是他们在意的,却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就如三峡大坝建设时,我们所看到的是伟大,是自豪。但在大坝的另一边,是如何的生灵涂炭;那里没有一滴水,那里物种面临灭绝;那里也曾经是一个幸福的家园。
社会的奇特之处就在于有些话题是永不过时的;这是一部06年的影片,但在今天看来,某些元素仍旧是热点话题;例如:王家岭矿难、东莞女工的艰辛生活。四年的时间里,我们举办的两大世界盛会,开了四次人大会,建了很多大桥,拆了更多的房屋。那样的一群人却还是在过着那样的好人生活。或许贾樟柯透过影片不是想让我们愤怒或怜悯;他只是让我们看到有这样一群小人物;至于为什么要向我们展示他们的生活,这需要每个人自己的体会。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