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灵素
程灵素,名取医经“灵枢”、“素问”,是毒手药王无嗔和尚的徒弟。
灵素是个丑丫头。金庸写胡斐初见她时,连用了七八个词,叫做“容貌平平,肌肤枯黄,脸有菜色,头发黄稀,双足如削,身材瘦小…”。金庸笔下的女性,大致可分几类,一类是走江湖的配角武师,粗枝大叶,与糙爷们无异,寥寥几笔一闪而过;一类是德高望重的前辈高手,素气得很;相貌可怖者多有奇缘,刀疤脓疮之下美貌也隐约可见;剩下的人多半貌美,年轻女子更是花团锦簇,丁敏君这样的贬角,也是“虽非美女,却也颇有姿容,面目俊俏,颇有楚楚之致” ,便是五湖派桑飞虹这样的过场角色,一出场也引得江湖汉子观望。他独薄程灵素。
但这位程姑娘却实实实在在的冰雪聪明。她随胡斐力战群盗救马春花,甫见树林中有石屋、草房数间,不假思索便引燃草屋,再拉马春花进石屋,而马春花进屋思索一阵,才明白她是想以火拒敌,又以石屋据火,不由得衷心称赞:“姑娘,你好聪明!”三救胡斐,一次比一次巧妙。舍身吸毒血之时,何等的哀婉,还能从容布下毒阵,为胡斐除去后患;又记得只伤石万嗔双目,万不能再伤胡斐,还引得胡斐前去报仇,便不会殉她而亡。她心思细密,又善解人意,胡斐失了包袱,急欲回取,先说取银两,她便取出金银,又提拿刀谱,她便拿出刀谱,最后才点破有一只玉凤凰是万不能丢弃,说得胡斐脸上一红。
可我最喜欢她的不卑不亢。金庸笔下的佳人,大都高贵,赵敏是王府千金,黄蓉等人皆大有来头,就是阿朱这样的丫鬟,写出来也是晴雯袭人的模样,就算刁钻蛮横,礼教二字,心中总是有的,人又聪慧,只要放平身段,待人处事绝不在程灵素之下。而程灵素是“穷村贫女”。她并不为意,言语中有说及自己貌丑家贫的地方,平平静静地也就说了。她初见情敌袁紫衣,身姿相貌,武功渊源,皆远在自己之上,听袁紫衣讲身世,到伤心处,张口便称呼“袁姊姊”,那份即客气又亲热,听得让人心中妥帖。
若止于此,那也只是平常。可程灵素的不卑不亢,又与别人都不一样。她八岁那年照镜子,家姊嘲笑她“再照也是个丑丫头”,她心中愠怒,便把家中镜子全扔进井里。可转念又想:“生来是个丑丫头,就算没了镜子,还是丑的。”这句话,听得人心中一凉。无嗔和尚去世后,程灵素的施毒功夫恐怕已经天下无双,可她身世飘零,似乎心中隐约总有一份凄苦,“不卑不亢”于别人,重在“不亢”二字,于她,却落在“不卑”上。胡斐听完她的这段往事,心中怜惜,竟然愣头愣脑要和她结拜兄妹,她也大方,除了结拜之时稍显痴狂,从此以后“大哥”二字喊起来竟也平静自然。到与胡斐、袁紫衣秉烛夜谈,被问及为什么不下致命毒药,她竟坦然替情郎、情敌表白了心意:“你是他的心上人,他整天除了吃饭睡觉,念念不忘,便是在想着你。我怎会当真害你?”,可话到此处,终究泪珠夺眶而出。程灵素一生颠沛流离,她不以为意,可她的不卑不亢,也对自己太过残忍。我从前看书潦草,《飞狐外传》只记得柯子容把自己武装得像刺猬之类的插科打诨,对程胡袁三人,只以为是三角恋,最近重翻,才觉得程灵素满腔情愫无人倾诉,她凄苦一生,八岁那年的心事像是谶语,也就跟了她一辈子,看着让人难过。
饶是如此,程灵素待胡斐依然情深意重。胡斐少年英雄,不免轻狂,屡次以身犯险,无论巨细,程灵素次次从旁守护,她又机敏过人,次次做得恰到好处,不像王语嫣般慌乱无神。胡斐与人恶斗,众人都向后退开,只有程灵素向前踏出一步;胡斐得知苗人凤是杀父仇人,放声大哭,程灵素无计可劝,便默默坐在一旁,不知道这些小事又有多少被胡斐看在眼里?她极信胡斐,与苗人凤疗毒之前,胡斐疑心她借机加害,她一眼看破,便问胡斐自己是好人还是坏人。胡斐当时与她相识不久,程灵素施毒手法又奇诡,回答“是好人”虽是如实相告,想必也没有十足把握,否则也不会起疑。以程灵素的聪明,断不会想不到这一点,可是她当时便心中欢喜,笑靥如花。她以诺言相要挟,半真半假地要胡斐砸了玉凤凰,见胡斐为难,淡淡一笑便也过了,没有半点赵敏般的刁蛮。胡斐几次违反对程灵素立下的诺言,他几句话哄哄,程灵素也就笑了。“识大体”这三个字,本不想写,因为总觉得这样一写,就有大男子主义的嫌疑,可是程灵素的妥帖,总还是让人牵挂。而回想起来,程灵素一生听得胡斐最庄重的誓言,竟也阴差阳错,没一次遂她的意实现过。
金庸说故事,只凭得一只生花妙笔,絮絮叨叨,便将一桩桩离奇至极的事说服了。他叙事大体直白,又抛一些浅显的包袱,明话暗讲,讨人欢喜。他想说的,书里其实已经说尽了,只能随他说去。要想以事观人,说一些书外的事,本是不可取的。可他写人,又围绕人物个性,场场不忘提点,书中人物,也就一个个立了起来。落笔到程灵素上,便是绕着“不卑不亢,冰雪聪明”几个字,写得境遇凄婉,挥之不去。程姑娘和胡斐相处不过数月,三次落泪。第一次是看到袁紫衣送的玉凤凰,寥寥几句便知晓了胡斐的心意,她明讲自己八岁往事,暗中恐怕对自己的命运通晓了大半,可她还是一路前行。她的眼泪像秋雨一样,每落一次便更显凄凉,到第三次,命运已经无可挽回。她临终之前没再落泪,对胡斐的遗言之中,说到袁紫衣,还在替胡斐惋惜,说到自己,后半句却说不下去了,她对任何人的公平,都胜过自己。
程姑娘言语未尽,我也就想无可想。只能回想起她和胡斐投宿客栈之时,她独自上街,为两人各买了一套淡雅别致的衣服,见胡斐的衣服肥大,便连夜剪裁,为胡斐做了一身好看的新衣。两人试穿,互见对方容貌整洁,相视便笑了起来。这段光景,怕是程姑娘一生中少有的宁静喜悦的时刻。
灵素是个丑丫头。金庸写胡斐初见她时,连用了七八个词,叫做“容貌平平,肌肤枯黄,脸有菜色,头发黄稀,双足如削,身材瘦小…”。金庸笔下的女性,大致可分几类,一类是走江湖的配角武师,粗枝大叶,与糙爷们无异,寥寥几笔一闪而过;一类是德高望重的前辈高手,素气得很;相貌可怖者多有奇缘,刀疤脓疮之下美貌也隐约可见;剩下的人多半貌美,年轻女子更是花团锦簇,丁敏君这样的贬角,也是“虽非美女,却也颇有姿容,面目俊俏,颇有楚楚之致” ,便是五湖派桑飞虹这样的过场角色,一出场也引得江湖汉子观望。他独薄程灵素。
但这位程姑娘却实实实在在的冰雪聪明。她随胡斐力战群盗救马春花,甫见树林中有石屋、草房数间,不假思索便引燃草屋,再拉马春花进石屋,而马春花进屋思索一阵,才明白她是想以火拒敌,又以石屋据火,不由得衷心称赞:“姑娘,你好聪明!”三救胡斐,一次比一次巧妙。舍身吸毒血之时,何等的哀婉,还能从容布下毒阵,为胡斐除去后患;又记得只伤石万嗔双目,万不能再伤胡斐,还引得胡斐前去报仇,便不会殉她而亡。她心思细密,又善解人意,胡斐失了包袱,急欲回取,先说取银两,她便取出金银,又提拿刀谱,她便拿出刀谱,最后才点破有一只玉凤凰是万不能丢弃,说得胡斐脸上一红。
可我最喜欢她的不卑不亢。金庸笔下的佳人,大都高贵,赵敏是王府千金,黄蓉等人皆大有来头,就是阿朱这样的丫鬟,写出来也是晴雯袭人的模样,就算刁钻蛮横,礼教二字,心中总是有的,人又聪慧,只要放平身段,待人处事绝不在程灵素之下。而程灵素是“穷村贫女”。她并不为意,言语中有说及自己貌丑家贫的地方,平平静静地也就说了。她初见情敌袁紫衣,身姿相貌,武功渊源,皆远在自己之上,听袁紫衣讲身世,到伤心处,张口便称呼“袁姊姊”,那份即客气又亲热,听得让人心中妥帖。
若止于此,那也只是平常。可程灵素的不卑不亢,又与别人都不一样。她八岁那年照镜子,家姊嘲笑她“再照也是个丑丫头”,她心中愠怒,便把家中镜子全扔进井里。可转念又想:“生来是个丑丫头,就算没了镜子,还是丑的。”这句话,听得人心中一凉。无嗔和尚去世后,程灵素的施毒功夫恐怕已经天下无双,可她身世飘零,似乎心中隐约总有一份凄苦,“不卑不亢”于别人,重在“不亢”二字,于她,却落在“不卑”上。胡斐听完她的这段往事,心中怜惜,竟然愣头愣脑要和她结拜兄妹,她也大方,除了结拜之时稍显痴狂,从此以后“大哥”二字喊起来竟也平静自然。到与胡斐、袁紫衣秉烛夜谈,被问及为什么不下致命毒药,她竟坦然替情郎、情敌表白了心意:“你是他的心上人,他整天除了吃饭睡觉,念念不忘,便是在想着你。我怎会当真害你?”,可话到此处,终究泪珠夺眶而出。程灵素一生颠沛流离,她不以为意,可她的不卑不亢,也对自己太过残忍。我从前看书潦草,《飞狐外传》只记得柯子容把自己武装得像刺猬之类的插科打诨,对程胡袁三人,只以为是三角恋,最近重翻,才觉得程灵素满腔情愫无人倾诉,她凄苦一生,八岁那年的心事像是谶语,也就跟了她一辈子,看着让人难过。
饶是如此,程灵素待胡斐依然情深意重。胡斐少年英雄,不免轻狂,屡次以身犯险,无论巨细,程灵素次次从旁守护,她又机敏过人,次次做得恰到好处,不像王语嫣般慌乱无神。胡斐与人恶斗,众人都向后退开,只有程灵素向前踏出一步;胡斐得知苗人凤是杀父仇人,放声大哭,程灵素无计可劝,便默默坐在一旁,不知道这些小事又有多少被胡斐看在眼里?她极信胡斐,与苗人凤疗毒之前,胡斐疑心她借机加害,她一眼看破,便问胡斐自己是好人还是坏人。胡斐当时与她相识不久,程灵素施毒手法又奇诡,回答“是好人”虽是如实相告,想必也没有十足把握,否则也不会起疑。以程灵素的聪明,断不会想不到这一点,可是她当时便心中欢喜,笑靥如花。她以诺言相要挟,半真半假地要胡斐砸了玉凤凰,见胡斐为难,淡淡一笑便也过了,没有半点赵敏般的刁蛮。胡斐几次违反对程灵素立下的诺言,他几句话哄哄,程灵素也就笑了。“识大体”这三个字,本不想写,因为总觉得这样一写,就有大男子主义的嫌疑,可是程灵素的妥帖,总还是让人牵挂。而回想起来,程灵素一生听得胡斐最庄重的誓言,竟也阴差阳错,没一次遂她的意实现过。
金庸说故事,只凭得一只生花妙笔,絮絮叨叨,便将一桩桩离奇至极的事说服了。他叙事大体直白,又抛一些浅显的包袱,明话暗讲,讨人欢喜。他想说的,书里其实已经说尽了,只能随他说去。要想以事观人,说一些书外的事,本是不可取的。可他写人,又围绕人物个性,场场不忘提点,书中人物,也就一个个立了起来。落笔到程灵素上,便是绕着“不卑不亢,冰雪聪明”几个字,写得境遇凄婉,挥之不去。程姑娘和胡斐相处不过数月,三次落泪。第一次是看到袁紫衣送的玉凤凰,寥寥几句便知晓了胡斐的心意,她明讲自己八岁往事,暗中恐怕对自己的命运通晓了大半,可她还是一路前行。她的眼泪像秋雨一样,每落一次便更显凄凉,到第三次,命运已经无可挽回。她临终之前没再落泪,对胡斐的遗言之中,说到袁紫衣,还在替胡斐惋惜,说到自己,后半句却说不下去了,她对任何人的公平,都胜过自己。
程姑娘言语未尽,我也就想无可想。只能回想起她和胡斐投宿客栈之时,她独自上街,为两人各买了一套淡雅别致的衣服,见胡斐的衣服肥大,便连夜剪裁,为胡斐做了一身好看的新衣。两人试穿,互见对方容貌整洁,相视便笑了起来。这段光景,怕是程姑娘一生中少有的宁静喜悦的时刻。